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河西走廊的重要性,只有在没有她的时候,才会凸显。
中原王朝第一次完全占有河西走廊,是在公元前121年。这一年,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河西之战,以伤亡3000人的代价,歼灭匈奴30000人。这场惨败让匈奴人发出悲鸣: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在此之前,汉朝、准确说应该是中原王朝,又是怎么一副景象?
西汉刚刚建立时,汉高祖刘邦率32万大军讨伐匈奴,结果,中了匈奴的诱敌之计,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最后,刘邦使用陈平之计,又是送钱、又是送美女,这才有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西汉在白登之围后,穷捱了多久呢?整整七十年!
换言之,匈奴在失去河西走廊之后的“使我嫁妇无颜色”;在这七十年里,整个汉王朝北方边境,每天都过着“嫁妇无颜色”的日子。为何匈奴丢失了一个河西走廊,就变得如此萎靡不振了呢?
汉武帝夺取河西走廊,就意味着夺取了通往西域的交通咽喉。
河西走廊背靠青藏高原、北面蒙古高原,西接西域诸国,这条走廊往东就是中原王朝都城长安,地理位置至关重要;此处雨水充沛、植被茂盛,是一处天然的牧场,不仅能为为汉王朝持续补充战马和弓箭等作战物资,还切断了匈奴与羌族部落的联系。
凭借河西之战的物资补充,汉武帝决定将匈奴“连窝端了”,派出霍去病和卫青出兵漠北,直捣匈奴圣山——狼居胥山,并在这里举行封禅大典。
丝绸之路的贯通,使得西域诸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和中原王朝保持相对稳定的贸易往来。中原王朝也凭借河西走廊这条贸易要道,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此后百余年,河西走廊虽有中断,但是在中原王朝的“觊觎”下,很快就恢复过来。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隋炀帝在扫清了河西走廊的障碍之后,率领后宫眷属、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百戏艺人,还有十几万护卫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河西走廊,要在那里举办一场盛大的“万国博览会”。
从长安到河西走廊,这条路并不好走。
隋炀帝走了整整一个多月,才走到河西走廊的咽喉——张掖。期间,隋炀帝翻越祁连山时大军被冻死过半,连自己的姐姐都折损其中。即便如此,隋炀帝也要亲赴河西走廊,除了他好大喜功之外,只能说明,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
唐朝灭亡之后,中原王朝陷入长达数百年的分裂状态,河西走廊几经易手,终于繁华不再。
北宋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试图通过重金收买、出兵征讨的方式去赎回燕云十六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获取那里的天然牧场。
天然牧场这种战略要地,又岂能随意转让!
燕云十六州得不到,西边不是还有一块儿河西走廊吗?
此时的河西走廊,已经被党项族人经营数百年。他们凭借骑兵的机动性,与历史上任何游牧民族一样,不断地劫掠宋国边境。两国之间的摩擦不断升级,终于在宋太宗年间,宋国派五路大军征讨西夏,却败阵而回。
自此,北宋王朝再也未能获得天然牧场,也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多以守为主,处处被动,最终被游牧民族轮番虐死。
两宋灭亡之后,战争逐渐进入火器时代,战马的多少在战争中虽然意义重大,却已经不是决定因素。河西走廊这一处天然牧场,因环境恶化和都城变迁等原因,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历史地位。
但是,河西走廊的历史地位降低,不代表她不重要。
明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宁肯将丰饶的河套平原排除在外,也要将整个燕云十六州和河西走廊包括在内,恰是明初统治者对河西走廊重要性的肯定。
元明清一直到现在,河西走廊一直都在祖国的怀抱,再也不曾丢失。如果有人敢染指,那就“勿谓言之不预”。
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之所以叫汉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汉朝让中国地域的整体格局固定了下来。而汉朝相对于之前的朝代,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获得了河西走廊这块地域。
(河西走廊)
那么,河西走廊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究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一、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国保持北方稳定的重要棋子。
中国古代社会,北方与南方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差距,南方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北方寒冷,土地贫瘠,生存环境差。因此,南北矛盾就由此产生了。而南北矛盾必然引发南北对抗。这种南北对抗,北方给南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从汉朝开始,当汉武帝开始开掘出河西走廊以后,中国南方中原国家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军事上就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也就是可以在河西走廊安插一个棋子,用以牵制北方的游牧民族。
河西走廊这个棋子的牵制,不仅仅是因为可以把兵力部署在那里,两边夹攻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还可以联合西域的一众国家,在给西域一众国家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还可以由此形成宗藩关系,把他们发展成一支对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力量。
事实上,当南方中原国家拥有河西走廊的时候,他们都对北方游牧民族形成强大的压制之势。比如汉朝对匈奴,唐朝对突厥,包括三国时期曹操打乌桓,都是这样。至于明清时期就更不用说了。
而当中原王朝不拥有河西走廊的时候,比如宋朝、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东晋、五代十国等等,可以说,都是军事上的弱国,或者处在分裂的时代。
对于宋代、东晋、五代十国这些朝代来说,失去河西走廊,不仅在军事上无法形成牵制之势,同时,也失去了战马的出产地,培养不出强大的骑兵。这样,与北方游牧在对抗的时候,自然处于弱势。
(汉武帝)
二、河西走廊是中原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中国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国家。西边是高原,南边是丛林,东边是大海,北边是大漠及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在航海技术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河西走廊是中原国家与西亚、欧洲交流的最好的,也基本上是唯一的通道。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重要的物品,都是通过这个地方,与外界实现交换的。包括中国最有名的四大发明,也是通过这里传向世界的。当然了,世界上的很多物品,也是通过这里,传到中原来的。
中国古代虽然是自给自足的社会,但是这种物品之间的交换,以及技术之间的交流,对古代中国来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促进了古代中国在经济上持续不断地进步,提高了中国经济的自生能力。
(网络配图)
三、河西走廊是中国能孕育灿烂辉煌而又不断代文明的重要保障。
一个文明要能够发展起来,孕育成熟,必须要有好的地域环境。因为有尼罗河及冲积平原,才有古埃及。因为有两河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才有古巴比伦。同样,因为有长江、黄河等一众水系,才有古中国。
但是,一个文明要能够不断壮大,除了要有好的地域环境外,还要有对外交流的通道,这样才能产生文明的冲撞。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等等这些文明,无不处在交通要塞之地。
但是,当一个文明处在交通要塞之地的时候,它又很容易受到攻击。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文明古国,都是在受到外力攻击的时候被摧毁的。这些文明最终没能延续下来。
而同样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却延续了下来,而且成为世界上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古国。其原因,就在于古中国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太大打击。同时,又有河西走廊这样好的通道与外界联系,形成必要的交流。
河西走廊是现在的甘肃西部,直通新疆,连接中原,南北分别是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南北最宽处百公里,最窄处不足十公里,全长近千公里。面积30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平地。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阳关和玉门关。过了这两座关城,沿着昆仑山或天山南北,一路向西,穿越中亚、西亚,直接抵达地中海沿岸的欧洲。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一段路程。
汉武帝所耗费的国力没有白费,河西走廊拉近了曾经遥远的西域。也打通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此地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清朝又称之为“甘凉道”。
东周时代,本是西戎的领地,之后月氏被强占。在匈奴冒顿单于崛后,大败月氏,杀其王,据其地。最先在此地建立的城市,就是匈奴人的姑臧城和休屠城。
最早的天下九州,此地属于雍州,治所就在姑臧。汉武帝时期,因土地寒凉,改名凉州。成为汉代十三州之一,领河西诸地。
由雍州而变为凉州,再有凉州而变为武威。所以,武威一直是河西走廊的核心城市。
而武威的名字,是由于霍去病战败匈奴,攻下他们的领地,纳入汉朝版图,设置郡县命名为武威。为的是彰显武功军威。
武威过去,是张掖,古称甘州。从张掖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当年汉朝的战略构想——“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像一支臂膀一样,截断匈奴的一条臂膀,又长在了汉朝身上,并且直通西域。
张掖过去,是酒泉,古称肃州。当年霍去病得胜后,把赏赐的御酒倒在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得名“洒泉”。
酒泉过去,是敦煌,古称沙州。敦煌的命名,最值得探究。
有人说,敦是大,煌是盛。无非是盛大。但敦煌最初只是一个很小的县城。根本提不到盛大
还有人说,敦煌是释迦摩尼之地。但是佛教是东汉时期,才传来的。怎么可能在佛教还没进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佛教名称?
现代学者认为“敦煌”并非汉语。
可能是吐火罗的音译,吐火罗又可能是月氏人的一支。而参考月氏人曾长期在此地游牧,可能性大一些。
参考众多说法,综合推断一下,名字应该是月氏人起的。但意思是什么,已经不可考了。类似的姑臧,是匈奴人起的。意思也已经不可考。不过姑臧这个城市已经演变为更著名的武威。而敦煌,如今只是个县级市。
如今的河西走廊,包括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5地级市,及玉门、瓜州、敦煌(属酒泉)等县、市、区。
名字都在,但在历史的流变中有的辉煌,有的没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6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