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的关陇集团,实力到底有多厉害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23:37:27

历史上的关陇集团,实力到底有多厉害

说到关陇集团,人们可能不大熟悉,要说到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想必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可以肯定地说,李渊和杨坚都是关陇集团的人,同时他们都是关陇集团重用的组成人员。那么什么是关陇集团呢?这要是解释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一些历史学家提出了关陇集团这个说法,也就是说关陇集团是历史上的贵族集团,同时他们也代表了门阀军事实力。关陇集团最早的时候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说到关陇集团,大部分重要人员都是少数民族。不过随着不断扩大,人数是越来越多。

关陇集团初建于关中,最早的时候由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组成了“八柱国”,这些人组成了关陇集团的前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南北朝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

比如说西魏、北周、隋、唐。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提出了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隋、唐帝王皆出自一个门阀士族,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关陇集团。关陇集团的初期,是由鲜卑族组成的,不过后来随着关陇集团的发展,拥有了汉人。

不可否认的是,历史上的唐太宗就有鲜卑血脉。关陇集团建立之后,汉人不断的加强,后来随着思想的延进和文化的侵染,这样的军事大族逐渐以汉人为主体。北魏后期,关陇集团首次出现,这时候就有了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

有了就有了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就分别有了军事,还有行政权。这样一来关陇集团的人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隋文帝杨坚就是其中之一,当时的周静帝年龄很小,杨坚开始笼络大臣,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由此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

贺拔胜弟弟贺拔岳成为关陇集团的首领后,逐渐的开始改革了关陇集团,此时的贺拔岳以其旧部为班底,进而胡汉杂糅,文武合一,开始了互相通婚之习俗。由此鲜卑族与汉人开始通婚。这也就代表了关陇集团正式出现了汉人血统。

可是随着杨坚的出现,以及隋朝的建立,让关陇集团走向了衰落。隋炀帝迁都之后,引起了关陇集团的不满。所以这时候李渊等人开始造反,由此隋朝走向了灭亡。不过这时候的关陇集团没有被消弱,反而是越来越强。这一点不可否认。

即使是唐朝建立之后,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就是关陇集团的势力庞大。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就开始利用山东集团,与之抗衡,不过无论是哪一个军事集团,都没有抗衡关陇集团的实力。不过随着赵贵、独孤信等人的谋袭兹事,集团内部开始“兄弟阋于墙”。

在这时候关陇集团开始衰落。不过真真正正让关陇集团退出舞台的人是女皇武则天。当时关陇集团由于长时间的经营,内部也已经非常的腐败了。加上武则天利用科举制选拔人才,逐渐的出现了代替关陇集团的人才。同时关陇集团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由此关陇集团走向了衰落。古代史中出现了很多门阀士族,这些世族的势力业已达到了把控朝政的地步,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关陇集团,这个大名鼎鼎的关陇集团,究其时间,实际把控了中国差不多500多年。当初的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的后人建立了隋唐。

这就足以说明关陇集团的影响力之大,一个王朝的建立都与关陇集团有很大的关系。即使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关陇集团的一员。只不过李世民在位期间,不断的压制关陇集团,否则李世民的结局恐怕与隋炀帝没有差别。

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其后代是隋朝皇族;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其后代是大唐皇族;李弼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不仅如此,还有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靖等也都是出自关陇集团。

武则天虽然是压制了关陇集团,但是真正让关陇集团消失的人是朱温。朱温灭唐建梁之后,把“五姓七家”的人都扔到黄河里头了,这标志了关陇集团彻彻底底地消失了。从此之后历史上再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门阀士族。

宇宙强国史——36皇帝制造集团——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是指陕甘晋蒙一带的军事门阀联盟。当年贺拔岳在北方六镇平定军民起义,客观上整合了当地军事力量,形成了联盟的政治基础。贺拔岳死后,宇文泰被推到继任者的位置上,他推行的八柱国府兵制,将国家机器改造成军阀家丁,使军阀们完成了由单纯军事将领向政治门阀家族的华丽转身。各大门阀家族再通过政治联姻等方式盘根错节,最终形成掌控天下命运的军政世袭集团。

关陇集团决定了这段历史动荡时期,中国统治阶层的成员结构。北周的皇帝来自宇文泰家族,隋的皇帝来自杨忠家族,唐的皇帝来自李虎家族,隋末割据势力瓦岗军来自李弼家族,独孤家族则通过提供皇后人选,以联姻的方式来维系联盟关系;于谨和赵贵家族虽然没有那么出风头,但也在周隋唐三世提供了大量的高级官员人选。

北周之后,关陇集团先推出了杨家。但隋朝建立后,二杨试图摆脱关陇集团对皇权的控制,比如开挖大运河是试图在经济上摆脱对关陇集团的依赖,实行科考制度给南方人才提供了上升通道,进而争取到南方士族的支持,是尝试在人事上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甚而有观点认为,隋朝频繁的征讨高句丽,是为了大规模消耗关陇集团的军事力量,借此拿回掌握在关陇集团中里的枪杆子。

眼瞅杨广不听招呼,关陇集团推出了继任人,同是杨忠阵营的杨玄感,还派李弼家的李密去辅(监)佐(视)他,所以世受皇恩的杨玄感才好端端的突然造起反来。只是没想到杨玄感刚愎自用,或也可能是出对李密监督的反感而叛逆,反正还没咋着呢就被杨广给办了。

这么一来,皇帝与关陇集团算是彻底决裂了,失去了政治军事经济上的靠山,隋朝政权灭亡也就只是时间问题;从集团内部利益妥协的结果来看,杨忠家族让出皇权,李虎家族上场,统一王朝完成更替。

幸好他们还有大一统国家的情节,没又搞出个南北朝来。

有了对关陇集团的整体认知,很多细节就比较好理解了,比如为什么宇文泰盘据在黄河以北的国家边境而不是政治中心的河南中原,为什么高欢要投入重兵征讨山西而不是直取首都洛阳,为什么李密会建议杨玄感退居潼关跟隋朝打持久战,为什么李渊经营了一辈子最后是在甘肃和太原达到了个人势力的颠峰,为什么宇文化及杀掉杨广之后要千里迢迢回关中……毕竟那一带是关陇集团的根据地,是打工仔直接跟老板们谈的地方。

回到咱们的主角高句丽。隋朝四次东征跨越两朝,搞了十几年,总体上说高句丽没吃太大亏,但他那点国力就摆在那,这么几次折腾下来,隋都亡了,他就更别提了。频繁的外部军事侵扰让高句丽内部也正式分裂成两个阵营,一边是以莫离支渊太祚为首的北方军事集团,另一边是以婴阳王的弟弟高建武为首的南方文官集团。

莫离支是高句丽后期的一个职位,权力比大对卢——相当于宰相——还大,真正的一人之下。渊太祚的父亲就是莫离支,他算是子承的父业。

是的,你想的没错,渊家也是中国人。

高句丽建国后,在国内按方位不同划分了5个部落,这就是高句丽5部,其中东部叫顺奴部,主要是由扶余人与周边其他濊貊融合组成,主要分布在鸭绿江中上游一带。渊家就是顺奴部的扶余人,也就是妥妥的中国人。

扶余我们在前面讲高句丽起源的时候提过,是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属于濊貊的一支。扶余族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文字记载中是《逸周书》,也就周朝历史中,当时写作凫庾。大概在公元前2-3世纪,差不多跟西汉同步,扶余建立了中国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扶余国,其政治中心在吉林长春和吉林市一带。

建立扶余国的人叫东明,其建国的传说最早为东汉所记载,但奇怪是,东明建扶余的传说跟后来朱蒙建高句丽的故事高度一致,朱蒙的谥号就是东明圣王,甚至有人考证在当时,东明的发音和朱蒙都是一样的。

所以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高句丽的建国故事实际上是套娃了扶余建国,毕竟这样说起来的话,高句丽的历史又可以往前推一百多年呢。

在公元前86年左右,扶余分裂为北扶余和东扶余两部分,其中东扶余的建立者叫解夫娄,这人没有子嗣,收养了一个儿子叫金蛙。金蛙后来继位,与一个叫柳花的号称是河伯女儿的宫女生了一个私生子,嗯,你们都知道叫什么了,这就是高句丽的建立者高朱蒙。

285年,慕容鲜卑刚上位不久的叛逆少年慕容廆,趁着在辽东跟晋朝玩回弹球的空档,顺手就把扶余给灭了,国王依虑自杀,王族出逃,这是扶余第一次灭国。

扶余建国后一直与中原政权关系一直不错,灭国后,王子依罗辗转借助西晋的力量完成复国,晋朝为了表示支持,还下令禁止交易扶余人奴隶。

384年,鲜卑慕容再次重创扶余,俘虏国王馀玄,这一次灭国对扶余国力的打击非常大,扶余再也没能恢复元气。

410年,高句丽广开土王带兵杀回老家,把扶余灭了,并占领了大部分疆领土。扶余向北一直逃到松嫩平原一带的大森林里做寄宿政权。这里是肃慎的地盘,当时叫“勿吉”,意思是住在森林——当地话叫树窝子——里的人。勿吉长期没开化,虽然已经不再住在泥洞里,但那房子建的,跟在地上挖一个坟包子差不多,穴居的气质残留的还比较多。扶余以前壮大的时候,试图奴役勿吉,双方发生过不少摩擦,后来勿吉坚持反抗把扶余奴隶主赶跑才实现了民族自治。这会扶余残余政权流亡到此,客观上帮勿吉跑步进入了奴隶社会——我猜。

494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勿吉开始对外扩张,把扶余小朝廷又往南撵,走投无路的扶余不得已投降了高句丽,这个延续了七百多年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正式消失。

“关陇集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它存在了多久?

这个集团的诞生是胡汉融合的产物,但实际上也象征着那个混乱的时期。要知道,自东汉以后,国家基本上就是出于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这边是一方的势力,而那边也是一方的势力,天下的诸侯谁也不服气谁,谁也看不起谁,他们都想要蚕食对方,然后完成好像秦皇那样的统一功绩。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性,才使得在中国的大地上,这些人在暗暗地较劲,在这些人当中有自东汉遗留下权势滔天的贵族,也有一些慢慢兴起的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一个叫做北魏的政权在某一个地方悄无声息的崛起着。

在这个王朝中,他们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为了使得自己在这些强大诸侯面前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改革不仅有军事上的变化,在文化上他们也是同样的重视,他们喜欢汉族的文化,但同时也要保留住自己的文化,也正因为如此,到后来他们才进行了胡汉的文化融合。

?关陇集团?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这个集团其实就是?胡汉融合?的产物,他们不仅追随了历史的大势,而且也因为该集团的组建,造就了后来北周、隋朝以及唐朝的辉煌。

因为就这个组织来说,他们有着一定的籍贯把控。因为在历史上的一些组织中,能够在后来走到一起,并且并肩作战的,便是具有一定相似籍贯的人。例如在明朝党争时期,就有两个区域党朋的对垒,他们就是以籍贯做文章,以区域为分界点。而在?关陇集团?中的一些骨干分子,大都是属于陕西关中,以及甘肃陇山籍贯的人,也正因为在这个集团中大都是这两个地方的人,所以在后来人们将这两个地名中最具有代表的?关?和?陇?取出,以此来称呼这集团。

在说完了这个组织的取名,以及这个组织的来历后,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组织的内部组成。在最初的时候,皇帝为了保障首都的安全,所以在首都的周围建立的了六个独立的军镇,因为军镇中所住的大都是一个家族的人,所以经过了岁月的打磨后,这些军镇便慢慢的成为了各自镇将所把持的武装,虽然表面上听从于朝廷的安排,是对中央称臣,但是手里的权力是空前的。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这六个军镇进行交涉,便以一个军镇为中心,以各个军镇中的贵族、将士为主要组员,而慢慢形成的一个组织。

其实就这种门阀的发展来说,从侧面影射出了中央的无能为力,以及中原的混乱不堪。在后来,因为其不断的发展,使得这个集团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如果您要问这些家族强大到什么样的地步,我只能用他们的后代成就来回答您,在这个家族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他们有的是将军,有的是宰相,还有一些人成为了北周、隋朝以及大唐的皇族,以此我们就能看出这个家族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

这个集团它存在了多久?

关陇集团的发展从最初建立时的北魏时期,到后来最终消散分裂的唐朝中期,历经了几百年的时间,影响了四个朝代的兴衰,它影响力是很强大的。

门阀的发展是因为中央权力的涣散,以及各种千丝万缕原因的联系,所以在唐朝中期,高宗开始忌惮这个组织的力量,于是在后来便设计将这个家族当时的领头羊长孙氏除掉,这才使得存在了几百年的强大门阀集团土崩瓦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3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