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晋悼公刚刚继位时晋国实力怎么样楚国攻宋意欲何为

众妙之门 2023-06-27 15:46:18

晋悼公刚刚继位时晋国实力怎么样楚国攻宋意欲何为

晋悼公刚刚继位时晋国实力怎么样?楚国攻宋意欲何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晋悼公继位时,晋国公室的地位已经远不如以往,而此时晋国实际上的掌权者是“中军将”韩厥。整体而言,韩厥施政的表现还算是稳健,也正因如此,晋国仍然能勉强保持住霸主的地位。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悼公剧照

《左传》云:“秋,杞桓公来朝,劳公,且问晋故。公以晋君语之。杞伯于是骤朝于晋而请为婚。”

杞桓公此来有两个目的,一是到鲁国朝见并慰劳鲁成公;二是向鲁成公询问晋国的近况。鲁成公将晋悼公继位后的情形告知于杞桓公。杞桓公听了鲁成公的叙述,随即就前往晋国朝觐,并且向晋国请求通婚。事实上,这是一起很典型的诸侯同盟意志不坚定,并持观望态度的例子。

在笔者眼中,杞国可以算是晋国忠实的同盟国之一。晋悼公继位后,按照“礼”的规定,杞桓公应该主动前往晋国朝见。然而,杞桓公并没有这样做,他先到鲁国拜会鲁成公,其目的就是希望借由鲁成公之口,了解经过“杀三郤”及“晋厉公被弑”这一系列事件之后,晋国内部的形势和国力状况,并由此来决定是否要继续与晋国结盟。

鲁成公将晋国上下君臣一心的情况告诉给杞桓公,杞桓公听后大吃一惊,为了避免晋国发觉自己有二心,便迅速赶到晋国朝见,甚至要求与晋悼公通婚。

此案例也可以证明,韩厥担任“中军将”时,晋国仍然具有霸主的实力。

《赵氏孤儿》韩厥剧照

在笔者看来,虽然晋国仍然强大,但是国力与以往相比,依旧逊色不少,这由齐国的态度便可以间接得知。齐国在“鞍之战”战败后,就服从了晋国的领导。表面上看似是服从,但实际上,齐国与晋国之间的盟约并不稳定。

《左传》云:“齐人不会彭城,晋人以为讨。二月,齐大子光为质于晋。”

此事发生的背景是:一方面,楚国和郑国联合起来攻打宋国;另一方面,晋国联合诸侯国商量救援彭城的事宜。

当时齐国派大夫崔杼参与会盟,然而,待到出兵的时刻,唯独齐国没有参加,因此晋国计划对齐国实施报复行动。结果,齐国不仅仍需参加诸侯联军出兵救援,还得派公子光到晋国担任人质,晋国这才打消了对齐国用兵的念头。

《东周列国·春秋篇》崔杼剧照

可想而知,齐国的立场不断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其他小国对于晋国的忠诚度。正如荀罃所言:“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齐故也。”

我们都知道,“滕、薛、小邾”这三个国家,都是齐国的属国。按照荀罃的说法,齐国一旦不参与晋国召集的会盟,那么这三个小国都会跟随齐国为之。这种情况,除了会影响诸侯联军出征的规模之外,最重要的是代表着晋国日后所能够征收的贡赋将大幅减少。而这才是晋国如此认真对待“齐国不参与会盟事件”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不仅身为同盟国的鲁国和齐国会试探晋国,敌对的诸侯国自然一样会借机试探晋国的状况。

《左传》云:“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

楚国利用晋悼公刚刚继位、晋国无暇他顾的大好机会,联合郑国一同出兵攻打宋国,宋国发现自己抵挡不住楚、郑两国联军的攻势,便派华元向晋国求援。

晋国驻军于台谷,与楚国军队在“靡角之谷”遭遇。出人意料的是,楚国军队并未与晋国交战,就自行退兵了。

从楚国不愿与晋军决战的行为看来,楚国攻击宋国是假,试探晋国行动是真。事实上,“鄢陵之战”后,楚国元气大伤,无法与此时的晋国争霸。然而,遇到晋国自身内乱不断的大好时机,楚共王毅然决然地决定以小规模战争来试探一下目前晋国的实力。

正因如此,楚国才派郑国入侵宋国作为“诱饵”——倘若晋国无法干涉他国事务,楚国将乘此机会将其蚕食,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鄢陵之战示意图

晋国自然知道楚国的想法,可想而知,他们在军事和外交方面,是不可能示弱的,所以晋国才屡次召集诸侯国商讨对策。但是,楚国的骚扰实在是太过于频繁,各诸侯国都不堪其扰,正因如此,在“戚之盟”时,鲁国孟献子便提出了在虎牢建城的建议。

《左传》云:“孟献子曰:‘请城虎牢以逼郑。’知武子曰:‘善’……遂城虎牢,郑人乃成。”

我们都知道,虎牢是郑国西北国境边的险要之地。孟献子向荀罃在虎牢建城的根本原因,就是此地是郑国与晋国相通的重要道路,如果能成功建城,并且长期派军队驻守,便能避免各诸侯国军队日后往来奔波。

荀罃认同孟献子的建议,命令诸侯联军一同在虎牢建城。郑国不得已,只好被迫与晋国讲和,而楚国见到此时已经没有任何可乘之机,便放弃了以军事行动试探晋国的计划。

楚国,晋国哪个实力更强,哪个位置更好

晋国,理由如下。
1、战役。春秋三大战役,即城濮之战、邲之战和鄢陵之战,晋国取胜两场,输掉的一场也有客观原因。城濮之战,迫使楚国令尹子玉自杀,一战而霸。鄢陵之战,是一场大规模军团作战,迫使楚国令尹子反自杀。邲之战,晋国中军元帅是荀林父,其他重要将领有士会、郤克、栾书、韩厥,后面四人在荀林父之后先后担任中军元帅,可谓五大名帅齐聚一堂,谁都不服谁。这也从侧面证明晋国阵容强大。
2、霸主。春秋五霸八种说法的一种是清代学者全望祖提出的,他的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和晋悼公。晋国优势之大,其他诸侯望其项背。我认为,晋景公入选,有待商榷,毕竟同时期楚国君主是楚庄王。具备顶替晋景公的晋国国君是晋厉公。厉公初年,大破秦国和白狄联军,并使吕相绝秦。中期,亲自统军打赢鄢陵之战。晚期,处死权倾一时的三郤。
3、勤王。勤王是称霸的手段之一。早在晋文侯时期,东周初建,周平王和周携王并立。晋文侯杀死周携王,只承认周平王,赢得了人心。周襄王时,王子带叛乱,被晋文公擒杀。
4、经济。各有优势。晋国是老牌强国,经济实力雄厚,农业、商业、手工业都非常发达。晋后期,赵氏、中行氏等对土地进行改革,是商鞅变法的先声。楚国的优势在于冶金,尤其是铜矿业、漆业、壁画。楚国在长达七八百年的历史中,对整个江南的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楚国是中国郡县制的发端,可谓居功至伟。前704年,武王灭权国,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文王二年(前688),灭申;十年(前680),灭息,以彭仲爽为令尹,实县申、息。楚县的长官称作公或尹,权力仅次于令尹和司马,握有重兵。稍后,前635年,晋文公以茅县赏胥臣,开晋国设县发端。不过,楚国的县和晋国的县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楚县多设立在边境地区,为军事要塞;晋县则比楚县进步,县长称作大夫,下有县师和舆尉。晋平公时,设县已达四十九个,而且每个县的规模很大,常在县中分划土地,成为别县。县在晋国后期已成为行政单位。
5、位置。楚国占优。晋国地处山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地理位置本不理想。但因晋国的名君、名臣、名将众多,很快打开局面。楚国最初的位置也不好,周边列国林立。经过武王、文王、平王和庄王一再扩张形成楚国独霸两湖的局面。楚国鼎盛时期是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诸侯国。

晋国在西周时期的地位?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灭亡 。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 。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来自于孔颖达《左传正义》、《史记·晋世家》、《韩非子· 难三》、《左传·成公八年》

战国之始-三家分晋

智氏、魏氏、赵氏、韩氏四家赶走中行氏和范氏,瓜分了两家的土地。

六家名义上是晋国的公卿,土地名义上也是晋国的,四家瓜分两家的土地。

晋国国君晋出公联合外部的齐国、鲁国来讨伐四卿。四卿把晋出公大百赶跑了,晋出公子啊逃亡齐国路上死了。

智氏族长智伯立晋哀公为国君。

从此智氏的权利越来越大,想要直接吞并其他三家。

智氏族长智瑶以国君的名义向三家讨要土地。希望三家各献出土地给国君,其实就是给他自己。这就是后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家中实力最差的韩氏,韩氏家主韩虎觉得不拿出土地的话,怕智瑶找借口攻打他,拿出来呢又白吃亏。

他和家臣段规商量,段规说:智瑶这个人喜欢占便宜,性情又刚愎自用,如果拒绝了,他一定会攻打我们,如果给了,他尝到甜头后,会去找其他人要。我们直接给他,别人不给,就会发生战争,我们可以静观其变。

于是韩虎把一个一万户的城市送给智瑶。

智瑶向魏氏要土地。魏氏家主魏驹很生气打算拒绝。魏氏家臣人章说:要给智瑶,给了智瑶,智瑶会更加觉得自己厉害、聪明,会更加不可一世。一旦不可一世后,必然轻敌。而我们几家被迫害的,才有可能联合起来对付他。正如上天要灭完一个人,一定会让他疯狂。

于是魏氏给割让一个一万人城市给智瑶。

智瑶向赵氏赵无恤索要土地,结果赵无恤不给。

智氏联合魏氏、韩氏攻打赵氏。

赵氏被打到退回赵氏大本营晋阳。三家围攻晋阳,四面包围,然后掘开汾水,水淹晋阳。赵氏苦苦支撑。

赵无恤派出使臣张孟谈半夜出城会见韩虎、魏驹。

张孟谈说:两位,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赵氏灭完后就轮到你们两家了

最后魏氏和韩式决定联合赵氏攻打智氏,三家约定好日期。

在约定日期的时候,赵氏攻打智氏,反决堤防,水灌智氏军营,智氏军营大乱,韩式和魏氏也出兵。赵无恤抓住智瑶后,直接斩杀。三家灭亡智氏,瓜分智氏的土地、人口。

晋国变成三家把持,后面三家把晋国所有土地都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晋国为什么被瓜分,主要有一下原因:

1、军政制度

晋文公时,晋国力膨胀,为更好的在中原争霸,改革军政制度

晋文公时期把原来晋国的二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后增设新上军和新下军,为五军。

晋襄公时改设置三军,每一军设将、佐,这就是著名的六卿制度。

三军可以轮番对敌国发起战争,而且不影响农业,确实是晋国强盛的一个原因

六卿把军政一起抓,马上治军,马下管民。

权利过大,缺乏制衡,造成后期,晋国由十几家公卿把持朝政。

2、分封制度

周 朝的分封世袭禄位制度,晋国对对有功之人进行分封土地。

晋国崛起是在晋献公时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继位后,通过城濮之战大败楚国,一战而霸中原;

晋襄公时期,晋军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

晋景公时,在邲之战中败给了楚国,后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

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

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其中有功的人何其多,有功必赏,也造成了晋国后期的各家权利过大。

3、中央缺少监管和武力支撑

晋国六卿制度,让地方拥有高度自治,确实在对外战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中央缺乏军队和对地方的管控。

让公卿竞争争取上位是没错的,但是缺乏对公卿的约束,最后晋宗室只能变成傀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