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皇太极打蒙古为什么只用了三年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他就赶紧派兵继续北伐战争,最后他成功的占据了北京,元朝就这样灭亡了,但是当时元朝还是有很多的残余势力,并没有被完全的消除干净,所以在之后明朝的200多年期间,蒙古人都一直在骚扰明朝。或者我们可以说的更明白一些,到了后期,明朝的实力已经非常衰弱了,这些蒙古人是完全可以直接带兵攻进来的,会给明朝带来重大的损失。
其实在明朝非常强盛的时候,有很多次的机会可以去消灭蒙古,就比如说明成祖朱棣,在他当皇帝的时候,曾经派了五次兵去远征蒙古,这五次都很有效的打击了蒙古当时的战斗力,但是蒙古就像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朱棣派兵远征之后又过了25年,蒙古人又再次的兴盛了起来,这一次他不仅是骚扰明朝土地,甚至还直接俘虏了皇帝明英宗,在这次战役当中损失了很多的精兵强将之后,他们又经历了很多的战争,但是明朝一直都没有能够彻底的消灭蒙古,就这样,蒙古就传到了他们第35任大汗林丹汗的手中,而林丹汗也是蒙古的最后一位大汗。
在林丹汗即位的时候,草原上的蒙古政权其实已经非常的不稳定了,因为那个时候那些部落们都是各自为政,所以蒙古大汗真正能够支配的其实只有蔡哈尔部,在漠南的部落们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在漠北的部落根本就不承认蒙古大汗,在漠西的部落就直接跟蒙古为敌了。所以那个时候,林丹汗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凶险的,在同一时期,东北的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发展的非常强大了,他们走上了统一的道路。但是林丹汗这个人非常的有野心,他一直都在努力尝试蒙古的统一,希望能够回到成吉思汗当时的那种雄图霸业当中。
所以林丹汗一直都在养精蓄锐,隐忍的发展,在他刚上位的十年当中,他努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和威望,之后就开始统一蒙古的部落了,但是这个时候女真族也发展的很好。我们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这个人比林丹汗可有实力多了,他们是敢直接去挑战明朝的权威的,因为他们直接就是向大明朝开战了。
在这种局势下,林丹汗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跟明朝联手,先打败努尔哈赤,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征服当时已经重病的明朝。这么说的话,感觉林丹汗还是挺聪明的一个人,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他觉得襄外必先安内,但是当时对于他的处境来说,其实根本没有多的时间让他去处理内政。
于是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钻了空子,林丹汗就这样被他挖了墙角,于是女真族就开始跟一些蒙古上的部落通婚。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两个民族一旦开始通婚,那就意味着友好,所以这就导致林丹汗开始对自己的部落起疑心,于是他直接带兵就去打科尔沁了,这样就导致了蒙古内部的战争爆发。在打科尔沁的时候,林丹汗觉得这都是因为努尔哈赤惹的祸,所以他也和努尔哈赤开始交战了。
这个时候林丹汗其实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两边都在同时打仗。在1628年的六月,他带着军队打入了大同,在那里,他杀死了数百万的明朝百姓,这一次,他真的就差一点儿占领大同城了。
但是在当时的那种局势之下,林丹汗这么做,反而让明朝和努尔哈赤迅速的结成了联盟。于是两家商量以后,决定夹击攻打他。这种情况之下,他本来就很弱小,怎么能够经受住两边的攻击,于是在1631年的时候,林丹汗下令,准备西迁。
就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出现了,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他下令,决战林丹汗。林丹汗又打不过人家,只能选择逃跑,他就一路的向西狂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很多的部落主都选择了投降,因为逃亡的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没有粮食,在军队当中,甚至都出现了杀人易食的情况,所以在这种非常艰苦的环境当中,林丹汗病逝了。
于是在1635年的时候,林丹汗的老婆们和他的儿子额哲选择了投降,并且送上了传国玉玺,就这样,蒙古帝国正式的灭亡了。
明朝和蒙古打了一辈子,可是直到明朝灭亡,它都没能够彻底的消灭蒙古,最后还是在皇太极的追击之下,蒙古才正式的灭亡,于是后来就有人评价说,这其实是因为皇太极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蒙古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到林丹汗的身上,因为他下达的指令和政策,其实一直都在犯错,所以这才让皇太极钻了空子,真正的灭掉了蒙古。那我们再说回明朝,其实到了明朝后期,他们也没有能力再发动一次远征,去和蒙古打仗了,因为那个时候光是平定自己国家的农民军和打败清军就已经非常让他们难受了,所以最终能够真正的了结蒙古这个大帝国的,也只能是皇太极了。
在明朝历史上,从永乐皇帝朱棣开始一直奉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传统。守国门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朱棣五次北征蒙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蒙古各族的势力,但是并没有进行完全的铲除,从朱棣往后,蒙古的威胁依然存在,并开始逐渐壮大,令明朝颇为头疼。
那为什么明朝从开国到灭亡,都没有能让蒙古彻底降服。反而到了清朝,只用了几十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看,明朝和清朝有哪些不同。
明朝时期,虽然明朝统一了全国,但是比起它的前一个朝代元朝,疆域版图就少了很多。而且明朝的中心一直放在中原地区,而北方地区大部分的疆域,则由蒙古的各部的瓦剌和鞑靼部落占领。
而且明朝对于北方地区,一直认为这里比起中原,太过落后和荒凉,认为管辖这里,浪费财力人力和物力。
所以,明朝在北方地区的战争,基本上是打完就走,并不驻扎大军,也没有进行完全有效的管辖,也是一直未能让蒙古完全降服的原因之一。
而且在版图上相比,明朝和蒙古各部的版图,疆域占比相对而言,相差不大,实力相当。所以这就是明朝一直没有彻底降服蒙古各部的原因之一。
另外,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人统治的王朝,生活习性和蒙古各部也是大为不同。明朝的兵种大多数都是步兵,和机动性较强的蒙古骑兵作战相比,没有太多的优势。而且蒙古各部所在的地区,各部较为分散,疆域辽阔,使得对蒙古各部交战,战争成本较大。
所以在明朝前期,相对比较富有时,采取主动出击的作战方式,到了后期几乎是以防守为主的方式。
虽然明朝没有彻底让蒙古各部降服,但是明朝对蒙古的禁运封锁和长期以往的战争,也使得蒙古的实力大幅的消退。但是从万历朝开始,女真开始兴起,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起兵反明,
明朝在对女真的萨尔浒战役中大败,加上倭寇侵略等,明朝再也没有精力对蒙古各部进行彻底的交战。
到了清朝,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朝的前身是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女真族和蒙古各部属于游牧民族,生活习性也有一定的相同,而且战斗力跟蒙古各部相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加上在清朝时期,沙俄的东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蒙古各部的活动范围。蒙古各部的疆域辽阔的优势已经被削弱,尤其是在沙俄和清朝的前后夹击下,蒙古各部只能先韬光养晦,保存实力。
不光如此,在皇太极在位时期,对蒙古各部也是先采取用兵震慑,争取蒙古各部的归附,后采取联姻,赏赐和封爵的手段,取得了蒙古各部的支持和效忠。
以联姻为例,皇太极的后妃当中,大多数都是来自蒙古各部,在一定程度巩固了和蒙古各部的关系。
总结起来,明朝和清朝对蒙古各部的采取的方式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明朝虽然对蒙古各部的方式是不服就打,明朝军队的实力跟清朝实力相对来讲,也不是不弱的
但是明朝军队以汉族人为主,不了解蒙古各部的生活习性和作战方式,加上蒙古各部加起来的疆域较为广阔,军队找到敌人的难度较大,看不到敌人,军队实力再大也没处施展。
而清朝就不一样了,采取两种方式两手抓,军队实力不弱,且都是游牧民族了解其生活习性,多次对战了解其作战方式。
清朝经营蒙古,从皇太极三征林丹汗,到乾隆最终平定准噶尔,实际上也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并非是几十年。
先上结论:明朝对待蒙古,基本上一直就是打打打,没有更加高明的办法。不管是前一百年追着打也好,后一百年挑拨内斗也好,虽然在军事上常常占上风,却始终未能收服人心,在蒙古草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终明之世蒙古一直为患边疆。而满洲人建立的清朝,在以蛇吞象般取代明朝后,兼具中原农耕文明与满蒙藏草原游牧渔猎文明的二元特点,自身深谙草原民族的生存之道,构建出了针对牧区的直接统治体系,正是盟旗制度这一制度创新最终牢牢控制了广大蒙古地区。以下是简略分析。
1368年,明朝将元朝皇室追杀至塞北,北元虽然屡次遭到明军的毁灭性打击,但是始终歼而不灭、剿而不绝。明朝遇到了和历史上那些中原王朝面对的同样问题,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如星星之火,屡仆屡起,无法根治。
类似于汉灭匈奴,而鲜卑兴;唐亡突厥,则回鹘起。明在农耕区的统治是稳固有效的,但在面对逐水草居的游牧民却缺少可靠办法。明初洪武八征、永乐五征,曾经打得北元势力落花流水,东奔西逃,但是明朝劳师远征,却所获甚微。反倒是因鞑靼(黄金家族的北元)遭到打击,瓦剌(西蒙古)趁机坐大,土木堡一役差点让明朝提前终结。
其后,明朝调整了策略,不再单纯依靠军事部署主动出击,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力争在牧区形成多中心的均势体系。比如兀良哈在明初即归顺明朝,在瓦剌和鞑靼保持均衡时,中间蒙汉民族也曾出现过数十年的和平共处。
然而,达延汗1506年统一漠南蒙古(鞑靼)后,蒙古高原还是重新形成了统一的权力中心。至明末,达延汗重建的蒙古汗国传承至林丹汗,林丹汗直辖察哈尔部,又是整个东蒙古(鞑靼)的总汗。明朝对蒙古的经营常常有心无力,疲态尽显。
应该说,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尝试过某种与内地不一样的制度,比如针对南方少数民族设置的土司制度,也就是所谓羁縻制度。而卫所制度则主要是用来防御北方的蒙古的。
但是后者明显并不特别成功,并未收长治久安之功。明朝前后大规模修建长城50余次,工程在200余年几乎一直在进行,役夫不计其数。我们今天游览的长城即是拜明人所赐。明朝沿长城诸险要地带建立了?九边三卫?:在大同、榆林、甘肃、宁夏、太原、辽东、贵府、蓟州、固原设置九个边疆重镇,合称?九边?;在长城以北设太宁卫、东胜卫、开平卫,合称?三卫?。
这样,就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以九镇为支点,以卫所等为网络,以长城为屏障和阵地的严密防线。
总体上,有明一代,蒙古叛服无定,与明朝攻防互见。
对比清朝对于蒙古的经营就比较得心应手了。其中有三条办法比较奏效。一是军事征服,血腥镇压反抗者;二是政?束缚,实施盟旗制度;三是推行黄教,羁縻民族性格。特别是独创的盟旗制度,相当于防风固沙工程,一个个的小格子,使沙丘渐渐停止了流动,沙子还是沙子,但是已经对人类构不成威胁了。
曾经在草原上呼啸来去以劫掠为生的战士,不得不变成自食其力的牧人。从中原王朝的角度来看,草原帝国的威胁就此被轻松地解决了。
军事征服。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就与附近的蒙古诸部会盟、联姻。1616年,察哈尔林丹汗与明朝结盟,企图联手遏制后金的扩张。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则利用各部落、氏族之间的矛盾,采取招抚、利诱、通婚、胁迫等手段,以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 林丹汗连续遭到打击,众叛亲离死去。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出降,献元代传国玺?制诰之宝?,察哈尔部灭亡。?本朝龙兴,蒙古科尔沁部率先归附,及既灭察哈尔,诸部相继来降。?1636年,漠南蒙古各部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置蒙古衙门统管蒙古事务,并派员前往归附的蒙古各部?查户口、编牛录、会外藩、审罪犯、颁法律、禁奸盗?。此后漠北、青海蒙古(四卫拉特盟主固始汗)各部震动,纷纷遣使入贡。 1638年,清朝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1676年四卫拉特之一准噶尔首领噶尔丹打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攻打归附了清朝的喀尔喀蒙古,意图重新统一蒙古,由此与清朝的矛盾加剧,导致康雍乾三朝多次对准噶尔用兵。至乾隆25年(1760)才最终平定。清廷此时内部稳定,国力强盛,战斗力较强,且运用剿抚并用的策略比较成功,在战争指导上,能依据客观情况,制定出切合时宜的作战方针,注意发挥骑兵快速机动作战能力和火器部队的作用。 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内附,蒙古除布里雅特、卡尔梅克等由俄统治外,其余各部均纳入清朝版图,乾隆帝作诗曰:?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当然伴随着军事征服,蒙古各部落遭到了极重摧残,大量人口死于战乱。准噶尔部和清朝对峙70多年,清朝统治者对其抱有很深的敌视和不信任心理,准噶尔原有60多万人口,由于战争、内讧、瘟疫、杀掠、逃亡,准噶尔部人丁殆尽,幸存者依附于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者曰额鲁特,游牧青海者曰绰罗斯。
对付蒙古,明朝确实花了太多精力,太长的时间。前后三百年,明朝就一直和蒙古纠缠不休。为了蒙古,明朝又是重修早已废弃不用的万里长城,又是在北方设置了九个军事重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连续八次打击蒙古,朱棣连续五次打击蒙古。
到明英宗的时候,蒙古南下,还差点把明朝搞成了第二个南宋。但是在清朝的时候,蒙古与清朝的关系却处理得非常好。清朝基本上没有为了蒙古,在军事上耗费过太多力气的时候。而且,清朝基本上也没有和蒙古发生过什么战争(除了西北的噶尔丹,噶尔丹最终也被很快摆平)。
那么,清朝究竟想到什么办法,顺利地解决了蒙古问题呢?这个办法就是“联姻”,或者也可以说叫做“和亲”。从努尔哈赤开始,他为了稳定大后方,集中力量攻打明朝,就兴致勃勃地纳娶蒙古公主为妻。到了皇太极的时候,皇太极在纳娶蒙古女子问题上,花了最大的精力。他的嫔妃中,有半数是蒙古王公贵族女子。不仅如此,清朝皇室还把皇室公主远嫁蒙古王公贵族。
后来还因此形成了制度,几乎所有的清朝公主,都要嫁到蒙古草原。因为这种方式,蒙古和清朝形成了牢不可破的血缘关系,满蒙亲如一家,也得到彻底的完善和落实,清朝也因此轻松搞定了蒙古的问题。那么,既然清朝可以采用“和亲”的方式,轻松搞定蒙古问题。明朝为什么却不这么做呢?虽然说清朝是后面出现的朝代,明朝学不来。但是,在明朝之前,其实已经出现过以“和亲”的方式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的政策,明朝为什么不采用呢?
我认为,明朝之所以不采用“和亲”的政策处理北方少数民族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效果并不是很好。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在于通过血亲维系起来的两国关系,常常会因为嫁到别国的公主出现变故,因此两国重新交恶。二是明朝耻于这种“和亲”的行为。汉民族在历史上把自己放在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对“和亲”一事多有抵触。因此,明朝要采用强硬的手段对待蒙古。永乐皇帝朱棣甚至为此沾沾自喜地说,他大明王朝是历史上唯一“不和亲,不纳贡”的朝代。正因为如此,明朝不利用“和亲”解决边关问题。
那么,清朝为什么就能够用“和亲”解决蒙古问题呢?
其一,清朝没有明朝的那种心态。清朝是少数民族,他们和蒙古是处在同一水平上的。甚至,蒙古在地位上,还是略高于清朝满族的。因为蒙古曾经统一过中国,这样,他们不仅仅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老大,而且还具有皇家的血统。因此,满族和蒙古人“和亲”,绝对没有下嫁的味道,反而是高攀。清朝满族的这种心态,就让他们没有把公主嫁到蒙古,看成是一种耻辱。
其二,清朝持续不断地“和亲”。明朝之前的汉人王朝的“和亲”,都是非常“吝啬”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们不会采用“和亲”的方式。什么叫“万不得已”呢?一是实在打不赢北方少数民族。二是北方少数民族反复求娶。这样一来,汉人嫁到北方少数民族去的姻亲就不多。前面我们也说过,通过血亲维系起来的关系,一旦血亲淡了,关系就可能破裂。
正因为嫁得少,关系破裂的情况就多。而清朝因此持续不断地嫁娶,所以满蒙的关系一直维系得很好。总之,真正要解决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虽然不一定像清朝那样持续不断地“和亲”,但至少应该把他们和中原民族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这样出现的问题就会更少一些。
明成祖时代蒙古还是很强的,机动能力不行,国家能力不能高比例高效率的转变成军事力量,怎么征服蒙古?而皇太极时,蒙古可是衰弱的不行,连当时很烂的明朝都能欺负欺负,又加上蒙古其实和皇太极其实还是合作意向更高。所以蒙古屈服了皇太极。
这里其实牵扯到一个一直以来的问题,那就是农耕文明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怎么对付游牧骑兵,那么困难。
很多人都扯淡,说中原汉族政权被东边大海,北面寒冷,西面沙漠高原保护着,很幸运。其实很扯淡。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什么才是最强军事力量,当然是骑兵。中原汉族政权头上一直悬着一把刀,能混到现在还没灭亡真的是实力+运气。游牧民族全民皆兵,从小就是学习骑马射箭杀人,基本上就是现代的特种兵,而农耕文明呢,统治者巴不得每个人只会种地,特别是宋朝明朝,士兵的地位低的没法形容。好吧就算你国家强大,可是这么大一个国家的调动的效率冷兵器时代往往很低,(就算民国的时候,淞沪会战老蒋也因为调兵效率的低下而头疼)。所以往往北面防线一完蛋,长江以北就完蛋了。所以在国家综合实力不能快速转化成军事能力的冷兵器时代,很难使全民皆兵效率极高的游牧民族的对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