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世充占据东都,兵力强大,对战李世民时为何输得那么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王世充可谓乱世枭雄。他是西域胡人,本姓支,父亲支收早亡,随母亲嫁入王家,从而改姓王。王世充从小喜好兵法,明习法律,口才极好,对上级心思琢磨的很准。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王世充对杨广那种拒谏饰非、唯我独尊的作风深有体会,马屁拍得极准,于是一路高升。当然,王世充也是有些本事的,在隋末混战中,王世充屡立战功,成为隋炀帝麾下讨伐起义军的急先锋。所以,被派去解洛阳之围,才成就王世充的霸业。
洛阳地处国家中心,是杨广最重视的城市,筑有洛口仓、黎阳仓等粮仓,战略资源丰富。无奈杨广心灰意冷,南下江都过起了偏安一隅的鸵鸟生活。于是,洛阳成为成为隋朝抗击农民起义的前沿与中心。杨广南下江都时,留下孙子越王杨侗及大批文武镇守,但瓦岗军声势浩大,前去支援的王世充与杨侗等人一筹莫展。
在与瓦岗李密的较量中,王世充逐渐掌握了东都洛阳的大权。李密与宇文化及两败俱伤后,王世充一举击败李密,占据了洛阳周边地区。武德二年,王世充逼迫杨侗退位,自立为帝,国号为郑。
之后,他利用唐与刘武周大战之际,占领了大唐再河南的部分地区,势力进一步扩大。而且,王世充的地盘都在相对富饶的中原地带。
此时,王世充的军事力量还是比较强大的,其军队主要有四股力量组成:其一,杨广下江南时留下的兵马;其二,杨广在江都时曾经派出张须陀、庞玉与霍世举包括王世充,三批兵马支援洛阳;其三,宇文化及失败后,麾下兵马一部分投奔长安,一部分则投奔了洛阳;其四,李密失败后,麾下兵马及大批将领,如单雄信、裴仁基等,都投靠了王世充。
所以,与李世民大战之前,王世充既占据了富饶的中原,既有坚固的城池,又有强大的兵力,硬实力不弱,那么对战李世民时为何输得那么惨?
我认为王世充输在了软实力不行,他所成立的郑政权,在他的领导下凝聚力薄弱,形同一盘散沙。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王世充人品有问题,笼络不住下级。李密部下投降于王世充的将领可谓人才济济,但他们都不耻于王世充的为人,据史书记载,“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呪誓。”他们都认为王世充刚愎自用、心胸狭窄、狂妄自大,像个老巫婆一样乱发誓。所以,秦琼、罗士信、程知节、李君羡、田留安等能征善战之才,纷纷投靠了李唐。
第二,王世充以非正常手段窃取了皇泰主杨侗的皇位,遭到了隋朝旧臣的一致反对。王世充称帝不久,就发生了独孤武都反叛事件与裴仁基刺杀王世充,图谋拥立杨侗复位事件。可见,王世充没能很好的统一洛阳群臣的思想,使大家拧成一股绳。
第三,王世充在人心不稳的情况下,错误的施行严刑酷法。他令五家为一保,相互监督,有一人叛逃,都要获罪。将士外出打仗,朝廷都要扣押人质,致使监狱之中竟然关了一万多人。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下,军队毫无士气,更加无法获得人民的支持。
在战争还没有开始时,王世充内部已经乱七八糟,焉有不败之理!加之,李世民军事才华过人,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加速了王世充的覆灭。李世民主要采用了两招:
第一招,考虑到王世充仍有较强的军事实力,李世民没有直接进攻洛阳城。他率领主力坐镇洛阳以北的北邙山,逼迫洛阳。然后派出王君阔、史万宝、李世勣等大将扫清洛阳外围,切断了洛阳城与洛口仓之间的粮道,将洛阳团团包围。
第二招,李世民对王世充投降过来的官员将领一律提拔使用,使周围郡县纷纷投降大唐,达到了分化瓦解王世充的目的。
此时,王世充已经成为瓮中之鳖,城中饿死者不计其数,唯一使他坚持下去的动力,便是窦建德的援救。而李世民此时也将主要放在了对付窦建德上。
窦建德被俘后,李世民将他带到洛阳城下示威,当王世充看到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夏王窦建德已被五花大绑时,他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武德四年五月,王世充一身白衣,率领公卿大臣两千余人出洛阳城向李世民投降。
浅见寡识,以就正于大方。
手握十万大军的窦建德之所以败于李世民之手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愚蠢,他的骄傲自大、愚蠢轻敌给了李世民战胜他的机会。窦建德在这场战争中犯了很多错误,这些错误相互叠加最终使他一败涂地。
首先,窦建德的心怀鬼胎使得李世民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先机。在王世充被围困在洛阳之后他便向窦建德求援了,不过窦建德在接到求援之后并没有马上出兵。对于窦建德来说不管是李世民还是王世充,迟早都是敌人,他出兵救援王世充也是为了防止李世民太过强大。他心里想的是救援的时候慢一点,这样双方能够多消耗一些兵力。这样等他到了之后正好坐收渔翁之利。
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窦建德的大军行进速度是很慢的。而反观李世民,他在决定留下继续征讨窦建德的时候便带着精锐将士马不停蹄的向虎牢关进发。当时的虎牢关并不全都在唐军的掌控之下,而虎牢关的位置与地形决定了他的战略地位。据说李世民和众将士几天几夜没下马,只为了能够抢占先机。结果就是李世民不仅在窦建德之前进入虎牢关,甚至因为窦建德的磨蹭他还有时间休整了部队并且加固了防御。而后来窦建德大军在虎牢关寸步不进也证明了李世民高明的战略眼光。
除此之外,窦建德的轻敌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他得知李世民率领三千多名士兵在虎牢关狙击他时丝毫不在意,他与部下商议的都是如何与唐军主力作战。等到真正与李世民对阵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对于这场战争的准备非常欠缺。随后,窦建德与李世民双方陷入了长久的对峙。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士兵的士气发生了变化。窦建德的军队是以农民为基础的,而李世民带来的将士则是精锐中的精锐。在长久的对峙中窦建德的士兵开始厌战思乡,士气非常的低落。而李世民的军队则清楚的明白多坚持一天离胜利就越近。所以在一次诱敌成功之后,窦建德被俘,他的十万大军也随之烟消云散。
大业十三年十一月九日,李家正式攻入长安。
十三日,李渊在长安拥立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改元义宁。
同时,李渊自任为大丞相、尚书令,被封为唐王。同时,李世民被封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就这样,李家以杨侑的名义,迅速控制了关中地区。
控制了长安之后,接下来的李家,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问题了。
接下来往哪边发展?
当时的李渊,虽然已经是天底下最强的势力之一,但杨广当时还活着,隋朝旧部的力量还十分强大。所以李渊虽然控制了关中,但周围却还是遍布强敌。北边有突厥虎视眈眈,周围则是遍布梁师都、薛举、王世充、刘武周、萧铣,以及大量的隋朝旧属势力,局面依然不容乐观。
当时的李渊,首先选择的,是对付洛阳的王世充。
李渊之所以想先对付王世充,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当时按照隋朝当时的制度,一共有两个都城。一个是长安,一个洛阳,再加上隋炀帝当时所在的江都,这三座城,相当于整个天下最大的三个城。如果能够在占领长安的情况下下,在占领洛阳,那么李家将会一跃成为整个天下最强的势力,比杨广还要强大。
而且,当时的王世充,正好在和李密死磕,损失惨重。洛阳正是防卫空虚的时候,最适合去偷袭摘果子。
所以,大业十三年十二月,李渊派李世民统领十万大军,进攻洛阳。不过,史书上对于这一战的记载极为有限,只是记载了李世民当时没有取得多大的战果,只是在大军返回的途中设伏,击败了隋朝将军段达,占领了洛阳西面的宜阳、新安地区。
这一战,李世民之所以没有取得多大战果,原因其实也不难猜测。因为当时的王世充,虽然刚刚遭逢大败,被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击败。但当时杨广还在世,隋朝的旧属力量还很强大。有杨广在,隋朝旧属就能大量增援洛阳。再加上洛阳确实易守难攻,李世民无功而返,也就可想而知了。
等到李世民结束了这一战,率大军返回长安之后,又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李世民率军出征洛阳,已经是大业十三年的十二月。等到返回长安,自然是到了大业十四年了。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政变爆发。杨广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
杨广的死,对于当时整个天下来说,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杨广一死,原本还能勉强支撑的隋朝旧部,瞬间分崩离析,再没了主心骨。而如王世充这些地方大员,更是纷纷拥兵自立,成了一方诸侯。
杨广一死,隋朝彻底灭亡。李渊扶持的代王杨侑,也就彻底没了用处。所以,在返回长安之后,李世民接下来几个月的任务,就是帮李渊守住关中这块地盘。至于李渊本人,则是在巩固对关中统治的同时,逼迫杨侑禅位给自己。
大业十四年,三月初十,江都政变爆发;五月十四,杨侑被迫禅位给李渊,李渊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唐,唐朝开国。
李渊登基之后,李世民被封为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洛阳之战这是李世民与王世充之间的一场博弈。
王世充是一个曹操式的人物,他以洛阳自据,可以说是唯一能与大唐朝抗衡的势力了。虽然他的政治才能不怎么样,可是,在军事方面王世充绝对是一个人物。
刚刚到达洛阳城个的李世民就急不可耐地强攻了,可是,这次李世民遭遇到了他身平最险恶的一场战斗。唐军步兵、骑兵共五万,已兵临洛阳城下,郑军出城迎击,双方在位于洛阳城西北面的青城宫展开了一场大决战。王世充采用了他消灭李密的突袭战术,待唐军刚刚抵达青城宫、立足未稳,就发起猛攻。不过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比李密高明许多,李世民尚未扎营,就已经先把防线布置好了。王世充突袭未果,双方展开正面交锋。李世民为了打破僵持不下的局面,亲率数十骑兵从侧翼冲入敌阵,希望能打乱敌人阵脚。这种战术曾在对西北薛仁杲时发挥过奇效。不过王世充的军事才能非薛仁杲可比,况且他自己就用这招来对付过李密,岂能吃这个亏?李世民奇袭不成,反而使自己身陷险境。随自己征战多年的爱马“飒露紫”被流箭射死,敌军见秦王落马,一轰而上,准备生擒。他的副将丘行恭赶紧拍马来救,射死离秦王最近的几人,把坐骑让给秦王,自己持长刀步战。好不容易才冲出重围。这样,双方的计谋都未能得逞,只能硬碰硬。现比比拼的不是战术,而是在比谁平时治军得力,在持续的混战中,阵形能否保持良好,兵士能否不惜死战。
唐军四次把郑军冲散,但王世充硬是率领众将四次把队伍迅速整合,迎头再战。李世民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对手,他深知王世充手下的军队有一半是收降李密的农民起义军,整合军队的时间不到一年,竟能经得住自己久经战阵的正规军的反复冲杀,实在不易。战斗从早晨一直持续到下午,郑军才开始渐现疲态,无法抵抗唐军的冲击。王世充只得下令退守洛阳,李世民本待敌军退却,立即象他在西北扫荡薛仁杲一样,趁势攻入洛阳。但郑军虽然败退,阵脚不乱,无懈可击。洛阳为隋朝东都,城墙坚固,防御严密,李世民强攻不下,于是将洛阳团团围住,再派兵清扫了洛阳外围据点。
这是一次长达八月的围城战。
围城八个月,洛阳城中三万户人家已经降至三千户——真正的十室九空。王世充仍然在顽强的抵抗着,这大大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也更加膺服王世充之能。已经饿殍遍地,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出城投降,没有出现人民暴动,这样的人才不论治国治军,都是一流的。唐军现在也疲惫不堪,人心厌战,不断发生军士甚至大将逃亡之事,以李世民的统帅才能竟然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见情况之严重。李世民不得已颁下强硬军令:“敢言班师者斩!”以稳定军心。
就在这时,夏王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到了。他是来帮王世充的。
对于洛阳攻坚战中疲惫不堪的三万多唐军来说,窦建德十万大军的到来的确让人震怖。
而当时的情况是:王世充部下都是江淮精锐,能征善战,只因缺了粮饷,所以困守孤城,坐以待毙。若夏军与之会合,输粮相济,其势益强,则统一大业,遥遥无期。
所以李世民决定借这次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这两个心腹大患。可是,以三万疲兵对十万一鼓之军又谈何容易呀!
随后,李世民立即令李元吉、屈突通等将继续围攻洛阳;自己则率精兵3500人抢占虎牢关。也就是说,他要用这3500人面对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这也许是人类战争史上兵力最为悬殊的战略决战。
由于夏军推进速度极快,李世民不吃饭、不睡觉、不下马,日夜兼程,经河阳、过巩县,到达虎牢时,窦建德已经离虎牢关不足三十里了——好险,如果夏军占领虎牢关,从虎牢到洛阳无险可守,唐军就只能从洛阳撤军了 。
为了遏制夏军高速推进的势头,李世民第二天上午就带着五百骑兵直奔虎牢关以东的夏军大营挑衅。一路上令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布下埋伏。自己和尉迟敬德一起,带着四个骑兵继续前进,在距离夏军大营不足三里的地方,遇到了一队巡逻的骑兵。这几个骑兵见他盔甲金光闪闪,看来身份极高,自然想不到是秦王,却又实在不知本军中还有这样年轻的高级将领。正在纳闷,李世民大吼一声:“我乃秦王也!”说罢,一箭过去,射落领头将官。
那几个巡逻兵慌忙逃回营中报信, “秦王”二字果然魅力不凡,不一会儿便从夏军大营里杀出骑兵五六千人。跟随李世民的四人大惊失色,李世民说道:“你们先走,我和敬德殿后。”于是刷、刷两箭,射倒了冲在前面的两人,众人惊恐,怕有埋伏,不敢追赶,又见李世民走得不紧不慢,实在舍不得,于是再追。如此反复,李世民射死五、六人,尉迟敬德用大刀砍死十多人。就这样,追兵在犹犹豫豫间被引进了埋伏圈,秦叔宝、程咬金率领伏兵从侧翼奋力冲杀,大破敌军,斩首三百余,活捉夏军大将殷秋、石瓒。
这一战,战果辉煌,却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处境困难。当时自己顶住压力出兵虎牢,如若不胜,局面将会相当被动。其时士卒疲惫,几乎无人相信区区数千兵马能够力敌窦建德十万大军。加上年轻好胜,李世民肩上的压力之重可想而知,所以只能使出这不要命的招数,孤身诱敌,期望以传奇般的胜利来鼓舞军心。幸好没出什么意外,要是又被射中坐骑什么的,不但成不了英雄,还要落个千秋笑柄。
当然,他被几千人追赶,还能回马放箭,且箭无虚发,其箭术之精、胆略之高,远非寻常将领能比,靠的也不仅仅是运气。
随后,李世民又修书一封给窦建德,其语气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河北、山东,一直就为我所有,却被阁下所夺,还将我皇姑皇妹虏走。但看在你已经恭恭敬敬的把她们送回来的份上,也就不跟你计较了。王世充曾和阁下联合与我大唐为敌,后来又跟你翻脸争地,可见其反复无常。现在洛阳危在旦夕,又用一些花言巧语来向你求助。可笑阁下竟然真的兴师动众,耗费千金之资、粮草无数,来救这样的卑鄙小人,是不是有点不太明智?我今天本来想亲自到阁下大营说明情况,却不料您竟用几千铁骑欢迎我,有失待客之道。更没想到,贵军竟然一触即溃,真是令人遗憾之至。依我之见,凭阁下这点实力,还是趁早带兵回家,方为上策,不然到时候身死他乡、魂归故里,怕是要追悔莫及了。”
这封信的目的,看似激将,实则疑将。李世民素知窦建德为人宽厚,冷静有余而果断不足。这种一看就是想激怒对方的语气,反而让窦建德狐疑不定,迟迟不敢进兵,为唐军赢得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就这样,唐夏两军在虎牢关对峙了足足一个月。一月之间,李世民变着方儿骚扰夏军,每次都是小胜而归。又派王君郭袭击夏军粮道,俘获大将张青特。眼看夏军士气渐衰,人心浮动,进又不敢,退又不甘,难以持久。
这时,谋士凌策向窦建德建议,北渡黄河,甩开唐军主力,进攻山西。
消息传到李世民耳朵里,大为震骇。唐军主力尽在洛阳,山西空虚,夏军必可势如破竹。占领山西,就可以直接威胁唐的根据地关中。到时候将不得不放弃洛阳,回师救援,若王世充率军追击,和窦建德南北夹攻,关中危矣。幸好王世充的说客苦苦哀求,说洛阳危在旦夕,等不到夏王您扫平山西的那一天了。说得窦建德十分犹豫。不过如果虎牢关再迟迟不下,说不定他会改变主意。
当时的情况是:看来必须孤注一掷,主动寻求夏军决战了。而任务也不再是用3500人守住虎牢关,而是要用3500人消灭十万夏军——李世民也真敢想。
怎样才能引诱夏军拔营倾巢出战呢?正在这时,唐军情报人员送来了可靠的军事情报:窦建德计划趁唐军粮草不足,到黄河北岸牧草丰美之地放马,骑兵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进攻虎牢关。这个情报来得太是时候了,李世民听罢大喜,立即定下牧马之计。
五月一日下午,李世民将战马千匹,尽数运到黄河北岸放牧。窦建德闻讯大喜,第二天天还没亮就拔寨起兵,到虎牢关外的牛口布阵,隔着一条汜水便可看见虎牢关。你想十万大军,何等壮观,营寨相接,绵延二十余里。从虎牢关上远远望去,便如黄河暴涨,大江横流,满山遍野,一直连到天边去了。众将领见夏军声势浩大,都不免有些害怕。唯独李世民说道:
“贼自起山东,未尝遇过强敌。逼城下寨,是有轻我之心。布阵时声音大而杂乱,显然缺乏纪律。我按甲不出,彼勇气自衰。时间一长,士气消退,我军蓄势而发,无不克者。我与诸将打赌,不过中午,必破之矣!”众人半信半疑。
窦建德见唐军不出,轻敌之心更甚,于是派了三百骑兵渡河挑衅。其时战马还未全部运回虎牢,李世民故意与他拖延时间,只派了两百骑兵手持长槊出战,时进时退,不分胜负。夏军将领王琬被搞得莫名其妙,正在疑惑,冷不防一人从右面持刀砍来,慌忙举枪一隔。不料对方使的是虚招,刀上没有用劲,长枪隔了个空,上半身整个亮了出来,两马相错,只听得一声:“过来吧!”还没看清是谁,已被人家长臂一伸,当胸抱了过去,再也挣不脱了。只见那敌将擒了自己,并不回阵,转了一圈,却来追自己的青骢马。奔驰之间,右手一捞,已牵住马缰,这才一手一个,回了唐营。
原来李世民在一旁掠阵,认出王琬骑的是隋炀帝的青骢宝马,十分喜爱,不由得大声赞叹起来。尉迟敬德在一旁听了,就要上前夺马。李世民连忙劝道:“岂可因一战马而丧一勇将。”好马不可与猛将相比,有爱才之心,但这个“丧”字,实在太不给面子。尉迟敬德哪里听得这样的话,不由分说,夺马而出。
夏军见尉迟敬德顷刻之间,擒将虏马,勇猛难当,正在害怕,突然迎面宇文士及率领三百骑兵冲杀过来,哪里抵抗得住,连渡水回营也来不及,于是向东奔逃,宇文士及穷追不止。
窦建德看见宇文士及三百孤军远离本阵,以为有机可乘,于是马上派出数千骑兵向东追击,却不知中了李世民之计。原来当时已近中午,战马全部运回,且饱餐了一顿鲜美的牧草,一个比一个精神。李世民远远望见夏军没有吃饭,饥渴难耐,大家都散乱的坐在地上休息,还有不少士兵出营,到河边饮马洗澡。暗拊窦建德治国宽厚固然不错,但治军过宽,纪律松弛,实在大错特错。现在军心已疲,阵形已散,于是派宇文士及诱出他数千骑兵,阵脚更乱。
窦建德骑兵一出,李世民即刻大喝:“贼势已懈,急击勿迟!”唐军虽然只有3500人,但象秦叔宝、程咬金这样的猛将就有数十,其余也都是身经百战的骁骑,虽然没有吃饭,但常跟李世民打仗,早就习惯了,也不觉得怎么饿。于是分成八队,一齐渡河。
偏偏此时窦建德正在召集朝臣开会,他压根没想过数量如此微弱的唐军会主动出击,只盘算着怎么进攻,所以竟然将主帅大营设在离汜水不足五百米的地方。听到唐军渡水来攻,连忙命令朝臣后撤,组织骑兵前突。一时人流混杂,朝臣们慌乱后退,挡住了骑兵前进。窦建德一看不行,又命令朝臣先回大营,等骑兵通过以后再行撤退。
进退之间,唐军已至。
一通好杀。
这三千铁骑踏入夏营,就好像几只野牛闯进菜园子一般,也不管是冬瓜南瓜萝卜白菜,统统踩得稀烂。所谓兵败如山倒,二十余里的大营,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以后,后面的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前军潮水一般的逃命,杀声震天,想是败了,也跟着转身开跑。有些跟窦建德征战多年的老兵,经验丰富,还想着列阵坚守。偏偏阵中还有刚刚收降的徐元朗、孟海公的三万多人,无心恋战。特别是孟海公旧部,自当兵以来只打过一仗,就是窦建德平孟海公那次,以为打仗就是先逃跑后投降,一见前边败了,马上夺路狂奔,挡都挡不住,敌人还没看见,先把自家营垒冲个七零八落。这一下真是黄河决堤,一溃千里,夏军兵马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夏王窦建德见势不妙,想趁乱逃跑,但无论他如何东窜西窜,总有两骑穷追不舍。原来他那身黄金宝甲实在太引人注目,被唐军车骑将军白士让、杨武威二人看见,知道肯定是重要人物,想抓了领赏。想当年曹阿慲割须弃袍,何等英明果断,汉高祖被项羽追杀,连亲儿子都要推下车去减轻重量,窦建德却连身金甲都舍不得,看来确实是平时勤俭节约惯了的。跑到汜水和黄河汇合的牛口渚,再也无路可跑,想起以前军中流传的歌谣“豆入牛口,势不得久”,心理登时绝望。犹豫间,杨武威拍马赶到,抬手就是一槊,刺在马腿上。窦建德一个不稳,跌落下来。眼见白士让跟着举槊刺来,慌忙喊道:“莫杀我,我是夏王。如若相救,富贵与共。”二人听得心花怒放,高兴得几乎要给他行礼——连忙绑了回营。
这一仗,李世民以绝对劣势的兵力获得全胜,杀敌万余人,获得俘虏五万余人,擒获敌军主帅,可谓完美。唯一麻烦的就是那五万俘虏,唐军兵力太少,不要说消化,连看管都困难。在古代战争中,降军数目过多、难以消化时,一般都难逃被屠杀的命运。因为如果释放,就等于给敌方保留了一支有威胁的有生力量。秦赵长平之战,秦军以六十万俘获赵军四十万,秦末农民战争,项羽以六万俘获秦军三万,都是全部坑杀。甚至到了近代,拿破仑远征埃及时,以两万兵降四千卒,也是无法处理,只得全部枪杀。但这一次降卒实在太多,要想一次杀完都不可能,如果分批进行,一个不慎,就会引起暴动。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将他们就地遣散,这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后来窦建德部将刘黑闼起兵,确实有不少人又重新聚集,继续和唐军作战。但在当时,只能释放。
处理完降卒后,李世民立即押着窦建德,回抵洛阳城下,用鞭指着囚车,仰呼城上道:“王世充!你看囚车里面,是什么人?便是来救你的窦建德。”王世充正在城楼,向下一瞧,果然囚车里闷坐一人,心理顿时凉了半截,只得壮着胆子问道:“囚车内是否夏王?”窦建德道:“不必说了,我来救你,先作囚徒,你真害得我好苦呢。”说完竟然哽咽起来。王世充也不禁垂泪,还要想说点道歉的话,唐军又牵出三辆囚车。一看,竟是与窦建德合兵一处来救自己的哥哥王子琬,还有自己派去夏营的说客长孙安世、郭士衡二人,一时愁上加愁,痛上加痛,差点立脚不住,从城墙上掉下来。这一下再无怀疑,万念俱灰,突然觉得功名霸业,都是虚幻,只求保住兄长、家人性命,再无他求。李世民见他不吱声,高声喊道:“如若不降,我便将他们一一处斩!” 王 世充止住眼泪,慌忙说道:“且慢!我当出降,大王肯许我免死么?”李世民道:“准你免死!”
王世充于是开城投降。
虎牢关之役,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以数千骑兵破十万强敌,一战而擒两王,威震天下。
李世民的确是允诺过王世充饶他不死,可惜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而且还是死于自己部下儿子的手中。王世充也是蛮有才华的,而且喜欢研究兵法之类的书籍,有一些小军功。由于在隋炀帝杨广面前喜欢阿谀奉承深受隋炀帝的喜欢,常常在隋炀帝面前刷存在感,慢慢的也获得了杨广的信任甚至出征高丽也带着王世充,并任命他为总指挥。
?
在讨伐高丽这场战争中,王世充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成功的平定了这次战乱,这样杨广对他更加信任看重。可他也是个有野心的人,趁此机会他开始招兵买马,扩张自己的军事力量,一时间竟成为了最强的军队占据着洛阳城。直到唐军的崛起,秦王李世民的军队势不可挡,来势汹汹,很快就占据了王世充所占领的洛阳城。
?
这突如其来的势力把王世充吓得不得了,无奈又逃脱不了,最后向李世民投降了。王世充向李世民投降只因李世民许诺他饶他不死,所以王世充率领所有部下全部投降李世民。李渊得知王世充的所作所为要处他死罪,可是就是因为李世民当初说了一句饶他不死,李渊这才放过他。
?
?
王世充还没高兴一会呢,就被人给刺杀了,刺杀他的正是他以前部下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原因就是他父亲死于王世充的刀下,算是为了报杀父之仇。王世充落得这个下场也是他咎由自取,杀人如麻,但凡他当初有一点仁爱之心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0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成妃生下一残疾皇子,苦熬四十年封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