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松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闽浙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正式官衔为“总督福建、浙江二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归闽浙总督管辖。此后,闽浙总督统管福建、浙江、台湾三省军民政务。
清朝最后一位闽浙总督叫松寿。
松寿,字鹤龄,满洲正白旗人。作为一名根正苗红的八旗子弟,松寿没有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而是以荫生的身份,到工部做了一名笔帖式。
笔帖式是一种将满文翻译成汉文,或者将汉文翻译成满文的翻译官员,但又不仅是普通的翻译人员。笔帖式的升迁速度非常快。清朝时期许多将相大僚,如清朝早期的达海、额尔德尼、索尼等人,雍正年间的鄂尔达,乾嘉时期的松筠、和琳(和珅的弟弟)等人,都是由笔帖式起家。松寿做了笔帖式没几年,就升为工部郎中。
在那以后,松寿历任陕西督粮道、山东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工部右侍郎兼正蓝旗蒙古副都统、热河都统、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察哈尔都统、闽浙总督等职。
松寿任职闽浙总督,是在1911年。当时,前任闽浙总督丁振铎告病返乡,松寿继任闽浙总督,步入官场生涯的巅峰。当然,那时候踌躇满志的松寿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个位置上为大清王朝殉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受武昌起义的影响,在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5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松寿主政的福建是什么形势呢?
武昌起义爆发之前,革命党人彭寿松就已经在福州四处活动。彭寿松是湖南长沙人,他利用自己与哥老会的关系和在湘军中的影响,团结了一批湖南籍驻防新军。武昌起义爆发后,彭寿松又获得了福建新军协统许崇智等人的支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彭寿松决定仿效武昌起义,于1911年11月12日在福州发动起义。
11月8日,松寿就收到了革命党人即将在福州发动起义的消息。福建谘议局议员劝告他顺应时势,交出政权,体面下场。
平心而论,松寿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但他作为八旗子弟,保皇思想根深蒂固,根本就接受不了革命党起义。他决定,集结八旗福州驻军,对革命党起义顽抗到底。
从兵力上来看,八旗福州驻军共有2500余人,比革命军略多。而且八旗福州驻军装备精良,拥有1000多支德国造毛瑟枪,在火力上强于革命军。于是,松寿将八旗福州驻军整顿备战,在旗营以外大街小巷设置栅栏,征集13岁——50岁的男子编进八旗巡防营训练射击,并给妇女发放刀具,还让旗营各户准备煤油,预备与革命军同归于尽。
鉴于这种情况,彭寿松等人决定提前到11月9日发动起义。9日凌晨拂晓5时,随着一声号炮鸣响,革命军正式发起起义,向福州旗营发起进攻。由于旗营大多数人主张和平解决,革命军立即集中炮火对福州将军署进行攻击。松寿组织旗兵拼死抵抗。双方竟然激战了一个晚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局面朝有利于革命军的方向发展。清军伤亡惨重,不得不于当日下午打出白旗,请求停火投降。
到这时候,松寿哪怕再愚蠢,也知道大势已去。他来到闽浙总督署后门的盐道前高开榜画像店,吞叶子金自尽。
松寿因此成为辛亥革命中,唯一为大清王朝殉国的封疆大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2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