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棣为什么要把说出刺杀驸马的人灭口原因是什么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22:34:32

朱棣为什么要把说出刺杀驸马的人灭口原因是什么

对明朝驸马遇害,凶手说出幕后主谋后,朱棣为何将其灭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永乐三年十月,发生了一件明朝历史上的奇案,驸马梅殷在上朝时,遭人陷害,被推入笪桥之下,结果溺水身亡。事后凶手被擒获,在审讯时,他们说出了幕后主谋,朱棣闻讯后做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举动,赶紧杀人灭口!那么这桩谋杀驸马案幕后的主谋到底是谁,他为何要杀驸马呢?

事情还得从驸马梅殷说起,他是明朝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将此女宁国公主嫁给了梅殷。朱元璋女儿很多,因此女婿也不少,在众多女婿中,他最欣赏的就是梅殷。因为梅殷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性情恭谨。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他在临死前非常清楚当时的形势,“诸王强盛”,而皇太孙孱弱,为此他让梅殷接受密旨,辅佐建文帝。后来,朱棣在北平起兵,并向南京进军。建文帝这才想起姑父,赶紧让梅殷“充总兵官镇守淮安”。此时,朱棣取得胜利,“遣使假道于殷,以进香为名”。

梅殷回答道:“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朱棣闻言大怒,又派出使者传话:“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梅殷也不示弱,割掉使者的耳鼻,然后放回,并对他说:“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朱棣非常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能绕道进军,结果出其不意,攻下了南京。

此时梅殷依然手握重兵,朱棣很不放心,逼迫宁国公主“啮血为书“。梅殷与宁国公主感情很好,得到书信后痛哭流涕,只得返回南京。朱棣亲自迎接,还说:“驸马劳苦。”梅殷答道:“劳而无功,徒自愧耳!”朱棣默然不语,气氛非常尴尬。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上奏,说“殷畜养亡命,与女秀才刘氏朋邪诅咒”。

朱棣以此为借口,“考定公、侯、驸马、伯仪仗从人之数”,同时还命锦衣卫把梅殷的亲信送到辽东。这个细节非常值得注意,也就说梅殷身边已经没有自己的人了,仪仗从人全是朱棣安排的。结果到了永乐三年十月,梅殷在上朝时,途经笪桥时,被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挤下桥,溺水而亡。

宁国公主闻讯后,闯进宫中,拉着朱棣的衣服放声痛哭,“谓上果杀殷”。宁国公主虽说是妇道人家,但她的生母是马皇后。朱棣没有办法,只好安慰妹妹,“为主迹贼,无自苦。”此时都督同知许成站出来揭发,说是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害死驸马的,于是两人被逮捕审讯。

谭深、赵曦在审讯时说出了幕后主谋,“此上命也,奈何杀臣?”原来两人是受朱棣的指示,害死梅殷的。朱棣勃然大怒,“立命力士持金瑵,落二人齿”,然后立即处死,也不再继续审下去。事后,朱棣写信安慰公主,还加封两个外甥的官职,另外他还警告两个外甥,“朕不念尔母,尔安得至今日”。

驸马李让:朱允炆以其父性命要挟,坚持为朱棣效命,结果九族被诛

朱棣一生中共有五个女儿,永平公主是他的二女儿,为徐皇后所生。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被封为永平郡主。永乐元年进封为公主。她刚受封时,便与李让完婚。朱允炆号称恢复周朝制度,以大儒方孝孺为师,时时表现自己如何仁义。后世也常这样认为。比如有人便说朱允炆是因太过仁慈丧失天下。这一点主要是针对朱允炆不让朕负杀叔父之名的规定。实际上这条规定背后很可能是有深意的。这跟朱元璋对待韩林儿、朱棣对待朱允炆是一样的套路。表面大义,背后阴谋。只是建文帝手下的将领不够机灵,或者不愿意做这种会留千古骂名的事。朱允炆毕竟是经过朱元璋的亲手调教。朱元璋的行事方式是儒法并用,而更侧重法家霸王之道。他做事无所不用其极。只要能达成目的,什么事都能做出来。朱允炆则稍微侧重儒家之道,但是不代表他一点都没有继承朱元璋的行事风格。在对待永平公主的驸马李让时,很明显就有朱元璋的影子。

李让是安徽舒城人。洪武二十八年,永平公主受封时,李让与其完婚,成为了燕王府的仪宾。仪宾本质上相当于驸马,是明朝对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的夫婿的官称。这些都是各藩王的女儿及孙女等。仪宾专指宗藩的女婿,全称为宗人府仪宾。当时李让是与朱棣大女儿永安公主的夫君袁容一同被选中的。这也是一件趣事。

李让虽然是朱棣的女婿,却并没有染上纨绔习气。相反,他勇武善战,在靖难之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与朱高煦差不多。朱棣刚开始起兵时,便是派他将朱允炆派驻北平的将领谢贵等捉拿。后来又跟随朱棣一同前往大宁,在收复朵颜三卫时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此后在靖难之役的重要战役白沟河一战时立有大功。随后,他主要便负责管理后方。朱棣任命他署理北平布政司事,协助明仁宗朱高炽守备、治理北平,并为前方的战争提供坚实、充足的后援。由此足见朱棣对他的信任和倚重。

朱允炆也有自己的情报系统。随着战争的推进,他很快也便了解到了李让的地位和作用。李让被选为燕王府仪宾,有点等同于民间的入赘。李让是在北平随着燕王一家居住。而他的父亲及宗族亲人都在南京。他的父亲李申更是担任南京留守左卫指挥同知,也算是官职不低,是朱允炆军中重要将领。

朱允炆想通过李让的父亲联系上他,以他为秘密武器,从后方瓦解朱棣势力。李让自然不可能会答应。于是朱允炆一不做,二不休,便玩起了后来李自成那一套,以李申的性命要挟李让,逼迫他前来为自己效力。他给李让发去书信:“你弃暗投明,朕必会放了你父亲。”李让当时仍在前线领兵与建文军厮杀,看到这封信不为所动,不仅直接无视,更是加力打败了平安率领的军队。

李让不是不在乎父亲的性命。他估计是觉得父亲李申毕竟在建文军中有着不低的地位,手下也有很多军兵;如果朱允炆杀了他,肯定会寒了将士的心。所以他认为朱允炆只不过是空言恫吓,并不会真正付诸行动。可惜的是他错了。朱允炆这时真正展现了朱元璋当年的狠辣作风,睚眦必报,目的达不到便杀人泄愤。朱允炆得知李让的反应后,怒火中烧。他不仅杀了其父亲李申,还抄了他的家,并且将其宗族姻亲或杀、或流放。李氏一门成了朱允炆发泄怒气的直接对象。此时的朱允炆仿佛忘记了,他们现在是处于战争之中,维持后方军心和民心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战争中胡乱处罚军中将领及其家人,可以想见对军队士气会多大的影响。李让要是知道朱允炆真敢于这样做的话,不知道他最终会如何选择。

永乐元年,永宁公主成了名副其实的公主,李让也被进封为驸马都尉。他又因功被封为富阳侯,食禄千石,仍负责掌管北京行部事。行部是朱棣想要迁都北京时所设的总管北京事务的临时行政机构。朱棣对他的重视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李让不顾父亲及族人性命,选择站在朱棣这边,可能让朱棣也非常感动。朱棣对他的信任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的这一抉择。至少在朱棣看来这是抉择。

参考文献:《明史》。

公主的驸马被君王暗杀,君王如何强词夺理,公主只能默默承受?

朱元璋成功打下天下之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立马把自己的妻子封为了皇后,把他们的两个女儿封为了公主。不仅如此,他还亲自为女儿精心挑选了一个驸马,而这个幸运的驸马名字叫梅殷。梅殷文武双全看起来也是一表人才,和公主十分般配。

当时年迈的朱元璋不愿意再去相信朝廷之中的各个大臣们了,但他却十分信任自己得女儿,找的见到驸马爷,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只有梅殷可以时常的陪伴在朱元璋的身旁。朱元璋后来病重,以后很多的甚至都是由这个驸马爷帮他下的,可以说,朱元璋在最后的那段时间里,梅殷就是他最信任的心腹。在朱元璋临终前,他嘱咐就为驸马爷,让他一定要好好的辅佐自己的孙子朱允文。没当时是真的把朱元璋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所以不想辜负他对自己的嘱托。他向朱元璋保证自己一定会好好的辅佐建文帝。

后来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进入了南京以后,先是让自己的妹妹,也就是当时的工作给自己的丈夫写了一封劝降书,但是公主不愿意听朱棣的话,所以没有同意写下这封劝降书。可卑鄙的朱棣,竟然把他的儿子梅顺昌带到了皇宫之中,并威胁她写下这封信。公主纵然有千万般的不情愿,但是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威胁,她只能咬破自己的手指,按照朱棣的要求给自己的丈夫写了一封劝降血书。

梅殷,看到这封写书的时候,立马就明白建文帝可能已经不在了,于是他自己也放弃了抵抗。一开始的时候,朱棣并没有为难这个妹夫,反而给他很高的待遇。但在后来的某一天晚上,有锦衣卫给他汇报,说梅殷,在自己家中偷养了许多战士。朱棣听了锦衣卫的话,判定他有了二心,并认为他并非效忠自己。于是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第二天在他上朝的路上将其害死。公主听到自己丈夫被杀害的消息,内心十分痛苦,于是便跑去问朱棣。朱棣,当时说了几个字:?莫让顺昌为难!?这几个字让公主说不出话,因为皇帝是用自己的儿子在威胁自己,于是她只能默默承受丧夫之痛。




揭秘:朱棣妹夫梅殷之死

永乐二年(1405年)的冬天,朱元璋的次女宁国公主突然得到噩耗,自己的丈夫梅殷在上朝时落水身亡。

宁国公主心里明白,丈夫的死必然与自己的四哥朱棣脱不开关系,于是她进宫找朱棣算账。

她扯住朱棣的龙袍大哭,向朱棣要丈夫的下落。朱棣笑着安慰道:“为主迹贼,无自苦。”然后先加封梅殷两个儿子的官职,缉拿“凶手”,厚葬驸马梅殷。

驸马梅殷是怎么死的,他的死是仇人报复,还是偶然?他的死是否真的与朱棣有关呢?如果与朱棣有关,他为何这么做?梅殷是明朝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他“天性恭谨,有谋略,便弓马”,是位文武兼备的才俊。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将次女宁国公主(马皇后所生)下嫁梅殷,在十几个驸马中,朱元璋对梅殷最为器重。朱元璋临终前,特意下密命梅殷辅佐皇太孙,因此梅殷、宁国公主在政治上是完全支持建文帝的。

朱棣起兵靖难后,兴兵一路南下。朱允炆认命姑父梅殷为总兵官,镇守南京的门户淮安。朱棣率兵马抵达到淮安城下。

派人以“进香”向梅殷借道。梅殷回答道:“进香,皇考有禁,不遵者为不孝。”朱棣闻讯大怒,又遣使下书说:“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 梅殷割去使者的耳鼻,放他回去,并说:“留汝口为殿下言君臣大义!”

朱棣虽然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渡过泗水,取道扬州。朱棣攻入南京后,梅殷仍然拥兵淮上,对自己构成威胁,于是他逼迫妹妹给梅殷写了一封血书。

梅殷看完书信后,痛哭流涕询问使者建文帝的下落,使者回答“去矣”,梅殷言道:“君存与存,君亡与亡,吾姑忍俟之”,于是返回京城。

梅殷回到南京后,朱棣马上接见,慰劳道说:“驸马劳苦!”没想到梅殷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劳而无功耳。

永乐二年,都御史陈瑛报告说梅殷“蓄养亡命,与女秀才刘氏朋邪诅咒”,朱棣淡淡的说了一句,“朕自处之。”随即以调整大臣仪仗的名义,把梅殷的亲信侍从发配;辽东,一场阴谋也就此铺开。

永乐三年冬天,梅殷在上朝时途经笪桥,前军都督佥事谭深、锦衣卫指挥赵曦把他挤到桥下,活活溺水而死,然后上奏说是梅殷是投水自尽。

都督同知许成揭发二人的行为,朱棣下令有司审理。不料谭深、赵曦两人慌了神,竟然供出朱棣来,“上命也,奈何杀臣?”朱棣一听,顿时气急败坏,命人打掉谭、赵的牙齿,不让他们再含冤,同时立即处斩。

朱棣在杀人灭口后,还给自己的两个外甥梅顺昌、梅景福(宁国公主与梅殷的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颇具威胁之辞,“朕不念尔母,尔安得至今日!”

不难看出,梅殷是建文帝的忠臣,他的死确实是朱棣一手策划,只是碍于宁国公主的关系,才采用这样方式,如果没有公主,梅殷的两个儿子恐怕也难逃一死了。

朱棣的宠臣,锦衣卫一把手,敢强占皇妃,他最后是如何被灭口的?

他最后是被朱棣凌迟处死的,因为朱棣发现了他的野心,所以杀之而后快。这个人就是纪纲,锦衣卫的指挥使。纪纲这个人深受朱棣宠信,因此替朱棣办一些非常隐密的事情,但是他却从中作梗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最后被人告发,朱棣也将他处死。


原本锦衣卫制度已经被废除,但是朱棣作为一个抢了侄子皇位的君王,因此一直都遭人诟病。为了能够名正言顺,并且堵住那些人的嘴,朱棣就重新启用了锦衣卫,让他们去民间寻找朱允炆的下落,并且镇压那些心生不满的反叛者。因为纪纲为人十分圆滑,所以颇得朱棣宠信,因此成为锦衣卫的指挥使,掌管锦衣卫。


纪纲成为指挥使后,为人也更是嚣张跋扈。他利用职位之便,陷害了朱允炆的余党。不仅如此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为了追名逐利他更是不择手段。他好色无耻,打着选妃的旗号为自己收揽众多美女,不仅如此,他还阉割了几百名孩童,并且陪养他们伺候自己。纪纲就这样肆无忌惮,不仅在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且还在挑衅着朱棣的皇权。

当然纪纲自以为瞒天过海、一手遮天,但是因为树敌太多终究还是要败。被他压迫已久的一个臣子,找到了朱棣并向朱棣说了纪纲的谋反之心。朱棣这才反应过来,然后就杀死了纪纲。不过也有很多人说,朱棣杀死纪纲是因为纪纲知道的秘密太多,所以被朱棣杀人灭口。不过纪纲最终的结果非常惨,而朱棣为了防止锦衣卫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就建立了东厂。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8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