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饮鸩止渴”中的“鸩毒”是怎么来的“鸩鸟”真实存在吗

以史为鉴 2023-06-27 21:53:24

古代“饮鸩止渴”中的“鸩毒”是怎么来的“鸩鸟”真实存在吗

古代“饮鸩止渴”中的“鸩毒”是怎么来的?“鸩鸟”真实存在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鸩鸟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据说鸩鸟羽毛大多为紫色,腹部和翅膀是绿色。但鸩鸟从来没有实物或者照片加以佐证,所以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存在的鸟。不过古代的确又有很多书籍记载了鸩鸟,不可能大家都是空穴来风,记录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所以目前更倾向于古代是存在鸩鸟的,但宋朝以后关于鸩鸟的记录开始慢慢变少,有可能最后是灭绝了。所以今天人们想得知鸩鸟到底长什么样子,也只能靠我们的技术来还原了。

在古代,人们相信鬼神之说,就连动物也常常被人们冠以各种属性。比如传说中的龙象征着皇权,老虎代表着王权,而狮子则是瑞兽,乌鸦被人们认为是不吉的象征,喜鹊却代表着福气。而在各种动物当中,还存在着一种鸟,它象征着最恐怖的事物:死亡。

这种鸟的名字,叫做鸩。事实上,鸩不是鸠,前者是古人闻之色变的毒鸟,后者则是普通的一种鸟类。鸩鸟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它黑身赤目,羽毛呈现紫绿色。《山海经》云:“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鸩鸟的羽毛含有剧毒,放入酒中可以将人毒杀,而这正是“饮鸩止渴”、“饮鸩而死”等词语的由来。由此可见人们使用鸩毒的历史比较长,死于鸩毒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了。

可以肯定的是,鸩鸟在古代真实存在。鸩酒的制作极为简单,只需要将鸩鸟的羽毛接触美酒,美酒没有发生任何异样,但人饮下顷刻间就会中毒死亡。《辨证录·中毒门》载:“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

正是鸩鸟的毒性如此强烈,且不易被查探,所以它常常被用于宫廷政变,死在它羽毛下的王公贵族不计其数。《南唐书·申渐高传》里记载着一个故事:南唐君主李昪忌惮权臣周本,于是准备将他鸩杀。然而当周本看到李昪递给自己酒时眼神中的异样,察觉出手中的酒是毒酒,于是将酒分给李昪一半,以表示自己与皇帝同心。

李昪知道这是毒酒,但他却又不能不喝,正当他左右为难时,优人申渐高看出皇帝苦衷,于是假装请求皇帝赏赐,将鸩酒一饮而下,随后走出宫殿。李昪很快就命人带着解药去找申渐高,然而还没有等到药到,申渐高就已经脑裂而死。

像上面这样的故事,在史料上有许多记载,所以可以基本确定,古代的确有鸩鸟,且它的羽毛包含剧毒。不过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像鸩鸟这样专喜欢以毒蛇为食的毒鸟,应该没有任何天敌,那么在今天为什么看不到它们呢?

其实,鸩鸟之所以消失不见,与晋朝皇帝有关。东晋都督王饶曾捉到鸩鸟,他没有多想,只觉得这是珍稀的动物,于是便将它献给晋穆帝。当晋穆帝看到鸩鸟以后,差点吓到半死,左右人直说王饶是想谋害圣上意图谋反。幸亏晋穆帝不是一位残暴的皇帝,他知道王饶没有谋反之心,将鸩鸟献给自己只是不知道它的真实身份,于是他赦免王饶。

不过,鸩鸟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晋穆帝很不喜欢这种常常用于毒死人的毒物,所以不仅将王饶捉来的鸩鸟烧死,还下令全国搜捕鸩鸟,就地焚杀。后来在人们的“迫害”下,鸩鸟最终逐渐绝种,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古代所说的”鹤顶红”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饮鸩止渴”的”鸩”又是什么?

传说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另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鹤有鹤肉、鹤骨和鹤脑可入药,但都无毒,而且都是滋补增益的药。鹤顶红其实是红信石。红信石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一种天然矿物,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鹤顶红”不过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隐晦的说法而已。砷进入人体后,会和蛋白质的硫基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失去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使人快速缺少ATP供能死亡,和氢氰酸的作用机理类似。

天然砒霜化学成分As2 O3,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单晶晶形为八面体,也有菱形十二面体。集合体星状、皮壳状、毛发状、土状、钟乳状。白色有时带天蓝、黄、红色调,也有无色,条痕白色或淡黄。玻璃至金刚光泽,亦有油脂、丝绢光泽。摩氏硬度1.5,比重3.73-3.90,解理完全,断口贝壳状,性脆,溶于水,有剧毒。

鸠毒是什么毒?

1.鸩毒是用鸩鸟的羽毛浸泡过的酒,可以用来杀人。 2.鸩毒是对坏心肠的人的称呼,类似于蛇蝎心肠,不过较少用。 3.古代君主用来赐死大臣的毒酒,也叫鸩酒,下的毒称为鸩毒,类似于小说里的鹤顶红(绝不是鸩鸟的羽毛浸泡的酒,因为鸩鸟早在1000多年前就灭绝了)。

古代毒酒“鸩酒”到底是什么鸟做的酒?

说起中国古代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毒物,那绝对不是砒霜,而是一种名叫“鸩鸟”的鸟类。据说只要用它的羽毛放入酒中浸泡,就能制作出“鸩酒”,而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暗杀之中,“鸩酒”的身影也屡见不鲜。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鸩鸟”到底是一种什么鸟呢?在现实之中,它又究竟是否存在呢?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中国就有了“饮鸩止渴”的成语,而在古代,“鸩鸟”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鸟,由于它喜欢吃蛇、蜘蛛、蜈蚣等很多剧毒之物,因此它浑身上下都有很强的毒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古人所用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从古至今,由于缺乏对于鸩鸟的样貌描述,因此很多人就觉得“鸩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鸩酒”只不过就是加入了砒霜的酒,实际上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这里我们举一个赐予鸩酒的例子: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准备赐死王景文,于是命令使者带着鸩酒和诏书前往王景文家,结果当时王景文正在下棋,看到这杯毒酒不禁对客人感叹道:“可惜这杯酒就不能与友人共饮了。”于是他镇定自若,接过了皇帝的诏书,然后将这杯毒酒一饮而尽,顿时就断气了。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得出来,鸩酒的毒性是非常猛烈的,绝非砒霜可以比拟。

而另一方面,鸩鸟确实是一种存在的动物。北宋时期,有人曾经去广西出差,夜晚就住在当地的驿站之中。有一天晚上,他听到有一种鸟发出了击鼓一样的声响,于是询问当地的驿站工作人员,有人告诉他,这就是鸩鸟找蛇吃所发出的叫声。而对此,清代的鲁笔在《楚辞达》记载说:“鸩即孔雀, 血毒人。”也就是说,所谓的“鸩鸟”应该是孔雀的一种,但是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孔雀的羽毛和血液本身是没有毒的,那为什么古人会留下孔雀有毒的记载呢?

对此著名名医李时珍也有解释:由于孔雀会吃蛇,因此它的血液和羽毛有毒性,但是在其他的医书上却记载,孔雀血不仅没有毒,并且还能解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蛇类出没的地方,孔雀的血液和羽毛毒性很大,一旦蛇类冬眠或者根本没有蛇作为孔雀食物的时候,孔雀就没有毒了。所以说,古书上的“鸩鸟”实际上就是孔雀的一种,只是因为现在的孔雀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都不吃蛇等毒物,因此才失去了毒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7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