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斧声烛影”的由来,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

众妙之门 2023-06-27 22:26:15

揭秘,“斧声烛影”的由来,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

揭秘:“斧声烛影”的由来,赵匡胤离奇死亡之谜?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探寻赵匡胤死亡之谜时,我们都要面对一个神奇的场景:在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烛光下,我们看见了赵匡胤举起了斧头,并且挥舞不止。

因此,在探寻赵光义行凶工具时,这样一个带有杀戮色彩的斧头,自然成为了首选的作案工具。

那么,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这把斧头,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第二,这把斧头,到底能不能置人于死地?

先说第一个问题。

如今我们一提到“斧声烛影”,第一反应就会联想到战场上的杀人斧,比如程咬金的宣花斧,李逵的大板斧。然而,这里有一个天大的误区,赵匡胤的这把斧头,是礼仪场所使用的“柱斧”,就是用水晶、玉器制成的小斧子,且为了美观漂亮,再加上一些装饰物而已。

史书记载,赵匡胤对这把斧头的喜爱程度,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乾德三年(965年),在攻陷成都、俘虏孟昶后,王全斌把南疆的地图送到开封,并向赵匡胤请示道:“是否继续南下用兵?”

对于这个问题,赵匡胤想了一下,随后,他用这把柱斧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并对左右说道:“此外非吾所有也。”

于是,就在赵匡胤这一斧下,大渡河以南中国大片故土,就全都被扔出了版图,从此大理国合法建立。

这个故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挥玉斧”事件。

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发现赵匡胤真是片刻不离这把柱斧,就连这种军国大事,他都要用这把柱斧代替笔墨。对这把柱斧,赵匡胤真是爱到了极点!

那么,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咱们再说第二个问题。

这把斧头,到底能不能置人于死地?

根据史料记载,赵匡胤用这把斧头伤人的记录,一共有两次。

第一次,有一天赵匡胤在后院拿弹弓打鸟。他玩得正起劲呢,结果有个大臣要求面圣,声称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觐见。

一听这话,赵匡胤哪里敢怠慢,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弹弓,匆匆忙忙地去听汇报。结果呢,赵匡胤听见的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甚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赵匡胤这个气呀,说人家玩的正在兴头上,你偏偏要来败我的兴,真是岂有此理!然而,面对这位雷霆之怒的君主,这位官员却一点不在乎,他还放了一句火上加油的话:“微臣说的事情再不是,也比打鸟玩乐重要(臣以为尚亟于弹雀)!”

想象一下吧,当你听见这种“不知死活”的话后,你会作何感想?但见赵匡胤武人本性大爆发,他抡起手中那把心爱的斧头,就这样直接砸了过去。

结果,赵匡胤直接干掉了对方的两颗大门牙。

以上,就是赵匡胤第一次用斧头打人的全过程。

第二次,屯田员外郎雷德骧在审理案件时,他发现大理寺官员与宰相赵普狼狈为奸,他们擅自增减刑罚。

雷德骧火冒三丈,不等太监引见,直接冲到了赵匡胤的面前,开始痛骂赵普的不是了。

雷德骧告诉赵匡胤,宰相赵普就是一个混蛋,表面上廉政公平,实际上就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身为国家一级干部,赵普带头不奉公守法、收取贿赂,还仗势欺人,欺负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巧取豪夺他们的土地房产。因此,雷德骧请求赵匡胤秉公执法,把赵普给办了。

按理来说,说出这番话的雷德骧,他跟赵普没有私仇,这些话也说出了当时很多人的心声。且对于赵匡胤而言,他也喜欢这种直言不讳的大臣。所以说,对比前面那位“嬉耍”皇帝的大臣,雷德骧最坏的结果,就是被赵匡胤骂一个诬陷国家大臣了事。

可惜的是,虽然雷德骧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他选错了时间,也就活该倒霉了。

由于攻击北汉(讨伐刘继恩)时受阻,导致前线损兵折将了很多人,赵匡胤的心里那叫一个憋屈,这位皇帝正准备御驾亲征呢,他哪有闲工夫管这些屁事!

于是,在雷德骧的激情讲解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位听众的心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此刻的赵匡胤,他的怒火已经烧到了极点,这个人死死地握着那把斧头,眼睛也一直不怀好意地盯着对方的大板牙。

“咔嚓”一下,结果可想而知。由于是第二次操作了,但见他抬手一挥,雷先生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两颗大板牙就不翼而飞了。

以上,就是赵匡胤第二次用斧头打人的全过程。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知道,虽然这把斧头不像战争中的武器那样,具有极强的杀伤力。但是,要想用这把斧子让对方挂点彩,留下一些深刻的记忆,这个完全可以做到。

那么,这把能打掉对方大板牙的斧头,它到底能不能置人于死地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跟很多人都讨论过。客观来说,能打掉对方门牙的斧头,还是具有一定的杀伤力的。因此,如果用这个玩意儿置人于死地,貌似也完全可以。

但是,这里要有一个前提——费劲。由于武器先天不足,你必须不停地打,这样才能完成目的。殊不知,这个矛盾也正在于此!

首先,假设你是赵匡胤,当弟弟赵光义在不断地“折腾”你时,你会无动于衷?你不会大声呼叫,呐喊救命?还是说,你也会跟史料上记载的那样,鼾声如雷?

其次,假设赵光义真的这么干了,赵光义要怎么收拾这一片狼藉的犯罪现场?要怎么处理这血肉模糊的受害人尸体?更要怎么对付那些闻讯前来护驾的御林军?

再假设一下,如果赵光义有能力摆平这所有的问题,那他还回家干什么?权力都大到这个份上了,还要回家等着天上掉馅饼?

最后,咱们千万不要忘记,在这场“巅峰对决”中,虽然赵匡胤已经到了知命之年(50岁),但他依旧武功高强、体力充沛,且绝不是一个文弱书生。

面对这么一个拥有极强攻击力和防御力的主,年轻的赵光义就真敢下手,他就一定能占上风吗?

所以说,在历史书上被人反复记载,所有人耳濡目染的“斧声烛影”,其实就是一个杜撰的故事,它甚至比上面毒酒害人的故事,还更加的不靠谱、不可信!

实际上,大家争执了上千年,赵匡胤是死于毒酒、还是斧头、还是正常归西,一直都无法定性,即使是最厉害的史学大师,也无法给人一个最信服的解释。

如今,赵匡胤的死亡,俨然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当天晚上,赵匡胤离奇逝世,他的弟弟继承了皇位,仅此而已。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有什么必然关系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与时为晋王的赵光义于一室中独处,由于屏退左右侍从,无人知晓两人谈论的具体内容,只能远远望见烛影下两人对话状,听见太祖赵匡胤以斧敲地击出重声,并一边说:“好做,好做!”。对话结束后,赵光义离开此殿,太祖于万岁殿暴毙,之后太宗迅速即位,是为太宗。

历史上的"烛影斧声"是怎么回事?这个迷揭开没有?

赵匡胤早年结识了一位道士,此人姓名不详,以预测神准为人称道。宋太祖即位后,一直想要找到他,可惜久久不能如愿。终于,在开宝九年,赵匡胤西巡洛阳时,重新遇见了这位老友。道士给太祖作揖,并说:“别来喜安”。太祖当然是大喜了,就把他带入宫廷,咨询说:“朕想见你好久了,问一件事情,也没别的,朕还有多少年阳寿啊?”道士回答说:“今年十月二十日夜,如果天气晴朗,陛下可以再活十二年;如果不是,就请您准备后事吧”。

很快,十月二十日到了,赵匡胤怀着忐忑的心情,登上了太清阁。仰望天空,只见星光璀璨,赵匡胤非常高兴,十二年,可以大干一场了。熟料天有不测风云,忽然之间,下起了鹅毛大雪。天意如此,亦复何言?连忙派人召见晋王,只见烛影之下,赵光义时而离席,好像不胜酒力。喝完,积雪已达数尺,赵匡胤用柱斧除雪,喊道:“好为之,好为之。”于是解衣入睡,鼾声如雷,第二日,发现皇帝“玉色莹然如出汤沐”,但已经驾崩。

后面发生的事情,司马光的《涞水记闻》记载的较为详细。大意如下:

皇后发现太祖皇帝驾崩,连忙让太监王继恩把皇子赵德芳找来,要让他入宫继承大统。王继恩“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就没找德芳,直奔了开封府。赵光义什么反应呢?“大惊,犹豫不行”,说要和家人商量一下。王继恩在门外等候许久,不见晋王出来,连忙跑进去催促:再不进宫,皇位归人家啦!听罢,赵光义这才前往。

皇后听说王继恩回来了,问道:“德芳来了吗?”王公公回答:“是晋王来了。”皇后见是小叔子,一脸懵逼,知道大势已去,马上说:“吾母子之命,皆讬于官家”。赵光义安慰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这个谜还有争议,尚未揭开。

扩展资料:

事件争议

另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第四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即与亲信程德玄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第四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

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烛影斧声

传闻斧声烛影的赵匡胤之死,究竟是真是假?

斧声烛影是指赵匡胤在位时在宫中突然暴毙,所引发的一场千古奇案。斧声烛影就是意味着赵匡胤是被斧头重伤而亡的,但是我们都知道斧子伤人,外伤很明显,但是赵匡胤的妻子宋皇后和一些大臣都看过赵匡胤的尸体,甚至尸体有被洗浴的痕迹,所以尸体上是没有明显伤口的。因此斧声烛影赵匡胤暴毙这个说法是不靠谱的。

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这样一位功绩卓卓的帝王突然不明不白的死亡了。按理说历史上应该有详细的记载,但是诡异的是历史上关于赵匡胤的死只有三个字,太祖崩。不合理的地方还有皇位继承,不是由赵匡胤的儿子继承,而是由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成为帝王。这种种疑团让北宋人民感到不对劲,于是赵匡胤不是离奇暴毙而是被赵光义用斧头砍死的说法慢慢在朝野中流传。因为赵光义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所以最大的嫌疑就是赵光义。

根据野史记载,赵匡胤死前几个小时,约见赵光义一起喝酒聊天,并且把一众婢女太监都赶出门外,只留两人把酒言欢。酒喝到尽兴时,在外面的人透过烛光投下的影子,看到赵光义奇怪的走来走去,不久后,赵匡胤拿出玉斧敲打地面,嘴里大喊这是一把好斧头。酒散,赵匡胤睡着后几个小时就传出暴毙的消息。北宋的斧柱有两种,一种是武士的武器,一种就是放在房间装饰用的,不具备杀伤力。所以赵匡胤被斧头砍死这个说法不甚合理,不仅凶器不确认,而且没有明确的外伤。

历史学家关于赵匡胤的死推断出好几种说法,有的说脑溢血而亡,有的说酒精中毒等。大家众说纷纭,但是都没有充分的理论支撑。所以赵匡胤真正的死因至今仍是千古迷案。

赵匡胤的死真的和“烛影斧声”有关吗?

要说赵匡胤的死与烛影斧声有没有关就要理解烛影斧声的含义,烛影斧声是指赵匡胤快死的时候商议后事,看到烛光下有人影晃动,听到斧子戳地击物的声音。

赵匡胤的死无论是病死还是被晋王赵光义多少有点关联。有的说法是赵光义旁敲侧击的让赵匡胤的两个儿子知道,继位的人将是自己。第二个说法是金匮之盟也就是说赵匡胤和赵光义他们两的亲生母亲临终前劝说太祖赵匡胤以后把皇位让给赵光义

根据以上所说的可以看出,如果是赵光义自己想继位并且是用手段来让赵光胤把皇位继承给他,就可以说明烛影斧声是有可能真实存在的。如果说赵匡胤是履行了金匮之盟那么烛影斧声的存在的可能性就很小。在这要说明赵匡胤临终前朝廷的大部分权力都在赵光义手中,包括兵权,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节度使一个是防御使,是没有实际权力的,可以说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早就被架空了,而且赵光义是晋王加上开封尹是完全满足继位的条件。赵光义之所以架空他的两个儿子就说明赵光义是在就有继位的想法。

? 关于烛影斧声的由来,既然这个典故被流传至今,坑定不会空穴来。这个迷至今没有解答出来,所以说我们只能用历史的经验和理性来分析烛影斧声的存在。烛影斧声实际就是说明赵光义用恐吓威胁的方法来暗示其他人说明自己是有想法有能力来做这件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8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