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何还要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是明朝第一位帝王,而且他也是一个让人争议的皇帝。而在他身上议论最多的就是乱杀功臣和送自己的孙子上皇位。很多的人对于朱元璋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都有很大的意见,尤其是在他还有朱棣这样一个非常优秀的儿子的时候。那么为何朱棣能力那么的强,朱元璋还要把帝位传给孙子呢?朱棣出生在元末战乱年代,在他十一岁的时候凭借着战功被封为了燕王,在20岁之前做了很多的大事,抵御了很多次外来敌人的入侵。而且他还曾招降了蒙古乃儿不花,加强了他在北方军中的地位。
朱棣有着这样的势力,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是皇帝的最佳人选。而此时的朱允炆不过是一个小孩,没有经过战场的历练,也没有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的能力,更不用说有什么威望了。如果要是以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正常的人都不会越过朱棣,把皇位传给他的。但是朱元璋却这么做了,而且他还有它的原因。第一点就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关系非常的好,而且除了朱棣之外,朱元璋剩下的三个儿子都是马皇后生下的。
但是可惜的是,除了朱棣之外,其他三人都去世了。朱元璋对于马皇后的感情让他不愿意让其他妃子生下的孩子坐上帝位,所以他根本就未曾想过立朱棣为自己的继承人。第二个原因就是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而此人又是马皇后的嫡子,也就是原本的太子。朱标是一个标准的皇帝人选,他不仅能力突出,而且为人也非常善良。但是可惜的是,在他38岁的时候却因病去世了。而在这一天,朱允炆因为日夜的照顾自己的父亲而让朱元璋所感动,并成为了朱元璋心中所选的继承人。
点三个原因就是,朱允炆作为他的嫡孙,其实也是与一些支持者的,就比不翰林学院的刘三吾就是其中之一。刘三吾认为朱允炆是一个仁义之人,并且有着远大抱负,而且还是朱标的儿子,所以非常的支持朱允炆。综上所述,可怜朱棣有着一身的能力,但是却因为自己的背景而不受朱元璋喜欢,最终只能够靠着反叛才能坐上皇帝的位置,也是挺悲哀的。不过朱棣在治国方面还是非常有才能的,他在位期间不尽完善了明朝的政治制度,还发展了明朝的经济,使得百姓过得非常安乐,也是一代明帝了。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选择传位给孙子,而不是最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让很多人都不解。国家需要的不是有能力的君主吗?为什么会选择看起来老实好欺负的朱允炆呢?其实是朱元璋意识到,他之前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已经引起朝臣不满。如果下任君主和他一样,冷血嗜杀说一不二,势必引起暴乱。只有仁义宽厚的君主上位,才能让大家安心。
首先,朱元璋原则上立嫡,他才传位给了孙子。根据史料《明通鉴》记载,朱标自小被朱元璋悉心教导,跟随宋濂学习经传。直到洪武元年,朱标被立为皇太子,成为继承人。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因风寒病逝。朱元璋悲痛万分,并未选择册立庶子为太子,而是立朱标的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成为新的继承人。
由此可见,朱元璋不想立儿子为继承人,其实就是想立嫡。如果朱元璋不坚持立嫡原则,他就不会选择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是在剩下的儿子中,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为太子。所以说,朱元璋在原则上是坚持立嫡的,所以传位给了孙子。
其次,朱允炆有仁心仁德,他才传位给了孙子。根据史料记载,公元1391年,太子朱标生病,朱允炆整整一个昼夜,都在朱标床前侍候。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逝世,朱允炆因哀伤过度人瘦了一大圈。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向朱元璋上奏,修改了《大明律》中七十三条十分严苛的条文。
由此可见,朱允炆爱父爱民,确是有仁心仁德的人。如果朱允炆没有仁心,他不会亲自在父亲朱标床前侍候一整夜。如果朱允炆没有仁德,就不会向朱元璋上奏要修改《大明律》,《大明律》是朱元璋亲自制定的。可以说,就是因为朱允炆有仁心仁德,朱元璋才会传位给他。
最后,朝臣支持立朱允炆,他才传位给了孙子。根据史料《明太祖实录》记载,朱棣常年在外征战,性格上和朱元璋相像,冷酷无情杀伐果决,文武百官都不喜欢朱棣。太子朱标死后,朝廷官员都不同意朱棣上位,更喜欢宽厚的朱允炆,提出明朝需要的是守住江山、治理江山的皇帝,而不是喜杀戮的皇帝。
由此可见,朝臣根本不喜欢朱棣,都是支持立朱允炆的。如果说朝臣不支持朱允炆上位,朱棣肯定会为自己争取,而不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侄子上位。而朱允炆的那些叔叔们,肯定也不会无动于衷。能这么说,就是因为朝臣都支持立朱允炆,朱元璋才会传位给孙子。
总而言之,朱元璋传位给孙子,是经过了综合考量的。他认为国家需要,并且支持仁义宽厚的君主上位。如果他传位给朱棣,只会引起血雨腥风,儿子们互相不服自相残杀。只是世事难料,兜兜转转朱棣还是成功上位了,这怕是朱元璋也没想到。
所以说好好做人还是很重要的,这样关键时刻才会有人支持自己。哪怕再优秀的人,也要学会人际交往,才能在人生的路上走的平稳,关键时刻也能顺顺利利。
与太子朱标相比,连朱元璋自己也承认,朱棣是最像自己的一位皇子。并且太子柔弱,而朱棣则勇武过人,并且对于兵道也有着一定的敏感度,这在朱棣后来的所作所为也能够看出来。
按理来说,从古自今以来,如果太子英年早逝,那么皇帝将会在众皇子中从新选取接班人,从来没有说直接将皇位传给孙子的道理。
其实,仔细想想,朱元璋这样做的缘由有以下这么几点。
一,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爱屋及乌
毋庸置疑,朱棣与马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模范夫妻,马皇后以自己的贤良淑德受到朝臣百姓的爱戴,并且,马皇后以其自身的睿智在朱元璋遇到困难的时候出谋划策,着实可谓是一位出色的贤内助。如此完美的一位女性,朱元璋也是打心底的对她敬爱有加,他可以辜负天下人,却唯独没有辜负自己这位患难与共的真情妻子。
而作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爱的结晶,朱标所受到的器重是庶子朱棣(尽管朱棣自称也是马皇后的儿子,但是这很明显是假的)永远也比不上的。而在朱标死后,朱元璋也直接将皇位直接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正可谓是爱屋及乌在及乌。
二,朱元璋担心会造成兄弟不和,索性直接传给朱允炆
早在朱元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的时候,就有人当众提出来分封的弊端,而当时朱元璋因为深信自己的儿子们不会有异心,于是力排众异,用雷霆的手段推进分封事宜。当时朱元璋倚重的是朱标仁厚有威望,能够受到其他皇子的尊重,所以才不担心。可是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对于之前的想法也产生了质疑。如果在众皇子们选继承人,无论选谁都会让其他的皇子觉得自己厚此薄彼,并且在心底对接班人产生嫉妒之心。
既然从众皇子中选继承人会造成兄弟间的不和,那索性直接传位给朱允炆,都是众皇子的侄子,这样也就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了,也不会使得诸位皇子不服,毕竟是自己的侄子嘛,谁还好意思和后辈争皇位呢?
三,朱允炆同父一样,生性仁厚
朱元璋很怀念自己的已经去世的妻子与儿子,恰好朱允炆如同马皇后与朱标一样宽厚待人,孙子这种思念就如此转移到了朱允炆的身上。虽然朱允炆还小,但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顾虑,早在朱标还是太子的时候,朱元璋就把该做的的做好了。都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可是朱元璋和大多数的中国父母一样,就喜欢为儿孙做马牛。
收拾好一切的繁杂琐事,自己背下了许许多多的骂名,就是为了能够让儿孙做一个太平皇帝。既然将所有的事情都打理好了,那么所要的继承人也并不一定要是很有作为而英明神武的人,而孙子朱允炆自然也可以坐这个江山,所以朱元璋才如此毫无顾虑的将这片天下交给孙子朱允炆。
当然,也许朱元璋也想过一种最坏的打算,才有后来所谓的锦囊,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逝,只能传给孙子。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男,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朱允炆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男,汉族,生于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
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宫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史称“建文新政”。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上其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恭闵帝、惠帝。
朱元璋之所以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而没有给自己其他的儿子,除了对长子朱标爱屋及乌导致非常喜欢孙子朱允炆,朱允炆自己也相对争气,更主要的是朱元璋为了稳定朝堂政局,必须立长孙为帝!
首先,在政治当中亲情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东西,但是,孤家寡人的皇帝又非常看重亲情。这是一件矛盾的事,但又可以同时存在。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对亲情更是如此,小时候就经历了父母饿死的惨剧,让他对子女亲情特别看重。
长子朱标的优秀让他为之自豪,而朱标的过早去世又让他悲痛不已,此时朱允炆的及时又主动的出现了。朱允文在别的方面恐怕不是太好,但是他又特别地孝道,而这一点对于老年丧子的朱元璋而言非常重要,他第一次在政治之外感受到了来自晚辈的亲情,尤其是这个晚辈来自于自己儿子朱标所出,那就更好了!
其次,朱元璋当时有20多个儿子,绝大多数都已经被分封到了各地,为整个大明帝国守卫边疆。但这些王爷,极其优秀如朱棣这般的还是少数。有不少儿子还是喜欢鱼肉,百姓欺压良民的。
所以一旦朱元璋在朱标去世以后,选择其中一个儿子继承皇位,那么也会给另外一些有野心的儿子留下悬念:凭什么大哥死后就得他上?我难道不够优秀吗?所以为了杜绝这方面的问题,朱元璋干脆没有再从儿子当中选择。而且在朝堂当中没有政治势力支持的朱允炆,才可以和一些忠臣更好的配合完成大明王朝的政权更迭!
朱元璋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只是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孙子既然如此不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4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