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康熙为何不消灭葛尔丹,而是给孙子乾隆留下一个大难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都知道康乾盛世吧,不过应该是要说康雍乾盛世才准确,这个盛世在今天也是非常存在争议的,这个就不说了,在康熙时期大家就知道,这位老人自诩自己为千古一帝,这个大家觉得怎么样,方正还是有点那个吧,康熙时期也是非常猛的,多次御驾亲征,可以说清朝皇帝就他功绩最大,他的打仗历史就不细说了,今天要说的是清朝和葛尔丹的故事,康熙打败葛尔丹,为何不灭了它,给孙子乾隆留下一个大难题。
康熙呢,似乎也是太上皇吧,好像是,这个大家查了资料再来告诉小史吧,康熙期间呢,周边的少数民族多次侵犯,这个在中国古代是常有的事,比如匈奴啊,突厥啊,等等,这个侵扰清朝的就是准葛尔丹汗国,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大部分都分很多部落,游牧,所以呢,想统一就得一个一个联合或者吞并。
在当时葛尔丹就称自己是元朝铁木真的后裔,这个旗号可是打的特别响亮,在当时除了葛尔丹还有其他两大游牧势力,不过呢,一直都是比较分散的,没有集中实力,康熙第一次亲征的时候就被打垮了,接着连续打了三次,总得来说呢,不是康熙不想灭他,而是当时的草原那么大,怎么去找呢,如大海捞针。
在记载中,葛尔丹第三次被打败之后,就被自己人给杀了,后来就一直到了乾隆时期,准葛尔部落又开始跳起来了,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那都是中原的管辖,怎么让你跳呢,乾隆就又打准葛尔了,这个时候都是后裔,这个时候乾隆当然想和他爷爷一样,作为自己从小的榜样,他的野心也是非常大的。
开疆扩土嘛,这个是每个皇帝都想的事,乾隆也不例外,直接就平定了准葛尔贵族叛乱,当然这其中还有沙皇的作梗,不然也不会打这么久,准葛尔经历了三个皇帝,可以说也是很长久的,对于这样的当然要打了,大家以为呢。
因为葛尔丹作为蒙古部族的一份子,不思为同为蒙古的其他部族共同团结,反而对蒙古各部族下毒手侵占他们的领地、杀掉他们的军民,失去了蒙古各部族对他的信任。如此不得人心的人,康熙作为大国领主,作为蒙古各部族的统领者,有责任对葛尔丹加以约束。而葛尔丹不思悔改,康熙拥有着全国的资源,讨伐一个不得人心的葛尔丹,再加以时间的发酵,天时地利人和,康熙能够战胜葛尔丹也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从葛尔丹的角度进行分析。葛尔丹不顾蒙古各部族的情谊,无视蒙古地区的稳定。在俄国老毛子的怂恿之下,在自己的野心的驱使之下,公然扰乱了蒙古各部族之间和谐相处的秩序。葛尔丹无端挑起争斗,不顾土谢图部族的死活,抢占他们的草地和牛羊,对他们赶尽杀绝,军民所剩无几,搞得天怨人怒。如此,是为不义。
其二。葛尔丹视朝廷对于蒙古各部族之间相处的相关规定如无物,无端挑起战事。身处于大清朝廷的统领之下,作为一个受清朝统辖的臣属无视区域安定。如此,是为不忠。
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康熙对其进行的讨伐可谓是正得人心。顺乎天理,而应乎人。康熙利用蒙古各部族对葛尔丹的恐惧和怨恨心理,成功取得了各不足,对自己的支持。再加上,格尔丹的势力范围只是蒙古的部分区域,而康熙则是拥有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康熙与葛尔丹之间的战争是以全国敌一隅。走有了诸如此类的因素,康熙能够战胜葛尔丹也就顺理成章了。
1、平定三藩。1681年,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至此清廷才真正在关内完成了统一,稳定了统治权,从此之后,才建够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2、遏制了沙俄在东北的扩张,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1685年,康熙派军围攻雅克萨,俄国侵略军投降。1686年,清军再次围攻雅克萨城,俄军伤亡惨重,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十四日)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俄国全部占领黑龙江流域的阴谋破产。
3、平定西南:乾隆即位初年,抚讨并用镇-压了苗疆起-义,之后免除苗赋、尊重苗俗、实行屯田、慎选苗疆守令,减少了苗民的抵触情绪,使得贵州苗族地区基本上平定下来。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起,乾隆三次派兵,最终占领大小金川。此后在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巩固和发展了西南地区自雍正以来“改土归流”的成果。
意义:维护了祖国统一、反对了民-族分裂,巩固和发展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
康熙帝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以后永远停止圈地,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
从1671年起,陆续放宽垦荒起科年限,并规定垦荒有成绩,据开垦多少,给予不同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85年,康熙又规定民间新垦田亩,“自后永不许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旗主的经济扩张,有利于自耕农民。康熙还下令将明朝藩王的庄田改为“更名田”。
准噶尔之战
1758年,乾隆皇帝向天下宣告,清朝已经平定了准噶尔部的阿睦尔撒纳叛乱。至此,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用时70年的准噶尔之战,终于结束了。准噶尔部原本是明朝时蒙古瓦剌的一部分,最初以伊犁河流域为中心进行活动。
明朝灭亡后,清朝入关成为统治者。顺治皇帝在位时,准噶尔主动接受清朝的管辖,确立了从属关系。后来,准噶尔逐渐强大,最终和清朝决裂发动叛乱,清朝则进行了长久地平叛,这场战争又叫“准清战争”。
清朝统一准噶尔,一方面平定了西北地区的叛乱,巩固了统治;一方面借此打击了与准噶尔勾结的沙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这场战争持续时间很长,给百姓增加了不小的负担。但长期来看,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准噶尔不断扩张,对清朝构成严重威胁,准格尔之战首先发生于康熙时期,当时有哪些原因促使战争爆发呢?
第一,葛尔丹想统一蒙古诸部,大肆扩张。
康熙九年(1670年),准噶尔大汗僧格去世了,他的继承人被弟弟葛尔丹杀害,葛尔丹自立为汗。葛尔丹和他们不同,极具野心。1677年,他强占了和硕特部。第二年,他又占领了天山南北大片地区,这更刺激了葛尔丹的野心。
第二,为扩大力量,葛尔丹和沙俄勾结。
沙俄一直有入侵的野心,为了扩张领土,不断教唆准噶尔对抗清朝政府。1687年,沙俄对外贝加尔湖的喀尔喀蒙古和布里亚特蒙古发动征服战争。蒙古族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击,而早已和沙俄勾结的葛尔丹却突袭喀尔喀部军民,替沙俄解了围。
康熙皇帝得知了葛尔丹的不轨行为,向在京的俄国使臣传谕,同时也警告葛尔丹,让他不要再生事。1690年,葛尔丹不顾清朝警告,继续追击已南迁的喀尔喀部,军队逐渐深入。此时,康熙帝不得不计划根除准噶尔的叛行,维持蒙古诸部的权力平衡。
准噶尔战争开始后,此战由三个皇帝相继领导,共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葛尔丹自杀。
1690年起,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发动了乌兰布通(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南)和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两大战役。战役中,康熙皇帝做了精心的部署,指挥得当,使其损失惨重,还击毙了葛尔丹之妻阿努可敦。
两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葛尔丹势力,但还有残余的势力苟存。为了根除反叛势力,康熙皇帝进行了第三次的亲征。1697年,他率军从宁夏出发,剿灭残余力量。葛尔丹在众叛亲离的处境下,喝药自杀。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续领导准噶尔,四处逃窜。康熙帝没有彻底完成平叛,就去世了,这个任务就落到了雍正的头上了。
第二阶段,雍正帝三次派兵平叛,准噶尔求和。
1727年,也就是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了,儿子葛尔丹策零继位,继续和沙俄勾结,和清政府对抗。1729年,雍正皇帝派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出北路;派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出西路,讨伐准噶尔部。此战是科图之战,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双方之后转为大规模作战。
1731年,清朝再次讨伐准噶尔,发动了和通泊之战。此战很不顺利,将领傅尔丹中计被围,清军血流成河。和通泊之战是清朝在19世纪以前,少有的惨烈战役。
第二年,葛尔丹策零侵犯喀尔喀部首领哲卜尊丹巴领地,雍正派博尔济吉特策凌阻击。博尔济吉特策凌在显光寺(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部),击杀准噶尔万余人,取得了大捷。准噶尔部因显光寺战役,而元气大伤。随后,葛尔丹策零被迫向清朝求和,双方暂时罢兵。
第三阶段,乾隆帝彻底消灭准噶尔。
乾陵初年,清朝和准噶尔议和告成,此后比较太平。1750年,也就是乾隆十五年,准噶尔内部因争汗位而发生内乱。策妄阿拉布坦外孙阿睦尔撒纳和大汗达瓦齐斗争到了最后,最后达瓦齐打败了阿睦尔撒纳,后者不得不投靠清朝。此时,踌躇满志的乾隆皇帝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可以完成祖、父两代未竟的西征事业。
1755年,乾隆帝派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萨喇勒为定边右副将军,分两路向准噶尔的达瓦齐进攻。大军受到了百姓的支持和欢迎,最后消灭了敌人。之后,本已投靠清朝的阿睦尔撒纳,在利用清朝帮他锄掉敌人后,居然起了不敬之心。他公开反叛,跑到了伊犁。
乾隆皇帝下决心平叛,再次征讨准噶尔。准噶尔部本就内伤重重,不战而败。阿睦尔撒纳想要逃往沙俄,却最后得天花而死。准噶尔战争历时很久,这里面既有外国势力的干扰,又有民族问题的缠绕。清朝能以成功宣告战争结束,可见当时的武力之强。准噶尔的平叛,不单靠武力,其中还夹杂了很多政治手段。
之前青海的罗布藏丹津叛乱,之后的大小和卓叛乱的平定,再加上准噶尔问题的解决,使西北地区正式成为了我国的领土,1884年清政府再次建省,命名为新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9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谁来降谁晚明这群清流气节缘何丧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