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邓艾是怎么凭借2000兵马逼降刘禅的

以史为鉴 2023-06-27 23:29:43

邓艾是怎么凭借2000兵马逼降刘禅的

蜀汉都城本难以攻破,为何邓艾能凭借2000兵马逼降刘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大家都知道,刘备是一代枭雄,他出生并不太好,本来是一个以贩履为生。在黄巾起义的时候,他投身于军营,凭着他皇室后裔的身份,以及自己的个人魅力,一步步的成长为一方强大的诸侯,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帝业。然而,就在他去世的四十余年之后,他的儿子刘禅却率军投魏了。公元263年的时候,掌握着曹魏大权的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进攻蜀汉。刚开始的时候,曹魏一方并不顺利,本来负责拦截的邓艾却被甩脱了,而另外两个人也因为不合而导致兵败,被蜀军打的粮草耗尽,不得不准备撤军。

但是很快局势就被逆转了,邓艾拦截失败之后,就直接带兵前往了蜀汉的都城,迫降了刘禅,使得蜀汉灭亡。蜀汉的都城成都本是一座非常难以攻下的都城,为什么邓艾能够凭借着两千的军马逼降刘禅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刘禅窝囊吗?其实不是的,如果仅仅是刘禅一人被吓破了胆,众臣自己也会劝阻的,就像曹操被关羽吓得想要迁都一样,却终究没有迁成一样。那么到底为什么邓艾会取得这一成就,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谯周的言论。当邓艾兵临城下饿时候,刘禅一下子就慌了神,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就分成了三派,彼此争论不休。一派想要投降,一派则想要投靠东吴,还有一派则是想要弃城南下。以刘禅的能力,自然是无法决定的,而这时谯周就站了出来。他凭借着自己的口舌,说的另外两派无法反驳,并且劝刘禅向邓艾投降。当时没有主见的刘禅,见谯周说的另外两派哑口无言,自然也就遵从了。这一点是导致刘禅投降的直接原因。

第二点则是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在蜀汉人民的心中,是一个匹敌神明一样的人物。在他去世之后,人们自然而然的就将注意力转到了他的儿子诸葛瞻身上。而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诸葛瞻迎战却战败身亡。这对于刘禅和诸臣而言都是一个沉痛的打击,所以在邓艾打过来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了反抗的心思。第三点就是城中已经没有兵可用了,而城外也没有援兵。按理说,就算是蜀汉的朝堂之上,昏庸无能的人再多,也不会全部都吓破胆,那么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主战呢?这是因为当时成都城内已经没有兵可用了。

当初姜维曾劝过刘禅加强防备,但是他却听信了黄皓的谗言,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更是让诸葛瞻带着进军出战导致全军覆没。所以此时的城内已经没有兵能用了,所以除了弃城投降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知,邓艾能够凭借着区区2000人马,灭掉了蜀汉。既有自身能力卓越,也有刘禅昏庸的原因在里面。若果他能力不够的话,相比也打不过诸葛瞻父子。如果刘禅不昏庸无能的话,他也不会听信谗言,导致亡国。

邓艾是怎样智出阴平道,打败诸葛瞻,逼降刘禅,灭亡蜀汉的呢?

邓艾(?一公元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在钟会所率10万大军,被蜀将姜维阻于剑阁关外,无计可施,正想退兵的情况下,邓艾出奇策,率领本部人马,智出阴平道,打败诸葛瞻,逼降刘禅,灭亡蜀汉。他是怎样做到的呢?

三国末期,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在三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强,具备了灭吴、蜀的条件。

公元262年,魏国实际统治者大将军

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蜀国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制定了?今宜先取蜀,三年后,因巴蜀顺流之势,水陆并进灭东吴?的计划。

公元263年,司马昭调集了十几万大军,准备一举消灭蜀国。他派邓艾和诸葛绪各自统3万人马,派钟会带10万人马,兵分三路进攻蜀国。钟会的军队很快攻取了汉中。邓艾的军队也到达沓中,向姜维进攻。

钟会率军进攻剑阁,剑阁地形险峻,道小谷深,易守难攻。钟会屡攻不下,但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非拿下不可,不能放弃,时间一长,魏军粮食供应也发生困难,军心开始动摇,众人都担心前功尽弃。正当钟会进退两难之时,邓艾赶到了。

邓艾建议:让钟会在剑阁与姜维对峙,吸引蜀军主力。他自己率本部人马?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从阴平抄小道到达涪城,这样姜维若从剑阁来援,则可取剑阁;若蜀军不来救,便可断姜维后路,也可直接威胁成都。

这条计策被钟会接纳。于是,邓艾率其3万人马从阴平出发,沿途高山险阻,十分艰难,他们从阴平小道,一路凿山造桥,排除困难险阻,走过七百多公里的无人烟之地,最后他们到了一条绝路上,山高谷深,没法走了。好多人打起了退堂鼓。邓艾当机立断亲自带头,用毡毯裹住身子先滚了下去。将士们不敢落后,照着样子滚下去。那些没有毡毯的,就用绳子拴住身子,攀着树木,一个个慢慢下了山。魏军终于到达江油。蜀江油

邓艾仅用三千人围困十万军队的成都,为何刘禅就轻易投降?

你当刘禅是傻子,有十万人马在成都,干不过邓艾的三千军队?历史的真实情况远比演义要严酷得多!刘禅开门投降几乎算是最佳的选择。

邓艾远不止三千人马

司马昭派遣邓艾和钟会两路人马攻蜀,动用的兵力十多万,兵分两路,一路是钟会走原来诸葛亮北伐曹魏的路线反向攻打蜀汉,钟会领军在剑阁与姜维率领的蜀汉守军对峙。

一路是邓艾率领的三万多人马走今天的岷县、武都、文县,借阴平小道,翻陇南勾楼山,绕过剑阁,直扑现在的绵竹市,攻克绵竹后,就是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直接领兵打到了成都城下。

邓艾一路的伤亡很小,不要以为邓艾翻山越岭的会损失很多人马,事实上邓艾走得很顺利,除了翻越勾楼山,略有损失外,基本上大军没有多大的伤亡。现在的邓艾偷袭阴平的道路遗迹都还存在,比如陇南岷县还有邓艾大军搭建的栈道和桥梁,甚至还有一个村今天的名字就叫?邓艾村?。

【邓艾偷袭大军所修栈道】

驻守成都的军队远没有十万之众

曹魏伐蜀的时候大概在公元263年前后,而当时整个蜀汉的人口总数100万都不到,这是净人口基数,能够参军入伍的人口总数不超过12万,所以当时蜀汉的总兵力大概就在十万。

全国兵力才十万,怎么可能成都就驻扎有十万人马,更何况姜维率领着当时蜀汉的主力屯田军在前线抵御曹魏的入侵,数量有三万人马,而作为前线的汉中,南中、永安郡又各有两万人马,这些地方都是属于军事要地,不可能兵力薄弱。

那么卫戍成都的军队有多少呢?大概不到一万人马,关键是这一万人马并不是全部驻扎在成都城内,城内一部分,成都周边的卫所一部分,比如现在的双流、邛崃一带,邓艾来得太过突然,成都周边郡县的军队毫无反应,而成都城内的守军又严重不足。

当邓艾率领三万大军忽然兵逼成都城下,而成都真实的守军数量才不到一万人,刘禅并不是一个铁血强硬的帝王,他完全没有勇气与成都誓死存亡。

刘禅的选择

面临邓艾大军兵临城下,蜀汉皇帝刘禅的选择只有两种:血战到底;开门投降。

毫无疑问,刘禅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既是因为他没有血战到底的勇气,更没有血战到底的资本。刘禅不是一个有成就的皇帝,年少登基,有丞相诸葛亮打理国政,自己混混僵僵的就过来了,诸葛亮死后,姜维主外,黄皓主内,自己也乐得个清闲。

刘禅的帝王生涯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虽然不能算是个傀儡皇帝,但是他自己能够完全自主决定的事情并不多,到了这个城破国亡的危机时刻,期望刘禅能够幡然醒悟,热血沸腾,这是不现实的。

懦弱是刘禅性格的最大特点,加上当时成都的主战派毫无话语权,唯一能够左右朝局的姜维又被牵制在剑阁,刘禅在黄皓的建议下,主动的开门投降了邓艾。

刘禅的选择是相当的明智,他既得到了曹魏最大的优厚待遇,更是让川蜀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而且由于他的投降,蜀汉官员们能够非常顺利的承接到曹魏对当地的统治之下,曹魏对蜀汉的管辖接收几乎就是无缝对接。

综上来看,当邓艾率领三万大军兵逼成都时,后主刘禅选择开门投降,既是因为实力不足以抗衡邓艾,更多的却是因为刘禅自身就是一个懦弱无为的人,他没有君死国破的勇气!

拥有7万大军的诸葛瞻,是如何被邓艾2千残兵打败的?

三国演义中曾说,邓艾偷渡阴平时以2000残兵,将诸葛瞻7万大军全部消灭于绵竹城下。这曾令子彧很是困惑。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子彧查阅资料,为你全面分析绵竹之战的胜负因素。

一、绵竹之战

战役背景: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遣大军伐蜀,诸葛绪、邓艾各3万人,从东西两路进击,钟会率大军10余万从汉中大路进击。很快,钟会等人就占领了汉中,蜀军蒋斌投降、傅俭战死。蜀军大将军姜维经过一番运动战,成功退守剑阁,暂时遏制了魏军的攻势。

此时,邓艾建议从阴平小道直驱蜀汉腹地涪城,釜底抽薪,让姜维大军进退失据,从而达到战略目的。并不像三国演义小说中说的那样,钟会对这个方略应该是同意的。

战役过程:当年十月,邓艾率军从阴平出发,道路十分艰险,行至艰难的地方,邓艾以毡子裹着自己顺着山坡滚下去(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这样行进了700余里,邓艾军终于到达江油。

邓艾军疑似神兵天降,吓坏了蜀汉江油守将马邈,由于手上并没有多少军队,马邈选择了投降。

由于在邓艾军行动的同时,钟会派将军田章从剑阁往西中间击破了蜀汉三校伏兵,此时蜀汉朝廷也知道了邓艾的行踪。刘禅派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领诸军前往抵御。诸葛瞻率军行至涪城,听说江油已降,便退守绵竹。

邓艾到达绵竹,首先派遣其子邓忠和司马师纂率军进攻。遇到了诸葛瞻的有力抵抗,邓忠师纂不敌退回。邓艾佯怒,邓忠等再战,大败诸葛瞻。蜀军全军覆没,主帅诸葛瞻及张遵等人战死。而绵竹之战也成为压垮蜀汉君臣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久刘禅下诏投降。

此战以邓艾率领的魏军大获全胜,诸葛瞻全军覆没而告终。《三国志》中并没有对此战进行过多的细节描述,而《三国演义》中却说邓艾以2000胜诸葛瞻7万人,那么究竟双方实力对比如何呢?

二、邓艾军、诸葛瞻军队数量对比

邓艾军约1.5-2万人;诸葛瞻3万人以内。

邓艾军应当在接近2万人的数量。《三国志》各处都没有记载邓艾军的数量,但在《晋书?文帝纪》中记载: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在《三国志?钟会传》记载,钟会曾派遣将军田章从剑阁率军支援邓艾并击破蜀军伏兵三校(3000人),邓艾以田章为先锋(艾使章先登)。

所以,绵竹之战的魏军应当是最初邓艾率领的军队和田章军一起。而能够击破3000伏兵,田章应该至少不会少于3000人的军队。如果《晋书》的记载不包含这田章军的话,邓艾军应当在1万5000人以上。

《三国志》、《晋书》都曾记载,此次魏国出兵总计约18万人,因此这个数量并不多,应当是可信的。

而诸葛瞻军不会多于3万人。诸葛瞻率领的军队数量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通过蜀汉军队总量来估算。

据王隐《蜀记》记载,蜀汉投降时的士民簿显示,蜀汉在册的军队数量是十万二千人,人口九十四万。根据这个人口数量来看,维持10万军队已经是最大的极限了,所以蜀汉的军队总数应该保持在这个数量左右。

关于蜀汉军队的分布,至少应当有4处:成都、汉中前线、永安(江州)、南中。

汉中前线:《三国志?钟会传》中姜维投降后,钟会给司马昭的上书说道,姜维投降的蜀军大约有四五万。此说法应当略有夸张的成分,但在经历了大败之后,姜维军还有4-5万人,说明汉中的驻军应当不少于5万。

永安和江州:蜀汉的东线驻军以永安和江州为主。刘备死时,以李严为中都护,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记载:建兴八年,因为担心曹真入寇,诸葛亮曾令李严率军2万赶赴汉中(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加上江州的陈到的白毦兵,因此,永安加江州的驻军应当不会少于2万。

南中:没有明确记载,南中补给困难驻军应当不多,但从从历任庲降都督的平叛的记载来看,蜀汉后期,南中的驻军应当在5千以上。

加上各郡县的驻军,驻守成都的禁卫军应当不会多于3万人。因此,即使刘禅将成都的禁卫军全部派给诸葛瞻,加上成都周边的郡县驻军,他麾下的军队也不会超过3万。

所以,邓艾和诸葛瞻所率领的军队数量总体应该差别不大,并没有2000对7万那么夸张。

三、其他因素

军队数量相当,但是邓艾军从阴平小道而来,长途跋涉,又给养不足,诸葛瞻以逸待劳,至少可以打个平手,坚守一阵,为何败得那么迅速和彻底呢?

的确,阴平小道700里几乎是无人区,《三国志?邓艾传》记载: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但是,别忘了,江油投降了,诸葛瞻有主动放弃了涪城,因此邓艾可以得到江油和涪城的补给。而且,邓艾10月(《三国志?邓艾传》)从阴平出发,11月战于绵竹(《晋书?文帝纪》),这中间应当是在江油城短暂的修整了一段时间。时间和后勤补给相当关键,给了邓艾军满血复活的动力。

另外,从军队素质来看,邓艾率领的是长期与姜维战斗在汉中前线的雍凉军队,久战之兵,战斗力应当是很不错的。这一点从绵竹城下一战之败二战而胜也可以看得出来。而诸葛瞻率领的是长期驻守成都的禁卫军,从将士名单中的张遵等人来看,这是一支功臣子弟兵。又长期未接触战阵,军队素质是比不上邓艾军的。

即使如此,诸葛瞻还是可以固守绵竹,不是吗?关于这一点,《三国志?邓艾传》记载,诸葛瞻退守绵竹时,?列陈待艾?,直接在城外列阵决战,并在初次接战中战胜了邓艾军;而《三国志?诸葛亮传》附诸葛瞻的记载却说,?住绵竹?,也就是登城固守,直到邓艾引诱,才怒而出战(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瞻怒,斩艾使,遂战)。

邓艾孤军深入,后勤不畅,这时固守方为上策。这一点,诸葛瞻应当是知道的。所以,实际情况应该是,诸葛瞻固守,邓艾激将,诸葛瞻出战,先战胜邓艾军,然后蜀军骄傲而轻敌,再战,全军覆没。

所以,诸葛瞻这么快战败应当是中了邓艾的激将之法,而蜀军的军队素质导致了再战的失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