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三藩之乱为什么靖南王耿精忠最先投降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二十四岁的顺治帝猝然长逝,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按遗诏登基。国君新丧,年幼的小皇帝无法亲政,各方势力的野心便悄然滋长,其中,因清兵入关时立下贡献而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更是一早便谋划自立。康熙十二年(1673),面对康熙帝下发的削藩令,吴三桂勾结其他两大藩王造反,史称“三藩之乱”。那么,吴三桂所联合的藩王中,靖南王耿精忠为什么却最先投降了呢?
公元1644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四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十月,顺治帝在北京建都,张献忠则在成都称帝。在这样动荡的一年,耿精忠出生于辽东盖州,他的祖父耿仲明助多尔衮入关,以功被封为靖南王。耿仲明去世后,其子耿继茂继位,耿继茂去世后,耿精忠成为了靖南王府的新主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平南王尚可喜因为年老请求告老回乡,康熙帝趁势下决心撤藩。年末,三藩中实力最强、野心最大的吴三桂率先造反,不久,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相继反叛响应,很快,靖南王耿精忠、陕西提督王辅臣、平南王之子尚之信也都加入叛军,一时间,清廷焦头烂额。
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州起兵响应吴三桂,他以利相诱,很快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又迎合百姓们内心光复明朝、恢复汉人统治的愿望,承诺将会“复明”,从而招揽和收买了人心。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耿精忠恢复明朝衣冠制度,带领自己领地的百姓们开展了“光复”。
得到群众支持后,耿精忠兵分三路,西路进攻江西,东路进攻温州、台州一带,中路则直取金华。此外,他还联系割据台湾的郑经,请求他出兵从海上协助。不过,耿精忠虽然风头很盛,但清廷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西边的川陕一带,对他则采取限制和招抚的策略。
一开始,耿精忠对清廷的招降完全不予理睬,但很快他便别无选择了。耿精忠联系郑经来作为援助,双方商议的结果是,耿精忠提供战船,郑经则领兵帮助耿精忠攻略沿海地区。不过,双方后来又因为战船供应而发生矛盾,战船问题解决了,郑经又不经允许便占据沿海地区休整,不久,好几座沿海城市投靠郑经后,双方甚至爆发了小规模冲突。
渐渐的,郑经所能到达的沿海地区都被耿精忠占领,耿精忠便更加轻视势力弱小又失去利用价值的郑经,郑经则千方百计从耿精忠这里占便宜,此外,藩王间也并非亲密无间。矛盾的积累导致了耿精忠对造反一事逐渐失去兴趣,再加上清军重新获得优势,开始接连取得胜利,耿精忠终于在亲信投清、兵临城下的局面下投降,成为了三藩之乱的突破口。
吴三桂为什么会投降清朝?真的只是因为陈圆圆吗?当然不是。
在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后,吴三桂统领的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一直都在观望时局的发展,当时虽然李自成得到了明朝的江山,但江南的政权都还在明朝的官员控制之下。
李自成也只控制了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一带,江南的明朝官员很多也在观望时局的发展。而此时的李自成基本上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手下的将军和谋士只有李岩和宋献策相对保持着清醒,李自成等人梦想着江南的半壁江山可以“传檄而定”。
李自成开始在北京大肆逮捕拷打明朝官员和富绅,逼他们交出钱财,军纪已经开始败坏。
吴三桂京城老家被查,父亲吴襄被关入死牢,陈圆圆则被李自成副将刘宗敏霸占,可以说,吴家除了镇守关外的吴三桂,其他家族成员全被李自成手下给霍霍了。有此深仇大恨,怎能不令拥有军权的吴三桂怒恨?
一怒之下,吴三桂跟李自成决裂,“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开始并没有投降满清,而是向满清借兵,打着恢复明朝江山的旗号和李自成决斗。 后来满清大军入关,吴三桂就是想阻拦也不可能了,于是就顺势投降满清,最后也落下历史上“千古汉奸”的骂名。
吴三桂降清最开始肯定不是真心的。这是第一阶段,谁都不愿意做汉奸,遗臭万年。但是面对“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以及当时天下局势并非明朗。南方有南明,西南有张献忠。而李自成进北京后,所作所为并没有能夺取天下的气魄。而关外大清入关名义上是位崇祯皇帝报仇而非夺取天下。这就给了吴三桂一个更好的理由,不用当汉奸又可报私仇更可以窥视天下入谁手。
甚至是剿灭李自成以后回到大明朝堂也可获得一个为皇帝报仇的大功,进而封侯拜相。第二阶段就是大清扫平北方,入主中原,此时的吴三桂可以说已经慢慢真心降清了,因为大清虽然不是铁板一块,但是对比起相互内耗,排挤攻坚的南明朝堂起来,更有坐天下的气象,而此时清庭给予吴三桂封王,更是加深了吴三桂效忠大清的决心。所以后期平定南方,活捉明皇,吴三桂都是冲在最前面的。特别是杀明皇,可以说做实吴三桂为汉奸的罪名。
第三个阶段就是康熙削藩。这个时候吴三桂最开始也是忠心于康熙,甚至在自己儿子劝说下,愿意搬迁到关外。但是由于康熙的急功近利和清廷朝堂大臣各种挑唆,压榨。
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汉奸,可以说没有他的叛变,清朝就别想那么容易入主中原,但是从他的后来干的事来看,他也不是一心忠心清朝的,先降清后来又反清,所以当时开关投降他也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崇祯年间,吴三桂身为明朝将领,一直都在辽东前线和后金战斗,他的父亲吴襄是锦州总兵,舅舅是关宁铁骑的创建人祖大寿,可以说吴三桂一家都是抗清的,他们是和清军有着十几年的家仇国恨,对于投降清朝在我来看,他当时也是抱着很大顾虑的。
统帅关宁铁骑的吴三桂一直是明朝最大的底牌,在李自成东进京师的时候,崇祯就下令天下兵马勤王,距离最近的吴三桂当然是最被看重的,而且关宁铁骑骑兵行军速度快,看看袁崇焕带领9000关宁铁骑火速解围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急行军下,两天不到就能赶到北京,所以当时崇祯其实没南逃,就是全部把宝压在吴三桂身上。
但是吴山桂接到崇祯的命令后,吴三桂是一路行军,但是却不是全速行军,日行50里,等到了河北唐山附近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得到了北京已经陷落的消息,崇祯身亡大明覆灭,这使得吴三桂一时间不知所措,在回过神来后,吴三桂就决定投降李自成,因为同样是汉人王朝,大顺肯定比大清来说更能让人接受,再有自己和清朝在辽东对抗了十几年,双方是可以说血海深仇。
但是接下来吴三桂就看到他不想看到的一幕,进入北京的李自成军队,终于暴露本来面目,到处 搜刮金银,一点没有能成事的迹象,最关键是吴三桂自己家业受到了盘剥,自己最爱的姬妾还被霸占了,看着毫无前途的大顺朝,吴三桂就只能把目光投在清朝的身上。
因为夹在大顺和清朝的之间,在看到李自成没有前凸后,只能退而求其次联合清军消灭李自成,他的投降不够就是审时度势,趋吉避凶的行为。不甘心没法青史留名,国家既然灭了,就不存在忠君大义了,所以他选择降清就没有啥心理负担,只是后来为了保持地位,不得不把屠刀对准南明政权,越陷越深。小伙伴们有啥想法,欢迎留下评论哦!
明朝崇祯帝性格多疑,自以为是。满朝文武官员,似乎除了他自己,谁都信不过。袁崇焕他信不过,孙传庭他信不过,杨嗣昌他信不过,卢象升他信不过。一边对他们委以重任,一边对他们处处制约。
可以说,自始至终都能够获得崇祯帝信任的人不多,三人而已: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遗憾的是,这三人都辜负了崇祯帝的信任,不但没有挽狂澜于既倒,反而投降了大明王朝的死敌清廷。
祖大寿:献城卖国卖友
祖大寿是将门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总兵一级的武将。因此,祖大寿很早就投身军营,后成为名将袁崇焕的部下,镇守宁远。
1626年,“宁远之战”爆发,努尔哈赤率部进攻宁远,祖大寿利用城上大炮将努尔哈赤击伤。不久,努尔哈赤因伤势太重去世。祖大寿以军功升副总兵。1627年,“宁锦之战”爆发,明军再次击败后金军队。1628年,崇祯帝即位后,袁崇焕复出,祖大寿升为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
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忠实部将。1629年,刚刚打赢京师保卫战的袁崇焕遭到崇祯帝猜忌,被捕下狱。祖大寿既寒心又愤怒,率领关宁铁骑离开京师。崇祯帝无奈,只好让身处狱中的袁崇焕写信给祖大寿,将他召回来。
到了此时,崇祯帝依然信任祖大寿,让他镇守锦州。可是,祖大寿在皇太极的数次写信诱降下,已经萌生去意。1631年,祖大寿被围困于大凌河城时,杀掉宁死不降的何可纲,率部向皇太极投降。后来,祖大寿骗了皇太极,回到锦州城,继续抵抗清军。崇祯帝在得知祖大寿已经投降过清廷的情况下,竟然不怪罪他,还升祖大寿为左都督。
煮熟的鸭子飞了!皇太极心里一定很郁闷。不过,皇太极没有放弃,再次向祖大寿发起诱降。1642年,锦州被围困了一年多后,粮绝援尽,发生了杀人相食的惨状。祖大寿被迫再次向皇太极投降。
由于祖大寿的投降,明朝在关外的城池几乎全部丢失,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祖大寿:“献城卖国卖友。”
洪承畴:不能报国反成仇
洪承畴是福建人,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成了一名失学儿童,靠卖豆干谋生。好在洪承畴是一个爱学之人,读不起书,就到学馆外蹭课。就这样靠蹭课,完成了学业。1616年,洪承畴入京参加殿试,列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从此,进入仕途。
洪承畴是文人出身,却以武扬名。崇祯帝上任之初,陕北发生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洪承畴继任陕西三边总督,执行“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全力进攻农民起义军。在洪承畴的进攻下,陕北农民起义军连遭败绩。李自成在潼关一败涂地,仅余18骑走入陕南商洛山中。
随后,由于清军南下,威胁京师,崇祯帝被迫将洪承畴调到辽东前线,担任蓟辽总督。在农民军面前锐不可当的洪承畴,在清军面前毫无办法,连吃败仗。1640年,明清大决战松锦大战爆发。战役持续了两年,最终以明军落败、洪承畴被俘宣告结束。
皇太极深知洪承畴在明朝的重要地位,对他极力进行争取。洪承畴坚决拒绝投降,还绝食明志,一如当年的南宋名臣文天祥。但当皇太极亲自将身上的貂裘披在他身上时,他的心理防线被击垮了,一如他死守了两年的锦宁防线。
有意思的是,崇祯帝获得松锦大战失败的消息后,本能地认为洪承畴一个知书达理又受恩甚重的大臣,一定会壮烈殉国,便辍朝三日,大张旗鼓地进行旌表,为洪承畴等人建立祠庙,还亲临致祭《悼洪经略文》,当坛痛哭。
明朝文学家黄道周分别评论史可法和洪承畴:“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
吴三桂:明季罪人,本朝反贼
吴三桂是投降明朝大将中名气最大的一个。“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侄,担任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当初,祖大寿投降清廷后,按照皇太极的安排,向吴三桂写信诱降。吴三桂回信拒绝。皇太极不甘心失败,亲自写信给吴三桂,说:“尔遣使遗尔舅祖总兵书,朕已洞悉。将军之心,犹豫未决。朕恐将军失次机会,殊可惜耳。”吴三桂没有回复。这时候的吴三桂虽然没有投降清廷,但内心已经开始动摇了。他在等待最佳时机。
1644年,当李自成进京、崇祯帝自缢后,吴三桂终于迎来了投降清廷的时机。当年4月,李自成大举进攻山海关,吴三桂紧急向清廷求援,并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吴三桂成为清军入关的功臣,被封为“平西王”。
实事求是地说,祖大寿和洪承畴在投降清廷后,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直接参与对中原民众的镇压。祖大寿在入关后的记载极少。洪承畴在入关后成了清廷首位汉人宰相,又在61岁高龄指挥作战,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但他尽量招抚各地,没有痛下杀手。吴三桂就不同了。吴三桂入关后,为向清廷献忠心,不但残酷追杀农民军,还对南明朝廷赶尽杀绝。
1662年,吴三桂攻入缅甸,将躲藏于此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俘获,带回云南。不久,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可以说,吴三桂加官进爵之路,就是由中原民众的血泪填上的。
吴三桂坐镇云南后,想学习明朝大将沐英镇守云南的榜样。但清廷怎么容得下一个坐地为王的吴三桂呢?康熙时期,朝廷削藩,吴三桂遂起兵反叛,被康熙帝所镇压下去。
所以清朝文人孙旭如此评论吴三桂:“三桂为明季罪人,又为本朝反贼,其生平亦何足道!”
因为当时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了北京,而清朝军队则是盘踞在中原的北边,还有南明政权也集中在我国南方,因此他们都想要占据吴三桂所驻守的山海关。
而此时的吴三桂面对敌人的虎视眈眈,根本无法与南明政权取得联系,不仅如此他还没有足够的粮草消耗,他的军队也抵不过两方的人马,因此它是腹背受敌,还没有支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只能选择投降,否则便是无谓的挣扎。
而吴三桂作为明朝时的大将,是和清军对战过的,他深知清军的勇猛,他在战场上也曾被清军打得落荒而逃,而明朝许多优秀的将军们也都丧命于清朝的铁骑下,因此他对清军的实力是相当的了解,他虽然能够坚守住明朝的防线,但是他我绝对没有能力将清军永远驱逐。
吴三桂有军民二十万且有山海关之险,这样的势力面对十万清军是绰绰有余的。但是清军还有着满清政权作为支持,当时的满清实行的是奴隶军事化机制,这种机制非常恐怖,能够轻易地将整个部落转变为军队!所以吴三桂面对的不仅仅是十万的清军,而是一整个战斗力超强的游牧民族。
吴三桂曾经收到他父亲吴襄的私函,这封私函中吴父说自己被夹拷要他“亟来救父”。原来在“拷打追赃”的风波中,吴府也受到波及,被迫交出了五千两银子。但是吴三桂的父亲仍然被严刑拷打,甚至差一点被打死。
还有就是吴三桂有一个爱妾名为陈圆圆,竟然被大顺将军刘宗敏掠去并霸占。爱妾被人霸占成为吴三桂倒向清朝的最后导火索。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吴三桂倒向清朝,与多尔衮一起大败李自成的军队,取得了山海关战役的最终胜利。满清也因此最终入主中原。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