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和珅家抄出9亿两白银 嘉庆为何不敢对外公开?乾隆也有罪,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提到中国古代最大的贪官,我想非和珅莫属。他曾是乾隆时期的第一权臣,家产达到9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朝十多年的财政收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
但是嘉庆最后给和珅定罪的时候,却没有提到这些财产的来源,也没有公布具体有多少数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和珅倒台后,嘉庆一共给他定了20条罪状,主要分为七大类。第一类最严重,就是蔑视皇权。乾隆皇帝立嘉庆为太子,还没有对外公布,和珅就泄漏了机密。乾隆皇帝驾崩后,和珅自作主张,说蒙古王公“据不必来京”。这也是直接决定和珅死亡的大罪。
所以说和珅并不是因为巨额家产才被判死刑的,而是蔑视皇权,这在古代是诛九族的大罪。那除了这条大罪,和珅还犯了什么罪呢?
第二类就是逾制,什么意思呢?就是和珅触犯禁令,规格超过了自己的身份。参观过和珅的恭王府会发现,他家里有一块福字碑,这可是康熙送给孝庄太后的御笔,而和珅竟然搬到自己家里来。
除此之外,恭王府锡晋斋的建筑材料是用金丝楠木做的,这在古代是皇帝才可以使用的材料,你和珅有什么资格使用?
除此之外,和珅家的祖坟,被当地人称作和陵,古代只有皇帝的墓地才叫陵墓。和珅家有两百多串珍珠手串,比皇宫还要多,有些比御用的冠珠还要大。和珅的宝石顶帽子也超越了规格,有些宝石皇宫里都找不到。
和珅最后一条罪状才提到了巨额家产,据粗略统计,从和珅家中抄出的财产超过9亿两白银,这是什么概念?当时大清财政年收入才8000万两,和珅的家产竟然超过了整个国家十多年的收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
但是嘉庆并没有提到这些家产的来源,也没有公布具体的数目。关于这笔财产的来源,大家都心知肚明,为何嘉庆皇帝避而不谈呢?
首先是稳定民心,除掉和珅是为国家除害,但是一旦公布了和珅的家产数量,百姓们岂不是对自己的国家失望透顶?这是嘉庆所不希望看到的。
其次就是维护乾隆的名誉,和珅毕竟是乾隆一手提拔的,而且他肯定也知道和珅是贪官,但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如你翻出旧账,岂不是默认乾隆放纵和珅。如果嘉庆这么做了,那他可以直接宣布退位了。
既然和珅必须死,那尽量让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于国于民都是有益无害的。嘉庆皇帝的确也做到了,这也许才是真正的封建帝王之道。
乾隆时期的和珅,是整个清朝最大的一位贪官,他贪污的财产要比国库里的银子还要多。但是因为和珅有才华,也会办事儿,所以在乾隆时期他是乾隆最喜欢的宠臣,地位也相当高。虽然乾隆知道和珅是大贪官,但是他并没有主动地去调查惩戒他。
但是乾隆一死,嘉庆上台,立马把和珅打入了大牢。要知道当时乾隆刚死,连葬礼都还没有办完,嘉庆就向和珅下手了。在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和珅就被革去了官职。没过几天,和珅的家产也都被全部查抄。一时间朝中的第一大臣沦为了牢里的囚犯。
嘉庆处置和珅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在处置完和珅之后,却没有了动静。就在朝中的官员认为,嘉庆会彻查贪污腐败问题的时候,嘉庆突然收手了,这让很多大臣都摸不着头脑。那么嘉庆这么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既然他敢把和珅扳倒,为什么不趁机整顿朝政呢?
首先和珅和其他贪官是不一样的,他的贪朝野上下都知道,甚至连先帝乾隆也知道。和珅手中掌握着大权,涉及的贪污腐败案件不再少数,很多官员都或多或少地都被牵扯进去了。揪出来一个和珅,如果继续往下差查,就会牵扯出来更多的官员。
这样一来整个朝政都会变乱,嘉庆查和珅的目的,一是为了填补国库的空虚,二来是为了提升一下自己的威信,但是他并没有打算把朝政搞乱。所以他处置和珅其实是非常恰当的,从撤职到赐死,前后加起来的时间也不到一个月,赐死和珅之后,又立马把这件事平复下来了。
一来嘉庆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巩固了手中的权力,二来用和珅贪污来的钱财弥补了国库的亏空,这也可以说是乾隆留给嘉庆的一笔财富,如果没有和珅的这笔钱,那么朝廷的财政方面肯定会出大问题。最后一点就是嘉庆通过这件事,震慑了朝中其他的官员。
所有的官员都看到了嘉庆整治贪官的决心,这些人都没有和珅胆子大,也没有和珅的权力大。最大的贪官和珅都已经倒在了嘉庆面前,其他的官员又怎么敢继续和嘉庆对着干呢?所以嘉庆处置完和珅之后,并没有再继续下去,不过这样的举动却是一举三得,比彻底整治腐败更有用。
竞争有很多种形式,有暗地里较劲的,也有和对手公开较量的。
但不论是官场还是商场,后者都比前者更具有挑战性。
公开与和珅叫板,这在刘墉的一生中是没有发生过的。反之,刘墉常常是与和珅暗地里较量。这绝不是刘墉贪生怕死,而是他深知有退有进的韧性之道。那么,为什么刘墉不与和珅公开较量呢? 原因之一:就当官做人的正直程度而言,刘墉似乎不如他的父亲刘统勋和爷爷刘綮。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最大的一个证据就是他们死后被追认的谥号不同。
前面我们讲过,刘统勋死后被追认的谥号为“文正”,这是清朝皇帝在大臣死后所能够给予的最高封号,整个大清朝二百九十六年一共才给了八个人这样的封号。
而刘墉死后只是被追认谥号为“文清”。这个“文”字的解释同前,而“清”字只能解释为“清官”,算做是不贪婪、出污泥而不染而已,远远达不到“正”的水平,可见就连当世人也都认为刘墉不如他的父祖。
原因之二:两个人之间的官职和地位始终不平等。
刘墉与和珅二人虽然同朝共事二十多年,前者是清官典型,后者为贪逆之祸首,志异道歧,两相对立,但他俩之间的官职和品秩始终不平等。
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官职条例,把官员的品秩分为九等,每一个等级又有正、从之分,又称为“九品十八阶”。
我们用几个不同年代两个人的官职和品秩情况做一比较:
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刘墉于这一年二月被授予内阁学士并在南书房行走,这是一个从二品的官职。南书房行走,这是一个什么官职呢? 我们先说“南书房”。这个南书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康熙时代,康熙喜欢写词,为了与翰林院的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就选择了靠近乾清宫西南角的一块地方,盖成房舍待客,名日南书房。因为南书房接近内延,地处机密,康熙皇帝后来又经常招呼手下的亲信大臣在此讨论政事,甚至一部分诏令、圣旨也出自其中。
从此,南书房的地位骤然提高,成为众人瞩目的政治场所了。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后,南书房的地位有所降低,但是能够进出南书房的大臣仍然可以说是皇帝的亲信。南书房作为一个重要的机构,直到1898年戊戌变法后才被取消。
我们再说这个“行走”。行走,即属于临时差遣官。清朝惯例把原官在不设专官的机构供职、入值或当差称为“行走”。
因此,我们从刘墉担任“南书房行走”这个官职可以看出,乾隆皇帝还是非常信任刘墉的。
但是且慢下结论,我们还是看看和珅在这一年担任过的官职,再说乾隆皇帝到底是更信任刘墉还是更信任和珅。
和王申这一年的正月任户部右侍郎(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这是一个正二品的官职,三月任军机大臣,四月兼内务府总管大臣——内务府总管大臣已经是从一品的官职了。
这军机大臣又是一个什么官职呢? 军机大臣是军机处的官员。军机处,开始设立于雍正八年,也就是1730年。它的全称叫“办理军机事务处”,设于紫禁城内接近内廷的隆宗门里,后来它成为整个大清王朝最为关键的政治中枢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与雍正皇帝对西北地区的叛乱分子用兵有关。乾隆中期,西北地区的叛乱被彻底平定,军机处本应该予以取缔,但在实际上,军机处不但没有被取缔,反而是权势越来越重,逐渐成为国家最高的中枢决策机构。
军机处只设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两种官职。它的特点是:人员少,权力大,办事效率高。
最重要的是,军机处与皇帝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们与皇帝谈话的时候连皇帝最信任的太监也不得在侧,可见皇帝对军机大臣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南书房行走。
我们再看以后几年的情况。四年之后的1780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五年,这年三月,和珅被授予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部长)、御前大臣兼都统,这是三个从一品的官职;五月,乾隆皇帝将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许配于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君臣成为亲家,并授和珅为领侍卫内大臣,这是一个正一品的官职,兼理藩院尚书。
刘墉在此前两年升迁为户部右特部和吏部右侍郎(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这是两个正二品的官职;后升迁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相当于检察院副院长),这是一个从一品的官职。
再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之后,和珅担任的很多官职都是正一品或者是从一品,该年七月被册封为一等男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被册封为忠襄伯爵,乾隆六十年(1795年)又被晋封为公爵。中国古代册封的爵位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公爵最高,男爵最低。公爵、侯爵都是超一品的。
刘墉在乾隆四十九年以后也担任了很多官职,但都是从一品,直到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才被授予体仁阁大学士,这是一个正一品的官职,迟了和珅十七年,而且刘墉升为大学士后始终未能进入军机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刘墉在世的时候始终没有能够获得爵位。
由上可见,和珅的职务和地位始终高于刘墉。这是二人虽然同朝共事二十多年但刘墉并不敢真的与和珅公开叫板的原因之二。
同朝为官,政见不和,人生观、价值观又有很大的区别,说没有对抗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只是,因为刘墉大智若愚的处世原则和他的韧性使得这种对抗的存在具备了隐秘性。大有当事人心知肚明,旁观者稀里糊涂的意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0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