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燕昭王之后的燕国是什么样的赵国被坑杀40余万士兵后,还能迫其割地

以史为鉴 2023-06-27 15:55:02

燕昭王之后的燕国是什么样的赵国被坑杀40余万士兵后,还能迫其割地

燕昭王之后的燕国有多弱?赵国被坑杀40余万士兵后,还能迫其割地,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晋国三分,七雄鼎立,中原大地正是开启了长达200余年的战乱时代,后世谓之曰:战国。

但起初战国并不是指一个时代,是单纯地指相互攻伐的诸侯国。

而在东周后期就出现了战国的概念,如《尉缭子·兵教下篇》中记载: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到了西汉初期,战国的含义还并未发生变化,如《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冠带战国七,而三国边于匈奴。

西汉刘向整理皇宫藏书时,发现了《国策》、《国事》等书,根据这些书中的内容重新校订,汇编33篇,而成《战国策》一书,此时战国作为一个时代,才正式沿用下来,直到现在。

刘向汇编的《战国策》在流传中有很多内容被丢失,到了北宋时期已丢失11篇,后来北宋文学家曾巩不遗余力,才又重新凑足33篇,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战国策》了。

《战国策》记载的史事,上从公元前490年智氏灭范氏、中行氏,下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燕国高渐离以筑刺杀秦王政为止,共计270余年。

既然《战国策》的结尾是燕国,那么我们就要说说这个存在感并不高的七雄之一了。

燕国,最被人熟知的君主,莫过于燕昭王了,因为孱弱的燕国在他手中曾强极一时,但燕昭王之后燕国就换了一副模样,不思自我图强,总想着趁火打劫。

那么燕昭王之后的燕国有多弱?赵国被坑杀40余万士兵后,还能迫其割地。

而让燕国栽跟头的是老将廉颇,有人说廉颇位列四大名将有水分?其实并没有,因为就是他曾带领老弱残兵差点灭了燕国,挽救了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正酣,燕国坐上了小板凳。

秦赵长平之战,不仅仅只是秦赵之间的决战,而是决定了整个战国局势的走向,在此之前,秦国对于山东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具备显著优势,至少赵国还能和秦国相抗衡,但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秦国俨然已经一家独大。

那么长平之战时,山东其余诸侯都在做什么呢,毫无疑问,它们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都采取了壁上观的态度。

作为赵国世仇的燕国,自然也是搬起了小板凳,看起了热闹,相比较其余诸侯或多或少的犹犹豫豫,燕国则看热闹不嫌事大,两军对垒,燕国并没有想着会唇亡齿寒,毕竟对于燕国来说,秦国离自己远着呢。

燕国为何会与赵国有世仇呢?其实还是因为赵国动不动就会拿燕国出气,当秦国占领了赵国的城池,赵国就会去攻占燕国的城池,毕竟秦国不好对付,但燕国是软柿子嘛,尤其到了战国中后期,燕赵之间更是动不动就开打。

赵国损失40余万青壮年,燕国打起了歪主意。

长平之战前期,秦赵双方对阵的将领是秦国王齕和赵国廉颇,双方交战了数次,结果廉颇被打的节节败退,随后转攻为守,意图和秦国打持久战,在当时而言,秦赵都不适合打持久战,因为这等规模的战争,对于粮草的需求太大了。

据后世史学家推论,秦赵双方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了近百万的兵力,根据《居延汉简》记载,一个士兵一个月的口粮大约3石3斗左右,按照当时的标准计算,三石三斗大概相当于现在的89斤左右,也就是说每天一个士兵需要大约三斤的粟米,那么长平之战时,一天消耗的粮食大约就有三百万斤之多。

这样惊人的数字,在当时其实已经能拖垮一个国家了,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速战速决成为了双方都迫切需要的打法。

战争的结果是秦国惨胜,赵国40余万青壮年被坑杀,随后秦赵又发生了邯郸之战,赵国几乎被打残,但并未被灭国,此时最开心的并不是秦国,也不是劫后未死的赵国,而是坐在小板凳上的燕国,因为燕国打起了歪主意。

燕国趁火打击,廉颇挑起大梁。

燕国想到的歪主意是什么呢,是趁火打劫,常言道:趁其病要其命,燕国也正是这样想的,于是派出栗腹借祝寿为由,试探赵国虚实,结果栗腹汇报说,赵国可打(《战国策》记载: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燕王一听大喜,随即出兵60万伐赵,尽管此时有乐间劝阻说赵国不可打,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对于燕国的进攻,赵王忧心忡忡,但兵来必须将挡,赵王又启用了老将廉颇,让他和乐乘一起迎敌。

结果,廉颇不负众望,带领着老弱幼等组成的军团,打的栗腹满地找牙,不仅杀死了他,还一鼓作气直接包围了燕国的国都蓟城,逼的燕王割让五座城池,廉颇才退兵。

这场战中,廉颇大败燕军之后,并没有像白起那样坑杀几十万人,而是只杀死了始作俑者栗腹就作罢了,这或许就是廉颇的”仁“,如果此战换做白起来打,估计战国时期的冤魂又会徒增几十万。

飞鱼说:

燕昭王之后的燕国有多弱?赵国被坑杀40余万士兵后,还能迫其割地,这是因为燕国太弱吗,其实也未必,或许是因为赵国全民皆兵,战国末期又一直对秦国作战,再加上赵武灵王在军事上的改革尚有影响力,这些因素导致了赵国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廉颇位列四大名将有水分?其实并没有,因为他曾带领老弱残兵,差点灭了燕国,虽然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并不似其余三位(白起、王翦、李牧)那么显眼,但也名副其实。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综合国力和将军的能力却至关重要,就像燕国打赵国一样,虽然赵国元气大伤,但廉颇凭借着对战争的理解,在用兵上是碾压栗腹的,这就决定了燕国注定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另外,长平之战中赵国拿出了全部的兵力了吗?其实并没有,因为赵国北部还有战斗力更加彪悍的戍边军队,而后来赵国能够数次打败秦军,就是因为赵国的边防将军李牧以及他手下的边防军,这也是为何长平之战后几十年,赵国才被秦国灭亡的原因。

长平之战后,实力大损的赵国,为何还能把燕国打得无还手之力?

韩国冯亭将上党献给赵国引发秦赵长平之战,这是整个战国时期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双方死伤无数,白起更是坑杀赵国降卒40余万,山东列国为之震惊,虽然这个数字在后世看来水分很大,但也足以说明,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损失有多惨重。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不乏趁火打劫之事,赵国因长平之战国力骤降,将士青黄不接,自然让很多诸侯国盯上了,燕国就是其中一个,燕国和赵国同为北方的诸侯国,又是邻居,向来关系紧张,尤其是秦国自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之后,燕国几乎就成了秦国的小跟班。

但凡秦国对赵国有什么军事行动,基本都落不下燕国,比如公元前265年,赵孝成王刚刚即位,一般先君去世、国君新立之际都是一个国家防守较为薄弱的时期,很多战争也会选在这样的时间点发生,这个时候,秦国联合燕国攻打赵国,连下三城。

虽然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军事实力大增,但赵孝成王本来就年少,尚不足以和秦国对抗,更不用说再加上一个燕国,因此赵国不得不寻找齐国的帮助,但齐国却有一个条件,即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

要知道长安君是赵威后最疼爱的幼子,怎么舍得让他做质子?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触龙说赵太后》,最终长安君到了齐国,而齐国派田单领兵支援赵国。田单率领齐赵联军攻占了燕国的中阳,燕国在这一战中并没有占到便宜。

虽然在这一战中,赵国是找了齐国这个帮手,但燕国还是认识到了自己和赵国的差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正面和赵国开战。不过长平之战赵国损失惨重,又让燕国蠢蠢欲动,尤其是紧接着秦国又围攻邯郸,赵国不得不举全国之力进行邯郸保卫战。

也正是趁着这个机会,燕国再次出手了, 这一次燕国并没有直接出兵,而是派使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苏射率众投入燕国。

武垣原本就是燕国的土地,只不过赵武灵王在位的时候将武垣变成了赵国的土地,但赵国并没有这个地方进行有效的管理,依旧是燕人管理燕人,因此燕国这次派出使者说服他们又回到了燕国的怀抱。

武垣失而复得之后,燕国再次停止了对赵国的觊觎,毕竟在长平之战后,赵国居然还能解邯郸之围,虽然借助了魏国和楚国的帮助,但足以看出赵国依旧是无法撼动的一个大国,即便它再也不能单独与秦国一战,单就山东各国的情况来看,赵国依然实力很强。因此燕国也只能等待时机。

公元前251年,燕国派相国栗腹出使赵国,名为结盟,实为打探消息。燕王喜出手大方,让栗腹拿出五百金给赵孝成王置酒欢宴,双方定下了友好盟约,栗腹在燕国逗留数日,通过询问和观察对赵国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回到了燕国,他对燕王喜说:“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

赵国将士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老的太老,小的太小,青壮年很少,燕国攻打赵国的机会到了。燕王喜一听很是高兴,赶紧将乐毅的儿子乐间找来,询问他是否可以攻打赵国,乐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在乐间看来:”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

燕王喜不死心,继续询问能不能以多胜少,比如二比一、五比一,但乐间都认为不能攻打赵国,卿大夫将渠也建议燕王喜不要攻打赵国,他说:“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反攻之,不祥,兵无成功。”

只不过燕王喜压根听不进去,他最终还是派出了两千乘兵分两路攻打赵国,栗腹领兵攻打鄗地,卿秦领兵攻打代地,而他自己则领着侧翼部队随军出发。燕王喜原本是想解决了赵国,最次也要攻占几座城池,但战事对他根本就是不利的,赵孝成王命乐乘作为廉颇的副手迎敌。

很快,廉颇在鄗地击败了栗腹,而乐乘也在代地解决了卿秦。 不仅如此,廉颇还追出去五百余里,兵围燕国都城,燕王喜这才知道自己攻打赵国是一个多么错误的决定,他根本没有想到,经过了长平之战,赵国居然还能够将燕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长平之战后,燕国攻打赵国,反而被赵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进而兵围燕国都城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正如乐间所说,赵国是四战之地,又经过胡服骑射,将士们都是经过战场洗涤的,战斗力很强,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是熟悉战场的,就比如邯郸保卫战中,赵国的百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这样的一个国家是很难被打败的,连秦国在长平之战后出兵数十万都无法攻下邯郸来,更不用说燕国了。

其二,正如将渠所言,燕王喜发动这次战争本身就是很不地道的, 前脚刚和赵国订立友好盟约,后脚知道了赵国的军备情况就赶紧出兵攻打赵国,这样的不义战争本身就很难取胜,况且燕国实力一般。

其三,燕国实力一般。燕国是所有诸侯国中立国时间最长的,但这并不代表着燕国的实力就很强,只不过地理位置给了燕国很大的保障,再加上它在很长时间内并未涉足中原,因此一直存在着,而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强大起来还是燕昭王时期。

燕昭王即位后设黄金台招揽人才,在燕国进行改革,燕国得以强大起来,跻身战国七雄的行列,即便乐毅曾领兵差点灭了齐国,但不代表燕国的实力就真的很强大的。实际上燕国本身的实力只能算是战国七雄的最末,或可与韩国一争高下,与赵国是没法比的。

其四,赵国的实力依旧强大,经过了长平之战,以及后来的邯郸保卫战,赵国确实损失惨重,能上战场的有生力量大大降低,将士青黄不接,国力骤降,这使它再也不可能独自抵挡秦国的攻击,但这仅仅是说失去了与秦国一争高下的资格。但这并不代表着赵国就沦为战国七雄的最末了。

要知道长平之战之前,唯一能与秦国单独对抗的就是赵国了,当初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军事实力相当强悍,有赵飞骑之称,赵国的开疆扩土正是在这一时期。

即便后来赵飞骑没落了,但实力依旧不容小觑,至少不是燕国这样的诸侯国能比的,即便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其实力也还是在燕国之上,再加上廉颇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将出马,燕国只有吃败仗的份。

战国时的赵国国力怎么样

赵国面临的局势
战国七雄的赵国无论从疆土,生齿,实力上来看都不是最强壮的。楚当地千里带甲百万地处南边战略位置可攻可守,齐雄占东方国家财富居战国之首民众且粮足,魏铁甲步卒称霸七国数次攻赵乃至占有邯郸3年之久,秦地形险峻兵伍善战。只需燕,韩实力稍逊。而赵地处各国之要冲,可谓争地也!北有林胡匈奴东有强齐南有悍魏西有虎狼之国秦。面临如此恶劣的环境,赵好像只需招架之力,可是事实上赵国只需在赵武灵王革新前是如此疲弱。
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一位天分杰出胆识过人志向远大的君主,至今在邯郸区域留念赵武灵王的建筑还许多。其在位时期进行了影响深远的“胡服骑射”,全国战士改动传统的广大战服改为紧小为特征的胡服,改动传统的步卒为主体的戎行布局改为马队和弓弩兵为主体的戎行构成。试想一下在理论的今日若是全国戎行改动为一个被视为边族的服饰和兵种,这阻力该有多大。但赵武灵王办到了,能够信任这次革新对赵国日后的纵横七国是很重要的。
北筑长城
修长城是以为抵挡边族最佳的防护办法,一方面,抵消边族马队快速机动的优势,另一方面,使步卒有能够依托的阵线。赵国要想纵横七国有必要免除后顾之虑——匈奴的侵扰,以便腾出动军队力进行南边的争霸。
但疑问是修长城是公认的耗费人力财力的办法,秦修长城动用近百万的罪民,形成民愤极大。明整修长城亦耗费了极大价值。而赵国全国生齿不过一百多万,却建筑了令后人惊叹的工程,并且前史上没有发生任何暴动……而秦一致后的建筑不过将旧燕、赵、秦三国的长城连起来。
抗击匈奴
抵挡匈奴一贯是华夏国家一致之后必为之事。秦国将领蒙恬率军30万两年平之,动用民力颇重,汉朝先后率近百万之军平定匈奴且国力大伤。而赵李牧仅率步卒5万弓兵10万即平匈奴,且战士多以边民为主。
抗击外敌
前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即迸发在秦赵之间,秦后期的东征首要妨碍就是赵,两国征战互有胜负。赵便成为秦的首要政策。缘由不说了,廉颇率军抗之,秦不得进。两军坚持,赵国小粮缺,向齐借粮不成,向魏楚借兵不出,赵王只能选择决战。用赵括代廉颇,标志着赵从战略防卫向战略进犯的转变。关于赵括的任免,前史一贯能否定的,在此不做评述但我的观念是赵括非只会坐而论道的年青将领。(日后解说)。
成果咱们很明白,赵主力被围且援军一贯打不通围住线,结尾40万赵兵被坑杀。我要说的是,赵前后战死不过5万,而秦战死则过半约30万左右(秦总兵力在60万左右)。白起也正是看到赵兵坚强的战役力和娴熟的单兵战术,才动了杀念。
从中咱们能够看到,赵军在兵围的46天里,没有粮草配备的补给和援军的援助,军内皆食人尸,每天秦之轻兵(敢死队性质)不断的日夜进犯。心思和生理上以达极限,而坚持了46天实属不易。一个戎行的战役力在啥情况能够查验,就是在无外援且自己补给全无,对手强壮的情况下闪现的,而不是在其连连成功中闪现的。
战后,燕国以为赵弱,率军60万分兵击赵,成果被赵打败不说,反被攫取好几个城池。剖析:燕军之败有三,一兵出无名,燕赵之间联系一贯杰出,两国简直没有交过战,故燕兵对燕王攻赵多有不解而多懈志。二燕军分兵多处,期望依仗兵力优势在最短时刻内占领赵地,反而被赵各个击破。三燕军将领指挥才干不如赵,且燕兵作战才干有限,乃至不如赵暂时安排起来的下民的作战才干。赵胜亦有其三:一长平之败后全国悲愤万分,兵法云:哀兵必胜。二长平之败后赵为防秦势不行当,进犯邯郸现已在最短时刻内安排了另一支生力军且连日练习,战役力颇强。三赵之将领指挥艺术较为娴熟,抵挡秦能够费劲但抵挡燕捉襟见肘,赵民尚武。暂时安排起来的即具有战役力,加上燕军分兵作战成功在望。
燕军在进犯赵地时,简直每城都遭到了坚强的阻击,为赵主力分歼燕军制作了条件。结尾在赵军势不行当的进犯下燕军一败即溃。结尾燕王不得不出质子、割地以换被俘的近30万燕军。从中咱们亦看到赵军作战力的强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20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