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老爸,隋炀帝杨广的爷爷。
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称帝后,追尊死去的老爸杨忠为隋太祖。这好比司马炎称帝后,追尊爷爷司马懿为宣皇帝一样的道理。
隋太祖杨忠(507~568),表字揜(yan)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历侍北魏、西魏、北周三朝皇帝。
杨忠生于南北朝乱世,效力多位主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就在杨忠30岁时,他与独孤信一起投在西魏丞相宇文泰的麾下。
顺带一提,独孤信在北周建立后,把自己的小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忠的儿子杨坚为妻,后来杨坚和独孤皇后生下了杨勇和杨广两个儿子,最后杨坚死后,杨广接了老爸的皇位,他就是隋炀帝。
杨忠年轻时也是一名帅哥,据说有一把漂亮的胡子,古代称“美髯公”,身高八尺,孔武有力,并且智谋过人。比较而言,我估计和三国时候的关羽差不多,因此深受丞相宇文泰的喜欢。
有一天,杨忠跟随宇文泰到龙门打猎,龙门这个地方经常有大型野兽出没。就在二人正在寻找猎物的时候,一头凶猛的野兽突然窜了出来,当时就把宇文泰吓蒙了。
因为从来没见过这样凶猛的野兽。
情急之下,杨忠顾不去拿兵器,赤手空拳上去和猛兽搏斗,猛兽咆哮着,粗大的尾巴卷起阵阵沙尘。
杨忠瞅准机会,飞身骑上猛兽后背,双手扳住猛兽的脑袋往后拧,猛兽疼得“嗷嗷”直叫,就在猛兽张开血盆大口喘气的当儿,杨忠伸出右手把猛兽的舌头生生扯了出来。
《周书·卷十九·列传第十一》:大统三年,与信俱归阙。太祖召居帐下。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
杨忠打死了猛兽,宇文泰赞赏杨忠的勇猛,赐杨忠表字“揜于”。揜于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古代北方人(夷狄)称猛兽为“揜于”。
(问题来了)猛兽多了,比如老虎、狮子、猎豹、野猪等等,杨忠打的是哪种猛兽呢?
我分析应该是老虎,古代中国没有狮子,它是非洲的一种动物,传到中国很晚,属于稀有动物。
老虎是本土动物,古代比较常见,比如武松打虎,李逵打虎,还从没听说谁打死过狮子。
也就是说,只有老虎才能衬托出杨忠的勇敢和力量。猎豹必定是比较小的猛兽,再说猎豹跑得快,它比较警觉,比较胆小,见人就跑。
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杨忠打的猛兽是不是老虎,我认为是老虎。
这是庙号和谥号的一个小常识。
历史上对于帝王的称呼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谥号,即某某帝,汉武帝、隋文帝这些都是以谥号称呼;再比如庙号,即某某祖、某某宗,比如唐太宗、明太祖;再比如年号,即某某皇帝,比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而一个帝王,你可以用以上任何一种方式去称呼他。比如杨坚,你如果用谥号称呼吗,那他就叫隋文帝,如果用庙号称呼,那他就是隋高祖。当然了,这里面其实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小规矩。通常来讲,对于帝王的称呼,在唐代以前多用谥号,从唐代开始则多用庙号,而到了明清时期,年号则更加常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改变,还是源于一个称呼上的极简原则。
首先在唐代以前,谥号是除秦朝以外,每个朝代帝王都应该会拥有的一个尊号。其乃是帝王驾崩之后,由世人总结其生涯功过,用谥号表现出来,起到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
所以,谥号也分上谥和下谥,分别代表褒贬之意。比如“文”、“武”、“宣”等等字眼,都是对帝王的称赞,所以拥有这些谥号的都是一代雄主,比如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等等。而厉、灵、炀等等则是不好的评价,拥有这些谥号的帝王大都是昏君、暴君、比如隋炀帝、周厉王、汉灵帝等等。
所以,用谥号来称呼帝王,不仅可以起到一个便于区分的作用,还能对其历史评价有一个简单的认知。当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简单,唐朝以前,谥号多用一字表现,称呼记录起来比较方便。
相较而言,庙号和年号,劣势较多。比如庙号虽然也有着历史评价的意义在里面,但是其作为宗庙供奉,通常都是在表现功德,所以其评价也只有好的一面,难以起到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
而正是因为庙号只写好的不写坏的,使得其评价门槛较高,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能得到庙号,受宗庙供奉。比如西汉一朝,十二位皇帝里面,拥有庙号的仅有四位而已,所以用庙号称呼是行不通的。
但是从三国开始,庙号已经开始逐渐泛滥,出于对祖宗的尊重,历代帝王都会追尊先辈庙号,甚至于没当过皇帝的鲜卑,也得追封。比如杨坚称帝后,便追尊自己的父亲杨忠为隋太祖,而自己则是隋高祖。
此外,对于庙号的理解,大家也不再是光捡好的写,其开始像谥号一样,对于皇帝的功过有着褒贬评价。
比如太祖、高祖开国立业;太宗发扬光大;世祖、圣祖、成祖重新打了次天下;世宗是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仁宗、孝宗、睿宗乃仁爱孝顺的贤主;中宗、圣宗是中兴之主;哲宗、兴宗、成宗、显宗是守成之君
到了唐朝,庙号已经成为了和谥号差不多性质的另一种皇帝叫法。而此时的谥号却开始变了味道,由于历代帝王会对先辈进行加谥,以表达自己的尊敬,所以其不再是以前的单字或者两字,而是会随着加谥而越来越多。
比如唐太宗,最初谥号文皇帝,后来又加谥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可以发现,里面全是好字眼儿。所以这时的帝王谥号不仅字数增加,不方便记录和称呼,连最基本的历史评价都没有了,起不到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于是史学界便改用更加简单实用的庙号作为帝王的称呼。
当然,你如果要用谥号称呼也没错,只要不嫌麻烦。
至于年号,在明清之前是不流行的,因为当时大多数帝王,一生中都会有多个年号。比如唐玄宗,其一生有先天、开元、天宝等多个年号,显然很难选取。
而从明朝开始,皇帝一生基本就一个年号,比如洪武、永乐、康熙、乾隆等等。其相当于庙号更加容易区分,基本上每个皇帝独有的标签。而且年号是皇帝生前便有的,而庙号和谥号是皇帝去世之后才有的,所以以年号称呼皇帝的习惯要更早。
比如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前,是没有清圣祖这个称号的,当时康熙皇帝的称呼已经出现许多年了,其在史书上应用较多,那么后人也就这么用下去了。
这里需要吐槽以下的是,一些不尊重历史的影视剧,明明人家皇帝还没驾崩,居然就用庙号谥号称呼,那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总而言之,关于帝王的称呼,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庙号、谥号,年号称呼都可以。但是一般来讲,大家还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即叫着怎么方便怎么来。
大多数的开国皇帝都会给自己的父亲追加成皇帝 ,尤其是由开国皇帝的爸爸起兵造反,但是没熬到胜利的时候,这时儿子当了皇帝后都会给父亲追加一个皇帝的谥号
西汉
- 太上皇帝(太祖追谥) 刘煓 - -
三国
魏
- 魏高帝(世祖追谥) 曹腾 - -
- 魏太帝(世祖追谥) 曹嵩 - -
太祖(世祖追谥) 魏武帝(世祖追谥) 曹操 - -
吴
武烈帝(孙权追崇) 吴始祖 孙坚 - - -
长沙桓王(孙权追崇) - 孙策 - - -
文皇帝(孙皓追崇) - 孙和 — - -
西晋
晋高祖(晋世祖追崇) 宣帝 司马懿 —
晋世宗(晋世祖追崇) 景帝 司马师 —
晋太祖(晋世祖追崇) 文帝 司马昭 —
桓楚
楚太祖 宣武皇帝 桓温 —
南北朝
南朝
南朝宋
— 孝穆皇帝(宋高祖追崇) 刘翘 — —
南朝齐
— 宣帝(南齐太祖追崇) 萧承之 — —
南齐世宗(萧昭业追崇) 文帝 萧长懋 — —
南朝梁
(南梁高祖追崇) 文帝 萧顺之 — —
南梁高宗 昭明皇帝(萧栋追崇) 萧统 — —
— 安帝(萧栋追崇) 萧欢 — —
西梁
— 孝靖皇帝 萧琮 585年—587年
此为萧铣追谥,一般称之为西梁后主。
南朝陈
陈太祖(陈高祖追崇) 景帝 陈文赞 —
始兴昭烈王(陈高祖追崇) 陈道谭 —
北朝
北魏
—献明皇帝(北魏太祖追崇)拓跋寔
北魏恭宗(北魏高宗追崇) 景穆皇帝 拓跋晃 — —
北魏肃祖(北魏敬宗追崇) 文穆皇帝 元勰 — —
— 孝宣皇帝(北魏敬宗追崇) 元劭 — —
成汉
成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成始祖(成太宗追崇) 景帝 李特
汉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献帝(汉中宗追崇) 李骧
后凉
文帝(建康公追崇) 吕宝
前燕
前燕高祖 武宣皇帝(追尊,在位时称辽东公) 慕容廆 307年—333年
南燕
穆帝(慕容超追崇) 慕容纳
前秦
前秦太祖(前秦高祖追崇) 惠武皇帝 苻洪
文桓皇帝(前秦世祖追崇) 苻雄
代国
成皇帝 拓跋毛 前207年-前204年
节皇帝 拓跋贷 前204年-前175年
庄皇帝 拓跋观 前175年-前130年
明皇帝 拓跋楼 前130年-前81年
安皇帝 拓跋越 前81年-前41年
宣皇帝 拓跋推寅 前41年-13年
景皇帝 拓跋利 13年-55年
元皇帝 拓跋俟 55年-105年
和皇帝 拓跋肆 105年-114年
定皇帝 拓跋机 114年-159年
僖皇帝 拓跋盖 159年-180年
威皇帝 拓跋侩 180年-209年
献皇帝 拓跋邻 209年-213年
圣武皇帝 拓跋诘汾 213年-218年
代始祖(西魏文帝改为太祖) 神元皇帝 拓跋力微 219年-277年
文皇帝 拓跋沙漠汗 277年-?年
章皇帝 拓跋悉鹿 ?年-286年
平皇帝 拓跋绰 286年-293年
思皇帝 拓跋弗 293年
昭皇帝 拓跋禄官 294年-307年
桓皇帝 拓跋猗? 295年-305年
穆皇帝 拓跋猗卢 295年-316年
文平皇帝 拓跋普根 316年
哀帝 拓跋某某[6] 316年
代太祖 平文皇帝 拓跋郁律 316年-324年
惠皇帝 拓跋贺傉 324年-325年
炀皇帝 拓跋纥那 325年-329年、335年-337年
烈皇帝 拓跋翳槐 329年-335年、337年-338年
所有庙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圭所追崇的。
所有谥号是由北魏太祖拓跋圭所追崇的。
隋朝
隋太祖(隋高祖追崇) 武元帝 杨忠 — —
隋世宗(隋恭帝追崇) 隋成帝 杨昭 — —
唐朝
— 德明帝(唐高祖追崇) 皋陶 — —
圣祖(高祖追崇) 玄元帝 李耳 — —
— 兴圣帝(唐高祖追崇) 李皓 — —
献祖(高祖追崇) 宣帝 李熙 — —
懿祖(高祖追崇) 光帝 李天锡 — —
太祖(高祖追崇) 景帝 李虎 — —
世祖(高祖追崇) 元帝 李昞 — —
义宗(高宗追崇) 孝敬帝 李弘 — —
武周(南周)
南周始祖 文帝 姬昌 —
南周睿祖 康帝 姬武 —
南周严祖 成帝 武克已 —
南周肃祖 章敬皇帝 武居常 —
南周烈祖 昭安皇帝 武俭 —
南周显祖 文穆皇帝 武华 —
南周太祖 明高皇帝 武士彠 —
以上为武则天追封
— 让帝(唐玄宗追崇) 李宪 — —
— 奉天皇帝(唐肃宗追崇) 李琮 — —
— 承天皇帝(唐代宗追崇) 李倓 — —
景宗(一说哀宗) 昭宣光烈哀孝皇帝(哀帝)(哀孝皇帝)(后唐明宗追崇) 李祝 904年—907年
后梁
后梁肃祖(后梁太祖追崇) 宣元皇帝 朱黯 — —
后梁敬祖(后梁太祖追崇) 光献皇帝 朱茂琳 — —
后梁宪祖(后梁太祖追崇) 昭武皇帝 朱信 — —
后梁烈祖(后梁太祖追崇) 文穆皇帝 朱诚 — —
后唐
后唐懿祖(后唐庄宗追崇) 昭烈皇帝 — 朱邪执宜 808年-835年
后唐献祖(后唐庄宗追崇) 文景皇帝 — 李国昌(朱邪赤心) 835年-887年
后唐太祖(后唐庄宗追崇) 武帝 — 李克用 887年-907年
后唐
后唐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 李存勖 在位时间 923年-926年
后唐惠祖(后唐明宗追崇) 孝恭皇帝 李聿 — —
后唐毅祖(后唐明宗追崇) 孝质皇帝 李教 — —
后唐烈祖(后唐明宗追崇) 孝靖皇帝 李琰 — —
后唐德祖(后唐明宗追崇) 孝成皇帝 李霓 — —
后晋
后晋靖祖(后晋高祖追崇) 孝安皇帝 石璟 — —
后晋肃祖(后晋高祖追崇) 孝简皇帝 石彬 — —
后晋睿祖(后晋高祖追崇) 孝平皇帝 石昱 — —
后晋献祖(后晋宪祖)(后晋高祖追崇) 孝元皇帝 石绍雍 — —
后汉
后汉文祖(后汉高祖追崇) 明元皇帝 刘湍 — —
后汉德祖(后汉高祖追崇) 恭僖皇帝 刘昂 — —
后汉翼祖(后汉高祖追崇) 昭宪皇帝 刘僎 — —
后汉显祖(后汉高祖追崇) 章圣皇帝 刘琠事 — —
后周
后周信祖(后周太祖追崇) 睿和皇帝 郭璟 — —
后周僖祖(后周太祖追崇) 明宪皇帝 郭谌 — —
后周义祖(后周太祖追崇) 翼顺皇帝 郭蕴 — —
后周庆祖(后周太祖追崇) 章肃皇帝 郭简 — —
闽
闽太祖 忠懿王、昭武王[王延翰继位时追谥]、昭武孝皇帝[王延钧即皇帝位时追谥] 王审知 909年[14]-925年
辽朝
辽肃祖(辽太祖追崇) 昭烈皇帝 耶律耨里思
辽懿祖(辽太祖追崇) 庄敬皇帝 耶律萨刺德
辽玄祖(辽太祖追崇) 简献皇帝 耶律匀德寔
辽德祖(辽太祖追崇) 宣简皇帝 耶律的鲁
辽义宗(辽世宗追崇) 钦义皇帝 耶律倍 突欲
章肃皇帝(辽穆宗追崇) 耶律李胡 洪古
辽顺宗(辽天祚帝追崇) 顺圣皇帝 耶律浚 耶鲁斡
北宋
宋圣祖 赵玄朗
宋僖祖 文献皇帝 赵朓
宋顺祖 惠元皇帝 赵珽
宋翼祖 简恭皇帝 赵敬
宋宣祖 武昭皇帝 赵弘殷
宋太祖追谥,实际尚未即位。
金朝
金徽宗(金熙宗追崇) 景宣皇帝 完颜宗峻 绳果
金德宗(海陵王追崇) 睿明皇帝 完颜宗干 干本
金睿宗(金世宗追崇) 简肃皇帝 完颜宗尧 讹里朵
金显宗(金章宗追崇) 光孝皇帝 完颜允恭 胡土瓦
大中
大中太祖(正德皇帝追崇) 文戎天佑安邦皇帝 高智升
元朝
元圣宗(元世祖追崇) 忠武皇帝 孛儿只斤察合台
元穆宗(元世祖追崇) 道宁皇帝 兀鲁失亦都汗 孛儿只斤术赤
元睿宗(元世祖追崇)(监国) 景襄皇帝 也可那颜汗 孛儿只斤拖雷 1227年-1228年
元裕宗(元成宗追崇) 明孝皇帝 孛儿只斤真金
元顺宗(元武宗追崇) 衍孝皇帝 孛儿只斤答剌麻八剌
元显宗(也孙铁木儿追崇) 仁孝皇帝 孛儿只斤甘麻剌
明朝
明德祖(明太祖追崇) 玄皇帝 朱百六 — —
明懿祖(明太祖追崇) 裕皇帝 朱四九 — —
明熙祖(明太祖追崇) 裕皇帝 朱初一 — —
明德祖(明太祖追崇) 淳皇帝 淳皇帝 — —
明兴宗(明惠宗追崇) 康皇帝 朱标 — —
明睿宗(明世宗追崇) 献皇帝 朱佑杬 — —
南明
恭帝、孝帝(南明安宗追崇) 朱常洵
端帝(南明安宗追崇) 朱硕潢
裕帝(南明绍宗追崇) 朱器墭
大西
西太祖(残部追谥) 高皇帝 张献忠 1644年—1646年
清朝
清成宗 义皇帝 爱新觉罗·多尔衮
1650年,多尔衮狩猎中死去,顺治帝追尊庙号为成宗,谥号为义皇帝。后苏克萨哈上表成为导火索,多尔衮尊号被废,迁出太庙。
另,中国唯一被追封为皇帝的宦官——东汉·曹腾.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追尊其高祖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7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周法尚,正因为有了他隋朝才更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