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以史为鉴 2023-06-27 18:58:51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飞将军”。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军功卓著,却一直未能封侯。

汉文帝时期:

1、主要经历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李广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斩杀匈奴首级很多,被任为汉中郎。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2、原因分析

汉文帝时期,国家实力有限,只能对匈奴实行被迫的和亲政策,与匈奴作战会破坏和亲政策,会引起更大规模的战争,而汉朝的实力不如匈奴。汉朝抗击匈奴入侵也只是小规模战争,不足以让李广取得军功,实现封侯的愿望。所以,汉文帝说李广“生不逢时”。

汉景帝时期

1、主要经历

李广任陇西都尉,又改任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远扬。但是因为接受了梁王授给他将军印,班师后,汉景帝没有给予封赏。

2、原因分析

汉景帝时期,窦太后一直希望汉景帝能立梁王为储君,以后继承皇位。梁王也因为有窦太后的宠爱而骄横,汉景帝表面上对梁王关爱有加,实际上一直防备梁王。李广跟梁王亲近,必然引起汉景帝的猜忌。另外,汉景帝时期,对匈奴也是采取和亲政策,李广没有太多立功的机会实现封侯。

汉武帝时期

1、主要经历

先为未央宫卫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之谋”期间,李广属护军将军,因此无功而返。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李广几次请求,汉武帝同意他出任前将军。后来因为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2、原因分析

汉武帝时期,经过几十年的“文景之治”,汉朝国力强盛,扭转了与匈奴的实力对比。汉武帝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主动出击,北击匈奴。李广一直以来抗击匈奴入侵的战术,不能适应这一时期的战术要求,在加上年龄太大,因此很少能够在战场上立功而封侯。

后世地位

唐朝追封古代名将就包括李广,及至宋代为古代名将设庙,亦包括李广。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广亦位列其中。

战功赫赫的“飞将军”李广,为何一生未被封侯?

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在与匈奴斗争的过程当中,因作战勇猛,所以也有飞将军之称,但是对于李广而言,回顾一生,比较遗憾的事情之一,就是一生都未封侯,虽然比起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大将军而言,李广的功绩并不如他们,但是李广骁勇作战的英雄事迹,也是让匈奴望而生畏的,所以才有了”飞将军”这个称号。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飞将军的李广,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也是跌宕起伏的,但是也是有非常多谜团留了下来,其中,让后人研究比较多的一个就是李广为何始终无法封侯,李广与匈奴的作战功绩也是非常突出的,甚至司马迁还评价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样一位将军,为何一直没有被封侯呢?

在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委派卫青,公孙敖与飞将军李广几人,应对匈奴的入侵,而这一次,汉武帝将行兵策略改变,兵分四路,卫青一队,公孙敖从代地出,公孙贺一队,另外就是素来有飞将军之称的李广,自带一队从雁门出兵,四人手中各一队精兵强将,从四面包围匈奴军队,但是这场战斗的结果却是不如人意,除了卫青斩敌700余人,获得胜利之外,其他三路军马皆无功而返。

在这当中一定要提的一个人就是飞将军李广,李广不管在民间还是朝堂对抗匈奴的勇猛都声名显赫,但这一次不仅败的一塌糊涂,还被匈奴活捉,而曾经把匈奴打得落花流水的李广,这一次居然被匈奴人搞得灰头土脸,最后还是靠装死才骗过了匈奴,逃过一劫,跑回了汉国,实在是狼狈,而这一次的失败实际上也是给李广封侯路上的拦路虎之一,因为毕竟是败将。

随心所欲的治军模式

其实李广作为一代武将,在行兵打仗上还是非常勇猛的,尤其是受到士兵的爱戴,但相对于正统军而言,李广出身农民和官兵平起平坐,几乎是没有治军的才干,与此同时,李广带领的军队几乎没有纪律性可言,大家非常随心所欲,其乐融融,而李广一生与匈奴战斗超过70次,战绩斐然,但依旧无法封侯,最后才以自杀退场,可谓是十分的悲壮,其实这一个结局也和李广的治军方式有关。

资治通鉴中有两有记载,就在马邑之战的前一年,助手云中郡的李广遭受了免职,这大概和他带兵是的标新立异是有关系的,而当时被解除军职的还有另外一位官兵叫做程不识,这俩人带兵是截然不同的,李广行军布阵是没有军事规划和固定编制的,总是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大多数还是有一些效果儿,李广这个人用兵在奇和新,总是选择放羊式的管理方式,而且夜间不设岗,军中文书也极为简陋,形同虚设,而另外一位被罢免军职的程不识,则恰好相反,他十分重视军队纪律和程序防备也是无懈可击,这样基本上也是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而当时程不识评价这两种方法的利弊,最终的结果就是,匈奴人反倒更害怕李广,而士兵们也愿意跟随更加自由的李广。

就因为这件事情,司马光也曾经评价李广的战斗方法是非常凶多吉少的。李广在用兵作战时,战略飘忽不定,经常以其制胜,但也正是因为这种飘忽不定,所以经常出状况,曾经在漠北之战当中就是由于李广的随性,导致迷了路,而未能及时参战,这引发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这一次的后果就是直接导致李广羞愧自杀,实在让人扼腕长叹了。对于李广这种不合常规的用兵方法,司马光曾经在《易》当中讲到:“师出以律,否臧凶”。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旦军队出去行,那么一定是需要有严格的军队纪律进行约束的,否则不论是成败都很有可能出意外状况。而李广这个人领兵作战,总是毫无纪律,对军队内的人员管理格外放松,经常会出现偏差,甚至是导致战斗失败的情况。

如果在作战的过程当中,仅仅依靠李广的奇思妙想单打独斗,那还是有可能获胜的,但是如果以军队管理的方式,以此种随心所欲的方式管理军队,那反倒会贻害无穷,因为如果没有严格的军队纪律,无法镇得住场子,那么势必会因为无纪律性而遭到失败,虽然李广打仗的方式十分灵活,但是由于过于飘忽,没有什么章法。所以成也李广,败也李广,这种方法不利于军队长期存在,而在公元前129年对战匈奴的这一场战役,结果就是作为主帅的李广被匈奴活捉逃回还差点遭受军阀处置,就足以证明这种方法并不适合领兵作战。

缺乏大规模作战军功

其实除此之外,李广并不适合大规模的作战,关于李广的官职生涯,其实在边郡上做过一段时间的太守,在史书上有一段奇怪的记载,李广在北方边郡经常会来回调职,在哪一个地区做太守,那么匈奴就会离避开那个地方,会去其他地方烧杀抢掠,但是过了一阵子,汉武帝就会将他调入匈奴抢夺重灾区。

所以李广在边郡生涯当中,也是在北方边郡来回转职,由此可以判断,李广比较适合,应对小规模的战斗,李广的奇思妙想在这种小规模战斗当中,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并不适合大规模作战,曾经汉朝皇帝也给过李广统领军队进行大规模作战的机会,但均以失败告终,这就导致李广的军功有限,而汉朝本身的封侯制度,就是以军功加官进爵,所以李广难以加官进爵也是情理之中。

生不逢时

生不逢时也是李广未能封侯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汉文帝时代皇帝比较信任忠厚的老臣,而当时的李广正值青年,而到了汉景帝时期,又重文轻武,而李广是武将出身,而且又大字不识几个,自然难以得到重视,等到了武帝的时代,皇帝偏爱年轻的武将,但此时的李广就已经白发苍苍,步入古稀之年了。

缺乏政治敏感

到了汉景帝的时候,恰逢吴楚叛乱,而此时李广跟随着太尉去攻打吴楚叛军,截获了吴楚的军旗,李广此时,居然接受了叛军吴楚将帅,私下授予的将帅印,当时的汉天子,明显对各个诸王具有超强的戒心和戒备,李广这个举动无疑在政治上就是犯了大错。

所以在这场战役当中,即使是李广有军功,也没有得到赏赐,这是因为李广缺乏一定的敏感性,除此之外,李广本人的心胸也比较狭隘,有一次霸陵尉喝醉了酒,迷迷糊糊之间并没有让李广进府歇息,而记仇的李广,在升职之后,就直接杀掉了霸陵尉。

虽然李广官职并不高,一直驻守在北方边郡抗击匈奴的前线,在文帝和景帝时代,李广多次率领军队,成功抵御了匈奴的骚扰,而且作战经验也颇为丰富,为当时的汉朝,大规模抵抗匈奴的进击,也是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财富,正是如此,李广在匈奴当中的威名远播,而后在汉朝与匈奴开战的过程当中,匈奴几乎是投入了所有精锐的部队去对抗李广的部队。

所以,这对于李广而言,也是为什么每次遇上大型战斗,都没办法获得成功的一个客观原因之一,而且与其他将领不同的在于,李广是一个非常了解匈奴作战文化的将领,李广不管是从带兵方法上,还是从作战方式上都比较符合匈奴特色,作战勇猛,但是与汉朝军队独有的纪律性是不相匹配的,汉朝军队在多次战斗当中能够抗击匈奴,就是在于汉朝的军队有比较严格的军队纪律性和作战的协同性,而这也是李广在抗战匈奴过程当中无法取得重要战功的原因之一。

曾经有人总结过李广一生,未被封侯的深层原因,总的来说就是生不逢时,缺乏好运,个人性格缺陷以及能力不足等,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常常在战斗当中追求随心所欲毫无纪律章法,其实平心而论,李广在行军打仗过程当中,确实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李广不仅仅是一个将军,也是一个领帅,如果仅仅只是单打独斗,那其还是非常勇猛的,但是作为一个将军,还需要有统领全局的能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位战功赫赫的飞将军,终其一生无法封侯,是有非常多的原因夹杂其中。

在历史的最后,一场沙暴让李广迷失了方向,贻误战斗,失去了其最后的机会,最终也导致了李广拔刀自刎的悲惨结局,但是李广作为一代将领,在抗击匈奴的过程当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飞将军李广令匈奴人闻风丧胆,始终没有封侯的原因是什么?

古往今来,将军以勇武著称。一个能打胜仗,百战百胜的将军往往能因为军功获得无上的荣耀和重用。汉朝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将军。尤其是对抗匈奴作战的时期,卫青,霍去病都因为军功显赫,后来成为了汉朝大将,武帝身边的栋梁之材。他们也因此荣耀等身,北风王侯,青史留名。然而,有一个人,他在军事上和名气上一点也不输于前面的两位,而且参加战斗奋勇向前,不甘落后,历尽数十场战役直到须发尽白,可是依然没有被武帝封侯,那就是人称?飞将军?的李广。

熟悉中国古诗词的人应该对李广耳熟能详。杜牧称他是?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也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样的千古名句赞叹李广的神威勇武。人称飞将军的李广一生历经三朝,戎马半生,一直都在参加战斗。他出身于将门,祖上是秦朝名将李信。家族的熏陶和传承让他尤其是骑射尤为突出。在汉文帝的时候,遇上了一次匈奴的大举入侵,李广奉命镇守边关。

又一次,他的参谋率人侦察,恰好遇上三名匈奴士兵,这些人擅长骑射,几十名汉军竟然被匈奴人用箭射死。李广闻讯之后,带着一百多个骑兵冒着风雪就追了出去。一队轻骑快如闪电,转眼之间就找到了那三个人,李广上去就射死了两个。在追击敌将的过程当中,不小心发现了正在行进的匈奴大军。身边的士兵都劝李广赶紧撤退。但李广判断如果现在贸然撤退必将引起匈奴大军围剿,于是他下令继续追逐,一如既往。匈奴人见这一百人不顾生死,直面追击,怀疑汉朝援军就在后面,于是下令撤退了。李广趁胜追击,收获颇丰。

李广一战,功成名就,此后他参加的大小战役,也均取得奇胜。在匈奴军队当中李广这个名字也是十分响亮。文帝曾将李广引为大功臣,说爱卿如果生在高祖(刘邦)时代,必然会功成名就,受到重用!但可惜的是,文帝时期,汉朝休养生息,不敢多费刀兵。面对匈奴的大肆侵略,文帝采取的是怀柔和亲的政策,避免干戈。所以,李广虽然勇猛,但是没有多少实战的机会。所以一直也没有升上去。

景帝时期,爆发了震惊天下的?七王之乱?,李广跟随大将军周亚起兵平叛。他多次率军出入军阵,一马当先,勇不可当。在最后一战当中,李广更是勇猛,直接夺了叛军旗帜,使得叛军军心大乱,汉军就此掩杀,一举夺得胜利。平叛结束之后,按照功劳,李广完全是可以拜将封侯的,可是谁曾想他头脑一时糊涂,竟然接受了梁王的封赏,这让当时不得已与梁王联合的汉景帝十分不快,所以这一战李广所得赏赐寥寥无几,更不要说侯爵之位了。

即使如此,李广依然在边界御敌,因为他在匈奴人心中的地位,所以匈奴军马一向是对李广避之不及。所以李广除了夜里奔袭敌军,捣毁几个营寨之外,一直没有巨大的功劳。直到武帝时期。

汉武帝即位之后,一反前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任命大将军卫青霍去病率大军征讨匈奴。这个时候李广慨然请命,要跟随大军建功立业。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年逾古稀,须发尽白,武帝原不想让他再动刀兵,可是耐不住他苦苦请求。于是拨给他一万军马,跟随大军北征。

刚开始的时候,李广被当成汉军主将,匈奴兵马听说李广到了,集中大量兵马围攻李广。并且李广辈分很大,不喜听命于刚刚提拔上来的青年将领卫青,所以总是带领骑兵单独奔袭。结果遭遇了大军围剿。由于敌众我寡,李广兵败被俘,最后还是急中生智,偷换了一匹战马才逃了回来,武帝听说之后非常生气,将李广贬为庶人。

李广心有不甘,在七十多岁的时候仍然想要建功立业。他请求武帝准许自己带兵出击,但是,似乎是上天再一次捉弄了他。在大漠之中,由于地形不熟和向导带错了路,李广硬生生的把一万大军领迷了路,竟然贻误了与卫青会和的期限。这又一次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下令要治李广贻误军情之罪。李广羞愤难当,自杀于战场。可怜一代名将,始终没有封侯的机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4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