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强大的齐国为何没有灭掉鲁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这篇《望岳》中的齐鲁,意指现今山东半岛,又称齐鲁大地。“齐鲁”一名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鲁两国,后来齐鲁两地文化也逐步融合为一体,成为一个统一的“齐鲁”文化圈。
然而作为同属一域的两个国家,身处争霸乱世之中,为什么灭亡鲁国的却是楚国而非数次称霸的老邻居齐国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同阶段聊起。
春秋初期的鲁国并不弱
春秋初年,列国延续了西周时期以战车评判诸侯国实力的标准,齐、鲁皆属于千乘之国。当时鲁国在纪国的牵线下,于鲁隐公二年解决了同邻国莒国之间的矛盾,三国在莒国举行了会盟,史称“鲁莒会盟”。就在鲁莒会盟后的第二年,春秋早期霸主郑庄公与齐国齐僖公会盟,并由郑庄公引荐齐僖公朝见了周天子,齐僖公在这次朝见中提出了尊王主张。齐、鲁两国在春秋早期分别展开联盟邦交,双方实力相差并不大,齐国自然也不可能吞并鲁国。
鲁国的军队实力,在春秋早期发生的曹刿论战(长勺之战,对手还是齐桓公时期的鲍叔牙)的故事中得到了体现。但更为特别的地方在于,鲁国还是当时周朝天命观体系的中心之一。作为周公旦的后嗣,鲁国是周朝姬姓诸侯中地位最高的国家,并且能够享有周天子御赐的天子仪仗,受准天子待遇,直接祭祀周公。当时鲁国的曲阜是周礼法典的重要圣地,文化地位不容小觑。
齐桓公称霸和尊王攘夷
自郑庄公之后,东周列国争霸愈发激烈,齐桓公在管仲的帮助下进行国政改革,国力迅速崛起。然而此时的齐桓公延续的是由齐僖公定下的国策,他称霸的口号是“尊王攘夷”,此时周公封地的鲁国,作为周礼象征之一,自然不在齐国的征伐范围之内。南方的楚国和北方的山戎才是齐国攘夷的重点。
齐桓公称霸期间,先后举行了16次诸侯会盟,其中鲁国参加的有11次之多,可见此时的鲁国是齐国霸权的坚定拥护者。正因如此,春秋时期齐国势力最大之时,不论从法理上还是外交上,都不能对鲁国下手。
优秀的邦交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剧烈变动的年代,被学界部分学者阐述为“周秦之变”。作为变革之中的鲁国,向来以守旧迂腐著称于世,但在邦交层面却表现出极强的灵活性。早在春秋初期的鲁莒会盟中,鲁国国君便能亲自屈身千万存在边界纠纷的莒国参加会盟。而在齐桓公去世之后,此后几任齐国国君都想吞并鲁国的时候,晋国崛起了。晋国自从晋文公之后,在中原维持霸主地位百余年,中间仅被楚庄王(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那位)北上问鼎中原,打断过一次。晋国崛起之后,鲁国继续延续事大原则,寻求霸主晋国的庇护。从春秋中期到后期,一旦齐国入侵鲁国、晋国就入侵齐国。不同于齐桓公在东方一隅称霸的格局,晋国的霸主地位是全方位的,故而此后鲁国就依靠着晋国的庇护,维持到了春秋末年。
春秋后期,晋国内部六卿势力相互倾轧,国力大损。而齐国在齐景公之后,田氏崛起且掌握了齐国大部分军政权力,又一次伺机伐鲁。正当此时,孔子的弟子子贡代表母国出使列国,通过一番连环计策崭露头角,维护了鲁国周全。子贡首先来到齐军大营见到齐相田恒(又称陈恒)说服其放弃伐鲁,转而通过伐吴,削弱齐国内部反田势力。继而子贡又来到吴国游说吴王夫差,说服其亲率精兵北伐齐国,并愿意让越国一同北上,以解吴国后顾之忧。当夫差同意之后,子贡辞别吴王来到越国之后,然而在说服越王勾践出兵助吴北伐之后,却又返回吴国劝谏夫差将勾践留下,以做日后牵制吴国之用。由于预料到吴军大胜之后将会称霸中原,于是又前往晋国提醒晋定公早做安排。最终齐军战败求和,吴王夫差主张齐鲁两国盟好,以鲁国牵制齐国。最终鲁国未发一兵一卒,危局消弭。
卓越的地缘优势
战国初年,鲁国周围有齐、越、魏等强国,但却并不能算作是四战之地。鲁中南丘陵山地将齐、鲁两国分隔开来,导致齐国如若入侵鲁国,最好的路线就是从泰山之东的莱芜山口进发,长勺之战时的齐国鲍叔牙军队就是走的这条路线,结果大败而归。这就导致齐国虽然是距离鲁国最近的强国,却也是战场条件最差的诸侯国。
自魏文候招贤纳士,推动李悝变法,支持吴起兵制改革建立魏武卒之后,开启了魏国百年霸业。此时的齐国经过了田氏代齐,前期政局不稳、后期则直面魏国威胁,无力挑起与鲁国的争端。直至战国中期,齐威王、齐宣王时期,齐国的国力再度增强,而魏国经历了马陵、桂陵之战后,元气大伤。然而此时的战国格局演变为了秦、齐、楚三强并列,蚕食韩魏的形势了。鲁国并不在齐国的首要战略打击范围之内,相对广袤的魏韩和富庶的宋国成为齐国更为看重的目标。正是此时,发生了“五国相王”事件,其中中山国称王导致齐国极大不满,此时中原合纵连横频繁,也因此限制了齐国对鲁国的想法。
秦国强大加速鲁国灭亡
战国中后期,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这引发了两个严重后果。一方面,是为了对抗伺机东出函谷的虎狼秦国,中原诸侯在公孙衍的策动下,发起了“五国相王”的合纵策略。五国相王严重打击了周王室的礼法权威,也促使鲁国丧失了奉周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则是,秦国强大之后,不断对韩魏和楚国发起蚕食策略,先后通过丹阳之战、蓝田之战等将楚国从地理第二阶梯(即东亚大陆海拔三级阶梯)排挤出去,并南下巴蜀取得了长江上游的优势。最终楚国被迫战略逃避,东进吞并了越国之后又挥师北上,不断染指淮泗一带。
楚国的东进不仅给鲁国造成了极大的战略压力,同样威胁到齐国的边境安全。战国后期齐国曾先后攻占燕国和宋国,却均未能长久守卫。齐湣王伐宋之后,更遭到伺机复仇的燕国携五国联军灭齐,导致齐国元气大伤。此后齐国甚至需要在南方与楚交界之处修筑长城,更不会主动入侵作为天然屏障的鲁国了。然而鲁国面对齐国的防御地形,对于南侧的楚国来说并不存在,最终被急切寻求恢复实力的楚国消灭,也是势在必行之事了。
综上所述,鲁国之所以没被毗邻的齐国覆灭,却在战国后期被秦国的手下败将楚国灭亡,是有道理的。鲁国自春秋初期之后,和其他强国之间的军事实力的差距越来越远。原本存在的政治优势、地缘外交优势和地理优势,随着战国后期列国争霸的日趋激烈,均逐渐丧失了。最终被楚国灭亡也仅仅是因为此时鲁国周边以楚最强,不然也会被其他强国吞并。
作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鲁国凭借各种先天优势,在春秋战国的修罗场留存了数百年之久,实属不易。然而打铁还需自身强,身处乱世之中还是需要依靠自身的硬实力,才能长治久安。
?1285年前,一位24岁的落魄外加落榜的书生心灰意冷地登上了齐鲁大地,由此开启诗圣之路
——对,他就是诗圣杜甫。
? 24岁的小杜,虽落地而归,仍充满着对未来的希冀及大展宏图的雄心,这时候的他登上了五岳之首——泰山,看到恢弘壮阔的景象,忍不住挥斥方遒,留下了这首《望岳》。
《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我也曾有幸在毕业旅行时夜登过泰山,虽写不出杜圣这样的千古绝句,但也曾被泰山的高耸,大气所折服。
? 泰山主要以雄、奇、险、秀、幽、奥著称,登山时你会看到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摩崖碑碣更是数不胜数。
? 付过门票费,从天外村出发,有着环山路,手持登山杖,大概只需15分钟,便是气喘吁吁,直喊休息一下了。这时候作为外来人,看到山东学子脸不红,气不喘地跑上山,免不得又得感慨年轻活力,徒添几分羡慕。
? 须臾之后,起身再次上路,多时便看到竹林寺和黄溪河水库,一心想着早点上山见到日出,便不敢久留,径直而上,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两眼昏花之时,几个大字现于眼前,原来已到中天门,此时衣缕单薄,再次裹紧寒衣,许是夜晚寒气逼人,运动后的热度竟也挡不住自然的冷冽。
寒风的催促下不敢多休,体力不支又赶忙继续前行,临至南天门时已实在无力,可耻地爬着前行,落得同行好友一番嘲笑,这可真成了“爬山”了。登山南天门后,身体又好像充满力量,挺直身板,狂跑呼喊,似要宣泄登山之苦,肚子也跟着响应起来,原来是饿了,凌晨2点多的山顶人还真不多,山顶上的店铺泡面都卖完了,大家聚在一起吃泡面甚是有趣。在山顶,我们租了军大衣,吃完泡面,缩在山洞底下,体会风餐露宿之艰,不免感慨,未见日出,即受如此大罪,想着想着不由苦笑,发誓要拍下日出东方的画面珍藏。
两小时后,按惯例日出升起的时间,山顶人头攒动,挤出一个身位来,拿出手机,摆好架势,准备就绪。又两个小时,人群散去,人影稀疏,叹息一片。
——原来,今天阴天,没有日出。
这真是一次好笑的登山之旅!!!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通“层”)云,
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词语注释
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一。古时是“天”的象征。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通“层”,重叠。
涤荡胸襟
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作品译文
泰山是如此雄伟,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大自然将神奇与秀丽集中于泰山,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我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kàn]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1) 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
2.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
3.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
4.终要登上泰山的巅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2)
1.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2.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3.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4.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3)
1.泰山怎么样?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也看得见。
2.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英灵之气,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与晚上。
3.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极力看见想要归巢的飞鸟。
4.应当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4)
1.泰山到底怎么样呢?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2.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3.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摇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
4.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泰山究竟如何?走遍齐鲁大地,只见一片青绿苍翠,一望无际。“岱”,泰山别名,旧谓泰山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岱宗。“齐鲁”,原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在今山东省境内;齐国在泰山之北,鲁国在泰山之南,后以“齐鲁”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因为是远望,诗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只见到一片青绿苍翠,望不到边,故说“未了”。它生动地展现了泰山山脉连绵不断的形象,同时也有看不尽、道不完的意思。
起始两句以设问提起,既包含着酝酿已久的神往之情,更写出泰山雄拔于齐鲁大地的雄姿,可谓意出高远。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论这后五个字“已尽泰山”,施补华《岘佣说诗》说,这五个字“囊括数千里,可谓雄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钟神秀”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昏晓”写泰山的雄伟阔大。“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峻的气势。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钟”,聚集或集中之意,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阴阳”,山北背日为阴,山南向日为阳。“割”字用在这里,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奇险,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说:“岱宗如何,意中遥想之词,自齐至鲁,其青未了,言岳之高远,拔地而起,神秀之所特钟,矗天而峙,昏晓于此判割,二语奇峭。”这两句诗已经体现出杜甫造语炼字精雕细刻、语不惊人誓不休的特点。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人心胸激荡起伏。诗人睁大了眼睛,极尽舒展目力,追羡那飞入山间的归鸟。刘勰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前一句显出诗人襟怀的浩荡,后一句显出眼界的空阔。“决眦”,裂开眼角,形容极目远望的样子。诗人之所以如此,是山高鸟小,远望所致?还是诗人的神思随那鸟儿一起飞翔?这两句在写景之中,有诗人的不尽之意及神往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由望山而联想到登山。由久慕其名,到远望近观,再到决意登山,全诗虽无一个“望”字,但诗人分明不仅是用眼在望,更是用心在“望”。他想象总有一天,一定会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脚下群山是那样的渺小!《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大概此时也是这样的心境吧。结句不但令全诗有含蓄不尽之味,更可看成是杜甫的自我期许,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⑾.岳:此指东岳泰山。
⑵.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⑶.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即山东地区。
⑷.青:山色。
⑸.未了:不尽。
⑹.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⑺.钟:聚集。
⑻.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还指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⑼.荡胸:心胸摇荡。
⑽.决:裂开。眦:眼角。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⑾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⑿.会当:应当。
⒀凌:登上。
⒁.小:渺小。
⒂曾:通“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2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