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被黑的淳于琼,曾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时,曹操即将粮尽,心中焦急。袁绍的谋士许攸因家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审配将此事写信汇报给袁绍,袁绍大怒,责骂了许攸。许攸心生不满,背叛袁绍,投靠曹操。从许攸的口中,曹操得知袁绍军的粮草囤积于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曹操便带精骑五千前去攻打乌巢,结果到乌巢时,乌巢守将淳于琼居然酗酒醉了,曹操偷袭得手。淳于琼被擒,粮谷被烧,曹操命人割去淳于琼的鼻子,把他放回,袁绍大怒,把淳于琼杀了。
从此,淳于琼留给后人的就是一个酗酒无度的草包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淳于琼
历史上的淳于琼
不过在历史上,淳于琼虽非名将,但也不是草包。相反,淳于琼是忠义之辈,深得袁绍信任,最后是力战而亡的。
1.他曾是汉灵帝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宏昏庸无能,皇权旁落,汉灵帝刘宏备感忧虑。尤其是兵权被士族和外戚掌握,刘宏扶持宦官势力,对抗外戚,虽铲除窦家,削弱了外戚的实力,但仍然不够。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汉灵帝组建西园八校尉,以此来掌握一定的兵权。西园八校尉每校尉几千上万人不等,皇族、士族、外戚都想争夺西园八校尉的兵权。最后经过各派势力的角逐,西园八校尉的统领分别为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淳于琼虽名列最后,但能够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与曹操、袁绍同列,以证明他的才能。
曹操
2.他觉得袁绍信任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从长安出逃,袁绍手下的谋士沮授劝袁绍迎回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已归属袁绍的淳于琼和谋士郭图表示反对:“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英雄并起,各据州郡,连徒聚众,动有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后来袁绍听从淳于琼和郭图的意见,没有迎回汉献帝。
建安四年(199年),沮授权力过盛,郭图向袁绍进言:“沮授监管内外,威权震动三军,如果他逐渐强盛,用什么办法控制他呢?臣下与君主权力一样,国家就灭亡。”袁绍听郭图将沮授统管的职权分为三个都督,分别由沮授和郭图、淳于琼每人主管一军。
沮授和郭图都是袁绍最信任的谋士,史料多次把沮授、郭图、淳于琼三人并列,足以证明当时淳于琼也是深受袁绍的信任,连是否要迎回汉献帝这种大事都要咨询淳于琼的意见。
3.乌巢之战力战被杀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派淳于琼率兵万余,屯粮于乌巢。曹操率5000兵,换上袁绍军的旗帜,夜晚进军,淳于琼没有察觉。曹操火烧乌巢,营中大乱,当时天已渐亮,淳于琼就在营外摆开阵势,迎战曹操,结果战败,被曹操活捉。曹操就质问淳于琼,淳于琼却说“胜负自天,何用为问乎!(天意决定胜败,问我干什么)”,最后淳于琼被曹操杀死。
乌巢之战
乌巢之战袁绍军战败,袁绍应该负主要责任,因为当时沮授就担心乌巢的安全,建议曹操派蒋奇率兵在外围巡逻,加强防备,但袁绍没有听从(《资治通鉴》:沮授说绍:“可遣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绝曹操之钞。”绍不从)。得知曹操要袭击乌巢,袁绍并没有紧急增援,而是用重兵攻击曹操大营,想围魏救赵,只派小部队去救援,结果也没达到目的。
淳于琼作为乌巢守将,在乌巢被袭击之后,面对曹操的精兵,淳于琼在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力战而兵败。原因有两点:1.曹操有备而来,淳于琼准备不足;2.淳于琼在军事才能上确实不及曹操。但作为一名军事将领,他勇于作战,且未屈服于曹操,他是合格的。
可惜,淳于琼在三国演义中却是个反面形象。
谈到三国英雄,我们就会想到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建立三足鼎立的曹魏、蜀汉和东吴政权;也一定知道曹操的恶来典韦、虎痴许褚勇冠三军;刘备账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锐不可当;孙权麾下的儒将周瑜、陆逊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其实这些人的大名如雷贯耳,其历史事迹千百年来已被人挖掘、表现得淋漓尽致,勿庸多言。下面 特别罗列一下三国时期容易被人所忽略的一些真实历史大咖。由于人数众多,只能做挂一漏万式的粗线条勾勒,不可能展开详述。
首先是东汉末年造成三国前期封建割据乱象的 宦官集团“十常侍” ,它是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段摇、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粟嵩等皇帝近侍官员组成的宦官集团。实际上主要有十二个人,但历史上仍习惯称呼他们为“十常侍”。
十常侍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婚宗姻亲、门人宾客把持全国州郡管治大权,强取豪夺,鱼肉百姓。张让甚至“僭越”朝制,把自家庄园建得高过皇宫,又怕灵帝发现,于是挖空心思以 “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 来忽悠灵帝。这样终于导致天下人心大乱,盗贼蜂起,最后他们自己或被袁绍所杀,或逃亡自尽。
再说说 实权在握的“西园八校尉” ,他们分别是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
西园就是当时的首都洛阳的一处皇家园林,东汉末年汉灵帝为了分其舅兄——大将军何进兵权,于中平五年八月在西园招募壮丁创立一支新军,并设置“西园八校尉”来管带。 诸校尉都受宦官上军校尉蹇硕统领,蹇硕又直接受命于皇帝。 一时声势浩大,连何进也要惧其三分。
“西园八校尉”中的曹操、袁绍大家都很熟悉了,后来都成了一世枭雄。有趣的是这两人的同僚右校尉淳于琼后来成了袁绍的部下,他就是后来官渡之战中负责守卫袁绍粮草的主官,结果在此次战争中被曹操偷袭了袁绍囤于乌巢的粮草,一把火烧得精光。
官渡之战对袁绍可谓是灭顶之灾,除了淳于琼本人咎由自取,兵败被诛外,号称 “河北四庭柱”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河间四将 ,先是颜良、文丑阵亡,这次张郃、高览一同投降曹操,最终袁绍一败涂地,郁郁而终。
三国归晋,笑得最后的是司马懿(字仲达)家族。司马懿就是三国时 “司马八达” 的重要成员之一。河内温县(今河南焦作市温县)名门司马氏,传至司马懿父亲京兆伊司马防时,生下 兄弟八人——汉兖州刺史司马朗、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魏东武城侯司马馗、魏鸿胪丞司马恂、魏中郎司马进、魏安城亭侯司马通、魏安平亭侯司马敏 。因为这八兄弟的表字里皆有一个“达”字,时人并称其为“司马八达”。
曹魏重臣司马懿在史书上被称为三国“冢虎”,有谚云 “俊美幼麟是周郎,萧墙之内伏冢虎”。 冢为坟,“冢虎”指荒野、远离人烟的老虎,不为害,所以“冢”有隐藏,隐蔽低调的意思,暗喻司马懿不遂意时(曹操、曹丕当政时期)委曲求全,得意时(曹丕儿子曹睿当政后)位高权重、赶尽杀绝。
所以 司马懿其实是一只白额吊睛大虎,他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 说白了就是笑面虎、老狐狸!先是蛰伏扮作一头猪,时机成熟后抄了曹魏的后路扮猪吃虎。其实曹操在世时就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曾经告诫他的儿子曹丕: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遗憾的是,由于司马懿做事殷勤尽心,又善于伪装,终于骗取了曹丕的信任,曹丕甚至把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这四人作为其早期的核心心腹,史称 “曹魏四友” 。
最后司马氏成了篡汉曹魏背后的黄雀。而且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还在攫取曹魏政权之前,把曹操、曹丕的子孙视作儿皇帝,玩弄于鼓掌,让曹氏成为千古笑柄!成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即出自这一段史实。相传曹操逝世前曾梦见 “三马同槽而食”,实际上是寓意司马懿和其子司马师、司马昭这“三司马”将来会蚕食曹氏的帝王基业。
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期的“党锢之祸”是由受皇上崇信的宦官集团以“党人”罪名禁锢读书人,使其终身不得做官而得名。后世认为 党锢之祸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
这些读书人(士人)即后来所说的士大夫。他们品德高尚,但是在仕途荆棘、官路不通的情况下,他们满腹不平,并与在朝反宦官的势力、在野的名士以及太学生结合,对他们认为善的人,就互相推荐标榜;对他们认为恶的人,一概深恶痛绝。于是形成了 标榜、品评人物,互立雅号的社会风尚。
当时的士人和太学生把敢于同宦官进行斗争且本身学问、道德悠长的知名人物称为君子,并按从高到低的“评级”冠以 “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等雅号 。
其中“三君”意思是“一世之所宗”的三个人,是当世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八俊”中的八人乃人中英杰;另有道德可以为他人榜样的八人被推崇为“八顾”; 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八人属于“能导人追宗者”,即可以引导其他人学习前述“三君”道德文章的引路人,称为“八及” ;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等八人“能以财救人者”,即不惜家财,救苦救难,被推崇为 “八厨” 。
“八及”之一的刘表,我们都熟悉刘备的这位宗亲大哥,他为荆州州牧期间,恩威并著,招诱有方,实现万里肃清、群民悦服!而后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在汉末军阀混战中,他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一度称雄荆汉,先杀孙坚,后拒曹操。
遗憾的是 刘表是守成之君,座谈论道,多疑无决,无进取四方之志;加之生出“如豚犬尔”的儿子,很快在他病死后,大好江山被他儿子刘琮奉送给曹操。
说到刘表,就有必要说一说 “刘虞、刘表、刘焉 ”这“刘氏三牧” 。这三人都是汉朝皇帝的宗亲。上文已经说过, 刘表是荆州刺史(后称州牧) ,从族谱上看是刘备的远房族兄;范书《刘焉传》: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 刘虞为幽州牧 ,皆以本秩居职。”刘虞是幽州州牧,后来他与刘备的学长公孙瓒(同是卢植的学生)在争夺幽州的控制权时,兵败被杀。
按辈分刘焉是刘备的叔叔,《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结义后首次投军就是投到刘焉账下。 刘焉当上益州牧 之后就一心割据,做起土皇帝,半独立于中央政府。益州是东汉时最大的州,它包括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市全境和陕西省南部,云南省西北部。有汉中、蜀、永安等郡。
无奈接他班的儿子刘璋暗弱,在内忧外患之际,听信手下谋士张松、法正之言,迎接族叔刘备进入益州护卫自己,共拒曹操。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的不智之举,大耳哥刘备反戈一击,顺手夺取了益州。
“八厨”之一的山东汉子张邈,和曹操、袁绍都是朋友。在汴水之战后归附曹操,后来曹操带兵讨伐陶谦时,张邈与陈宫叛曹,迎接吕布为兖州牧。后吕布被曹操彻底击败,张邈也在败军之中,被部下所杀。
谈到三国,就不能不说一下有重大影响的 琅琊诸葛氏家族 。诸葛亮“功盖分三国”为蜀汉打下基业就不用说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深受国恩,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后与其子诸葛尚一起抗击入侵蜀都的邓艾军队时,兵败双双殉国。
诸葛亮的长兄诸葛瑾(字子瑜)一直颇受孙权器重。孙权曾经说: “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这足以证明夹在吴、蜀两国以及两兄弟之间的诸葛瑾在政治上高超圆融的平衡能力。
正因为诸葛瑾是一个胸怀宽广,温厚诚信,谨慎圆融的人,所以他对他光芒四射的儿子诸葛恪一直不太满意。这是怎么回事呢?
诸葛恪年少时就反应机敏,以神童著称,可谓辩才无碍,无人能敌 。诸葛瑾面孔狭长似驴。一天,孙权召集大臣饮宴,席间差人牵来一头驴,并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 “诸葛子瑜 。”这实际上是孙权调侃诸葛瑾的狭长面颊。诸葛恪跪下说:“请赐我一只笔!。”取到笔后,诸葛恪在标签后添了两字: “之驴 。”在场的人都笑而叹服。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又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随口问他:“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而答:“我父亲更优秀!”孙权问其因, 诸葛恪说:“我父亲知道应该辅佐谁,而叔父不知!”
这个实际上是拍马屁说孙权是比刘备贤明得多的君主,诸葛亮尽管聪明睿智,但是没有做到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这下真是拍得恰到好处!
孙权听罢大笑,便命诸葛恪依次给大家斟酒,斟到元老张昭面前,张昭先已有了几分酒意,不肯再喝,对诸葛恪说:“这样劝酒恐怕不符合尊老的礼节吧!”
张昭(字子布)与张纮合称东吴“二张” ,都是早期就效力孙策、孙权兄弟的资深重量级谋士。张昭甚至是吴国的首席智囊,所以孙策临死前叮嘱孙权: “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周瑜!” ,可见张昭的资历、声望非同一般!
孙权说:“你能否让张公理屈词穷,喝下这杯酒?”于是诸葛恪反驳张昭:“吕尚(姜子牙)年九十,依然高举白旄,手持兵器,指挥部队作战,还没有告老还乡。 如今军队上的事,将您老放在后边;聚会饮宴的事,将您老请到前面,这还不够尊老吗? ”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
对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儿子,诸葛瑾怎么看呢?《三国演义》里说:诸葛瑾见诸葛恪聪明尽显于外,叹曰: “此子非保家之主也!” 史书上也有类似的记录,诸葛瑾对儿子的评价: “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意思就是诸葛恪若不能侥幸让诸葛家兴盛,便会令家族遭到诛灭。后来果然应验了,诸葛瑾后人这一支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和诸葛瑾有个堂弟诸葛诞是三国后期曹魏的重要将领,由于诸葛亮在蜀汉官至丞相,诸葛瑾是东吴位居大将军的重臣,所以后世评价其三兄弟时说“ 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这里狗是“功臣”、“功狗”的意思,没有贬低或侮辱之意。
诸葛诞还与当时魏国的夏侯玄、邓飏、田畴一起合称 “四聪” ,即四位明哲之士;当时另有刘熙、孙密、卫烈三位世家子弟为一时才俊,合称 “三豫” ; “四聪”、“三豫”连同上文提到的“司马八达”联袂组成当时的所谓“四聪八达三豫”的中原名士团队 ,诸葛诞就列身于这个名噪一时的团队中,可见其名声很大,很NB!
文人学士方面,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合称 “建安七子 ”,“七子”与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组成的 “三曹”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为建安作家的主力军,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重大贡献。其创作各具个性,风貌独特。
曹魏还有所谓华 歆与管宁、邴原合称为“一条龙”的说法,最长的华歆为龙头,居中邴原为龙腹,管宁最幼为龙尾。 管宁虽为龙尾,实最有骨气,他虽避名位,却又积极致力于社会德化和仁教工作。
相传管宁和华歆同在菜园里锄地,华歆赫然锄到了块金子,就捡起来看了一眼,管宁竟却眼皮也不眨一下,继续锄地,华歆只好把那金子丢了;又有一次两人同坐一张席上读书,忽然门外传来贵人车马经过时的锣鼓之声,华歆放下书往外窥看,面露羡艳之色,管宁从此与华歆割席绝交!龙腹的邴原也是位饱学而有行之士,只是他性情刚直,不容污垢。
后来华歆离开孙策投靠曹操成为朝中红人。在他刚当上尚书令时,汉献帝多年前密诏伏皇后之父伏完密除曹操之事泄露,曹操大怒迫献帝废伏后。华歆此时气节、德操全无,他勒兵入宫捕捉藏身在复壁之中的伏皇后。
华歆下令武士以斧劈墙,打开复壁,伏后蒙头瑟躲在一角,武士们不敢下手, 华歆发狠亲自揪住伏后的秀发,将伏后拖出勒死,并鸠杀皇子!所谓人臣之礼、帝后之尊、男女之防、圣贤之教,华歆一概抛到九霄云外。
魏、吴交恶时,这位曾自荐可以替孙权在曹操面前搞好关系的人,马上积极为曹操挞伐孙权出谋划策。曹操去世后,华歆立即逼迫献帝禅让、鼓动曹丕篡汉, 还与贾诩、王朗、陈群等人串演汉献帝禅位曹丕、曹丕力拒不就的把戏 。群臣劝进上表上奏凡三次,献帝下诏让位者再三,其中的总导演就是华歆!
但是华歆的不齿行为不影响其官运亨通,他与王朗、锺繇一起位列 “曹魏三公” 的高位。在《三国演义》里,王朗在两军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义正辞严地骂倒,一时气极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死。其实这不是史实,所谓“武乡侯骂死王朗”是艺术上的“戏说”。
钟繇不仅是政治家,而且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我国楷书(小楷)的创始人。 钟繇更让人羡慕的是可能是其养了一个有“子房、王佐之才”的儿子钟会。钟会自小聪明过人,胆大多机变。
他小时候和自己的哥哥钟毓(钟繇长子)去见魏明帝曹睿,钟毓惊慌失措,汗流浃背,钟会却镇定自若。魏明帝问钟毓为什么出汗, 钟毓答道:“战战惶惶,汗如雨浆 。”皇帝回过头来又问钟会为什么不出汗? 钟会应声而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这回答既凸显了他的镇定机智,又以谦卑姿态维护了皇帝的面子。
另一次钟会和司马昭、陈泰、陈骞约定一起乘车出门。钟会迟到了,司马昭觉得不满,嘲讽他说: “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 这句话看似普通,其实却是对钟会的不友善,因为钟会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钟繇,“遥”、“繇”同音,犯人家尊长名讳。钟会不假思索就回复: “矫然懿实,何必同群?” (我这种超群出众,德才兼备的人为什么要和你们这种平庸之辈挤在一起呢?)
这个回答可以说是急智精妙,先表明自己高风亮节的境界,不屑与他们共乘。然后,字里行间点出了这三人父亲的名字, 司马昭的父亲是司马懿,陈骞的父亲名陈矫,陈泰的父亲名陈群, 可谓寓有力回击于轻描淡写之中。
钟会掌兵之后擅奇谋,晓畅兵机,是难得的帅才。他与邓艾合称 “曹魏双璧” ,此二人最后分帅大军灭亡蜀国,上演了一曲 “入西川二士争功” 的大戏。(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因为他们的字里面都有个“士”字,所以叫“二士”)
说到钟会,不妨提及他和“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的梁子。有一次,贵公子出身本也风流倜傥的钟会他去拜访名士嵇康,但是嵇康却自顾自打铁,不屑敷衍他。像钟会这么有才能的人受到如此轻视,内心是非常尴尬和恼怒的,但是他走的时候却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回答虽然精妙才辩,但是他还是很记仇,后来找了个机会向司马昭进谗言害死了嵇康。
此外,后世人还把魏、蜀、吴三国各国的比较有共性的文臣武将、各类人杰归纳到一起,便于评说和记忆。例如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人相对于曹魏的后世脓包子孙来说雄才大略无出其右,所以称之为 “曹魏三祖” 。
窝囊的正始皇帝曹芳当政时期,何晏、邓飏、丁谧三人作为首席辅政大臣、大将军曹爽的智囊,人称 “台中三狗” (台中指位居台辅中枢高位)。虽说小有聪明,出馊主意鼓噪曹爽与司马懿斗法,结果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对方一触即溃! 王昶、胡遵、毌丘俭都是曹魏朝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史称“曹魏三征”。
文臣方面,还有鼎鼎大名的 “荀爽、荀淑、荀靖、荀彧、荀顗”这“五荀” ,他们都来自豫州颍阴(今河南许昌)的望族荀家。这五人中,最著名的要数荀彧。荀淑是荀彧的祖父,他生有8子,并有才名,人称 “荀氏八龙” 。荀彧的父亲荀绲是荀淑次子,尤以荀彧的六叔荀爽和三叔荀靖出类拔萃。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他实际比荀彧这个叔叔还年长5岁,荀顗是荀彧的第六子。
荀彧是曹操前中期的首席谋臣,自小被世人称作“ 王佐之才”,出仕后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荀彧为汉尚书令镇守许都达十七年,打理国家后勤事宜,堪比汉高祖之萧何,并多有战略性建议,时人敬称 “荀令君 ”。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猜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去世。
荀彧侄子荀攸,被曹操称为 “谋主” ,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仅稍逊于其叔荀彧。建安十九年,荀攸在跟随曹操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荀攸在前线为军师(包括中军师)供职十八年,后来也当上了其叔曾任职的尚书令。曹操曾评价荀彧、荀攸俩叔侄说: “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曹魏武将方面, 乐进、张辽、于禁、徐晃、张颌号称“五子良将” ,因为这五人智勇兼备,具备独自统兵的能力。在历次战争中,进攻他们往往是先锋,撤退时常常让他们断后。还有 曹仁,曹洪,曹真,曹纯,曹休,夏侯敦,夏侯渊,夏侯尚合称魏“八虎骑” ,相传这八人都是曹氏近支止亲属。因为曹操的先人本姓夏侯,后来过继给了曹家,所以这些人是一脉的分支。
相对而言,蜀汉的人才就单薄得多,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后期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的尴尬局面。 “刘备、关羽、张飞”号称“三英” 人所共知, “诸葛亮、关羽、张飞”所谓“蜀汉三杰” 也了无新意。
诸葛丞相为蜀国鞠躬尽瘁,并和他一手提拔和培养的蒋琬、董允、费袆一起合称 “蜀汉四相” ,他们几乎萧规曹随地深入影响了蜀国,直到最终被吞并。武将方面除了 “五虎上将” 之外,还有一些说法,如 张任、刘璝、泠苞、邓贤等川西四将 (实际他们不为刘备所用,属于益州地域罢了);马良、马谡等五兄弟的 “马氏五常 ”组合,当时乡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指马良)最良。”
再看看东吴,早期的 “孙策、周瑜”这对“江东双壁” ,当然他们的夫人大乔、小乔也青史留名,所谓 “二乔” 。武将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 “东吴四将” ;“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被誉为 “东吴四杰” 当之无愧。
谋臣方面,除了上文提到的 “二张” 以外,还有“顾邵、诸葛瑾、步骘、严畯、张承”组成的所谓 “东吴五君” ,此五人都是江东孙吴政权的五位重臣,他们都得到了吴主的格外器重,当时人以“君子”、“国士”相待。
至于“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组成的 “吴中四友”(或称“太子四友”) 就是东吴的“官二代”或“官三代”俱乐部了。诸葛恪上文已提到,是原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张休是元老“二张”之一——辅吴将军(孙权特封)张昭的次子; 顾谭是上文的“东吴五君”之一的豫章太守顾邵之子,东吴第二任丞相、元老顾雍的孙子。
还有一些说法把魏蜀吴三国的雄杰扭在一块说,比如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卧龙、凤雏指代诸葛亮、庞统无话可说;“冢虎”暗喻司马懿前文已有交待;唯有“幼麟”何指一直有争议,有人说是周瑜,还有人说是指姜维。
至于 号称“四大寇”的董卓心腹李傕、郭汜、张济、樊稠 等人,因倒行逆施、烧杀劫掠,最后均不得善终,只能是遗臭万年了。
零零总总的罗列了这么多三国历史大咖,当年可以说个个都是叱咤风云,或披坚执锐,勇冠三军;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倚马可待,文采风流。然时至今日,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词里所说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欢迎交流、分享 ? ? ? ? ? ? ? ?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如果您还满意,请顺便给我这篇参赛文章点个赞呗:
FTN征文大赛 |史记 FTN通证“横空出世”记
三国人物
姓名:赵云字:子龙(157-229)籍贯: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赵云,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是公孙瓒属下.公孙瓒派刘备为田楷抵抗袁绍时,赵云跟随刘备成为他的主要骑从.后来刘备被曹操赶到当阳长坂,丢下妻儿向南逃,赵云则保护后主刘禅与甘夫人脱险,因此被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取西蜀时,诸葛亮从荆州率领赵云与张飞一起逆江西上,成都平定后,赵云被升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被升为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后又升镇东将军.
建兴6年,诸葛亮攻打魏国,曹真出兵抵抗,赵云与邓芝疏于戒备被曹真打败,但他们坚守不懈,没有导致大败,回来后被降为镇军将军.次年赵云去世.死后追谥为顺平侯.
赵云在史料上事迹不是很多,但在演义中被描写得十分精彩,每每单枪匹马直捣敌阵而毫发无伤,更兼勇不可当,几乎都能枪刺对手于马下.
姓名:诸葛亮字:孔明(181-234)籍贯: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诸葛亮,又称卧龙先生.他的父亲早亡,叔父带着诸葛亮兄弟去投靠刘表,叔父死后,他在家耕田种地,吟诗做赋.常自比管仲乐毅,当时只有好友崔州平,徐庶相信他的话.后来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去了三次才把他招到身边.刘表的儿子刘琦曾向诸葛亮求教保命的计谋,诸葛亮很快就帮助他离开襄阳去江夏做了太守.
不久刘琮向曹操献了荆州,诸葛亮就自告奋勇去江东游说与孙权联盟抗曹.后来孙刘联军果然在赤壁大败曹军,诸葛亮也因此被刘备任命为军师中郎将,并让他管理零陵,桂阳,长沙的军事.
建安16年,刘备入川作战不利,派人往荆州招诸葛亮支援,在益州平定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将军,代理左将军府事,每当刘备外出,就派他镇守成都.建安26年,刘备听从诸葛亮劝说即位皇帝,封诸葛亮为丞相,总管尚书台,授予符节,张飞死后他又兼任司隶校尉.
章武3年,刘备托孤诸葛亮后病亡,建兴元年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益州牧.建兴3年春,诸葛亮往南中平叛,秋天就全部平定.建兴6年,诸葛亮进兵祁山,但先锋马谡违背作战部署,结果被张郃打败.诸葛亮因此自降三级,任右将军,代行丞相事.同年冬诸葛亮又出兵散关,但因军粮耗尽撤退,魏将王双在追击中被杀.
建兴9年,诸葛亮再出祁山,但又因粮尽退兵,其间射杀魏将张郃.建兴12年,诸葛亮出兵斜道谷,他生怕军粮再度供应不上,就用木牛流马运输军粮,并在渭水边屯田种粮建立长期驻军基地,但在这年的8月诸葛亮就病死于军中.死后追谥为忠武侯.
姓名:吕布字:奉先(-198)籍贯:内蒙包头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自幼熟习弓马,膂力过人,号飞将,勇武非常,然无谋而多猜忌。初为丁原部下,后杀丁原而投董卓,认卓为父。迁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小事失意,拔手戟掷布。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亦难安。时司徒王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卓,布为内应,亲刃董卓。允以布为奋威将军,仪比三司,封温侯,共秉朝政。李郭兵变,布投袁绍,合攻张燕。后袁绍欲杀布,布无奈投张扬,奔走四方。曾与曹操战于濮阳,兵败投刘备,乘刘备攻袁术,袭取下邳,谴备屯小沛,布自称徐州刺史。又曾辕门射戟解刘备之难。建安三年,再败于曹操,被缢死于白门楼。
姓名:关羽字:云长(160-219)籍贯: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
关羽,蜀汉五虎大将之首.他本来字长生,逃亡到涿郡跟随刘备担任护卫,刘备升为平原相后,他和张飞被任为别部司马统率军队.后来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让关羽代行太守的职务.不久刘备就被曹操打败投奔袁绍,关羽则被曹操活捉,但曹操对他很优待,任命他为偏将军.
后来曹操与袁绍在白马交战,关羽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打败了袁军,曹操立刻奏封他为汉寿亭侯,但关羽却归还了曹操的赏赐去袁绍军中投靠刘备.在平定荆南的战斗后,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入川后,关羽又被授予荆州的管理权.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升关羽为前将军,赐给符节斧钺并命他攻打樊城曹仁.关羽用汉水淹没了来救援樊城的于禁七军,并活捉了他,杀了大将庞德.曹操害怕得想迁都来躲避关羽.但最后决定挑拨孙权攻打关羽.孙权诱降了江陵和公安的守将糜芳和傅士仁,曹操也派出徐晃夹击关羽.关羽在撤退时被孙权的将领擒获,最后在临沮被孙权处死.死后追谥为壮缪(音:谋)侯.
姓名:曹操字:孟德(155-220)籍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20岁时被举为孝廉(相当于清代的秀才进士,是地方官推荐人材的方式),作朗官,又升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最后入朝任议郎.
黄巾之乱爆发后,曹操被任为骑都尉,征讨颍川黄巾.之后被朝庭任为东郡太守,但他不愿上任告病还乡.不久又发生了董卓之乱,曹操虽被表为骁骑校尉却连夜逃回陈留招募义兵起事.
初平元年,十多位诸侯奉袁绍为盟主共伐董卓,曹操代行奋武将军,董卓得知消息后就协持皇帝逃往长安.曹操独自发兵追赶,在荥(音:形)阳被徐荣打败.
不久诸侯联盟就各自解散,曹操则领兵进驻河内,之后他攻打了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匈奴于夫罗,还打败青州黄巾百万人,收降30万人为青州兵.次年曹操又大败袁术和陶谦,因为陶谦害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这时后方的张邈和陈宫结连吕布发动叛乱,兖州大都落入吕布之手,双方对垒数月后因饥荒罢兵.
兴平2年春,曹操再此与吕布交战,并把他赶走,吕布去投靠刘备,张邈被灭三族.7月曹操领兵到洛阳迎接了皇帝,并把他迁到许昌.
建安2年,原本投降的张绣突然反叛,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被杀.次年曹操水灌下邳城,擒杀了吕布,陈宫等人.不久张绣也重新归降.袁术想投奔袁绍,曹操派刘备截击,刘备却杀了车胄发动叛变,曹操就攻打他并活捉了关羽,刘备投靠袁绍,至此袁曹两家正式开战.
曹操先是在白马斩杀袁军名将颜良,文丑.但袁绍在官渡占绝对优势,曹操就偷烧了他的粮车,恰好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降,曹操因此得到了袁绍的情报得以大破袁军,并在回许昌时打败刘备,刘备逃去投靠刘表.不久袁绍病亡,他的儿子袁谭,袁熙,袁尚接连被曹操击败,最后都被杀死.曹操辞去原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建安13年,曹操南征,刘表病亡,继承人刘琮投降,刘备逃往夏口.不久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交战战败.曹操只好放弃南进返回.建安16年,曹操派钟繇攻打张鲁,西凉马超和韩遂因此造反,曹操亲征,离间并打败了他们.建安18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建安20年3月,曹操西怔张鲁,11月张鲁就投降.12月曹操回师.次年5月曹操进封为魏王.
之后数年曹操不断与西蜀刘备,东吴孙权周旋交战.在建安25年1月23日曹操病死于洛阳,死后被追谥为武王和魏太祖武皇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姓名:马超字:孟起(176-222)籍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
马超,蜀汉五虎大将之一.马超之父马腾被朝廷征召为卫尉时,他也被任命为偏将军,都亭侯,统领父亲的军队.他一得到兵权就与韩遂一起攻打潼关,曹操亲自迎敌.马超在阵前想仗勇力活捉曹操,但被许褚吓得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用贾诩的离间计大败马超与韩遂,马超逃往戎族,曹操没有听从杨阜的劝告斩草除根,曹操撤兵后马超就又率戎族各部攻打陇上郡县,杀了凉州刺史韦康,占领了冀城.马超自称征西将军,并州州牧,督凉州军事.韦康部将杨阜(音:富),姜叙,梁宽,赵衢(音:渠)合谋打败并赶走了马超,于是马超去汉中投靠了张鲁.
张鲁与马超互不信任,于是他又写密信归降正在夺取西川的刘备.马超做为先锋攻打成都,刘璋不战而降,于是马超被刘备任命为平西将军,都亭侯,督率临沮.刘备自称汉中王后马超升任左将军,持符节.章武元年,马超升任骠骑将军,凉州牧,斄(音:来)乡侯.次年马超去世.死后追谥为威侯.
姓名:姜维字:伯约(202-264)籍贯: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
姜维年少时就很好学,在郡上做了上计掾(音:元),又升为从事,中郎.建兴6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天水太守在巡视途中得知消息后丢下姜维和其它随从独自逃到了上邽,结果天水和上邽都不接纳姜维,姜维进退不得只好投降了诸葛亮.诸葛亮十分欣赏姜维,当即任命他为仓曹掾,奉义将军,当阳亭侯,后来又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建兴12年,姜维回成都任右监军,辅汉将军,平襄侯,统率各路军马.后来又历任大司马府司马,镇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卫将军,录尚书事.延熙10年,汶山羌人造反,姜维出兵镇压,不久又出兵陇西一带,与郭淮,夏侯霸交战.招降了胡王治无戴的部落.延熙12年出兵西平,不克而回.姜维常想要西联羌,胡部落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但费祎不同意,拨给他军队不多过1万人.
延熙16年,费祎去世,姜维率几万人出兵南安,因粮尽而退.第二年再次出兵陇西,招降了狄道县长李简,斩杀襄武守将徐质,收复了许多城池.延熙18年,姜维与夏侯霸出兵狄道,在洮西大破雍州刺史王经,姜维也退驻钟题.延熙19年,姜维升任大将军,进兵上邽,因镇西大将军胡济失约而大败,姜维自贬为后将军,代理大将军.延熙20年,姜维趁魏将诸葛诞造反出兵骆谷,被司马望,邓艾所阻而退兵.
姜维多次出兵而不利,且远离朝廷,宦官黄皓与右大将军阎宇就密谋废除姜维,姜维因此不敢回到成都.景耀6年,姜维上表要求派张翼,廖化出兵镇守北部边界,黄皓用鬼巫之言为由阻挠.数月后魏国入侵,姜维战败,蒋舒降敌,傅佥阵亡,姜维与廖化,张翼,董厥退守剑阁,钟会无法攻克.
另一面邓艾经景谷道入蜀,诸葛瞻战败,后主投降,姜维接到后主的赦令后也只好放下武器,将士们都愤怒地乱砍路边的石头.钟会非常敬重姜维,处处都优待他.不久钟会就陷害了邓艾,在成都发动叛变,自称益州牧,但是却被愤怒的魏国将士们所杀,姜维也一同被杀死.
姓名:张飞字:翼德 (166-221)籍贯:涿郡(今河北涿州)
张飞,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史记他字益德.张飞年轻时就和关羽一起侍奉刘备,刘备投靠曹操时张飞被曹操任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在长坂坡逃难时,张飞率2000骑兵占据长坂桥吓退曹兵.刘备取得荆州后封他为宜都太守,怔虏将军,新亭侯.
刘备进入西蜀后,张飞随诸葛亮入川,平定了沿江各郡县,活捉并收降了巴郡太守严颜.平定益州后,张飞升任巴西太守.
曹操派张郃攻打汉中,但是被张飞打败.刘备就升他为右将军,授予假节,章武元年又升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在刘备出兵伐吴前夕,张飞被手下范强,张达刺杀,首级被割送孙权.死后追谥为恒侯.
姓名:陆逊字:(183-245)籍贯:江苏苏州
陆逊家族世代为江东大族。
陆逊二十一岁时开始在孙权将军府中任职,历任东西曹令史、海昌屯田校尉、定威校尉。陆逊曾经谏议孙权平定山越族的动乱,时拜右都督。
东吴攻打关羽时,陆逊设计蒙蔽关羽,并与吕蒙一起消灭关羽,占领南郡,被封为抚边将军,华亭侯。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陆逊任大都督统兵抵御刘备大军并运用计谋击退刘备。孙权极其信任陆逊,并把印章放在他那里,所有的公文都给陆逊过目并盖章。赤乌七年(公元244年)陆逊出任丞相,翌年去世,谥号昭侯。
姓名:周瑜字:公瑾(175-210)籍贯:安徽舒城
周瑜与孙策交好,曾随当时寄身袁术的孙策攻伐江东诸侯,后来孙策派周瑜镇守丹阳。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曾聘周瑜为将军,但是周瑜认为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
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孙策,任职中郎将。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并使用若干计谋获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史料记载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时人好感。周瑜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姓名:张辽字:文远(169-222)籍贯: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
张辽,魏国五虎将之首.他因为武艺过人而被并州刺史丁原招为从事,后来又被何进派去河北招兵买马,等他回到京师后何进已死,张辽就又归属了董卓,不久董卓被杀,他就归属吕布,升为骑都尉.后来吕布又被曹操杀死,张辽就率部投降曹操,被任为中郎将,关内侯.从此张辽就跟随曹操东征西讨,建立战功极多,一直升官加职,备受曹操赏识.
曹操赤壁兵败后就把张辽,李典,乐进留守合肥,不久孙权率10万大军进攻,张辽守军仅7000人,曹操写信授意张辽出战迎敌.于是张辽就招募800敢死军出城作战,他身先士卒,边自报姓名边杀进敌阵,斩将二员,杀敌数十人,直杀到孙权大旗下,孙权吓得退到小山上不敢动弹,张辽在敌阵中左冲右突,无人能挡,手下士兵被困,他也回身杀回救出,此后吴军士气低落,10多天后就退兵了.张辽乘胜追赶,差点擒获孙权,曹操就封张辽为征东将军.
从此张辽的名气就越发大了,曹操也因此万分恩宠他,升赏了他的亲戚,还送给张辽的老母皇帝的车子.曹丕即位后,张辽被封为晋阳侯,连以前参与合肥之战的士兵也被任为虎贲郎.不久张辽患病,曹丕就把他接到自己府中,每天都去探病,还送他皇帝穿的衣服和食物.病刚好一点,张辽就回到合肥防范孙权,还击败了吴将吕范,不久就病逝,死后被追谥为刚侯.
姓名:太史慈字:(166-206)籍贯:山东黄县
太史慈面生美髯,少时好学,曾任本郡小吏。孔融曾经对太史慈非常赞赏并以钱粮接济太史慈的母亲。黄巾军余部围攻孔融时,太史慈受母命前往救援,但是孔融未让其与敌交战。孔融欲求救于刘备但无法突围。太史慈与两个军士数日于城外习射,待敌军懈怠时突围出去,使孔融得救,因而受到孔融器重。后来太史慈投奔刘繇,在孙策消灭刘繇之后归附孙策,官拜折冲中郎将。孙权执政时,委派太史慈负责东吴的南方事物。
姓名:甘宁字:(-)籍贯:兴霸
甘宁少时英武过人,曾啸聚山林二十余年。后归正途并广学诸子之书,先投刘表,因未受重用而投黄祖。在孙权攻伐黄祖时,甘宁归附东吴,并受到孙权厚待。甘宁在东吴期间,以其勇武而在数次战役中立功,官拜折冲将军。
甘宁开朗英武而有计略,轻财敬士,军士们都乐于为其效命。甘宁去世之后,孙权非常痛惜。
姓名:刘备字:玄德(161-223)籍贯: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
刘备祖上因上贡酎金不足被削去爵位,他年少丧父,与母亲靠卖草鞋草席为生.后来中山国商人张世平,苏双到涿郡贩马,见刘备很不寻常,就资助他组织了一批人马.不久刘备就跟随刘焉的校尉邹靖去镇压黄巾之乱,之后被授为安喜县尉,督邮来到县里,刘备去求见不得通报,于是他就冲进去捆住督邮打了两百杖后弃官而逃.但不久他又被任为下密县丞,高唐县尉,又升任县令,后来县被强盗攻破,刘备逃去依靠少年时的同学公孙瓒,公孙瓒就任他为别部司马让他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抵抗袁绍.刘备立下战功后被升任平原县令兼国相.
不久徐州牧陶谦向公孙瓒求救,公孙瓒就派刘备和田楷前去救援,陶谦为了感谢刘备就把丹杨郡4000兵拨给刘备,刘备也因此投靠陶谦屯兵小沛.不久陶谦去世,刘备被徐州官员糜竺,陈登等人迎为徐州牧,曹操也表奏刘备为镇东将军,宜城亭侯.袁术听说后来攻打刘备,吕布趁虚夺取下邳,不久就和刘备讲和让他回到小沛.但是不久吕布就再度攻打刘备,刘备战败投靠了曹操,曹操非常厚待他,任他为豫州牧,并和他一起攻打吕布并在下邳杀了吕布.此后曹操又表奏刘备为左将军,但刘备却与车骑将军董承密谋诛灭曹操,不久刘备就以截击北上的袁术为由出兵,出发后不久事情就败露,董承被杀,袁术也病死了,刘备就杀了徐州刺史夺取了下邳.
建安5年,曹操征讨刘备,刘备大败逃归袁绍,关羽被曹操活捉.袁绍和袁谭盛情接纳了刘备,之后袁绍派黄巾首领刘辟与刘备一起攻打曹操,关羽趁机逃归刘备.不久刘备就以出使刘表为由脱离袁绍,曹操派蔡阳追击,蔡阳被刘备杀死.刘表接纳了刘备并派他在新野屯驻,刘备在此打败了曹操部将夏侯敦,于禁等.不久曹操南怔,刘表病故,他的儿子刘琮继位后投降了曹操,刘备连夜逃往江陵,曹操派轻骑追击,刘备军在长坂坡大败而逃,刘备与亲随数十人逃出和关羽,刘琦会合在夏口.
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孙权派周瑜,程普率数万水军和刘备在赤壁合力大败曹军,烧了他们的战船,一直把曹操赶到南郡,曹操只好引兵撤回北方.刘备趁机扩充地盘,收取了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不久刘琦病故,刘备就自称荆州牧,孙权为了巩固双方关系就把妹妹嫁给刘备.
建安16年,刘璋派法正为使邀请刘备入蜀讨伐张鲁,刘备留下诸葛亮和关羽镇守荆州后入蜀.入蜀后刘备答应刘璋前去攻打张鲁但没有马上进攻,而是在当地收买人心.不久二刘关系破裂,刘备调头攻打刘璋,终于在建安19年平定益州.
建安20年,孙权来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不从,双方开战后不久曹操攻克汉中张鲁,刘备忙分荆州一半给孙权讲和,自几派张飞进兵汉中.建安24年,黄忠在定军山大败曹军杀了夏侯渊,于是刘备占领了汉中自称汉中王.不久,孙权夺取了荆州杀害了关羽.次年,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称魏文帝,刘备就向全国公告献帝已遇害,为他办丧事,追谥他为孝愍(音:敏)皇帝.建安26年四月初六,刘备在百官拥戴下登上帝位,国号称汉,改年号为章武,大赦天下,任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立刘禅为太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章武元年7月,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自东征孙权.但次年6月,刘备就在猇亭被陆议(即陆逊)打败,逃到白帝城.10月,孙权谴使求和,刘备答应了他.章武3年3月,刘备病危,嘱托诸葛亮辅佐太子,尚书令李严辅佐诸葛亮.4月,刘备在永安宫去世.死后追谥为昭烈皇帝.
姓名:司马懿字:(179-251)籍贯:河南温县
司马懿初为曹操的文学掾,在征伐张鲁时立有大功。曹丕信任和器重司马懿,封他为河津亭侯,后任丞相长史。曹睿继位时,司马懿出任骠骑大将军,掌重兵镇守西凉,却被蜀国以离间计致使其被罢官。后因魏国屡屡败于蜀国,曹睿只好再次起任司马懿为平西都督。司马懿深通兵法,指挥有度,与蜀国作战期间使诸葛亮难以取得决定性胜利。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司马懿镇压公孙渊并升任太尉。嘉平元年(公元249 年),司马懿发动兵变消灭独揽大权的曹爽。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镇压王凌叛乱,并于当年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晋国建立时,追尊司马懿为文王。
姓名:夏侯敦字:(-220)籍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夏侯敦14岁时因为杀了污辱他老师的人而闻名远近.曹操起兵后夏侯敦就为裨将随从征伐,不久就取得兵权任折冲校尉.后来与吕布交战时中了人家的诈降计作了俘虏,夏侯敦部将韩浩对敌人采取了强硬态度不肯妥协半分,最后韩浩杀光贼人救出夏侯敦,曹操对此非常赏识,从此再也没人劫持人质了.
曹操从徐州回军与吕布交战,夏侯敦在阵中被箭射中左眼.伤好后升为陈留太守,当年大旱,夏侯敦亲自带头背土引太寿河水种水田.从军时夏侯敦总是担任断后的重任.之后因功绩卓越升为前将军,能自由出入曹操的卧室,众将无人能比.曹丕登位后他又被拜为大将军.数月后去世,死后被谥为忠侯.
姓名:典韦字:(-197)籍贯:陈留己吾(今河南河睢)
典韦本来是张邈手下司马赵宠的士兵,军中双人举的牙门旗典韦一只手就能树起来,后来典韦归属夏侯敦,因功升为司马.在曹操与吕布交战时曾招慕冲锋的敢死军,典韦抢先报名,并用他的十多个长戟一一杀敌,战后被升为都尉.后又升为校尉.
典韦饭量很大,是常人的一倍,喜欢使一双铁戟和大刀,每次战斗都率领手下精选的士兵冲锋陷阵,平时则负责曹操的贴身护卫.
曹操攻打宛城,张绣投降,但不久就反叛,典韦与手下十多人死守营门掩护曹操逃走,典韦的铁戟一挥,敌人的十多把长矛都被打断,之后又抓住两个敌人做为武器挥舞.直到他大骂死后许久敌人才敢上前割下他的首级.事后曹操痛哭典韦,并花重金招人偷回他的尸体带回襄邑安葬.
姓名:黄忠字:汉升(145-219)籍贯:今河南南阳
黄忠,蜀汉五虎大将之一.最早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的侄子刘磐(音:盘)共守长沙,刘表死后,又归属长沙太守韩玄.刘备平定荆南后黄忠归顺了他,并随军入蜀.在平定西蜀的战役中,黄忠常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勇气名列全军之首,益州平定后,黄忠被任为讨虏将军.
建安24年,黄忠在定军山攻打夏侯渊,冲锋中一回合就杀了夏侯渊,大败他的军队.战后升任怔西将军,同年又升为后将军,关内侯.次年黄忠去世,死后追谥为刚侯.
姓名:许褚字:(-)籍贯:谯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许褚的家乡曾被山贼攻击,他组织当地百姓奋勇抗敌,后来双方议和,许褚用牛和山贼换粮,但牛掉头跑回,许褚抓住牛尾拖了一百多步,山贼大惊退去,许褚也从此扬名淮河一带.不久许褚率众投奔曹操,曹操当即起用他为都尉,负责自几的贴身护卫.
许褚不论是临阵杀敌还是近侍护主都勇猛过人,曹操曾和马超,韩遂单独见面,只带许褚一人护卫,马超想活捉曹操,就问曹操虎侯在哪,曹操手指身后骑兵,许褚睁眼怒视马超,马超就吓得不敢乱动.
曹仁曾经在拜见曹操时顺便请许褚到房里谈话,许褚只说一句(主公马上出来)就进门了,曹仁因此非常恼怒,事后许褚却解释说自几是内臣,曹仁却是外臣,有话当众讲就可以了,不用私下谈.曹操因此更喜爱许褚.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许褚依然备受信赖和亲信,他最早的那些虎卫手下后来都纷纷被封为将军,封侯的有几十人,封校尉的有一百多人.许褚死后被追谥为壮侯.
姓名:孙策字:(175-200)籍贯:浙江富阳
孙策是孙坚之长子,孙权之兄。孙坚死后,孙策年十余岁便跟随袁术。因英勇善战和善于用人而受到袁术赏识,并得到其父的部属。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消灭刘繇。
袁术称帝之后,孙策写信谴责袁术并与其脱离关系,被曹操封为讨逆将军。袁术死后,刘勋拦截住欲投奔孙策的袁术余部。孙策因此设计奇取庐江,刘勋部将全部投降,孙策趁势统一江东。曹操惊异孙策的能力而不得不安抚孙策。
官渡之战期间,孙策想偷袭许昌迎接汉献帝,不料被许贡家客袭击而身负重伤,当夜死亡,年仅二十六岁。孙权继位之后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姓名:祝融夫人字:(-)籍贯:
南蛮王孟获之妻。据说是传说中的火神祝融的子孙。武艺超群,善使飞刀。生擒了张嶷、马忠,但是自己却被魏延、马岱俘获。
姓名:徐庶字:(-)籍贯:颍川
司马徽的门生。善击剑。担任刘备的军师表现活跃,但是由於其母落入曹操之手,不得已而归顺曹操。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诸葛亮。
姓名:庞统字:(179-214)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庞统,又称凤雏先生.他在年少时并有什么名气,但他20岁时去见了司马徽,司马徽评论他说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因为司马徽素有识人的盛誉,所以庞统的名声也慢慢显赫起来.后来郡府请他做功曹,庞统特别爱评判当世人才,人们认为评论往往言过其实,而庞统却认为应该多赞扬善人善行来激励他们.
东吴周瑜去世,庞统前去送丧,很受吴国人士的器重.刘备任荆州牧后,庞统试任耒阳县令,因政绩不佳被免职.然而鲁肃和诸葛亮却同时向刘备推荐庞统,于是刘备召见了他,并与他深谈,对他很是器重,任命庞统为治中从事,对他的亲信仅次于诸葛亮.
庞统随刘备入蜀后提出了夺取益州的三条计谋,刘备听从了他的中计,斩了杨怀,高沛后攻击刘璋.一路上攻无不克.但是在围攻雒县时庞统被流箭射中死去.死后追谥为靖侯.
姓名:左慈字:(-)籍贯:庐江
道士。道号乌角先生。在峨嵋修练,得到《遁甲天书》。在曹操宴会席上出现,使出种种幻术,把曹操捉弄一番后,扬长而去。
姓名:夏侯渊字:(-219)籍贯:安徽亳州
夏侯渊是夏侯敦的同族兄弟。随曹操起兵之初任别部司马、骑都尉,后升任陈留、颍川两郡太守。建安十四年(公元 209年)曹操征伐孙权回师之后,夏侯渊担任征西护军、护军将军,封博昌亭侯。征马超、平羌族之后任征西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正月,在与刘备作战中因分兵救助张合,遭刘备袭击而战死,谥号悯侯。
姓名:魏延字:(-234)籍贯:义阳(今河南桐柏)
魏延最早以部属身份随刘备入蜀,屡立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想挑选一名威望较高的将领镇守汉中,大家都认为张飞必定会被选中,可是刘备却起用了魏延,升任他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掌汉中军务.刘备称帝后,魏延升任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又加为都亭侯,建兴5年,诸葛亮命魏延兼任丞相府司马,凉州刺史,统前锋队.建兴8年,魏延西联羌人攻打魏国,大破魏将费瑶,郭淮,评定战功,魏延升任前将军,怔西大将军,南郑侯,授予符节.
魏延常常向诸葛亮索要1万士兵分道进兵,在潼关会师,诸葛亮都不同意,于是魏延常口出怨言.
诸葛亮,曹操,鲁肃,周瑜
吕布 1.赵云 1.典韦 1.甘宁 文丑 2.马超 2.许褚 2.孙策
3.颜良 3.张飞 3.庞德 3.太史慈
4.鞠义 4.关羽 4.徐晃 4.周泰
5.华雄 5.黄忠 5.夏侯敦 5.丁奉 诸葛亮
2司马懿
3庞统
4徐庶
5周瑜
6简攸
7姜维
8陆迅
9曹操
10马谡
6.高顺 6.魏延 6.夏侯渊 6.凌统
7.韩猛 7.严颜 7.张颌 7.孙坚
8.纪灵 8.姜维 8.张辽 8.程普
9.淳于琼 9.马岱 9.文鸯 9.韩当
10.蒋奇 10.关平 10.曹彰 10.黄盖刘备(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时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荐举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汉”。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3岁。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关羽(?-220),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张飞(?-221),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三国演义》人物谱及简介
公孙瓒,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年。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袁术,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孙权,生于公元一八二年,死于公元二五二年。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彝陵战役中大败刘备。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在位时,曾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与夷洲(今台湾省)取得联系。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汉献帝刘协,汉灵帝的儿子。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曹操死后,曹丕称帝,献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阳公。
刘表,字景升。生于公元一四二年,死于公元二○八年。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侯。刘备的同宗兄弟,生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病死后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
刘备,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刘禅,生于公元二○七年,死于公元二七一年。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的大儿子,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立为太子。刘备死后继位于成都,称帝时十七岁。在位期间,由丞相诸葛亮辅佐执政。诸葛亮死后,因信任宦官黄皓,致使姜维从北伐中原的前线撤回汉中沓中屯田开荒。炎兴元年(公元二六三年)邓艾领军从阴平险道奇袭成都,刘禅出位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王允,生于公元一三七年,死于公元一九二年。东汉末年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少年时有大志,勤于学习练武。后任豫州刺史,时值大将军何进准备诛杀张让等宦官,而参与谋事。历任从事中郎、河南尹、太仆、尚书令、司徒。曾用连环计与吕布诛杀董卓,后被董卓部将李、郭汜所杀。
田丰,河北名士,袁绍的谋士。多谋善断,曾为袁绍出过不少奇谋,但袁绍不用。官渡之战前,他劝袁绍不要攻曹操,袁绍反将其关入监狱。袁绍战败后杀害了他。
司马懿,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五一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
何进,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八九年。东汉大臣。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人。因妹妹被选入宫中,后来做了太后,才由一个杀猪的屠夫变成了大将军。汉灵帝死后,将妹妹何太后生的儿子刘辩扶为皇帝,把持朝政。光熹元年(公元一八九年)与袁绍、曹操密谋诛杀宦官,后被宦官张让等十常侍杀死。
法正,生于公元一七六年,死于公元二二○ 年,刘备的谋士。字孝直,右扶风(今陕西省眉县)人。建安初年,他与同乡人孟达入川投效刘璋。后献计劝刘备攻取蜀中,立下大功,被任命为蜀郡太守,再献计劝刘备攻取汉中,帮助黄忠用计斩了曹操名将夏侯渊,刘备立他为汉中王、尚书令、护军将军。
马良,生于公元一八七年,死于二二二年,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人。刘备领荆州时任从事,刘备称帝后为侍中。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徐庶,字元直,颍州(今河南许昌)人。天下奇才,早年与诸葛亮,庞统同为好友。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徐庶临别刘备时,推荐了诸葛亮。
郭嘉,生于公元一七○年,死于公元二○七年,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最初投于袁绍,见袁绍不重用而离去,经荀? (Yu)推荐为曹操所用。多谋善断,为曹操打败袁绍、袁谭、袁尚,出了许多奇计,封洧阳亭侯。随军征讨乌桓时,因病死于大漠,年方三十八岁。
张昭,生于公元一五六年,死于公元二三六年,三国时吴国大臣。字子布,鼓城(今江苏徐州)人。孙策创业时,封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极受信任。后任孙权的军师绥远将军,封由拳侯。孙权称帝后任辅吴将,封娄侯。
许攸,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中曾几次向袁绍献计,袁绍不听,反认为许攸与曹操私通。许攸无奈投降了曹操,献计让曹操袭击袁绍粮库乌巢,使袁绍兵大败。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
荀攸,生于公元一五七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为曹操的谋士。字公达,颍川颍阳(今河南省许昌)人,出身士族家庭。先任汝南太守,后为曹操参赞军事。曾向曹操献计打败吕布、袁绍等。后任尚书令。随曹操攻孙权时,病死途中。
荀或生于公元一六三年,死于公元二一二年。字文若,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
--
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阿(今山东兖州)人。为人多计谋,懂兵法。官渡之战曹操大破袁绍后,程昱又献十面埋伏之计,大败袁军。曾用计将徐庶从蜀国骗来曹魏。赤壁之战时曾提醒曹操防东吴火攻,曹操不听,终致大败。
费袆,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五三年,三国时蜀国大臣。字文伟,江夏胝(今河南省罗山)人。刘禅即位时,任黄门侍郎、侍中。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时任参军、中护军、司马。诸葛亮死后任军师,不久代蒋琬任尚书令、大将军、尚书。后被降魏的郭循刺死。
贾诩,三国时魏国大臣。字文和,武威女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善用计谋,先在李?、郭汜帐中任谋士,后又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在宛城用他的计策打败了曹操,张绣兵败后他则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都用他的奇计。曹丕称帝后,官封太尉、魏寿亭侯。死时七十七岁。
董卓,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二年。东汉末年将领,后任太师。字仲颍,陇西临泺(今甘肃省岷县)人,性情刚猛,有谋略。在剿灭黄巾军时曾被黄巾军打败。昭宁元年(公元一八九年)响应何进号召,以保护皇帝为名率兵进入东京洛阳,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袁绍等率八路诸侯讨伐时,放火烧了洛阳城迁都长安,自称太师。后被王允与貂蝉所设的连环计所杀。
诸葛亮,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死于公元二三四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 ”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被刘备三顾茅芦的诚意感动,出任刘备军师,并帮助刘备占领荆州、益州、汉中,是赤壁大战的主要指挥者之一。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任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封为武乡侯,任益州牧,领军平定南蛮,七擒孟获,并北伐曹操,一生打了无数胜仗。制造“连弩”武器,以及能在山地运输粮草的 “木牛流马”。建兴十二年在与司马懿军相拒时,病死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军中,葬于定军山(今陕西省汉中勉县定军山)。
诸葛瑾,生于公元一七四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吴国大臣。字子瑜,诸葛亮的哥哥,孙权的主要谋士之一。曾多次前往蜀国为使,向刘备索讨荆州。孙权称帝后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
诸葛恪,生于公元二○三年,死于公元二五三年。字元逊,诸葛瑾的儿子,从小就因聪明而知名。孙权很器重,曾任丹阳太守,封都乡侯。孙权死后由他辅立孙亮,任大将军,太子太傅。后因领兵攻魏失败,被孙峻所杀。
审配,袁绍谋士。会用兵,善打仗,曾协助袁绍军多次打败曹操。袁绍死后,帮助袁绍儿子袁尚守冀州城,曹操几次破城都无功而还。后城破誓死不降曹操,被曹操所杀。
蒋琬,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六年,蜀国大臣。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人。刘备自任汉中王时,他为尚书郎。后在诸葛亮丞相府任长史,诸葛亮死后代其执政,为益州刺史、大将军、尚书,封字亭侯,大司马。
谯周,生于公元二○一年,死于公元二七○ 年,蜀国大臣。刘禅在位时任散中大夫、光禄大夫。通晓天文,善写书文。邓艾兵至成都时,竭力劝刘禅投降魏国。后被司马昭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国任骑都尉、散骑常侍。
庞统,生于公元一七九年,死于公元二一四年,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外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良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阚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四三年,吴国大臣。字德润,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小时好学,因家穷无钱上学,便替人抄书。孙权称帝时,任尚书、中书令、侍中。公元二四二年任太子太傅兼中书令,极有口才。赤壁交战前,替黄忠前去曹营献诈降书,骗过曹操。
丁奉,吴国名将。智勇双全,武艺高强,身经百战,功绩卓著。晚年,吴王孙休为帝,孙琳图谋不轨,丁奉设计在腊日大会上诛杀了孙琳。
于禁,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二二一年,曹操大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人。弓马熟练,武艺出众。初在鲍信手下剿灭黄巾军,后归附曹操。参加过攻打吕布、张绣、袁绍的战事,因战功拜虎威将军、左将军。建安二十四(公元二一九年),助曹仁守樊城,不听庞德的进言,适遇大雨,被关羽水淹七军,兵败投降关羽。孙权夺取荆州后,被送还魏国,不久病死。
太史慈,东吴名将。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与曹魏交战时战死。
--
文丑,袁绍上将,河北名将。与曹军交战时连败张辽、徐晃,后被关羽所杀。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
吕布,生年不详,死于公元一九八年,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字奉先,五原(今内蒙古包头)人。素以勇武著称,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飞将军”,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原为荆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后投靠董卓为义子。王允用连环计使吕布杀了董卓,得到了美女貂蝉。公元一九八年在徐州被曹操擒杀。一生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吕蒙,生于公元一七八年,死于公元二一九年,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美人计的由来,但其实周瑜本人并未施美人计,孙尚香也是由孙权主动嫁给刘备的),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