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然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过于凸显了魏、蜀两国的文臣武将,而对东吴名臣勇将的描述却很少,甚至有很多都与事实相悖,比如说孙权中晚期的名将朱然,就是被严重歪曲的一个历史人物。
从《三国志朱然传》中的记载来看,朱然与孙权是发小,与孙权同年。孙权接掌江东之初,朱然也开始为东吴效力。只是前期东吴延续的老臣太多,而又各个光芒四射、功绩显著,所以他在孙权早期的执政生涯当中并不凸显。到了孙权的中后期,东吴老将们陆续离世之后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一直到赤乌十二年(公元249年)离世。
朱然在为东吴效力的过程中,参加过多次著名的战役,并在其中屡立战功,是孙权帐下名副其实的著名武将。但就是这样一个名将却在小说当中却被描绘成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人物,完全成了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只在第七十七、八十四两个章节当中出现过,并且在其中的戏份非常少。
朱然第一次在小说中露脸还说得过去,跟史料当中的记载也基本相符。毕竟在征讨荆州、擒杀关羽父子的时候,朱然只是参与其中的一个主要将领,当然不能算他一个人的功劳。在这场战役中吕蒙是总指挥,负责全面督军,而在临沮截击关羽的过程,则是朱然跟十二虎臣中的潘璋共同执行的。所以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是在东吴众将的合力之下才完成的。
不过,朱然在小说中的第二次露脸就过于歪曲事实了。在小说当中,朱然为了配合前军的进攻截击了刘备的后路,结果还没有立功,就被赶到救援的赵云一枪给挑了,这是跟事实严重相悖的。关于这一点,在《三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
据《三国志朱然传》载,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亲率大军攻伐宜都,誓要一举荡平东吴为关羽父子报仇,“刘备举兵攻宜都”。朱然奉命率五千兵马随同陆逊一同抗击刘备大军,“(朱)然督五千人与陆逊并力拒备”。朱然在战斗中一马当先、勇猛无畏,大破蜀军的前锋部队,“(朱)然别攻破备前锋”,并截断了蜀军的后路,“断其后道”。刘备大军最终在东吴众将士的合力抗击之下兵败身退,“备遂破走”。战斗结束之后孙权论功行赏,朱然在此战中力战有功,被晋升为征北将军,册封为永安侯。
通过这一段记载,有两点可以确定:首先,当时朱然确实是跟随陆逊参与了夷陵之战,而且也的确截断了刘备的后路,并且在其中立下了大功;其次,朱然在战斗中表现的勇猛无畏,破前锋断后路立了不小的战功,但是完好无损并没有牺牲,战役结束之后还被孙权进行了封赏。
另外在《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中的记载,就更加证明了“赵云枪挑朱然”的荒谬之处。据该传称,吕蒙擒杀关羽占据荆州后,刘备愤怒不已,决议亲率大军征讨孙权,“欲讨权”。当时赵云知道了刘备的决策,当即出面进行了劝谏,他向刘备表明当前的强敌是曹魏,而并不是东吴的孙权。赵云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先集中精力剿灭曹魏势力,东吴自然就能够顺服。
不过,赵云的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刘备的采纳。不仅如此,刘备还将赵云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排除在东征的队伍之中。该传称,刘备下令让赵云镇守益州东部的江州地区,作为东征大军的后援,实际上则是对赵云的一种惩罚,其结果是在夷陵之战中以惨败收场。当时赵云得知消息之后,立即率部前去接应,当部队开拔至永安的时候,吴军已经退兵了,两人根本就没有在战场上较量的机会。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依然能够得出两个结论:首先,赵云并没有跟随刘备参与夷陵之战;其次,赵云率部前去接应刘备的时候,吴军已经退兵,并没有进行交战。赵云既然没有跟吴军交战,自然也就不可能“隔空”枪挑朱然。因此,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赵云枪挑朱然只是作者对历史演义的一种表现手法,并不能当作真实的历史事实来看待。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仅有的十二位被赐予谥号的大臣之一①,但他在名位上远远不及其他十一位大臣,为什么年资在前,仕宦却不及诸人呢?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其一生进行探讨和给予评价。
赵云本来是奋武将军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派遣别部司马刘备跟随自己私自署置的青州刺史田楷与冀州牧袁绍争夺青州,赵云从这时起被划拨到刘备的麾下,被刘备任命为主骑。②在从龙之臣中,资历仅次于关羽、张飞。
刘备在青州因军功升至平原相,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辖军队③,而赵云未见升赏。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司空曹操表荐刘备为左将军,关羽、张飞为中郎将④,而亦未有赵云。后来曹操派刘备到徐州讨伐僭号的袁术,冀州牧董昭劝阻曹操委派刘备,也只说“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不曾提起赵云,可见赵云不为时人所重。按说此时刘备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赵云不可能没有机会立功受赏,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赵云担任的主骑一职,不是从事冲锋陷阵,而是作为刘备的侍卫长,保护刘备的安全。
但是赵云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时来运转。曹操平定了盘踞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父子,自为丞相,南征荆州。刘备仓皇南撤,被曹操骑兵追上,不得不丢弃妻子儿女逃跑。赵云保护刘备身边唯一的儿子刘禅及其母甘氏,得以免难。因此在刘备平定荆州江南诸郡以后,封拜元勋,提拔赵云为牙门将军⑤,赵云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统率的军队。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受益州牧刘璋邀请入蜀,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以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关羽留镇荆州,赵云则被划归到诸葛亮的麾下,受其节制。第二年,刘备南攻刘璋,召诸葛亮和南郡太守、征虏将军张飞入蜀,参与平定益州。由于诸葛亮从未指挥过作战,因此从鱼复到江州都是由张飞指挥。从张飞对巴郡太守严颜的生杀予夺的处置权上,可知其并不受制于诸葛亮,二者地位略等⑥。平定江州以后,张飞与诸葛亮分定各郡,张飞从江州溯嘉陵江北上,攻克垫江,再从这里溯涪江而西攻克德阳,最后在成都与刘备会合。⑦诸葛亮、赵云从江州溯长江而西攻克江阳,诸葛亮继续西溯长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阳,而分遣赵云从江阳北上平定汉安、资中、牛髀,在成都归还到诸葛亮的建制。⑧益州平定以后,诸葛亮晋升为军师将军,署理左将军府事,负责处理政事。赵云晋升为翊军将军,不再受诸葛亮节制。
蜀汉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诸葛亮执政,以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不久又升迁为镇东将军⑨。或许诸葛亮很看重赵云,但赵云似乎辜负了他的期望。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北伐魏国,扬言将从斜谷道攻取郿县,魏明帝派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屯守郿县。诸葛亮派赵云和中监军、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守箕谷,抵御曹真;自己亲率主力进攻祁山,陇右三郡纷纷响应诸葛亮,魏国朝野震动,魏明帝西镇长安,以左将军张郃驰援陇右。诸葛亮以丞相参军马谡守街亭。马谡部署错误,不据守街亭城,而是依山为营。张郃断绝其水道,蜀军缺水大乱,被张郃大败。而赵云、邓芝疏于戒备,在箕谷与曹真对垒时以优势兵力失利,烧毁褒斜道赤崖以北的阁道,迫使魏军停止追击。
诸葛亮退回汉中,上表自劾,对于北伐失利的原因进行总结,马谡是“街亭违命之阙”,赵云是“箕谷不戒之失”,而自己则是“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马谡的失败导致陇右三郡得而复失,而且军队损失惨重,被处死;赵云虽然战败,但军队损失不大,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以用人失察,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镇军将军赵云去世。终其一生,他的业绩很平凡也很普通。甚至后来追谥了五个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也没有赵云。时朝野舆论认为赵云曾经救过刘禅,应当赐谥,最后终于成为十二个大臣中最后一个被赐谥的大臣。
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朱然早年被朱治收为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朱然历任、余姚长、山阴令、临川太守,加折冲校尉,率军平定山贼。曾随吕蒙擒杀关羽,以功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吕蒙死后,朱然代替吕蒙镇守江陵。
夷陵之战中,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朱然坚守不出,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朱然从此“名震敌国”。之后,朱然先后攻打江夏和樊城,都未成功;而两次出征柤中均有所斩获。最后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赤乌十二年(249年),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孙权为其素服举哀。
( 概述内图片来源: 清代修 《浙江萧山新田施氏宗谱》)
基本介绍 本名 :朱然 别称 :施然 字号 :字义封 所处时代 :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 出生时间 :182年 去世时间 :249年 主要成就 :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坚守江陵六个月,魏军无功而退 官职 :左大司马、右军师 爵位 :当阳侯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征战立功,胆守无惧,累有功勋,备受礼遇,人物评价,家庭成员,父母,兄弟,儿子,墓址,艺术形象,文学形象,影视形象, 人物生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周仓跟随关羽十几年,为什么不被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