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崇厚为什么要反对铺设电报线路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00:28:29

崇厚为什么要反对铺设电报线路原因是什么

晚清名臣反对铺设电报线路:洋人要把大清地气吸走,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中国古代有“顺风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万里之遥却能瞬间互通消息的盼望。然而,晚清时期,当把“顺风耳”变成现实的电报传入到中国时,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反对。

电报发明于19世纪30年代。1844年,美国发明家摩尔斯用自己发明的电报机,从美国国会拍给巴尔的摩一封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这是世界上第一封真正意义上的电报。

电报迅速在欧美大陆流传开来。各国纷纷架设电报线路,敞开怀抱热烈地拥抱新技术。19年后的1863年,英国、法国公使向清朝建议,希望将电报引入到中国。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深重的内忧外患,战乱不止,如果能够用电报来处理和发送军事情报,将更加从容地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然而,清朝的守旧派官员,一如既往地反对铺设电报线路。其中,反对最激烈的当属直隶总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

崇厚,字地山,镶黄旗人,生于1826年,举人出身,历任长芦盐运使、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吏部侍郎、三口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奉天将军等职。

崇厚听到有人建议架设电报线路后,立即奏报朝廷表示反对。他认为,电报“于中国毫无所益,而贻害于无穷”。此话怎讲?崇厚接下来解释,说架设电报线路就得插电线杆吧?电线杆插进地下,破坏了大清朝的风水不说,电线杆插这么深,洋人岂不把大清的地气全给吸走了?

我们现在来看崇厚的这套说辞,当然觉得荒诞不经。但在那时候的中国,深信这种说辞的人并不少。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一些并非守旧派的官员,都反对架设电报线路。

比较典型的是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国藩是晚清官员中比较开明的一员。他率先在湘军里配备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应该说对新生事物有一定接受心理。但是,曾国藩一样反对架设电报线路。只不过,曾国藩反对架设电报线路的理由显得更加“务实”。

曾国藩认为,架设电报线路将使“小民困苦无告,迫于倒悬”,产生中外商人“以豪强而夺贫民之利”的结果。因此,所以不仅不能同意外国人架设电报线路,而且同样要禁止中国商人架设电报线路。

只有江苏巡抚李鸿章支持架设电报线路。他说:“铜线(电报)费钱不多,递信极速,洋人处心积虑要办,将来不知能否永远禁阻。鸿章愚虑,窃谓洋人如不向地方官禀明,在通商口岸私立铜线,禁阻不及,则风气渐开,中国人或亦仿照外洋机巧,自立铜线,改英语为汉语,改英字为汉字,学习既熟,传播自远,应较驿递尤速。若至万不能禁时,唯有自置铜线以敌彼飞线之一法。”

可是,那时李鸿章还没有左右政局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其他洋务派官员的支持,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后来,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后,才在自己的辖区范围内,亲自实践架设电报线路。1877年6月15日,李鸿章在天津机器东局到直隶总督衙署之间搭设了一条电报线路。这条电报线路长约16里,是有记录可查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6月27日,这条电报线路进行了第一次发电报,内容只有六个字:“行辕正午一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封电报。

这一天,离1863年已经14年了。这就是说,崇厚、曾国藩等人将电报引入中国的时间推迟了14年之久。

关于《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的中国近代史论文,4000字左右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其对中国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洋务运动初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在各省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以加强军事力量。如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汉阳兵工厂(湖北汉阳,张之洞)、金陵机器制造局(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和西安机器局(西安,左宗棠)等。但由于生产管理方式是官僚主义旧式管理,加上产品仅供政府使用,不计成本,使得这些军事工业的产品大多没有利润,因而很少有再继续投资扩大生产的。洋务派派出大批官僚前往英、法、德、美等国采购军事装备,并成立了四支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广东水师与福建水师。其中北洋水师购买的“定远”、“镇远”铁甲舰号称“远东巨舰”是当时远东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舰只,并在旅顺修建了新的军事基地。

由于前期的军事工业耗费了大量银饷却没有明显成效,并且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出现短缺,洋务派决定以“求富”为口号,再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开平煤矿(河北开平,李鸿章)、湖北织布局(湖北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张之洞)、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左宗棠)、兰州机器织呢局(亦称甘肃织呢总局)等,这些民用工业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洋务派在全国修建了30余所近代新式学校,用来培养科学、军事、翻译人才。著名的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也于1862年建立;翻译及出版西书,推广西学;在1872年至1875年间,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幼童留学,他们大多成为日后中国的重要人物。

洋务派在1879年于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其后于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并铺设由上海至天津的电报线路。

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现代银行体系、现代邮政体系、新式教育(新学)、新式军队(满清新军)、新思想(共和)、铁路、重工业(矿山铁厂)等影响后世的成果。在文化交流、商务往来、科学技术上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洋务运动时期建立的机构和系统今天还能见到,如:邮政系统、电信系统、铁路系统、招商局、江南造船厂、交通银行等均由晚清延续至今。

洋务派在抵制商品输出、促进思想解放、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依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洋务运动、明治维新与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前期,中国与日本均进行了一系列西化改革。中国的洋务运动是指1860年代初到甲午战争期间大约30 年当中,清朝的洋务派为“自强”、“求富”,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日本的明治维新是指1868 年至1890年期间,为了推翻德川幕府成立的天皇政权,在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以西方为榜样所进行的诸项改革。中国失败日本成功主要原因是中国改革不全面。
首先,洋务派和倒幕派对本国封建政权的立场不同。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等,他们是封建官僚,代表满清政府。日本倒幕派打着王旗倒幕,谋求推翻幕府政权,尊王攘夷。洋务派谈不上反封建,并效忠于清王朝,而日本的倒幕派则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其次,洋务运动依赖洋人办企业,导致企业难以发达。日本在人才引进和管理使用上,既大量引进,又大力培养本国人才。明治政府的这些做法,是落后国家争取人才、技术自主自立的正确方法和道路。洋务运动的技术却是事事仰赖于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引进人才和技术,主要是通过鸦片战争中的侵华军事人员,洋人政府官员和资本家。这类洋员大多数并不真懂技术,所售卖的器械和设备,多为过时和落后之物。再加上许多洋人并不愿中国富强起来,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谋取私利,使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除此之外,中国只注重军事改革,并没有大力发展工业或改革政治制度和传统文化。日本则相反,日本进行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近代化事业,都从西方引进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制度,这导致中国军事虽然不会比日本差,但是最终被日本击败。此外,中国的洋务运动无法获得太多人的支持,朝中的重要官员如倭仁等保守派,对洋务运动采取仇视的态度,使洋务运动进行得十分困难。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倒幕派是一支以资本家、商人、新兴地主、大名和武士等组成,势力强大,再加上打着支持天皇的口号,获得国家领导层的支持,使明治维新改革得更加顺利。
中日甲午战争前期,中国与日本面临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随着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在中国,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之役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主权丧失,大量赔款、割地和领土被瓜分。日本,1853年以后的被迫开关,《日美亲善条约》、《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之类的不平等条约随之订立。日本面临越多不平等条约,就越是激起民族主义,渴望通过改革和军事侵略来达到富国强兵,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则恰恰相反,人民在经历两次的鸦片战争后,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心理受到重重打击。因此,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决策阶层的心理素质低落是导致中败日胜局面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由于中国国土辽阔,各地对外来剧烈刺激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国土狭长的日本,则可以较快的凝聚起来。在宗教方面,中国的儒教也阻碍了社会的变革,以致二十余年后爆发了五四运动。

洋务运动 内容简介

1.设置中国首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成立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金陵制造局(江苏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

3.建立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与福建海军

4.开办开平煤矿(河北开平,李鸿章)、湖北织布局(湖北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张之洞) 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左宗棠)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

5.修建了30余所近代新式学校,著名的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也于1862年建立;派遣30名幼童留学

6.於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其后於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并铺设由上海至天津的电报线路。

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内容、指导思想

1.设置中国首个外交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成立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安庆,曾国藩)、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崇厚)、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李鸿章)、金陵制造局(江苏南京,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福州,左宗棠、沈葆桢)

3.建立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与福建海军

4.开办开平煤矿(河北开平,李鸿章)、湖北织布局(湖北武昌,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汉阳,张之洞) 兰州制造局(亦称甘肃制造局,左宗棠)甘肃织呢总局(亦称兰州机器织呢局)

5.修建了30余所近代新式学校,著名的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也于1862年建立;派遣30名幼童留学

6.於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其后於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并铺设由上海至天津的电报线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