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包公在民间影响力巨大,在宋朝却是“路人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提起包青天,在民间可以用无人不知,谁人不晓来形容,但是,这样一个在民间影响力巨大的古人,在他生活的时代,却像个路人甲一样默默无闻,虽然《宋史》也为他立传,也证明了他是一位杰出人物,有资格名留青史,但总是与他在民间巨大的影响力,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究竟是为什么?
关于包公断案如神的内容,多是民间附会在这位青天大老爷头上的光环,毕竟在包拯在宋朝,不可能只干“提刑”、“推官”一类的工作,可问题是,如果只拿包大人流传在史书中的政绩,他又绝对达不到民间给予的高度。而说来说去,这都是包青天的民间形象,那么,他在当时人的心中,特别是同样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文人士大夫中间,又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很遗憾,包拯在宋朝文人士大夫的评价体系中,地位不高,甚至很多人不愿提起此人,最典型的就是王安石。这个文学成就可列唐宋八大家,仕途成就更是因改革变法引发千古争议的“不朽”名士,他与包拯是一起收到欧阳修举荐的,而且曾经与包拯还有过上下级的工作关系,从这些情况来看,王安石不说与包青天关系亲密,起码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事,二人又同为北宋朝名人,但现实是,王安石这个“话痨”,对包大人视而不见,他的《临川集》,几乎看不到半个“包”字,只能说明包青天被王安石有意无视掉了。
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提另一位名士,也是“八大家”一员的欧阳修,他作为包拯的师长前辈,对自己举荐的这个良才还是有评价的,但并不是什么好评,而是说包拯这个人,城府太深,外人无法了解他心中究竟想的是什么。而欧阳修如此评价包公,源自于包大人弹劾过宋祁,这位宋祁是与欧阳修一起编著《新唐书》的名士,包大人弹劾宋祁的理由,就是说他在川蜀生活过于奢侈铺张。包大人的这种做法,当然没问题,但是在弹劾中,包公说四川人对他的铺张浪费非常不满,但事实是,宋祁每晚夜宴之后,便秉烛达旦,修编唐史,他死后,数千成都人自发地到他的祠堂前哭祭,名声上看,似乎还不至于让成都人多么不满。
如果从另外一些史料中寻找原因,更有一些看似巧合的东西,宋祁与当时的宰相吕夷简不和,包拯是受到过吕夷简提拔的,同时,被包拯弹劾过的张方平,同样也是吕夷简的“政敌”,在这一千多年前复杂的关系背后,究竟真相是什么,又有谁能知晓呢?
总之,无论在包拯生活的时代,还是一千多年来的加工神化,包大人有一点是无人否定的,那就是他的刚直不阿,不苟言笑。可以想象,包拯身边的人,认识包拯的人,都只能看到他一副正直冷峻的表情,一板一眼的作风,就像道德标杆一样,让人无法亲近。也许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包拯这种状态吧,夸不出他的好,但又无法说他不好。所以包青天只能在民间影响力越来越巨大,被寄予越来越多的希望,但是在宋朝,这种不合群的人,恐怕不得不被当成“路人甲”看待了。
早在北宋时期,包拯就家喻户晓,包公的故事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管鲍他的清官形象,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深入人心。尤其是他那种嫉恶如仇、无私执法、为民请命的精神,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人的青睐和敬仰,成为专制社会中为数不多的受到普通百姓敬仰和崇拜的大清官。
合同文字记
这是现存的两个包公故事之一宋人写的s公案,收录在清平山堂平话。这个故事讲的是宋朝青往事:汴梁农民刘天祥的妻子王石编造了许多荒诞的故事,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的侄子刘时安认祖归宗。包拯审理此案时,破除了各种假证,查明了案件真相。最后,刘天祥妻子王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据理力争。最终,刘时安不仅与家人团聚,还得到了他应得的那份家产。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这也是包公现存的剧本之一宋代史案。在丰县,孙文突然在半夜跑到河里自杀了。不久,他的孙子的妻子再婚,嫁给了她的丈夫的同事小说。在那之后,女仆迎儿认识了孙文鬼三次,叫她替他报仇,还留了一首玄机诗。包做了知县后,解了迷诗,查了冤情:原来,萧祖嗣以前在雪地里落魄过,把他接回家,还介绍他是祖嗣。却发现他犯了胡一个恩将仇报的人在一次天津车祸中,与孙文的妻子,并设计杀害孙文。宝爷刚上任的时候,因为断了这个生意而名满天下。至今人们都说白天宝龙断,晚上鬼断。后世许多关于包公的故事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龙图公案
明代侦探小说,十卷,作者不详。这本短篇小说集包括一百个关于包公的故事的公案,脱胎于明朝万历年间另一部以包公为主角的集子百家公案。通过传说,小说结合了包公的历次隐姓埋名,梦境,甚至冥界鬼故事中的暗访,并在包拯身上加入各种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公案,使其公案呈现出神出鬼没的离奇效果。
这些故事一波三折,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鲍胡适甚至欣赏他非凡的破案智慧,称他为东方夏洛克福尔摩斯。
七侠五义
原名七侠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以包公为主角的长篇公案、侠义小说之一。作者是清代说书人史玉坤。描述包公和另一位清官严茶三得到了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等七侠和金毛白树玉堂等五义的协助,解决了怪怨,铲除了贪官恶霸。
很多人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都会对电视中里面的贪官这个角色看得牙痒痒,当然了,自古以来在古代的时候也并不缺乏贪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和珅了。这些贪官利用自身的权势,可是捞到了不少油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是清廉,不过有一句话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看这背后的油水究竟有多么的丰厚。
与贪官截然相反的,那就是清官了,相对于贪官的遭人唾骂,而清官则是人人赞誉,而其中包拯就是这么的一个清官了,包拯也叫“包青天”,这是因他嫉恶如仇,两袖清风而人们给他的尊称。在很小的时候看电视剧里面包拯这个角色就代表着正义和清廉,也许是包拯一直以来的形象都太过于正面,所以久而久之很多人也会产生这么一个疑问,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包拯,他的为人是否真的有那么正义和清廉呢?还是说在电视中里面他的这个角色有被过度美化的倾向呢?
观众对于这个问题产生疑问,也是属于一件十分正常的事,那么历史上的包拯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形象是否又真的像现在电视剧里面表现出来的那样清廉与正义呢?其实这一点都可以在包拯的墓中能够找得到答案,专家们发现了包拯的墓,并将其挖掘开来,这才证明了包拯的为人如何,也打消掉了后世对他的疑问。
包拯的墓直到1973年才被发现,而之前许多考古专家也寻找了很久,不过因为当时的时候怕真正的包公墓被发现,所以做了很多假的墓,以免真正的包公墓被发现。
在发掘包公墓的时候,考古专家们发现很可惜的一点就是包公墓已经抢先一步,被那些盗墓贼给发掘过了,而且墓室通道这些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不过从墓志铭以及棺材这些小细节来看,确定是包公墓无疑。
专家们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瓷器,以及铜器还有银器这些,在这其中包公墓里面的墓志铭记录了包拯之前的设置这些都有一一的记录下来,可是有一点令人很奇怪的就是,既然盗墓贼都已经“光顾”过这个墓室了,那为什么知道考古专家迟来一步,发觉这个墓室的时候还能看到这些瓷器以及铜器银器呢?要知道盗墓贼都是为财的,难道他看了这些不心动吗?考古专家经过进一步的发现,原来这些盗墓贼并不是不心动,而且也发现了这些财宝,只不过在看到墓志铭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墓室的主人就是后世为人人所知的“包拯”,于是便没有下手,只在墓中留下“包公清廉,吾辈佩服”这八个字,就退出去了。
考古专家们在包公墓里面并没有发现什么奢侈的器品,而不少达官贵人都喜欢在自己死后的时候,把这些陪葬品都一一陪着自己下葬,但是包拯的墓,并没有这些名贵的东西,就只有一些简单的银器铜器等等,数量也不多,由此可见,包拯为官是真的清廉,并不存在着些什么过度美化的情况出现。
而且根据另外的一些细节来推断,包拯根本就没必要贪污受贿,当时朝廷给他的待遇是每个月:
20856贯铜钱、2180石大米、180石小麦、10匹绫、34匹绢、2匹罗、100两绵、15秤木炭、240捆柴禾、480捆干草。不仅如此而且包拯还掌管着20个州,其中依靠每个州上缴的一些钱,包拯都有两万贯以上的年薪。
也就是说朝廷给包拯的待遇并不少,包拯根本就没有贪污受贿的必要!
历史上的包拯
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北宋时期的名臣,他的公正廉洁是众所周知的。包拯铁面无私、公正清廉、刚正不阿,并且非常英勇果断,勇于为百姓们打抱不平,同邪恶的势力进行抗争,因此有“包青天”和“包公”的称呼,后来人们又将他作为神明来进行崇拜,有人觉得他是文曲星的转世。
包拯出生在咸平年间,在天圣五年的时候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但是由于双亲年迈不愿出远门,包拯选择辞官奉养双亲。几年之后,双亲相继离世,包拯在墓旁筑起了草庐,迟迟不愿离去,同乡父老多次来劝慰。很久之后,他才接受了吏部的调选,去担任了天长的知县。
庆历元年,包拯又被晋升为端州的知府,后来又升任了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许多官吏权贵趁着进贡的期间来敛取砚台。包拯下令要求制造砚台的数量只要满足进贡就好,他在任职的期间没有拿一方砚台。不久之后,有被封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当时张尧佐仗着自己的侄女是贵妃便有很多的职位,包拯认为他应该辞去其中的职务。在包拯再三的轻奏下,张尧佐辞去了宣徽使、景灵宫使的职位。包拯还曾经出使到契丹,与典客进行了交谈,最后使得典客竟然无言以对。
之后又先后担任过判官,转运使等职务,后来又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向皇帝谏言,请求皇帝免去由内廷施舍的恩赐。
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
我们都知道,影视屏幕中的包拯不仅脸黑得像碳,额头上还有一个月亮。这样经典的包青天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真实的包拯头上真的有月亮吗?答案是否定的。包拯头上有月亮的说话只存在与小说或传说里,这要从包拯出生时说起。包拯刚出生时,脸就像锅底一样黑,父母嫌弃其丑陋,便把他遗弃在路边。大嫂看其可怜,便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所以包拯一直喊他的嫂子为“嫂娘”。
包拯长大以后,嫂娘把他的真实身份告诉家里人,所以包拯的父母才重新认他。包拯的大哥大嫂对他特别好,但是二哥二嫂却相反。他们想要把包拯害死,原因是他们怕包拯与他争夺财产。有一天,小包拯在外面玩耍,二嫂看到他独自一人便把他叫住。那时候的包拯并不知道二嫂要害他,于是屁颠屁颠的跑过去。二嫂对他说那里有一枯井,说自己很珍贵的簪子掉进去了,让包拯帮忙去捡。可是井那么深,包拯怎么进去呢?二嫂说用绳子系在包拯的腰间下去。于是包拯就在井底摸呀摸,摸了半天也没有。他就拽绳子,让二嫂拉他上去,谁知用力过猛,把绳子拽了下来,还摔了一跤。包拯急得大哭,一起来,头就磕到了东西,他就捂着疼痛的头往前爬,一直爬,直到发现前面有亮光。原来这口井一直通到村边小溪口。于是包拯得救了。
后来包拯头上的伤口痊愈了,但是留下了一个小月牙。因为包拯皮肤黝黑,那个月牙显得更明显了,就像月亮一样,由此才有了包拯头上的月亮之说。
包拯的传说
关于包拯的传说非常多。有一个关于文曲星下凡的传说故事,传说包公的脸是黑的是因为文曲星在下凡前拿错了脸谱。那时候,宋朝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玉帝派赤脚大仙下凡普度众生,于是他下凡后成了宋仁宗,宋仁宗出生后哭闹不止,是因为赤脚大仙大吵着要玉帝派文曲星武曲星下凡。于是玉帝派他们去南斗星君那里领脸谱下凡。
他们去拿脸谱的时候碰巧遇上南斗星君正在兴致勃勃地下棋,所以南斗星君没有功夫理他们。文曲星等得不耐烦,便自己去南斗星君的脸谱袋里胡乱拿了一张脸谱,便急匆匆下凡去了。不想他拿到的却是武士的脸谱,于是下凡后的文曲星成了黑脸的包拯。
包拯生下来的时候,满脸乌黑,就如同锅底一般。父母嫌弃他,便把他丢到路边。他的嫂嫂看他哭闹不止,甚是可怜,便把他抱回家抚养长大。所以包拯一直叫他的嫂子为嫂娘。长大后的包拯不负嫂望考中状元。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作“包青天”。
另有一则包拯的传说,说是包拯死后玉皇大帝封他为禄神,主要职务是监督人间有无冤假错案。古代文人雅士都想要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因为一旦考上了便就有升官发财的机会。禄神的禄也就是俸禄,所以那些文人便以禄神作为崇拜的对象,所以禄神也可以称为文神。
传说终归传说,历史中的包拯并没有破那么多神奇的案子,这些都是后来人在杜撰小说或拍成影视剧时改编的。
包拯的品质
包拯的品质不用多说想必世人也是知道的。他的品质可以用范仲淹的一句话来概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忠君爱国,以人为本,刚直不阿,清廉不屈,以身作责,不怕权势的威胁。真是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让后世之热所缅怀。他从来不会阿谀奉承,拍上级的马屁,也不会动用小心思骗取上级的的欢心,更不会为了一己利益而骗取百姓的金钱。对于这样贪赃枉法的官吏,他主张要罢掉他的官,革掉他的职,让他永远远离朝廷。
包拯的忠君爱国体现在他向皇上呈上的奏折里,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承载着包拯想把国家治理好的愿望,比如愿陛下遵而行之等句子。他为国家社稷着想的心思融在每一个奏折里,想必皇上也能够明鉴。在包拯的心中除了国家,还有百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没错,包拯正是将这句话付诸行动的实践者,所谓从理论到实践,正是这个道理。北宋中期,政治腐败严重,官吏贪污的时间屡见不鲜。老百姓被官吏压迫得生活不能自持。包拯把这个问题看在眼里,于是直接上奏皇上,请求薄赋税,改盐法等。他对人民的疾苦表示深深的同情。至少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已经做到尽力而为了。
有着刚直不阿品质的他不害怕权贵。他写过一首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先哲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大致的意思也就是做官的话就要做好官,千万不要留下不好的方面,被世人唾弃。这也是伴随包拯一生的座右铭。
公元999年至1062年,包拯,庐州合肥人,汉族。由于他诚实、公正、刚毅,不依附权贵,决策公正而英明,敢于代表人民的疾苦,所以他被封为包青天和包公,首都没有接头,而阎罗是个老人。包拯出生在庐阳的一个官宦家庭。28岁考中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秀才通过考试就可以做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遵守圣人父母的教诲,不远行。直到36岁父母去世,他才正式成为天长县知县。在知府任上,屡破奇案,名声远播。三十八岁时,他被提拔到周知,受到上司的器重和世人的称赞。然后他开始了宫廷礼仪的传奇。
据民间传说:1。包拯出身官宦家庭,父母很看重他的面子,所以他的大儿子怕外人说闲话。于是,傍晚被扔在野山里的月亮形额头,随着夜晚太阳的破晓和树荫的破晓,被一只正在贫瘠的岩石草原上行走,以腐肉为食的秃鹫所投下。他嫂子心地善良,半夜把包拯接回家抚养。毕竟自己的亲骨肉包拯的父母慢慢接受了这个孙子,但是好景不长。二嫂开始考虑家族遗产,不想让最小的弟弟分一杯羹,于是告诉包拯,一个很值钱的簪子掉到枯井里了,希望包拯帮她捞上来。当时包拯年纪很小,不懂事,二嫂就用绳子把包拯带到井底,井底一片漆黑。包拯摸索了一会无果,便叫上面的二嫂,只剩下自己的回音.这也是他的命运。因为井很深,他捂着头在地面前爬,爬着找光。原来这口枯井通向他们村附近的小溪,包拯获救了。2.在包拯十一二岁的一天,我在野外放牧。突然,晴天霹雳,雷声大作。一只狐狸正在躲避闪电的追捕。无处可躲的时候,他看到了包拯,然后露出了祈求的眼神。包拯抱起狐狸躲在草棚里,然后电闪雷鸣消失在天空.狐狸有特异功能,所以他低头认输了。据说多年以后,包拯在办案的时候,亏欠了狐狸。狐狸还告诉他,他是文曲星的转世,当狐狸在渡劫时,包拯救了她。所谓以命换命,狐狸还以颜色。
关于包拯的传说有很多,虽然不一定是真的,但却代代相传。这些故事也是家里的老人很小的时候讲的。包青天是一个受大家爱戴的好官员。我希望现在能生产一些包青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