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荀彧辅佐曹操是为了什么荀彧是个怎么样的人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19:15:34

荀彧辅佐曹操是为了什么荀彧是个怎么样的人

荀彧辅佐曹操是为了什么?荀彧是个怎么样的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

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为其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上,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为什么要自杀呢?话说有一次,曹操给荀彧的一个空的饭盒,荀彧收到后便服药自杀了。此事记录于《魏氏春秋》,可信度还是有一点的。那么,曹操的这一出“空盒计”,其用意是什么?真的是要逼荀彧自杀?其实,“空盒计”这事,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足以证明古人对于吃的深意。汉景帝设宴,给周亚夫前面放了食物,却没有筷子。周亚夫便向周围人问要筷子,而且很生气。汉景帝问他:你有什么不开心的?周亚夫羞愤不已,拍案离去。汉景帝就说:“这样的人怎么辅助我呢?”于是,周亚夫以谋反罪被抓起来,死于狱中。这个典故出自《史记》。

汉景帝对周亚夫是给食不给器,曹操对荀彧是给器不给食,其实都是一种试探,看看臣子对自己的忠诚是不是还在,能不能顺着自己。吃和礼在古代是紧密相关的,这种试探往往是一种羞辱。

在《魏氏春秋》中,荀彧是直接自杀了,看样子是没有通过曹操的试探。还有人分析,曹操给荀彧一个空盒子,是想暗示荀彧,你一心想要追求的东西(匡扶汉室),根本不存在。这也说得过去,但多少有点过度解读的意思。荀彧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三国志》中如此评价:清秀通雅。他是一个君子,温润如玉,同时也是一个有政治理想和抱负的人,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身为汉臣,匡扶汉室。而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称了魏公,荀彧敏锐地意识到,曹操是想要自己称王,这和自己的理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君臣之间矛盾渐起。荀彧是一个君子,一个理想的殉道者,在这种进退失据的现实中,他只有一死。他和诸葛亮是如此的相似,一生只愿做汉臣。

舍弃袁绍后,荀彧为什么会选择了辅佐曹操呢?

一、荀彧,王佐之才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选择改变人生。其实,用这句形容三国时期的荀彧,再恰当不过了。早在荀彧少年时期,三国名士何颙就曾惊叹道:“王佐才也!”

何颙为何这么肯定?没人能知道。但历史却印证了何颙的这句话,是何其准确。曹操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没有荀彧的帮助,那是不可能的。



不但荀彧自己就能为曹操出谋划策,制定战略规划。且他还为曹操推荐来了大批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位,一位是曹操的左膀右臂:郭嘉。另一位则是最后跟曹操平起平坐,死后被追封为皇上的司马懿。

所以,可以非常不客气的说,没有荀彧,曹操想当三国老大几乎不可能。毕竟在曹操之前,袁绍如大石头一样,压得曹操根本抬不起头。正是荀彧和郭嘉两人,死命撑住曹操,这才换来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帮曹操开启了一统北方的大门。



二、荀彧为何舍弃袁绍?

不过话又说回,袁绍输得可真叫冤。因为荀彧也好,郭嘉也罢,当年都曾在他手下“打工”。结果两人不约而同都选择了,舍弃袁绍。不同点仅在于,荀彧舍弃袁绍后,就主动选择了曹操,而郭嘉却是隐居起来,直至被荀彧强力推出!

那么如今的问题是,荀彧为何要舍掉袁绍,选择了曹操呢?因为按当时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对比来看,两人不可同日而语。袁绍俨然霸主的姿态,曹操当时则堪称是袁绍的小弟。故而,荀彧的这个选择,自然就让人奇怪,并惊叹了!



是袁绍轻慢荀彧吗?非也!据《三国志》记载,袁绍对荀彧是相当客气并敬重的。毕竟荀彧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背后是整个“颍川人才库”!袁绍不傻,他岂敢轻慢荀彧?

所以,只能从荀彧评价袁绍的话中分析: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即,袁绍虽堪称当世英雄,能聚拢人才,可惜却不会量才任用!这应该是荀彧舍掉袁绍的真正理由。袁绍不能给荀彧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仅仅把荀彧当成招揽人才的“花瓶”。这对王佐之才的荀彧来言,堪称是侮辱了。

三、荀彧为何选定了曹操?

在荀彧离开袁绍后,从历史记载来推测,应该很快就投奔曹操而来。似乎他早就对曹操有过考察一般。这不免让人更是奇怪。因为当时有许多诸侯的实力,都远远强于曹操。比如袁术、刘表等,而曹操在当时就是一个小角色。荀彧到底凭什么,做出这个选择?

史书上没有给出答案。同时曹操也没有如刘备一样,来个三顾茅庐。等于是,人在家中坐,喜事天上来!故而,只能从荀彧自己身上找寻答案。在笔者看来,恐怕是这两点决定的!



其一、荀彧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辅佐谁,只能先圈定几个人选,恰好其中就有曹操。所以先来考察曹操。结果发现曹操绝非池中之物,正是自己理想中的主公。

起码,曹操当时对汉室是相当忠心的,且形象也非常好。不像袁绍、袁术那样,心怀不臣之心,早在讨伐董卓时就暴露了出来,几乎成了天下共知之事了。



其二、荀彧跟曹操有共同的难言之隐,彼此懂你!皆知,曹操是宦官之后,这种身份就注定了,在三国那个讲究门第出身的时代,经常要遭受各种白眼。哪怕曹操有了实力后也一样。比如官渡之战前,陈琳的檄文中就公开骂曹操是“赘阉遗丑”。

而恰好荀彧的夫人,便是三国大宦官,中常侍唐衡的女儿。据《三国志》记载: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转以与彧。父绲慕衡势,为彧娶之。彧为论者所讥。



翻译过来就是:宦官唐衡有个女儿,最初想嫁给汝南一位叫傅公明的人,可惜人家坚决不娶。所以就又选定了荀彧。荀彧的老爸荀绲,对唐衡的势力非常忌惮,于是便答应了。在荀彧娶了唐氏为妻之后,当时许多的名流们就都开始讥讽荀彧,对他表示鄙视!

所以,荀彧跟曹操一样,也算是“宦官圈内”一分子。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心里有共鸣之处。也许不会说出来,但却彼此懂你,不但能迅速拉近关系,且更容易认同对方!



所以荀彧选择曹操,跟他娶了位宦官之后的妻子,是有莫大关系的。在两人彼此还陌生时,甚至能起决定作用——都深受其伤,又都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所谓,性格决定命运,选择决定人生,就这么在荀彧身上奇妙发生了!

荀彧为什么要帮助曹操?

荀彧在曹操初期就开始跟随了,当时他给曹操提出了三大纲领:奉主上、秉至公、扶弘义,这三条一开始就是说明了,他希望要维护汉室,维护大汉王朝的。他之所以帮助曹操,是因为他相信曹操有这个能力,而当时的曹操也是这么想的。曹操并不是一上来就想自己当皇帝篡汉的。但是人会变的,随着曹操功劳变大,全力变大以后,野心也就大了,到后面做魏公的时候,荀彧才意识到严重性,但为时已晚了,这个时候他的力劝被曹操已经看成了是对他的阻碍和背叛了,才会被曹操逼死。

荀彧明知曹操“汉贼”的真面目,为何还要一心一意为他效力?

荀彧其实一直是以汉臣自居,他也是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有传记的人,他死后传记能被写入《后汉书》说明他终身以汉臣自居,也是后世人对他的忠诚的肯定。


但是荀彧对于曹操即使欣赏和佩服他的能力,最初也是认为曹操是能兴复汉室的人才,所以荀彧在最初是死心塌地跟随曹操兴复汉室。

荀彧的出身

荀彧出身东汉的豪门士族,家族名望很高,荀氏家族世代都以效忠汉朝为荣。所以即使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时代,荀彧一直还是抱有兴复汉室之心态。


荀彧最初投靠的是家族声望都很高的四世三公的袁绍,但是跟随了袁绍一段时间,荀彧发现袁绍其人志大才疏,而且也无心兴复汉室,所以荀彧背弃袁绍而投奔了曹操。


因此从这里也可看出荀彧是对汉室非常忠心,在最开始的时候,曹操的势力并不是很强大,那时期曹操还是一个热血青年,不能说他是立志兴复汉室,但是当时的曹操也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揽人才。


想在乱世有一番作为,还有着兴复汉室想法的曹操受到了荀彧的关注,所以当荀彧背弃袁绍之后,他投奔了胸怀大志,且还有兴复汉室之心的曹操。


随着时间的推移荀彧的想法也在发生变化

荀彧最初时和曹操是惺惺相惜,因为他们两个人都非常有能力有才华,所以都很认可对方。荀彧也是曹操集团中极力主张曹操迎接汉献帝的人。


因为荀彧忠于汉室,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过程中,他看透了军阀本性,所以他知道汉献帝不管落入谁的手里,都未必能得到尊重。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汉献帝沦落到孙策或者刘备手里,大家觉得汉献帝能会比在曹操手里过得好吗?

所以荀彧正是看透了这一点,他才极力主张曹操迎接汉献帝,汉献帝在曹操手中,至少荀彧在曹操集团,他可以规劝曹操对汉献帝进行礼让和尊重。事实证明曹操确实对汉献帝还是比较尊重,在曹操这里汉献帝至少得到了表面上的尊重和礼遇,相比在军阀董卓和叛将李傕以及郭汜等人的威胁之下,汉献帝在曹操这里不知道好了多少。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荀彧越发觉得兴复汉室已经近乎于无望了,但是他内心中总是对汉朝抱着那么一丝希望,所以他只能做到能延续汉朝国祚就尽量延续。


到了后期曹操势力越来越强大,这时候荀彧也是对曹操心知肚明了,即使如此,荀彧还能如何?他也没有办法,他没有能力改变当时的局势,他只能做到规劝曹操,如果曹操有篡位之心,他会以死劝谏。


曹操在世时有野心但是没有实践

其实荀彧与曹操算是知己,他比较了解曹操,他知道曹操还是有些顾及后世名声,曹操当时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后人奠定基础,所以荀彧知道只要曹操在世时没有篡位野心,那么大汉江山就还能继续延续。



曹操对汉献帝称臣就是一块遮羞布,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刘姓才能称王,所以当曹操称王时那就是篡位的前奏了,也就是说这块遮羞布就荡然无存了。


因此荀彧在曹操要称魏王时他急了,跳了出来,以死力谏曹操不可称王,荀彧出于忠于汉室朝廷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身后的名声以及荀氏家族的名声,他都要奋不顾身的阻止曹操称王。


荀彧不是不知道曹氏必定取代刘氏而立,他只是不想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他也不希望这件事发生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因为毕竟荀彧作为汉臣辅佐了曹操一辈子,所以他希望曹氏取代刘氏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和曹操死后,只要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也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但是曹操早早称王,让荀彧担心害怕曹操会在有生之年篡汉自立,所以他拼命阻止曹操称王就在于此。但是曹操称王势在必行,因为曹操想为自己的后人奠定基础,必须称王才能让继承王位的曹丕声望更高。


曹操称王可以说是触犯到了荀彧的底线,荀彧只能以死向曹操表明自己是忠于汉室的志向。


写在最后

荀彧即使在后来明知曹操是有着篡汉自立的野心,但是荀彧依然为曹操效力,他其实更多的还是抱有一丝幻想,他认定了曹操是能压制各路诸侯,能使得汉室江山得以延续,所以他为曹操效力,其实更多的是出于延续汉室江山。


只要篡汉自立的事不在荀彧和曹操在世时发生,那荀彧都可以包容,但是曹操称王就是在为篡位做准备,荀彧担心曹操生前就篡位,所以拼命阻止。


但是他哪知道曹操本意是想把篡位大事业交到曹丕手里,所以荀彧最终还是为了汉室和多年的知己曹操决裂了。

荀彧为什么会帮曹操呢?

没错,荀彧是心向汉室的,那么谁代表汉室呢?唯有汉献帝,汉献帝在哪里,哪里就是汉室,荀彧要忠于汉室,就得和汉献帝在一起。

荀彧是在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的那一年,被举为孝廉,又在同一年董卓惑乱朝纲时弃官回家,乱世之中荀彧为了家族生存,需要寻找一个明主,可是在公元190年的时候,放眼天下,谁才是乱世明主呢?谁才是符合荀彧心向汉室的主公?荀彧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一年,关东州郡十一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同时还有河内太守王匡、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后将军袁术、奋威将军曹操、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有幽州牧刘虞、降虏校尉公孙瓒、徐州牧陶谦、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等等,荀彧要投靠谁呢?谁才能匡扶汉室呢?

荀彧首先投靠的是同乡人冀州牧韩馥,可他刚到冀州时,韩馥已经被袁绍取代,荀彧的弟弟荀谌及同郡的老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但荀彧发现袁绍并非明主,因此离开,为什么荀彧觉得袁绍不是明主呢?

因为当时袁绍的政治主张是另立皇帝,废除董卓立的汉献帝刘协,改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袁绍如此做法,和董卓又有什么区别呢?皇帝代表着一国之根本,岂能随便废立,另立皇帝等于动摇国本,袁绍的政治主张与荀彧的政治理想相差甚远,因此荀彧选择离开。

荀彧离开了袁绍,就选择了曹操,为什么选择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与其它的诸侯不一般,其它的诸侯在忙着抢地盘,争利益的时候,曹操在不顾个人安危的讨伐国贼董卓,公元191年的曹操,算是天下少有的贤臣,以匡扶汉室为已任的代表。

十一路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除了孙坚之外,只有曹操不顾个人安危,发兵攻打董卓,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反观其它诸侯,天天设置酒会,分取利益和地盘,这样一比较,唯有曹操是匡扶汉室的代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