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自成提起的西北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崇祯会不接受这个条件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16:35:00

李自成提起的西北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为何崇祯会不接受这个条件呢

还不知道:崇祯为什么不接受李自成的投降条件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644年3月,李自成百万大奖兵临北京,在进攻北京前,李自成向崇祯表达了自己可以做西北王的请求,但遭到崇祯的拒绝。于是3月17日,北京城破,大明覆亡。

很多人为崇祯感到惋惜,如果崇祯接受李自成的提议,也许明朝就不会死得这么快。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在探讨崇祯皇帝和李自成关系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

李自成决定了明亡清兴的大变局方向了吗?并没有。不仅没有,李自成还被这个大方向牵着走直到被打残;

李自成的出现是偶然吗?并不是。李自成出现的根源,是明朝积重难返的贪污腐败,这是所有专制皇权制度的通病,不是崇祯一人之力可以扭转的。在广大民众失去对大明王朝最后的忍耐后,民众的星星之火终于成为燎原之势。没有李自成,还有张自成,王自成;

李自成没有俯首称臣过吗?并不是。在明朝和农民起义军对峙的16年时间里,李自成前后多次投降明朝,作为其养经蓄锐、东山再起的重要途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当时的明朝已经烂到了根,令人发指的低行政效率,使明朝根本无力彻底剿灭农民起义军。同时缺少专业训练的农民起义军,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面对腐败透顶且战斗力滑坡的明朝军队,依然无法抵挡,所以才会出现明末农民起义军一次又一次投降的闹剧;

李自成俯首称臣有用吗?并没有。以李自成这样一乌合之众的战斗力,是根本无法抵挡关外数十万满清铁蹄的侵略的,就是对付关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军,也有心无力。而且最要命的是,以崇祯孱弱的支付能力,根本就无法供养百万之众的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如果有这样的资金,李自成就不会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所以这是一个套在崇祯身上的死循环。

所以,作为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大概除了能给李自成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衔,基本就是一无所有了。而李自成想要的,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虚衔。

如果你是崇祯皇帝,不说三个条件,你连一个条件都办不到,你拿什么去收伏李自成?凭自己头上的那顶皇冠?还是凭自己那张真诚的脸?

醒醒吧,你都不是三岁小孩了,你是而立之年的成年人了。崇祯如果答应李自成的所谓三个条件,那么等待他的必将是大明王朝的更早倾覆和自己身首异处的更惨结局,因为兵变比兵锋更可怕。

所以请不要再神化李自成了,这个出身草莽的英雄,纵然百折不挠,屡败屡战,最终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明王朝。但是和只会拆家的二哈一样,在推倒了腐朽的明王朝后,他没有能力建造一个全新的王朝,这给了关外清朝入关的绝佳契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自成的做法,不仅没有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反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再一次印证了农民起义终究无法引领历史发展潮流的历史定律。

所以也不要为崇祯皇帝没有接受李自成的提议而惋惜了,这恰好说明了崇祯皇帝还算聪明。否则,这个苦命的天子不仅要失去自己的江山,还要沦为后人的笑柄。

李自成主动求和,愿帮助明朝抵抗清军,崇祯帝为何拒绝呢?

其实李自成要是真的直接退兵的话,崇祯会不同意,只不过李自成提的要求,崇祯无法答应,也不敢答应,而且谁知道李自成是不是缓兵之计,为了麻痹崇祯呢?

李自成这样的人,说话是万万不能信的,跟土匪讲信用,你不是开国际玩笑呢嘛!

早年间明军吊打农民军的时候,不是没抓住李自成过,之所以没杀李自成,就是想要从心灵上感化李自成,结果李自成来了一个诈降。

身处险境都能诈降,如今优势占尽岂能说话算数。

而且李自成开的条件也挺高?勋言李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

三点,割让西北,军费百万,不奉召。这几条看似简单却没有一条是崇祯能够答应了的。

割让西北这个,大明祖训不割地不赔款,如果明朝能够议和,崇祯早就和皇太极议和了,再说这一百万两白银,崇祯也整不出来啊,崇祯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发军饷了,而且,崇祯一年的税收也就四百万,那还是崇祯初年年景好的时候,崇祯十年以后,天灾人祸不断,就是一百万崇祯也凑不出来啊!

李自成之所以会有这个城下议和,在于李自成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打下北京,这是李自成第一次打到北京,据说前面蒙古后金多次攻打北京都没有打下(李自成的军队从来就没打过类似萨尔浒,松锦这样的大战),所以有点触。而且,农民起义出身的李自成和他的将领们目光都短浅,想要见好就收。

崇祯之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还不议和,也就是豪赌,如果三路勤王部队从天而降,那么,将扭转局面。

谁知道北京城门直接被明朝守将打开了城门,崇祯一气之下煤山自缢。

李自成马上攻下北京时,为何向崇祯提出“西北称王”的要求?

李自成即将攻入京师的时候,曾经派人进京与崇祯皇帝密谈,他确实向崇祯皇帝提出“西北称王”的要求。

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秘密谈判清代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徐鼒,他是史学家,南京六合人,他的有关晚明历史的专著《小腆纪传》和《小腆纪年》,为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明朝历史资料。

据其中的《小腆纪年附考》记载:

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王并犒赏军百万,退守河南……闯既受封,愿为朝廷内遏群寇,尤能以劲兵助剿辽藩。但不奉诏与觐耳。

意思是说,我李自成兵强马壮,希望朝廷能够割让西北一带的地方,作为封国,还请用百万两白银作为犒赏经费,此后义军会退守河南。

如果朝廷能够答应这些条件 ,义军愿意为朝廷围剿盗贼,必要时还可以派出精锐之师帮助朝廷抵御东北地区的八旗兵。

但是我李自成可以不遵守朝廷日常的诏书,也不行大臣的朝见之礼。

可以看出李自成要做的“西北王”,其实就是要效法西夏的李元昊,在西北称王,已经不是军阀割据的意思,而是创建“邦国”的意思。

这个“西北称王”四个字,是后人对上述密谈的一个总结,事实上,整个密谈都没有说这四个字,密谈仅仅是说在“西北一代分国”,而“王”之。

这个是要在西北建立一个王朝的意思,因为他可以不遵守明朝的法律法规,也可以不朝拜明朝的皇帝。

所以说崇祯皇帝,在最后关头,拒绝了这个要与李自成“平起平坐”的要求。

事实上,李自成之所以要提出这个“西北称王”的要求,其目的就要成为第二个“西夏王”因为李自成知道,当时的形势其实就是三足鼎立的格局:

李自成的起义军、明军、八旗兵,三者最好是不要两家死磕,因为只要有任何两家死磕,就会有第三家坐收渔翁之利。

根据上述李自成的密谈设想,其实就是想恢复:西夏、金朝、南宋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也就是要实现李自成、崇祯皇帝、皇太极三分天下的局面,只有如此才是三者相安无事的最佳方案。

李自成在即将攻下京城之时,想通过密谈来避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恶果,所以才提出“西北称王”的要求。

但是,明朝皇帝认死理,没有看透其中的机遇,最后因为崇祯皇帝还是不信任李自成,怕受骗上当,最后连“君王死社稷”的美名都会丧失,所以最终双方谈判彻底破裂。

李自成的议和条件是什么?崇祯为什么死都没有答应?

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李自成攻打到了京城,明朝就此覆灭。其实当时李自成在攻破了城池之后,并没有直接攻进去,而是找崇祯帝议和,提出了三个条件。李自成要求把西北割让给自己,还要让自己去称王称霸,并且让崇祯拿出百万的银两来犒赏农民军队,自己在受封之后不到京城来晋见皇帝。其实崇祯当时如果答应了,这些条件明朝是不会覆灭的,但是这是一种非常丧权辱国的行为,所以崇祯到死都没有答应。

其实大多数人在读历史的时候,都会为崇祯皇帝没有答应这些条件而惋惜,因为崇祯当时如果答应了李自成的条件,明朝也许还能够延续一些年,后面也没有剃发易服和血腥杀戮,更没有清朝的闭关锁国和割地赔款的那种耻辱。但是相信任何一个有骨气的皇帝,都不会答应那种丧权辱国的条件,更何况李自成提的条件都比较过分。

李自成当时提出三个退兵的条件,其实就是为了逼迫崇祯割据西北给自己,然后和朝廷进行对抗,说了会帮崇祯解决内忧外患,其实都是骗人的。而且明朝之前就有祖训,是不割地,不赔款,也不称臣不纳贡的,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如果崇祯当时答应了这些条件的话,会让国家陷入一种分裂的状态,即使自己苟活了下来,也没有人再去听自己的命令,自己也会觉得非常耻辱。

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勤勉的,16岁就登基了,而且以非常麻利的手段扳倒了魏忠贤。崇祯皇帝一共在位17年,一直都兢兢业业的想要让明朝复兴,但是明朝多年来积弊太深,不是崇祯能够扭转的。所以明朝虽然在崇祯的手上灭亡,但是崇祯自己绝对不是一个昏庸的皇上。在明朝破城的那天,崇祯将自己的几个公主给砍死了,还逼迫皇后和妃子都自尽,这样也是为了避免靖康之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1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