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曾经纵横战国的墨子,为何会迅速消失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8 00:10:56

曾经纵横战国的墨子,为何会迅速消失

曾经纵横战国的墨子,为何会迅速消失?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战国百家争鸣,法家儒家各学派掐得欢,但要论其中最为奇特的力量,却当属墨家。

倘若翻看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各类史料,墨家在诸子百家中,似乎只是个简单的名字。有关他们的记录,总是简短几笔。但如果从这些简略的记载里透视进去,却会惊讶的发现,战国时代绝大多数的大事件,似乎都与这“简单”的墨家,有着剪不断的联系。甚至在战国历史走向的很多关口,正是这个学派,不停迸发出神秘的力量。

更叫现代人惊叹的是,记录了墨家言行理论的宝典《墨经》,在两千年前时,就集合了“小孔成像”“重力运动”“杠杆理论”等科学原理,仅以学术意义论,堪称领先当时一个时代。后世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多少划时代的发明与经典工程,都可以从《墨经》中找到源头。这个特立独行的学派,虽然在后世被不停的遮盖,但这一切,却依然是遮不住的风采。

为什么,这样一个充满华彩的学派,却在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如星光般掠过,然后就默默隐去了踪迹?这一切,都要先说说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一:神秘色彩的墨家

比起神秘色彩的墨家来,墨子的身份,至今也惹来争论。这位战国时代的通才,其学说曾与儒家比肩,又称“显学”。以《史记》的记载,他是宋国贵族后人,但近代以来,也常有外籍专家来凑热闹,说他是印度人。争到如此激烈,却因一个不争事实:墨子,是一个思维领先于当时时代的人。

墨子,名翟。虽然是贵族后裔,但墨子出生时,他的家庭已早破落,出身平民的他,曾做过牧童与木工,然后从青年时代起游历各地,拜入儒学门下,却终于摇身成了叛逆者:他不但一生都在与儒家辩论,更拉起奇特队伍:他的弟子多达数百人,主要由城市平民和自耕农组成,成员称为“墨者”,有着严格到极致的纪律,甚至“赴汤蹈火,死不旋踵”。比起同时代的“学派”们,这个队伍,每一个都如同战士。

而比起墨子那收了后世无数膝盖的科学思想,墨子在当时更引起震撼的,当属他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每一个,对于征战杀伐成习惯的战国时代,都是耳目一新。他所追求的,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战争,崇尚节俭,甚至不会有音乐乱人心智的世界。为了这个世界,墨子的一生都在布道,甚至带领着墨家的子弟,投入一次次战斗,用战斗的方式去制止战争。墨家,也从此成为了战国时代,极为知名的战斗团体。

甚至,在墨子的身后,追求“兼爱”的墨家,更是介入到战国时代的各种纷争里去,更不停被秦楚各大国的政客们所利用。尽管如此,墨家子弟赴汤蹈火的精神,依然演绎出无数激动人心的故事。更有人认定,这些慷慨赴难的“墨者”,就是中国儒家精神的源头。

那么,为什么如此别样的墨子,乃至他的学派,会在接下来的数千年岁月里,默默隐于历史?或许,只要看看墨子与儒家的辩论,就能更明白。

二:墨子与儒家的分歧

身为昔日儒家的一员,墨子与儒家的分歧,究竟在何处?

首先一个,就是“天命”,比起儒家的相关思想来,墨家主张“非命”,即不相信命运,富贵与贫贱更不是上天注定,而是“强必贵”“强必饱”“强必暖”。门第贵族组成的秩序,就此被“非命”打的粉碎。而从“非命”引申开来的,就是墨子的“尚贤”主张,所谓统治者,应当由老百姓来选择他们心目中的“贤”。甚至“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也就是说,哪怕是手工业者与农民,只要有才能,就应当被推举。

而更颠覆的是,“尚贤”论连统治者也没有“放过”。所谓高高在上的天子,在墨子看来,也可以“选择天下贤王者,立以为天子”。各级官员可以“尚贤”,天子也可以“尚贤”,这新颖的主张,俨然挑战着当时的等级制度,因此也收获了荀子的“差评”:慢差等。

而比起这一类颠覆理念的政治主张来,墨子与儒家更对立的,还有他“三表法”的哲学理念。在认识事物的问题上,墨子提出了“三表”观念:即历史经验,所见所闻,国家百姓利益。任何一件事物,都要以这样的标准来考评。诸子百家种种政治主张,面对这“三表”,自然常见针尖对麦芒。

而在墨子的身后,后期的墨家,更把墨子的“三表”论进一步深化:在事物的论证上,墨家发展出了“或、假、效、辟、侔、援、推”七个推理模式,也就是通过假设,比喻,推理,类比等方法,获取事物的真相。这全新的思维模式,对于后世两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都是悄然的助推。

然而,放在两千年前,这样的墨家,却注定不会被统治者接受。比起儒家的理念来,墨家恰恰站在了君王统治的对立面。特别是当大一统的国家政权建立后,“独尊儒术”成为了主流,墨家的空间,自然也越来越狭窄。

而比起这样的边缘化来,墨子的科学思想,却在接下来的两千多年里,恒久闪烁着光芒:他的宇宙观念,“极限”“切面”的数学观点,还有对于“作用力”等物理理念的探索,影响都无比深远。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学,确实沿着墨子的道路在走。尽管墨家的思想,在战国之后逐渐隐没,但其科学的火花,依然不停照亮前路。

曾经辉煌一时的墨家为何迅速消失,最后一代曾在晚清出现抗夷救国?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百家争鸣,墨子所代表的墨家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当时,墨家是在最为奇特的一股力量,曾经纵横战国,辉煌一时。然而,在战国之后,墨家迅速消失,墨家思想在中国逐渐灭绝。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隐秘,墨家真的就灭绝了吗?今天,我们就从历史的蛛丝马迹来探究一二。

墨家约产生于时战国期,创始人为墨子(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墨家的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并且所得俸禄也要一切交公。墨家的思想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经济、伦理、认知等理论思想,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并且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在思想领域,墨家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尚贤(反对世袭制)、非命(否定命运)等思想主张。

在科学领域,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的著作《墨经》,在两千年前,竟然就有了小孔成像、重力运动、杠杆原理等自然科学理论,在当时远远地领先于世界。

后来,墨家在战过后之所以会迅速消失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墨家政治思想的属性注定了不会被封建统治者所容忍。墨家主张?尚贤?、?非命?,即反对世袭制,反对贵族特权,更是否定所谓的天命所归,这样的思想完全就是在革封建统治者的命,他们岂能让墨家思想流传于世,于是乎联合起来将其封杀。二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影响。到了西汉时,由于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影响、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

直到清末民初,学者们才从故纸堆中重新挖出墨家,发现其进步性,并将墨家学说中的一些有益观点整理出来,展现给世人。据说明末清初最后一代巨子留下遗书,此位巨子只剩下了两名弟子,一外放一内传,外放弟子远行立业,内传弟子封闭了此隐灵秘府。后来,根据考古发现最后一代墨家子弟曾在晚清出现,在抗夷而全部灭亡。墨家弟子以天下为己任,才是值得我们后人推崇的学派。

为什么孟子曾经骂墨子为禽兽?

孟子是不喜欢墨子的。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杨氏就是杨朱,墨氏就是墨子,他们观点不同,却都被孟子骂作禽兽。这是孟子的偏见。其实孟子不必骂墨子,他们两人也不乏相通之处,这就是“行侠仗义”。实际上后世的“侠义”,就一半来自孟子,一半来自墨子。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墨子侧重于“行侠”,孟子侧重于“仗义”。

孟子的“仗义”,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证明。据《孟子·梁惠王下》,有一次邹国和鲁国发生冲突,邹国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人,邹国的老百姓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因为孟子是邹人,邹穆公就问他应该怎么办。孟子说,活该!谁让他们平时对老百姓不好!这下子老百姓可逮住报复的机会了(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又据《离娄下》,孟子还曾经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些话,孟子就这么当着“君”的面说,一点都不含糊,真可谓仗义执言。

墨子的“行侠”,也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证明。这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墨子救宋。据《墨子·公输》,当时鲁国著名的工匠公输盘(也叫公输般、公输班、鲁班),为楚国制造了一种攻城的器械──云梯,楚人准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立即动身,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来见公输盘。公输盘问,先生有何指教?墨子说,北方有人侮辱了在下,想借先生的力量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鄙人愿出二百两(原文是“请献十金”。古时二十两为一镒,一镒为一金,十金就是二百两)。公输盘更不高兴了,心想你怎么能买凶杀人?便说我恪守正义,从不随便杀人。墨子说,先生既然从不杀人,那就好说了。在下听说先生要帮助楚国攻打宋国,请问宋国有什么罪过?楚国多的是土地,少的是人民。牺牲不足的(人民),去争夺多余的(土地),这不能算是聪明。攻打无罪之国,不能算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算是忠诚。争辩了不能达到目的,不能算是坚强。不杀个别人却杀很多人,不能算是明白事理。公输盘没有话说。

墨子又去见楚王。墨子说,如今有一个人,自己家里有豪华轿车,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破车子;自己家里有绫罗绸缎,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破衣服;自己家里有美味佳肴,却想去偷邻居家的米糠酒糟;请问这是什么人?楚王说,这人有“盗窃病”!墨子说,现在楚国应有尽有,宋国贫穷弱小,你们却要去抢人家,与哪个有“盗窃病”的人有什么两样?这可是既违背正义又得不偿失啊!楚王也没有话说。

但是楚王和公输盘都不想放弃,于是墨子只好和公输盘虚拟过招。公输盘演示攻城,墨子演示防守。几个回合之后,公输盘黔驴技穷,墨子绰绰有余。于是公输盘说,我自有办法对付先生,但是我不说出来。墨子说,我知道先生打算怎样对付我,我也不说。楚王奇怪,问墨子到底是怎么回事。墨子说,公输盘的办法,无非是杀了臣下。杀了臣,宋国就可以攻打了。可惜臣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经掌握了臣的方法,带了臣的器械,守在宋城上,单等楚军来进攻了。楚王一听,马上决定不再攻打宋国。

很显然,这个故事表现了墨子的三种精神:反战精神、侠义精神、实践精神。反战不用说,大家都知道。难得的是,墨子不但提出了反对掠夺性战争的主张,而且身体力行地制止了一些这样的战争。这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真是谈何容易!在这里,可贵的还不是他确有实施守卫的办法。这当然难能可贵,只不过一般人学不了。学得了的,还是他的侠义精神和实践精神。墨子是不是宋国人,我们不知道。历史上有说他是宋人的,也有说他是鲁人的。但楚国伐宋,看来和他关系不大。他当时并不在宋国,宋国也没有请他帮忙。而且,墨子帮宋国解除了灭顶之灾后,在回国的路上经过宋城,宋人还不让他进城避雨。可见墨子与宋国,并没有利害关系。然而他一听到楚国将要进攻宋国的消息,便“行十天十夜而至于郢”。这就真是“行侠仗义”,也真是“说得到,做得到”了。可以说,中国文化“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墨子和墨家学派那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实际上墨子不但是理论家,更是实践家。他在提出理论的时候,不但要求立论有本、有原、有用,而且要求身体力行。从前面那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墨子不是不能说。他也是很善辩的。但墨子不但善言,而且能行;不但有理论,而且有实践。所以我说读墨得力行。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学习墨子的这样一种精神:一旦认准了某个道理,就坚定不移地去做。当然,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哲学家都实践自己的思想。但我们不是哲学家,也不想建构理论。所以,我们自不妨有所得便有所行。这就是墨子给我们的启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0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