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曹参当相国时胡吃海喝,为什么还能被世人传颂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14:19:42

曹参当相国时胡吃海喝,为什么还能被世人传颂

曹参当相国时胡吃海喝,为什么还能被世人传颂?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曹参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去世以后,他继任相国,人称“曹相国”。

有人说,在三年相国生涯里,曹参胡吃海喝,整日饮酒,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自己这样子不说,曹参还劝说皇帝和身边的人跟他一起饮乐吃喝。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死后被千古传诵,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曹参和刘邦、萧何一样都是沛县人。刘邦在沛县拉起队伍之后,曹参始终跟随在刘邦身边,南征北战、一路杀伐。在入关灭秦、楚汉之争的关键节点,我们都能看到曹参的身影。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曹参又为高祖出战,平定地方叛乱。太史公司马迁说曹参的功绩“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

刘邦称帝之后,论功行赏,曹参位列第二。随后,他被任命为齐国的相国,专门辅佐高祖刘邦的大儿子刘肥,这完全可以看出曹参在汉高祖心目中的地位。

而要说曹参胡吃海喝、无所事事,其实是他到了齐国以后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治理齐国,曹参四处访贤,请教治国之策。听说胶西盖公对黄老思想颇有研究,曹参便亲自登门请教。相国亲自登门拜访,盖公详细说出了自己对治国之道的理解。他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就是要推行无为之治。“君无为,民自化;君好静,民自正;君无事,民自富;君无欲,民自朴。”盖公这样一说,曹参心里很是舒爽。他觉得现在的齐地百姓正需要这种“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

在随后的九年时间里,曹参按照黄老思想的基本套路,推行清静无为的政策。因为这种策略充分照顾了齐地百姓的固有习俗,老百姓对曹参的治世之道大加赞扬。

公元前193年(孝惠帝二年),萧何去世,曹参奉调回京,接任西汉相国。接任相国后,曹参整日饮酒,完全照搬萧何的那一套做法。按照《史记曹相国世家》的说法,“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按说,新官上任,曹参要推行新的治政策略。而他沿用老一套做法,引起了官员们的议论。久之,就有人上门规劝。结果没有说服曹参,还被他拉着一起喝酒。

这显然会让汉文帝刘恒生气。萧何离世前推荐相国人选,曹参是唯一的一个。按说现在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候,他却整日喝酒游乐,比同样喜欢黄老之术的萧何更离谱。

汉文帝质问曹参,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皇帝质问,曹参脱帽致歉,很是恭谦。然后就给刘恒讲开了道理。先帝高祖和萧何的任务是平定天下,制定明确的法令制度,完成治国的顶层设计。陛下您和我的任务是治理天下,让臣子们各安其职,遵循原有的路线政策,这您还想不明白吗?

萧何写经,曹参念经,原来各有各的路数。孝惠帝听后,恍然大悟,欣然接受了曹参的建议。

在推荐选拔官员上,曹参弃绝精明算计之人,而对憨厚老实人升官晋爵,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饮酒三年,而曹参的好名声一直被人传诵。

西汉立国之初,萧何、曹参二人谁来出任丞相,当时争论激烈。在刘邦平定四方的过程中,总是曹参在前线与敌人血拼,萧何坐镇后方。那是一个以军功论英雄的时代,曹参理应居首功,拜为相国。而为了缓和功臣群体与吕后的紧张关系,刘邦接受张良的建议,把管理能力较强的萧何放在了头功的位置上。

文吏之“劳”也是功,刘邦的眼光还真的很远。

然而,失去相位的曹参思前想后迈不过这道坎,自己功绩不小,加上朝臣中不少人支持。怎么就把自己放到了老二的位置上呢。他和萧何发生了正面冲突,二人关系从此破裂。

现在,萧何走了,自己出任相国。曹参没有对前任的主张改弦易辙,而是延续他制定的各项政策外。萧规曹随,不翻前任旧账,这种行为无疑给曹参的形象加了分。

有人醉生梦死而弃世,曹参醉酒治天下。他主张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最小限度的干预老百姓,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社会生产力。

政绩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曹参清静无为的政策让百姓安宁了,富足了。他去世后,同样被称为“贤相”,功绩也被后人不断传颂。

曹参当宰相的三年一件事没办成,为何还被千古歌颂?

原因是曹参明白自己不是治世能才,于是他就照搬了萧何的做法。虽然曹参三年没有做成一件事情,但是他倡导大臣继续照搬萧何的治世的政策,延续?汉景之治?的盛世。萧何是朱元璋的军事,也是大汉的宰相,他随去世,但是他的治世的政策依然对国家有利。曹参虽没有做出任何大事,但是朝廷依然任用前人的政策,也不妨是一种良策。在过了没有多久,朝中的大臣就称赞曹参的做法。这件事被后世称为?萧规曹随?。这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

曹参,汉朝的大将军,西汉开国的第二功臣,朱元璋十分器重他。在有才之士都去世后,国家也缺少治理国家的大臣。于是曹参就被请出来担任左丞相。萧何去世后,他的政策对大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大汉帝国奠定了基础,曹参也明白自己不是一个治世之人,于是他就效仿萧何的做法。在曹参担任丞相的三年里,他完全是在家中享乐,朝中的大臣都不愿意与他为伍,曹参的门下寥寥无几,但是私下的大臣有许多的疑问,为什么国家还是正常的运转。

曹参知道自己是被迫才担任丞相,他也知道自己是战场的将军,自己的位置可以让被人代替,但是萧何就不一定了。曹参打心眼认同萧何的政策,所以曹参并没有做出多大的改动,继续沿用萧何留下来的治世的政策。

在三年过后,大汉的经济得到提升,超过了汉景之治时期的繁荣,朝堂的大臣也明白了曹参为何不做事情。大臣们明白后认同了曹丞相,之后曹参也被千古歌颂。也是一代名臣。

曹参接替萧何当丞相后,每日饮酒作乐,为何却被称为千古贤相?

关于说为何曹参能够被称为千古贤相,个人认为在史记中有一句话就完全概括了,这句话说的是曹参代替萧何为汉朝的相国以后,对其留下的所有的治国策略和规章制度都没有任何改变,谨遵萧何的约束。正是因为曹参实行的这种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使得国家能够休养生息,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才被成为千古贤相的,与其是否喝酒作乐没有什么关系。

曹参在代替萧何当丞相之后,对西汉的国家形势以及西汉的经济状况有着高度清醒的认识,他从全局出发,深知在经过多年征战之后的国家和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而百姓们更加渴望能够有安定的生活。而他也更清楚此前萧何制定的治国政策十分适合目前国家的发展,他只要遵循即可,并不需要过多的改变。

另外个人认为曹参每日饮酒作乐,但是并非无所作为,他只是喜好喝酒,但是并不是醉酒,在他做丞相的时间里,他有心提拔一些真正有才能并且品德较好之人,极其重视官员们的整体素质,在用人任事上面还是十分清醒的。

还有,个人觉得曹参很懂得分寸,为百姓考虑,不会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说实话,无论是哪位官员在新上任的时候都会想着折腾一番,因为总觉得自己的策略会比前任的更好,这样也能在领导面前露个脸。但是曹参却没有这么做,他认可了萧何的治国方针并且继续执行,不曾想过要让自己出头。虽然说他似乎什么都没做,但是他当得起千古贤相的这个称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8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