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卢怀慎,被讥为混饭吃宰相,死后两年却令唐玄宗泪奔

众妙之门 2023-06-27 22:58:33

卢怀慎,被讥为混饭吃宰相,死后两年却令唐玄宗泪奔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卢怀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代唐玄宗开元时期,朝中名臣众多,比如有治国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说等,他们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但此时,跟姚崇等同朝为官的大臣中,有一位宰相,他并无治国大才,还被人讥讽为混饭吃宰相,为何却被唐玄宗赏识、而且在他死后两年仍令玄宗泪奔?他究竟凭什么让一国之主感动?本期分解。

说实话,这位宰相确实不够出名,也没什么治国安邦之大才,但他的历史地位却很高,比如宋代著名学者司马光把他同姚崇并列;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把他同姚崇、张九龄并列。可见他确实有与众不同之处。

他名叫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卢怀慎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曾任灵昌县令。卢怀慎少年时,就很与众不同,他父亲的朋友监察御史韩思彦曾感叹他的才气,说他前途不可限量。后来他勤奋读书,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武则天时期,历任监察御史等职。

(一)直言进谏唐中宗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恢复唐朝。中宗在位时期,卢怀慎有两次上书皇帝被后人称道。第一次是在中宗刚即位时,他将其母武则天迁居上阳宫,为了表达其孝心,他十天就去朝见80多岁的母亲一次。卢怀慎时任侍御史,他进谏道:“昔日汉高祖称帝后,五日朝见太公一次,是因为他以布衣身份得到天下的,故将尊贵归于父亲;如今陛下遵循成法、继承皇位,怎可效仿汉高祖?何况陛下从这里到上阳宫来往频繁,万一有愚人或者歹人进犯车驾,该如何对付?愚臣认为应将太后接到内朝,这样陛下也尽了孝道,也可以免去陛下来去的麻烦。”然中宗没有采纳卢怀慎的建议。

第二次上书是在景龙年间,卢怀慎改任右御史台中丞,又上疏朝廷,主要提出了著名的三条主张:

其一是,诸州都督、刺史、别驾、长史、司马、县令等任职不满四年,不能迁官。政绩优异者,可加赐车马裘服,可提高俸禄,可派使节慰问,可下诏书劝勉,要等到有公缺之时再加以提拔。对于毫无政绩、贪婪暴虐者,则要免官放归乡里。

其二是,要将那些员外官中有才能的,可以担任地方长官或高级僚佐的官员,一并加以升迁,让他们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核查他们的政绩。若年老有病不能任职的,一切停罢,使得贤者与不贤者能截然分开。

其三是,因贪赃而被停罢官职者,罢官不到十年,不得加以录用。

他对皇帝的劝谏可谓苦口婆心,每条建议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甚至用圣人之言加以劝勉。他这样说道:

孔子曰 “苟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意思是,即便是圣人孔子主持国家政事,也得三年才会很有成绩。何况普通人呢?接着又引用《尚书》中的话说:“每隔三年就要考核政绩,经过三次考核才决定对官员的提拔表彰或罢免惩罚”。并以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为例,说他在郑国为相,变更法令,颁布刑律,第一年众人怨恨他,想杀他,三年后国人才感德而歌颂他。子产也是贤人,他治理国家尚且需要三年才有成绩,何况平常的人呢?

他接着阐明,如果民众知道官吏任职不长,便不听从他的教导;官吏知道迁官日期不远,也就不想竭尽他之所能为民办事。所以卢怀慎主张各级官员任职不满四年不能升职。

卢怀慎主张选拔优秀的人才,官不在多,在于有没有才能,“官不必备,惟其才”。他指出当时官员太多,结构臃肿,每年为官员们支出的俸禄就多达亿万之巨,耗空了府库,所以必须削减冗员,唯才是举。

他又指出,当时有贪污受贿、残害平民的官员,虽然被流放贬官,但很快就升迁回来,仍然作地方长官,被委任在岭南、沙漠等边远地区,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惩罚。他们内心中自暴自弃,未必有侮改之心。圣明的君主对于万物应该平分恩泽没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远方,等于是给奸人恩惠而遗弃了远方的民众。远方州郡,哪点辜负了圣明教化,要单独承受这种恶政呢?边境地方夷族与汉人杂居,恃仗险要之地,山高皇帝远,更容易叛乱,更难治理,如果长官没有治理的才能,就会使平民流亡,甚至成为盗贼。由此说来,才能平庸的都不能治理好边远地区,何况奸猾的官吏呢?卢怀慎这项提议可谓很有真知灼见。

以上疏奏虽然比不上后来姚崇给唐玄宗提出的治国十大策略,至少在官吏的任用选拔上很有见地,可惜唐中宗没有眼光,对卢怀慎的提议不予重视,很少采纳,不然,开元盛世说不定会提前开幕。

(二)唐玄宗时出任宰相,才不及姚崇,被讥为混饭吃宰相

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任卢怀慎紫微、黄门两省平章事,出任宰相。 714年,卢怀慎代理黄门监。当时薛王李业的舅舅王仙童欺凌百姓,遭到御史弹劾,并申报立案。李业为舅舅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紫徽省、黄门省复审。卢怀慎与中书令姚崇上奏道:“王仙童的罪状清楚明白,御史的弹劾并无冤枉之处,不能对他放纵宽宥。”唐玄宗遂命结案,从此皇亲国戚的气焰收敛了不少。

715年,卢怀慎被正式拜为黄门监,并兼任吏部尚书。当时,姚崇因儿子去世,告假十余天,倒致政务堆积如山。卢怀慎对此无从决断,惶恐不已,向玄宗请罪。唐玄宗道:“朕将天下之事委托姚崇,只是想让卢爱卿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而已。”

卢怀慎自认为才能不如姚崇,因此把朝中许多事务都推让给姚崇,自己概不专断,当时人讥笑他为“伴食宰相”,伴食就是陪伴着别人吃饭之意,通俗地说,就是跟着别人混饭吃,只吃饭不办事。后人便用“伴食宰相”比喻碌碌无为的官员。

但卢怀慎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才不及姚崇,不跟姚崇争功争斗,这已是难能可贵、因为自古以来,有许多才不如人者,不但不主动让贤,还为了自己的利益权力,跟别人斗个你死我活,从而把朝中弄得乌烟瘴气。从这点看,卢怀慎不愧是一位贤人、君子。而且他虽办事没有多大能力,但一直给朝廷举荐贤能,比如后来的宰相宋璟,他都是极力推荐的。所以他被司马光如此称赞:“姚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716年,卢怀慎病重,上表请求退休,得到玄宗的批准。同年十一月,卢怀慎病逝,去世前,他向唐玄宗推荐宋璟、李杰、李朝隐、卢从愿等人。唐玄宗十分伤感,追赠卢怀慎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成。

(三)清贫一生,去世两年后仍令唐玄宗泪崩

卢怀慎一生,虽无治国大才,但他为官极为清廉,不经营其他任何产业,生活简朴清贫。他虽然官至宰相,地位尊贵,但妻子儿女仍然经常处于寒冷饥饿之中。他得到的俸禄以及朝廷的赏赐,经常毫不吝惜地给予朋友亲戚,资助别人,往往所得钱财很快散尽。

713年,卢怀慎与魏知古一同到东都洛阳主持选拔官吏,他随身的用具只有一个布袋。他得病后,朝臣宋璟、卢从愿去他在洛阳的住处看望,见他铺的席子十分单薄而且很破旧,门上连帘子都没有挂。当时刮着风,还下着雨,卢怀慎只是用席子来遮挡风雨(会风雨至,举席自障)。天晚了,他摆饭招待客人,只有两盆蒸豆、数碗蔬菜而已,十分寒碜。宋璟他们要走时,卢怀慎握着二人的手叮嘱说:“当今圣上英明,急于求得天下大治,然而他在位日久,难免对政事稍有倦怠,恐怕要有险恶小人乘机钻空子。你们经常在天子身边,一定要关注天子的举动,以免朝纲混乱啊!”他在重病之中仍关心着国家大事。

卢怀慎在去世之后,因家里没有积蓄,家人给他办丧事遇到了很大麻烦。据民间传闻,还是家中一个老仆主动卖身换钱给他买了棺材。这虽然有点夸张,但充分说明当时百姓对他的清贫的肯定。史载当时玄宗皇帝要前往东都洛阳,有四门博士张星上言皇帝说:“卢怀慎忠诚清廉,始终以正直之道处世,对他应该给予优厚的赏赐,否则就不能劝人从善。”于是玄宗下诏赏赐卢家织物百段,米粟二百石,才解了前宰相家里一时之困。

卢怀慎去世两年之后,一次唐玄宗在他老家附近打猎,无意间向卢家的方向望了一眼。因为卢怀慎家围墙十分简陋而且又低矮,玄宗感觉他家里气氛不对,好像在办什么事,就派人去他家看看。结果才知道是卢家为卢怀慎举办去世两周年祭祀典礼,事情过得很简朴。于是玄宗停止了打猎,并给卢家赏赐了几匹细绢帛。

当玄宗皇帝策马经过卢怀慎的墓时,他不由得停马凝视良久,见墓前尚未树立石碑,想必是家贫且低调所致;他继而想到卢怀慎正直而清贫的一生,不觉泪崩如潮。于是立即命官府为他立碑,且令中书侍郎苏颋草拟碑文,玄宗皇帝亲自书写(经其墓,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令中书侍郎苏颋为之文,帝自书)。

卢怀慎在自己去世两年之后,仍能让皇帝感动得流泪,确非一般官员所能比的。令人钦佩的还有,他不仅自己为官清廉,而且家教良好,儿子卢奂、卢弈也都是清官忠臣。不像大名鼎鼎的宰相姚崇,自己清廉,但家教不严。其子姚彝、姚异,就大贪官,曾遭到舆论的谴责,也导致姚崇自己被人诟病,最终被迫辞职。

卢怀慎的大儿子卢奂为人正直,做官清白,历任御史中丞,曾出任陕州刺史。玄宗曾赞许他的善政,说他:“斯为国宝,不坠家风”。后任南海郡太守。南海处水陆交汇之地,物产丰富,前太守刘巨鳞、彭果都因贪赃获罪。卢奂上任后,做出表率,且整顿吏治,使贪官污吏收敛了许多,政绩显著。他被认为从开元以后四十年间,治理广州有清廉节操的,唯宋璟、李朝隐、卢奂三人而已。

少子卢弈也是个大忠臣,他初为卢县县令,以功绩提拔为给事中,拜御史中丞。不久留守洛阳。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攻陷东都,官员皆逃散而去,卢弈坚守洛阳,被乱军所俘,宁死不屈,为国殒身,成一代忠烈。

卢怀慎虽缺少治国大才,不如当时的姚崇等人,但其为官清廉的形象也当为万世之楷模。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开元之世,以清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劲,卢怀慎清而慎,张九龄清而和,远声色,绝货利,卓然立于有唐三百余年之中

穷奢极欲任人唯亲唐玄宗用错两个人毁盛世


穷奢极欲任人唯亲唐玄宗用错两个人毁盛世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唐玄宗正是由俭入奢而致使失利。他在登基初年,看到其时的习俗奢侈,曾下令毁掉宫中的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将珠玉、锦绣焚于殿前。但是到了晚年却穷奢极侈,任人唯贤,使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
司马光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省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侈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始,鲜克有终,可不小心哉!唐玄宗有始无终的经验教训是极端深入的,它提示每个有志于成大事的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脑筋,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只要这样,才干用好人,用准人,使自个立于不败之地,使工作欣欣向荣。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悲惨剧色彩的人物,他既发明了国力强大、经济兴旺、文明昌盛的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最光辉的一页,但一起因为自个在用人方面的严重错误,成为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尔后一百多年大部分时刻都处于藩镇割据的紊乱局势中。
宰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一个国家的治乱、强弱和兴亡,要害就在宰相是不是德才兼备。
唐玄宗在登基之初,深明国家治乱系于丞相的道理,不管权臣对立,于打猎时召见时任同州刺史的姚崇,要用他出任宰相一职。姚崇吏事明敏,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曾多次出任宰相,他对于时弊,提出十条定见,问唐玄宗是不是赞同,能否做到,如不赞同,不能做到,他就不承受录用。唐玄宗接纳了他的定见,当场录用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之品。尔后唐玄宗励精图治,每事访于元之,元之应答如响,同僚皆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
重用姚宋全国大治
姚崇曾因家有凶事请假十多天,这十多天积压了一大堆文件,一起担任宰相的卢怀慎没有办法判决,他诚惶诚恐地向唐玄宗表示歉意。唐玄宗说:这不怪你,我把全国大事都交给姚崇去办,你的效果主要是坐镇邪雅俗算了
姚崇请假回来,不必多长时刻,就把一切文件判决俱尽。
卢怀慎为人清谨俭素,他晓得自个处置政务的才能远不及姚崇,所以把一切事情都推给姚崇处置,其时我们称他为伴食宰相。
姚崇退位后,引荐广州都督宋_为宰相。宋_为人风姿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担任宰相时间,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忘我,敢犯颜直谏
姚崇、宋_任宰相各有所长,姚崇长于应成为务,宋_长于遵法持正,他们尽管志操不一样,但都不遗余力辅佐唐玄宗治理国家,使赋役宽平,惩罚清省,大众富庶。
在唐玄宗执政的前二十多年,他一向坚持任人唯贤的方针,在姚宋之后,又相继委任张嘉贞、张说、李元_、源干曜、宇文融、韩休、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张嘉贞吏事强敏;张说有智慧、重文雅;李元_以清俭著名;源干曜以清谨自守;宇文融善治财赋;韩休和张九龄敢直言,处事刚正不阿。
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乐或后苑游猎,小有过错,都会问一问左右的人:韩休知不晓得?每次话音刚落,韩休的谏疏就到了。唐玄宗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全国必肥。萧蒿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求,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不听张九龄忠言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在任宰相时间,竭力对立唐玄宗委任李林甫为宰相,他对唐玄宗说:宰相关系国家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
又认为应按军法处置不听指挥打败仗的安禄山,而且还对唐玄宗说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惋惜唐玄宗不只听不进张九龄的定见,还相信毁谤,免去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张九龄被贬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晚年的唐玄宗见全国太平无事,认为再也不必操心了,于是深居宫中,专以声色自娱,将政事悉数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
李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全国之乱
史称李林甫柔佞多狡数,他和宦官以及宫中妃嫔的家族混得很熟,对唐玄宗的一举一动、兴趣爱好都摸得一览无余,所以每次奏对都深得唐玄宗的旨意。他为人心胸深密,人莫测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其时大家已说他口有蜜,腹有剑。朝中大臣但凡被唐玄宗看中的,李林甫开始都和他拉关系,到了这自己已要挟到他的位置时,就想方设法把他赶出朝廷,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
唐玄宗委任杨国忠为宰相也是一大失算。杨国忠为人强辨而轻躁,他凭借杨贵妃得宠之势一身兼领四十余使,军国机务,决于私家。而且大举收受贿赂,积缣达三千万匹,相当于国家一年半的庸调。除此之外,他还有意激怒安禄山,使安史之乱提早迸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9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