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朝功臣侯君集是怎样作死的,唐太宗的处理堪称明君,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古代,一个臣子的荣耀之最莫过于能出将入相,封万户侯,死后还能陪葬皇陵。再次一点,也希望能像“云台二十八将”、“麒麟阁十一功臣”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样让统治者时常缅怀追思,让后世景仰膜拜。
公元643年,年迈体衰的唐太宗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文臣武将,命阎立本以真人大小比例的形象绘出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于凌烟阁,以便时常前往怀旧。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只要不是太作,基本上都能善终,但凡事都有例外,侯君集就以谋反的罪名被处死。那么,这侯君集是何许人也,本来可以安享富贵,却为什么要谋反呢?
侯君集很早就跟随李世民到处征战,并屡立战功,后来得到李世民的赏识,成为心腹大将。唐朝建立后,李氏兄弟不合,积怨颇深,谁都想置对方于死地,于是发生了闻名于史的“玄武门之变”。在这场政变中,作为李世民的亲信,侯君集是主要支持者之一,毕竟政治斗争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幸侯君集遇到的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三下五除二就干掉了太子和齐王,所以说跟对领导很重要啊。李世民登基后,大封玄武门之变有功之臣,侯君集以拥立之功被封为潞国公,赐邑千户。侯君集一下子由秦王府幕僚变成国家公爵,官位也节节攀升。后来还担任吏部尚书这个要职,想想一个没学问的将领还能参与政事,多少同僚会羡慕,可见李世民是多么重视和信任他。
要说侯君集为什么要谋反,还得说到公元639年他率大军攻灭西域的高昌国。
高昌国是一个西域佛教小国,是当时连接东西方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由于高昌国周边强敌环伺,这样的国情就决定了它只能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谁强大就依附谁。当时的高昌国王不知哪根神经错乱了,产生了轻视唐朝的想法,勾结突厥扣押来唐朝做生意的西域商人和各国的朝贡使节,更过分的是竟然联合西突厥攻打唐朝的西域属国。是可忍孰不可忍,听到消息的唐太宗大怒,立即命侯君集率大军攻打高昌国,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侯君集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高昌国给灭了。
灭掉高昌国本来是大功一件,坏就坏在这时作为主帅的侯君集私取战利品,也没有很好的约束部队纪律,放纵部下抢掠财物。这就被朝廷中的一些人抓住了把柄,将归来的侯君集打入大牢。朝廷相关官员把情况上报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念及他曾今跟着自己出生入死,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他释放了。
释放后的侯君集本应该谢天谢地,毕竟是自己做错了事,皇帝还不追究责任,够可以了。但他有点小肚鸡肠,自认为自己功勋卓著,却因为贪点小财而坐牢,心中一直感到愤愤不平。 侯君集是个粗人,心直口快的,见谁都堵不住嘴。受到这么大的委屈,总得找个人聊聊天,发发牢骚,疏解一下心中的烦闷。过了不久,张亮被派往洛阳做都督,侯君集就找张亮聊聊天,叙叙旧,把自己怎样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啦,对皇上不满的话啦掏心掏肺的说了个遍。最后还对张亮说,这日子没法过了,你要是造反,别忘了算我一个。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亮也是个心怀不轨的人,听到这话也是大吃一惊,认为立功的机会来了,便将侯君集的话告诉了李世民。但李世民认为空口无凭啊,真有这回事也得慢慢来,就暂且把这事给压下来了,对待侯君集还是和以前一样。
一个人不作死就不会死,奈何侯君集就是有作死的天赋。他又卷入了皇位继承的争斗中,竟然怂恿太子谋反,这也是他必死的原因。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地位不稳,又犯了错,时常担心哪天父皇不高兴了,就把自己给废了。我们都知道古代太子一旦被废,等新皇帝继位后,往往不会有好的下场,在皇家大院长大的李承乾深知这一点。当得知侯君集心里也有怨恨时,便派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请他到东宫来商量对策。侯君集一听太子有请,便屁颠屁颠的去了东宫。太子问侯君集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太子位置,侯君集暗示可以谋反,并表示等到那天可以助你一臂之力。果然当两个有共同遭遇的人走到一起,往往意见能够统一。当然,侯君集是打了自己的如意算盘的,他觉得李承乾能力差,性格懦弱,如果造反成功,那将来肯定很好控制,自己就可以大权在握,将来天下还不是侯家的?
从东宫出来,侯君集心里感到忧惧不安,时时想着哪天泄密怎么办,因为谋反这样的大事一旦失败可是要灭族的,想想都可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干坏事之前总会心神不宁,晚上睡个觉半夜还做噩梦,侯君集就属于这种,他心里有多煎熬难受可想而知。煎熬难受是因为平时老李待他不薄,谋反名不正言不顺的,而且一旦失败就必死无疑。正所谓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天子脚下,而且面对的是一个通过政变上台的皇帝,想想都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果然,过了不久太子谋反的事就被人揭发,作为同伙的侯君集也被逮捕。李世民还亲自审问侯君集,念及他有大功,想放他一条生路。但大臣们觉得如果连谋反罪名都可以赦免,那将来别人也效法怎么办,你李家天下还要不要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平时老侯还是得罪了不少人,一到危难时刻大家都踩你一脚。最后李世民只能处斩了侯君集,抄没了他的家产。要知道在皇权社会,谋反被灭三族算是客气的,严刑酷法多着呢。但老李觉得侯君集好歹也有些功劳,于是大发慈悲,留下老侯的妻子和一个儿子为他守丧,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代名将就这样晚节不保,可悲可叹!
玄武门之变不止五个功臣,光上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的就有十位,分别是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段志玄、长孙顺德、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秦琼,后来这十人中侯君集谋反,长孙无忌被逼自尽。
玄武门之变不久李世民继位,册妻子长孙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 ,担任宰相。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长孙无忌位列第一。 唐太宗病逝,遗命长孙无忌与褚遂良辅政。永徽五年李治准备废黜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激烈反对,长孙无忌虽然没有明说反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褚遂良,因此得罪了武则天。另外李治要想专制,也处处受制于长孙无忌的关陇集团,因此长孙无忌虽有扶持之功,却并不受李治信任。显庆四年,武则天授意许敬宗诬陷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李治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就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放黔州。为了彻底解决长孙无忌,许敬宗命袁公瑜到黔州再次审讯,袁公瑜一到黔州,就逼迫长孙无忌自缢,并抄没家产。?
李世民即位后封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潞国公,后又封为右卫大将军。后来在攻灭高昌国时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并引得部下效仿盗取财务,回朝后被弹劾,虽然还是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但还是怀恨在心。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为害怕自己被废,暗杀深得李世民宠爱且怀有谋嫡之心的李泰。暗杀失败后和侯君集勾结,侯君集也觉得无能的李承乾可以利用,于是就劝李承乾谋反,并谋划逼宫,结果事情败露。李世民虽然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进谏,李世民只得将侯君集处死。 ?
唐朝?八大开国功臣?分别是刘文静,阚棱,杜伏威,罗艺,张亮,侯君集,薛万彻,李君羡这八个人,他们的结局都是被李氏父子给杀了。唐朝是历史上影响力比较大的一个朝代,而且在唐太宗的统治下,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过得风生水起,安居乐业。唐朝也出现了很多的历史名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唐朝的?八大开国功臣?,虽然有功臣之名,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善终。
唐朝的开国功臣分别是刘文静,杜伏威,罗艺,张亮,阚棱,李君羡,薛万彻,侯君集八个人。这八个人之所以被称为八大开国功臣,顾名思义,他们分别对唐朝的建立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八个人中,有的是谋士,为君主出谋划策,还有的是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为君主平定战乱,收复国土。若是按对唐朝的贡献来排名的话,这八个人是不相上下的。
这八个人最后的结局却都是出奇的一致,八个人都以不同的罪名死在了君主手里。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这八位开国功臣也没有躲过这样的命运。刘文静,阚棱,杜伏威等人是被李渊杀死的,而剩下的人则是被李世民和李治杀死的。他们有的是遭人陷害,有的则是煽动谋反,还有的是因为君主的疑心甚重而被杀死。
综上所述,唐朝的?八大开国功臣?最后的结局是死在了李氏父子三代人的手里。这些大臣本应可以善终,但是因为被人污蔑,被朝中某些有心之人陷害,就死在了君主的命令之下。还有的是因为鼓动太子谋反失败,最终也是被君主处决了。唐朝虽然是历史上少有的让功臣善终的朝代,但是君主眼中是容不得沙子的,一旦有谋逆之言就会被立刻处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7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