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第三子胤祉不关心朝政,很像文人,为何雍正还要囚禁他?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三阿哥胤祉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所谓的“不关心”政治,更像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夺嫡策略。这一招,雍正也曾用过,就是为了迎合康熙的心意,将自己包装成淡泊名利之人。所以,胤祉骗得了别人,骗不过雍正。
当太子与大阿哥失势后,胤祉就成为最年长的阿哥。在古代封建社会,比较注重礼法,在没有嫡子可选的情况下,胤祉身为年长者,自然具备夺嫡的身份优势。
胤祉文武双全,为人友善谦和,一直是康熙特别倚重的一位皇子,康熙晚年去他家做客的次数高达十七次之多,这些足以让胤禛与其他皇子羡慕嫉妒恨。
在胤祉周围,聚集着许多有声望的知识分子,康熙朝的许多大型“文化工程”,比如《律历渊源》、《古今图书集成》,都出自他的手笔。胤祉做这些事,纯粹是为了个人爱好或者说是当义工吗?
肯定不可能,胤祉做这些工作,最少有两点好处:
一、博取功名与康熙欣赏。古人要流芳百世,无非是立言、立功、立德,这一点,稍微有点理想抱负的君王都很注重,即使康熙也不例外,老爷子一生都在追求文治武功。
康熙通过擒鳌拜、平三藩、征噶尔丹等事件,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立德是一种个人修养;立言是文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熙肯定需要有所建树,这就给了胤祉发挥空间。
胤祉主导的文化工程是康熙主政成绩单的上的重头戏,为自己在康熙面前加分不少。此外,他作为项目经理,也能因此功成名就,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二、聚集一批文人雅士。搞文化建设,必然需要文化人,尤其是编书,胤祉身边肯定少不了一大批文人。在长期共事的过程中,这些文人就会忠诚于胤祉,为其出谋划策。
在古代,文人就是现在的意见领袖,他们说的话可以左右当时的舆论。有这些文人来当胤祉的吹鼓手,为其呐喊助威,胤祉何愁美名不外传。所以,在“九子夺嫡”最激烈时,也没有胤祉的负面新闻。
他若无意储位,就不会参与这么多的政务以及争斗,尤其是在太子被废后,他主动揭发大阿哥镇魇太子。在康熙朝,胤祉是单独给皇帝上折子最多的皇子,数量达到四百多件,这也足以看出他在康熙心中的分量。康熙不仅赏识他,而且故意保护过他,比如“孟光祖案件”。
孟光祖是胤祉的门人,在太子第二次被废后,他打着胤祉的旗号到地方行骗以及笼络大臣,这份笼络名单上还有胤禛的嫡系年羹尧。
清朝制度规定,皇子不得结交大臣,差人赏赐外任官员物品需要向上报朝廷,然而,孟光祖的行为并没有按照正常程序走,也没有人举报,这当中大概率就有胤祉的袒护。
孟光祖在五个省份活动多年,直到直隶总督揭发,这个事情才浮出水面。康熙对皇子结党营私、争夺储位等事,向来都是严加防范。但当他得知此事牵涉到胤祉,他就秘密处理,立即给刑部下密令,派人核查文书以及仔细辨认真伪。
最后,康熙不想深究,只想大事化小,仅将孟光祖处死了事,涉案人员都从宽处理。康熙还就此事特意胤祉的一位门人魏廷珍说过,你每天和三阿哥一起编书,如果真有此事,就应该用生命保护。这实际上故意在偏袒胤祉。
秋媚说:胤祉在康熙朝表现得越优秀,对胤禛构成的威胁也就越大;他越受到康熙的赏识,对胤禛形成的压力也就越大。胤祉在康熙朝的“所作所为”对胤禛的阻力,就是雍正朝秋后算账的由头,当年的阻力越大,日后雍正报复的力度越强。
康熙去世后,胤祉听到隆科多说传位胤禛后,他立即与胤禩在院子里商量到深夜,这让雍正对胤祉格外小心。
几个月后,胤祉的门人陈梦雷联合周昌言,用“礼斗请仙六壬数”(道教的一种法事活动,类似跳大绳),“保佑诚亲王继承大位”。事情败露后,陈梦雷被流放。当时的额雍正位置还没有坐稳,因而没有下重手,胤祉只是受到严格监控。
此时的胤祉,如果及时向胤禛靠拢,应该是能够安全着陆的,可他偏偏不,还要与几位兄弟来往。
雍正罚胤禵去守皇陵,传旨的就是胤祉。胤祉对胤禵的处境非常同情,对看守胤禵的范时绎说,十四阿哥性格耿直,你们不要强硬。然而,范时绎立刻出卖了胤祉,在雍正面前举报他。后来,胤祉又借给康熙祭拜皇考之名,与胤禵密谈许久。
雍正四年,胤禩在诸王大臣面前对雍正发“一家俱死”的毒誓后,雍正便怀疑,是胤祉对胤禩通风报信,导致胤禩有准备。更重要的是,雍正觉得胤祉在对待如何处置胤禩的问题上,态度比较消极,所以对他非常不满。
胤祉也感受到自己可能会大祸临头,于是,立即上奏,给雍正输诚,迫于无奈地黑化胤禩等人。这次的表态,让胤祉暂时躲过一劫。
然而,没过多久,胤祉被人揭发索取钱财,雍正当即将其囚禁于自己的王府,并降爵为郡王。雍正八年,胤祉又被晋升为亲王。只是好景不长,在胤祥的丧礼上,胤祉不仅“磨洋工”,而且毫无忧伤之情。胤祥与雍正可谓铁哥们,他的去世,连雍正都伤心不已。庄亲王允禄趁机给雍正上奏,弹劾胤祉:
“怡亲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
当雍正得知胤祉在丧礼上的表现后,决定新仇旧恨一起算总账,给了他“十二款大罪”,下令剥夺了他的爵位,并将他全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从雍正给胤祉定的“罪名”来看,说他“希冀储位”、“以储君自命”,这完全是对当年夺嫡一事而耿耿于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雍正继位后,对胤祉的一系列敲打,都是出于对兄弟的防范。
秋媚说:胤祉是康熙的皇子中最有才华的一位,可以说是大清的“曹植”。康熙需要才子来完成“文治”的拼图,而不需要才子治国,坚钢不可夺其志的胤禛才是治理大清的最佳选择,胤祉的下场属于“楚人无罪,怀璧其罪”。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手足相竞,最后赢家皇四子胤禛成功夺得皇位。登基后,对当时与自己一条参与夺嫡的其他兄弟进行了问罪,而其中三皇子胤祉虽然并未对雍正有过明显的异心或反对,仍未幸免于难。雍正八年,怡亲王胤祥病逝,雍正十分悲痛,而在怡亲王的葬礼上,胤祉不但迟到而且毫无悲痛之情,这令雍正十分不满。于是找来由头将其褫夺爵位并且幽禁于景山。
康熙晚年时,其他成年皇子都在忙着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或是拉帮结派,巩固势力,或是讨好皇父康熙,获得青睐,或是展示才干,建功立业但是三皇子胤祉确实一派文人作风,他一心投入文化事业,与大批文臣、士子一起,主持编撰了很多书籍,这令康熙帝很是满意。这样的作为,本来可以让胤祉远离政治斗争,至少可以保全身家性命,但是却仍旧事与愿违,下场凄凉。
雍正登基后,进行各项改革,大刀阔斧地摒除康熙末年的弊端,尤其是官场上的贪污受贿之风。而有人举报诚亲王允祉收受贿赂,正好撞到了枪口上,雍正将其爵位为郡王,但是不久后恢复其亲王之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雍正八年,雍正最信赖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病逝。雍正经历了九子夺嫡,兄弟之情消磨殆尽,而怡亲王胤祥则在残酷的皇家斗争中,与雍正建立了难得的真情意。
雍正登基后,重用怡亲王,视其为左膀右臂,委以重任。胤祥是雍正最亲的兄弟,最信任的帮手。他的逝世于雍正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于是雍正对其葬礼很是重视,而胤祉却在葬礼上迟到并且毫无悲伤之情显露,这令雍正很是震怒,找了一些由头夺了其爵位,囚禁于景山直到逝世。
因为民间百姓都说继位不应该是雍正而是胤祉,惹怒了雍正。
那场著名的九子夺嫡还是在康熙的阻拦下发生了。因为康熙当年废除了太子这一举动,把原本无心争夺皇位的其他皇子都给牵连了进来,而且各太子党羽又很多,所以无论是谁最后当上皇帝,剩下的几个皇子地位不会保。当年康熙还在位时是非常喜欢胤祉的,因为胤祉聪慧过人,天资聪明,从小就可以赋诗作词,而且深得康熙的喜欢。不仅如此胤祉的武功也是非常高超的。在当时的几个皇子里面他能深受康熙的喜欢喝看好说明他不是没有什么才能,相反他是唯一一个让康熙放心的儿子了。
在他年纪还尚小的时候,康熙就让胤祉参与了平定噶尔丹战争。不仅成为了康熙的左膀右臂还未康熙排忧解难,深得康熙欣慰,想着其他孩子都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只有胤祉不是那样的。而且胤祉也非常的奇怪,他虽然如此受康熙喜欢,但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要夺嫡的那个想法,他也不参与皇室战争,更不会参与其他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拉帮结派,他除了跟废太子关系不错其他皇子对于他而言就是哥哥和弟弟的关系。
康熙死后隆科多宣读遗诏,命四皇子雍正继位,胤祉第一个磕头称臣。只可惜就在那段时间民间就有很多传言说应该让胤祉当皇帝等言语,于是雍正听后就开始处置了其他皇子,当然胤祉也不例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6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五虎上将与五子良将,谁的能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