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操的屯田制到底是什么样的,为统一全国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20:38:23

曹操的屯田制到底是什么样的,为统一全国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还不知道:曹操的屯田制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治与经济情况是三个国家中最好的,这里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原地区开发较早,生产发达,比较富庶;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因为曹操在群雄逐鹿时,采取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政策和措施,充分地利用了中原地区的人力和物力,使得曹魏能在军阀混战中迅速崛起并日益强大。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曹操在当时推行的一项制度——屯田制。

当时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豪强地主纷纷逃窜,使得土地荒芜,成为公田军阀连年混战使得人民大量流徙伤亡,又有大量人口依附于世家豪族,作为其部曲佃客,成为国家的隐性人口。

大量荒地无法开垦,农业生产凋敝不仅百姓生活无着,就连各地军阀也严重缺粮面对如此严重的形势,曹操釆用了枣祉、韩浩等人的建议推行了屯田制。

建安元年,曹操从汝南、颍川黄巾军手中夺得大批劳动力和耕牛农具,在许县附近开辟屯田,第一年就收谷百万解接着,曹操令郡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广泛推行屯田制曹魏的屯田制分民屯和军屯两大类。

民屯由典衣中郎将、典农校尉、屯田都尉等农官管理,直接隶属于中央的大司农。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民屯的生产者称为屯田客是国家的佃客。他们名为招募,实系强征,他们被编制成军队的形式,分种国家土地。50人为一屯,要按土地的实际收获量向国家分成缴纳田租。

屯田区的这种分成取租的办法,保证了国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获得更多的地租,虽然这种严重的剥削也曾激起过屯田客的反抗,但是他们一般不负担另外的徭役,生活又有一定保障,比流民要好得多。

在生产上,屯田能够保证农时,提供耕牛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能集中力量兴修水利,使许多旱地变成水田;屯田区还注意精耕细作,讲求耕作的功效,粮食亩产量较汉代有明显提高。

另外,曹魏推行屯田制将大量土地和劳动力控制在国家手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抑制强地主兼并土地和争夺劳动力的作用,这在客观上对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也有积极的意义。

军屯是以士卒屯田,由军官直接督导,在大司农之下设司农度支校尉来管理。这不仅使一些军事重镇附近的荒地得到开垦而且也部分地减轻了农民养兵运粮的负担。

除了屯田客和士家之外,曹魏还对编户的自耕农实行租调制。废止了汉代征收的口钱和算赋。这一举措,适应了自东汉以来因铸币废弃而日益流行起来的实物交易的办法,和家庭纺织业和农业密切结合的特点

曹魏时期,北方的水利事业也有了发展。曹操岀击乌桓,为了沟通运输,在今河北一带开凿了白沟、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除此之外,曹魏还先后开凿了利漕渠、白马渠、鲁口渠、贾公渠、讨虏渠、广漕渠等,大大方便了北方的漕运和交通。

曹魏还注意灌溉陂渠的兴建。刘馥仼扬州刺史时,在今安徽合肥附近,修建了芍陂、茹陂、七门、吴塘诸堰,其中芍陂就灌田数万顷。

魏国还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和推广。魏明帝时,马钧发明了新式灌溉工具翻车,把水从低处源源不断地翻转到高处,称为龙骨水车,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

农业生产的恢复,一改过去的荒凉,出现了“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的景象。北方的手工业随着农业的恢复也有所发展。冶铁技术由马排、人排鼓风改为卧轮式的水排鼓风,效率提高了3倍。纺织技术也有提高。北方的商业也有定的恢复,魏文帝时罢用的五铢钱重新流通,洛阳又成为天下商客所聚的经济贸易中心。

北方经济的恢复,为曹魏政权的巩固和以后司马氏灭蜀并吴、统一全国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尤其是屯田制,既是田制,又是曹魏的地方行政区划,有跟世家大族争夺劳动力的意义,屯田制带有过渡性特点,在我国田制史上是个很重要的环节,它对恢复社会生产和稳定地方行政区划,巩固曹魏政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国时期曹魏的广屯田与深发展

中国历代王朝为了巩固边防或加强对少数民族的防范,重兵戍边,军队粮食的供应出现困难,解决的最佳办法就是屯田。

现在 新疆建设兵团实质上也是一种屯田制 。屯田是指为了加强国家边疆防务与后勤经济保障,实行的军民协同生产、防御一体化的活动。边疆的屯田开展于国家的稳定密不可分,"定国之术,在于疆兵足食",曹魏屯田制对三国 社会 有怎样的影响?

"屯田"始于西汉,是军队实行劳武结合、保障军事, 巩固边防的一种重要措施 。"屯",即驻守也;"田",即种地也。国家以驻屯兵卒务农,保证军粮自给。军队有警则战,无事则耕。

当时由于 民族战争规模空前 ,戍边士卒众多,军粮长途运输损耗巨大,且劳役负担太重。汉王朝从"徙民实边"的启示中,认识到利用戍边士卒进行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特在边郡设置农都尉一职,来管军中农业生产,以实现军粮的部分自给。

于是, 中国军事屯田制便应运而生 。考古发现,在敦煌甜水井汉遗址,发现了兵器与铁镰、锸头等农具共出现象,反映了当时屯戍的状况。汉代军事屯田是因对匈奴战争而兴,也随着战争的变化而变化。

汉武帝的屯田是在 大败匈奴战争 几年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军事屯田包括建设水利、垦耕土地、开通道路,但与移民实边有不同的性质。屯田士卒采取军事编制或准军事编制,不同于一般的编户齐民。

屯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政府 ,屯田兵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屯田的目的是保障军事需要,产品全部上缴国家充实军用,屯田士卒自身需要的衣食由国家发给。到了东汉时期,由于军事需要,屯田规模进一步扩大。

主要是统治者认识到了 屯田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好处 ,故在东汉初常令诸将在战争空隙就近屯田。因而屯田的地域从西、北边域扩展到内地。屯田保证了戍边军队的粮食供应,为军事上的胜利创造了重要物质条件,使汉军能在西域立足。

屯田保证了军粮供给,节省了军费,减少了徭役。汉代是中国疆域大扩展时期。数以千里的边界需要大量的士卒守卫。以屯田的形式守备边疆,屯田卒有警则战,无事耕作,可以长期屯戍。

不仅可维系和巩固自己防御力量, 还可以起到瓦解敌方的作用 。同时,通过屯田,可以招募众多戍卒和田卒及其家属实边。他们可以在边疆生儿育女,建设家园,不仅有利于国防,还能促进边疆经济的发展。

两汉屯田军事性质明显,是加强国防的一项重要军事经济措施,对于巩固边防和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屯田的作用显而易见 对国家地区的稳定有着很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田园荒芜, 社会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饥饿成为 社会 突出的问题 。这个时期的人口急剧下降,百姓痛苦不堪,经过各大小军阀的不断兼并,最终迎来了相对稳定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屯田制的应用可以把人口安置在国家产权的土地上从事生产,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源,可以获取大量的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曹魏开始了大规模的屯田活动。曹操是举办屯田的决策者。

屯田的主要目的,是 解决该军事集团的军需保障 。曹操从举兵之日起,一直受缺粮食的困窘和局限,多次在战场失利,从军事斗争实践中认识到了粮食对军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曹操曾颁发了一部法规《屯田令》 ,这是中国最早成型关于屯田的一步法律,意义十分重大。曹魏的屯田是基于西汉的屯田制度发展起来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曹操屯田,对军屯和民屯作了明确划分,并分设了管理机构,规定了隶属系统。

军屯属于国家财政度支系统,由度支尚书和各统一屯区的军队统帅官分级进行管理。军队实行劳武结合,"且耕且守",定期轮换。士兵家属即军户的屯田,也是属军屯系统,由负责军户驻地的军事官将组织管理。

为了加强对民屯的管理, 民屯机构实行准军事编制 ,各级屯官都有武官衔,并统率士兵,对屯田区实行武装监护。这种做法的目的为的是后期一旦行军打仗既要保证军队的粮草也要保障后方百姓的生活,不能互相乱套。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大伤元气,但小的战争从没有间断过。曹操开始休整部队, 采取屯田制恢复经济。 曹操军事上主要以休整和推行屯田为主。

在这赤壁之战后的三年内,曹操几乎没有主动发起战争,都在休 养生 息,只是被动防守东吴孙权的进攻和地方上的叛乱。曹操在休整屯田的间隙,蜀国诸葛亮看准这一时机夺取了益州。

在当时三国区域来看, 曹魏屯田的面积是最大的 。曹操统治区在当时有 12 个州,其中11个州都进行了屯田。不仅与吴、蜀接壤的淮河南北、襄阳以及两北边地天水地区有大量屯田区,而且曹魏统治的腹地,更是屯田的集中地。

这样的规模 在 历史 上是少有的 。曹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屯田将国有土地与流民劳动力相结合,通过扶植自耕小农将劳动力与私有土地相结合的办法,使国有土地和私有土地都得到利用。

由于大规模举办屯田,使种植面积增加,单位产量和总产量都有较大增长。经过数年的屯田,曹魏"所在积谷,仓廪皆满。"曹操向屯田民征收租税的办法,是"分田之术"。

官府提供土地让百姓进行耕种 ,收获的粮食按比例进行上缴。比方用官牛进行耕种的民户,政府收六成,反之,政府收一半。

这些详细的屯田制度的出台造就了 曹魏军队的大规模发展 ,与后来能吞并蜀、吴两国,是密不可分的。反观蜀国的路线,诸葛亮七次北伐中原,这里面有多种原因的,不一一叙述。

仅从屯田的角度来分析,古代战争由于交通不便利,粮草的运输相当耗时间。而粮草对于古代的战争就像人离不开空气。

北伐中原的失败是粮草的失败, 粮草的失败则是屯田开展的失败 。诸葛亮只是在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才吸取了北伐粮食供给出问题的经验教训。

在第五次北伐中用木牛流马运粮,并且在五丈原分兵屯田,做好了与魏军做长久作战的准备。自诸葛亮北伐以来,魏蜀战场一直是蜀国积极进攻,魏国被动防守为主,而在姜维北伐后期蜀国败多胜少,蜀汉的国力已经到了最弱的时候。

与蜀汉形势所不同,执掌曹魏政权的司马氏集团积极进行屯田恢复生产,增强国力、军力,为消灭蜀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军事基础。曹魏制定了灭蜀的战略计划, 又采取措施扰乱吴、蜀二国的判断,使孙吴不敢发兵救蜀。

最终 曹魏在绵竹击败诸葛瞻 ,最后直接进军成都,蜀国灭亡。曹魏的成功在于成功防守住蜀汉的多次北伐之后, 魏国休 养生 息的策略获得了成效 ,蜀汉国力日益衰落,而魏国的国力日益增强。

魏国的国力日益强 与屯田制的良好运行是密不可分的 。后勤保障的得力与否在这一时期的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无论是从战争的谋略、还是作战的方针、战术而言,后勤保障都是军事统帅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随着整个 社会 经济的变化,引起兵制出现改变, 世兵制的推行 ,使得秦汉以来的国家后勤体制逐步向军队自筹自给体制方向演进,而粮食保障由原来的以国家供给为主已演变为以军队屯田自给为主,军屯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后勤的保障得到稳固与发展 ,这是国家整个军事综合实力体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政权才可以稳定。而后勤保障的发展依赖于强大的经济支撑,同样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修耕植以蓄军资"、"吴国的江防体系"、"三国屯田"都是三国时期魏蜀吴后勤保障发展的方向。但纵观来看,屯田又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军事保障。从经典的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失败就能得出粮草、后勤保障在古代是多么的不容忽视。

曹操为什么实行屯田制?

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曹操在许下屯田.由典农官募民耕种,为民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曹操为了更好的屯田,就推广屯田制,为此还设置了“屯田都尉”这一官职,进行行政的专人管理.

<<三国志.魏志.梁习传>>中有这样一段话:“习表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与道次耕种菽粟,以给人牛之费”.可见这一官职设立所需了.而屯田的农民也有的新的称呼,当时曹操所募的农民,称为客,亦称屯田客,这里也有一段文字介绍:“当兴立屯田,时议者皆言当计牛输谷...如抵议,于官便,于客不便.....”.语出<<三国志.魏书.任峻传>>注引<<魏武故事>>.当曹操设立专人管理,屯田就大大发展了,屯田制也就建立并向前发展着.

屯田制指的是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取得军队供养和税粮。又有军屯、民屯和商屯之分。

商屯亦称盐屯,是明盐商为了便于在边境地区纳粮换盐而办的屯垦。但是直到东汉末年,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

什么是屯田制

屯田制,是中国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操采纳部下枣祗和韩浩等的建议而施行的土地制度,对三国以及之后很长时间的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军队戍边屯田,西汉时就常用于开拓和驻守西北边疆。汉文帝时,大臣晁错就曾建议“徙民实边”。汉武帝时,赵充国建议“屯田”于边防,戍卫与垦耕并顾,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和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决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时亦不白花人力,乃一举两得之构想。但是直到东汉末年,所有屯田的构想与实施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经济和社会制度。

扩展资料:

屯田的作用

首先,按照经济学的说法,建安屯田使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了高效率的分配使用。汉魏之际,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一方面大量流民食不果腹,一方面大片荒地无人开垦,而屯田制则可以把这些劳动力安置在国有土地上从事生产,从而充分利用了既定的生产资源。

再者,建安屯田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军阀混战,归根到底打的是粮草。曹操军团积极地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实行屯田制度,不但粮草供应有了保障,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运粮的沉重劳役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屯田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土地制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