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合纵攻秦中秦国遭遇惨败,白起为什么不出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国原本地处西陲,历史进入战国后魏国第一个崛起,秦国在魏文侯和吴起的连番打击下退守至洛水以西,连河西之地都被魏国夺了去;秦献公时期秦国虽然实力有所恢复,但仍然是被魏国压着打,直到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并于前356年正式变法后,秦国才真正开始崛起。
秦国崛起的过程其实也是其军事上取得一连串胜利的过程:前341年商鞅趁魏国马陵之战惨败之际拉开了第五次河西之战的序幕,并诱俘了魏将公子卬;前339年岸门之战秦军再次大败魏军并俘虏主将魏错;前332年开始的雕阴之战秦军又一次大败魏军并俘虏了主将龙贾,几次大战魏国均大败于秦国之手,魏惠王割地求和,把河西之地全部归还给了秦国。
秦国并不满足于此,连续对魏国用兵,魏国河东汾阴、皮氏、曲沃等要地落入秦国之手,秦国兵势如此之强,引起了关东六国的不安和警惕,于是在前318年和前298年连续发动两次合纵攻秦之战,第一次秦国大胜,第二次齐、韩、魏三国组成联军以齐国名将匡章为主帅一举攻入函谷关,秦国遭遇商鞅变法后的最大惨败,秦昭襄王大惊之下只能主动割地求和。
商鞅变法之前不说,商鞅变法后秦军战斗力迅速提升,连战连捷罕有败绩,这次大败也是战国历史上秦国唯一一次被六国攻入函谷关,不过有点奇怪的是,两三年之后横空出世的白起当时在哪?匡章攻破函谷关,为何不见白起身影,也不见他出来力挽狂澜?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历史上对白起的出身有多种说法,比如《战国策》中提到白起又名公孙起,所以由此推断白起出身于秦国公族,其祖上可追溯到被封到平阳(今山西眉县)的秦武公嫡长子公子白;另外一种说法则认为白起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时期的名将白乙丙的后人。
白起的崛起和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应该有一定关系,《史记》记载:“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这是史料中记载的白起第一战,秦昭襄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94年,左庶长在秦国二十级军功爵中位居第十级,握有实权级别不低,不过第二次合纵攻秦发生于前298年,结束于前296年,也就是说在此期间白起还不是左庶长。
真正把白起一步步提拔上来的是他的伯乐曾四任秦相的魏冉,魏冉第一次出任秦相是在前295年也就是第二次合纵攻秦刚刚结束之后,在此之前的秦相是赵国人楼缓,正是在魏冉的力荐之下,白起才横空出世在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一战成名,斩杀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并俘虏魏将公孙喜,令六国胆战心惊的白起自此强势崛起。
在伯乐魏冉的提拔之下,白起在军中地位一步步得到提升,先是左庶长、伊阙之战后升为国尉、第二年(前292年)又升为大良造,并在前279年攻破楚国郢都后受封为武安君。
所以不难理解为何第二次合纵攻秦中秦国遭遇惨败,却不见白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实在是因为当时他在军中级别并不高,既没有声名鹊起也没有赫赫战功,更关键的是赏识他的伯乐魏冉还没出任秦相,白起不见身影也就不足为奇了。
战国时期最引人瞩目的一场战争就是长平之战了,秦赵两国侵全国之力对阵与长平,最终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坚守三年的老将廉颇,秦国用武安君白起换下坚守三年的王龁,正是这一走马换将,使得战争的天平向秦国倾斜,最终白起坑杀40万赵卒,使得赵国家家披麻戴孝,从此一蹶不振,也使得最后一个能够独立抗衡秦国的对手消失,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
但是此战却有一个疑点,那就是为何秦国知道赵国派出名将廉颇,秦国为何不立刻派出战神白起呢?第一:秦军原本没有想到要和赵国开战,起因是秦国进攻韩国使得韩国上党成为飞地,韩国将上党献于秦国,而上党郡守却将上党献给赵国,赵王贪婪接受上党,秦王愤怒派王龁率大军攻打上党,没想到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打下来了,这一下鼓舞了秦军士气,也顿挫了赵军士气,所以在到达长平时,秦军斥候先是杀死了廉颇的偏将,继而强攻廉颇第一道防线居然也拿下了,但是损失惨重,秦军也知道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没意义,赵军防守依靠天险,秦军派谁去也只能强攻,损失太大,于是双方开始对垒。
第二:所谓上兵伐谋。秦国之所以最终能够一统六国,就在于秦国的庙堂太厉害,在长平之战对阵时,秦国就想到韩魏楚有可能在此时偷袭秦国获取好处,致使秦国腹背受敌,但是大军都去了长平,怎么才能让三国不敢进攻呢,恫吓,秦国非常了解,韩魏经伊阙之战被白起杀24万,楚国在鄢郢被白起杀十万,他们都非常惧怕白起,倘若用一人能第十万雄兵,非白起莫属,所以白起行踪神秘就是为了让觊觎之国不敢轻举妄动,倘若大家都知道白起被耗在长平和廉颇对阵,以信陵君和春申君的胆识和谋略,绝不会放过此大好机会。
第三:战国有许多名将,为什么这些名将都没有交手呢?有人说是交手后死了的都不叫名将,活下来的才是名将。其实,当时秦昭襄王因为王龁对峙太久国力吃紧,也曾问过白起,白起回答:“长平的形势我非常了解,如果赵军不出战,秦军如要攻破赵军防线必然损失极大,王龁和廉颇之所以长期对阵,就是因为双方都没有找到对方的破绽”。
可见,名将是不会打无把握之仗。后来赵国准备换将时,秦王又问白起,白起说:“赵国其人带兵不知如何,但是如果赵国能够进攻,长平之地势无论对方谁任主将我军都不会败”,由此可见,名将对阵,必然是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谋取胜。
所以,真正的名将,在打仗前想到的不是如何能够战胜对方,而是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也就是不打无把握之仗。而秦王也是个明君,知道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不想其他国家君主,比如齐愍王在五国攻齐时非要在济水和联军对攻,再比如赵王见廉颇久战不出,就心生怀疑,还有后来被冤死的李牧,可见庙堂之上才是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9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