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胡乱华时期的产生,跟曹操有什么关系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27 12:13:28

五胡乱华时期的产生,跟曹操有什么关系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五胡乱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五胡乱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为凄惨的时代。西晋八王之乱爆发,内斗不止,国力衰弱。匈奴、羯族、鲜卑、氐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趁机进入中原地区,整个北方地区受到了极大的摧残。有人认为,曹操和五胡乱华有脱不开的关系。因为曹操主政北方时,将大量的胡人内迁,其中就包括鲜卑、匈奴、氐、羌等,所以导致后来五胡乱华。我想如果曹操看见这种说法,肯定会从坟墓里爬出来大喊:“这个锅,我不背!”

三国时期曹魏控制整个北方地区,所以曹魏面对的异族是最多的,从东到西,分别有乌桓、匈奴、氐、羌等。曹魏对境内的乌桓、匈奴、氐、羌采取先征服,后迁徙分散各地居住,调其租赋,征其兵役的政策。对塞外鲜卑实行分化怀柔和招诱内附的政策,所以也有部分鲜卑内附。这样的政策无可厚非,中原连年混战,人口锐减,农业生产很受影响。招诱少数民族内附、迁徙,一方面可以增强国力,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外患。消极的后果是迁徙于关中、并州的各族人口过多,关中几乎过半是氐、羌,为后来五胡乱华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如果因为以上的理由说曹操需要为五胡乱华负责,那就太牵强了。因为曹操采取的这种政策,不论在三国时期,还是在三国之前的两汉时期,甚至后来的西晋,大家都是这么干的。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有相邻的外族,当时那种情形大家都缺人,所以征召少数民族当兵,收他们的赋税很正常。只不过曹魏吸收、招诱的异族多一点罢了。西汉时,尤其是汉武帝之后,当时面对匈奴也开始采取吸收的政策,军中也有少量的异族军队开始出现。所以并不能说曹操是始作俑者,西汉已经开始这么干了。

东汉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汉末以来,胡人不断移入中原,除汉政府鼓励外,尚有一客观因素,便是气候变迁及地理因素。原来在长城以外,由于天气干燥,一向只能畜牧;反之,长城以南则较宜农耕发展。然汉末魏晋时,北方出现了一次“小冰期”,气候变得寒冷。本宜于农耕的华北 地区,转为适合游牧生活;而游牧民族原居之处,却不宜居住,故胡人大量南下觅生计,这也是少数民族内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胡人内迁只是导致五胡乱华其中的一个因素,而且曹操并非胡人内迁的始作俑者,所以这个锅,曹操不能背!五胡乱华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原王朝自身的衰败和动乱,从东汉末年,经历三国一直到西晋,其实中原王朝一直没有恢复元气;二是经过“八王之乱”连年战争,人口损失相当严重;三是中原地区周边各胡人部族的整体实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长期居住在中原地区后,他们可以从中原人民那里学到更多有关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制作的先进技术,以及中原的先进文化;四是中原王朝向来看不起周边少数民族,产生骄傲自大的心态。

曹操该为五胡乱华负责吗?如果汉朝还在,会有五胡乱华吗?三国厮杀使汉末人口从5000万锐减为700万

有一个人不能改变历史进程,100年后的事情论到100年前的前朝就太过了。若论负责,该负责的是司马家和当时的豪族,尤其是颍川那一帮子人。但!曹老板为这件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说汉族人口的锐减,这个主要还是汉亡的问题,一个黄巾起义,李傕郭汜混战,啪,汉朝嗝屁差不多了,然后关中,人吃人,刘备在扬州被困的那一下人吃人是吕布的锅,淮南为什么吃糠还不是袁术作的,但曹老板干的事那叫一个绝,屠完徐州屠河北,屠完河北征乌桓,然后……把胡人迁过来……迁过来
讲道理当时缺人不假,北方也确实是他平定的,曹操不屠说不准战乱更频,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汉代大乱也只能怪我老刘家自己作还有王莽那二逼。讲道理诸葛亮也迁了南方少数民族。但谁叫北方胡人出事儿了呢,关键人诸葛亮没屠啊,曹老板可是屠了再迁,这几个意思?不明摆着把计划人口自己人砍了给外人腾地方么。
客观讲的话太冷了,后来那阵子太冷了,天一冷胡人就凶。吃不饱饭嘛,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就比如说宋代辽金西夏的问题,往前说唐代藩镇割据还有点道理,但也只能归结到宋军事太弱。就不说有没有养马地的问题,唐代开国有养马地吗,汉代从蜀地出来,也没有养马地。曹操征乌桓,诸葛亮征南蛮,汉朝都快亡了还能把蛮族按在地上打。然而曹丕一个九品中正制,演变到后来相当于直接把政权给卖了。士族选择了司马家抛弃了曹家,也只能说谁叫曹家当年逼献帝禅让呢,这回也走一遭。但是西晋本来就得国不正吧,这皇帝还一个比一个昏聩。说昏聩简直是玷污那些昏君,只能说西晋皇帝跟北齐高家有一拼,高家还出了个兰陵王,司马家也就司马衷这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稍显可爱了。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晋朝终其一朝不敢提忠只敢提孝,拉拢不了底层平民也罢,还拉拢不了一些有节操的士族。

最有毒的是他们还在给地方放权,说实话我第一次知道这个的时候觉得他们脑子秀逗了。这群人想恢复周制你造吗,恢复五等爵制就算了还要往上去溯。那帮子人觉得秦制不行汉制不行,他们想出了一个绝招就是学人家分封诸侯。
所以说有时候那些贵族他不见得就眼光长远,有人吹的东西两晋贵族精英政治简直是个笑话,这是一群中二中年搞的过家家政治。晋太菜了,菜到大家说宋积贫积弱的时候根本就没人想起来它,一群嗑五石散的瘾君子加上一个神经病皇帝,不可能期待他们治理好国家让北方不乱,也不可能挡住造反的胡人和连日子都过不下去跟胡人一起造反的北方汉人的。

曹操。刘备等三国英雄的厮杀,导致了后来的五胡乱华吗?

八王之乱加上西晋统治腐化,堕落造成的。
八王之乱的16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便迅速爆发。

八王之乱

中国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临终时命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继立的晋惠帝是个白痴,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元康元年(291)与楚王玮合谋, 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玮杀汝南王亮,然后反诬楚王玮矫诏擅杀大臣,将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遹,次年杀之。从此,诸王为争夺统治权,展开极其凶残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先是,统领禁军的赵王伦联合齐王冏起兵杀贾后。永元年(301),赵王伦废惠帝自立。赵王伦篡位后,镇许昌的齐王冏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颙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伦。齐王冏以大司马入京辅政。太安元年(302)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冏,政权落入乂手。太安二年,河间王颙、成都王颖合兵讨长沙王乂。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 ,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冏所败。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冏,将其交给河间王颙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分专政,政治中心一时移到邺城。东海王越对成都王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与此同时,河间王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永兴二年(305),东海王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颙。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颖、河间王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5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