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王平是个什么样的人王平和徐晃之间有什么恩怨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2 00:47:36

王平是个什么样的人王平和徐晃之间有什么恩怨

你真的了解徐晃和王平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徐晃也是一代名将,结果在这个问题上犯了大错。王平原本是徐晃的部下,在汉中之战前跟随徐晃对抗刘备。

作为常胜将军的徐晃瞧不起农民出身的部下王平,非但不采纳他的计策,还把打了败仗的责任推给王平。王平在一怒之下,这才点火烧营,投靠刘备去了。

徐晃在白天才吃了一场败仗,晚上又担心王平会带刘备的军队来攻打自己,所以狼狈地逃走了,这就是三国演义里描写的徐晃兵败汉水的情节。

徐晃原本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与张辽、张郃、乐进、于禁齐名。而这个王平是什么人呢?

王平,字子均,是东汉、三国时代的益州巴西郡宕渠县人。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王平曾多次出场,并建议马谡不要在山上屯兵,结果马谡不听,反而被名将张郃打得大败,丢了街亭,被诸葛亮斩首。

其实,这个王平原本是徐晃的部将,在汉中之战时才投靠的刘备集团的。

实话实说,要论资历、论能力,王平都远远比不过名将徐晃。可是性格狭隘的徐晃偏偏得罪了自己的部下王平,结果被王平一把火烧了营帐。

当年汉中之战时,曹操命大将徐晃为先锋。熟知汉中地形的巴西郡人王平,作为副将跟随徐晃进兵。也不知道名将徐晃是因为自己一生打仗胜利太多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还是真的看不起王平这个人。

面对赵云和黄忠,徐晃想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便下令士兵背水列阵。可是王平却认为这是自寻死路,多次劝谏徐晃改变战术。结果,孤注一掷的徐晃让王平镇守大营,自己带兵去攻杀赵云和黄忠的军队,结果被打得大败。曹军的士兵退入汉水,被淹死无数,徐晃狼狈逃回大营。

回到曹营之后,徐晃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却指责部将王平在大营里见死不救,多次要拔刀斩杀王平,被部下给劝住了。王平心里也气不过,担心哪天一不注意就被徐晃找借口杀了,就偷偷在半夜里朝曹军的营寨中放了一把火,把粮草烧了,然后带着士兵投奔刘备去了。这下好了,徐晃所在的曹营军心大乱,担心刘备率军来攻,只好狼狈逃走。

事实证明,徐晃虽然是一代名将,但是在对待王平的问题上犯了致命的错误,不能宽以待人。常言道,小不忍则乱大谋,而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徐晃将军偏偏就在这个问题上翻了一次船。

蜀汉名将王平为何要弃魏投蜀?王平最终的结局如何?

王平弃魏投蜀是因为他在曹营不受重用,在蜀汉他表现出色,屡建战功,官至镇北大将军,最后善终。在演义里王平是和徐晃一起攻打蜀军时,因为提出正确意见不被徐晃采纳,徐晃战败以后又怪罪于他,所以投奔了蜀汉。不过正史上只提到王平是在跟随曹操参加汉中之战时,投奔了刘备。

《三国志》中虽然没有说王平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不过他是巴西宕渠人,本来就是益州人士。而且在曹操手下他仅仅是一个代行校尉的小官,没有什么前途。王平看到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占据优势,很有前途,主动投奔也不奇怪。

事实证明王平这一选择没有错,刚一投降他就被任命为牙门将,后来又被提升为裨将军,可以说连升了几级。如果他当时留在曹营,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提升机会。而王平在蜀汉表现也很出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作为马谡的先锋,在街亭之战马谡违反命令,被张郃击败的情况下,率军“鸣鼓自持”,以疑兵计吓退了张郃。随后王平收拢败军返回,诸葛亮对他大为赞赏,提升为参军,讨寇将军,封亭侯。

此后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王平又坚守南围,牵制了魏将张郃,为诸葛亮击败司马懿创造了条件。而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不和,起兵作乱,王平率军迎击,又击败魏延。

而王平最出色的一战,是曹爽伐蜀时,他镇守汉中。此时汉中兵不满3万,而魏军有10多万,大家都说要退守汉城和乐城,坚守待援。王平力排众议,率军主动前出到兴势,挡住魏军前进之路,让魏军无法施展兵力。随后费祎率大军赶来,击败了曹爽。王平最后因功升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还得以寿终正寝,可以说结局非常好了。

三国演义中徐晃要杀王平,为什么徐晃反而逃了?

因为徐晃当时自己的士兵已经溃逃,已经没办法跟网评决斗当误时间了。所以他逃跑了。

再说了,军营突然着火,意味着有紧急事件发生,不是内部叛乱,就是敌军偷袭,此时,军无战心,如果不退走,徐晃担心会全军覆没。因此,徐晃逃走,保留一点火种,避免全军覆没,所以他就逃跑了。

见《三国演义》七十一回:徐晃、王平引军至汉水,晃令前军渡水列阵。平曰:“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晃曰:“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平曰:“不然。昔者韩信料敌人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晃曰:“汝可引步军拒敌,看我引马军破之。”


徐晃的出发点是好的,利用兵书上的经典战例,但是,他太小看了自己的对手赵云和黄忠,赵云和黄忠能是无谋之辈?而王平就比徐晃清醒的多,王平用兵懂得随机应变,不会生搬硬套,他看得很清楚,渡过汉水列阵之后,弊端在哪里,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根本就是死路一条。但王平苦谏,徐晃就是不听。所以就导致后边的事情了。

黄忠对赵云说,徐晃进兵,士气正盛,我们先不要硬碰硬,等到天黑,他们疲倦了,我们分兵进攻,可以稳操胜券。赵云同意了。徐晃信心满满,先率兵挑战,从辰时一直到申时,赵云和黄忠都按兵不动。古时,辰时是早上七点到九点,申时是下午十五点到十七点。也就是说,一连八个小时,徐晃挑战,赵云和黄忠都按兵不动,在休息。

最后,徐晃下令弓弩兵向前,往赵云和黄忠营寨中射箭,黄忠一下看出徐晃的底细,对赵云说,徐晃这么做,就是想退军,我们现在可以趁机追击。正在这时,侦察兵来报告,徐晃后军果然撤退了。然后他们就追击,拿下徐晃,活捉王平。

徐晃说你为什么不救我呢,我多危险啊,王平说,我要来救你,我的营寨也保不住了,而且,我之前也曾劝你别去,可你就是不听,所以才导致此败。

三国里面王平是个什么样的人?

楼主你好!
王平:“遵履法度,言不戏谑,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怀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王平忠勇而严整,咸以所长,显名发迹,遇其时也。”----------------陈寿《三国志》
由此可见:王平【忠勇、而严整】
从《三国演义》马谡失街亭,王平的劝阻、和后来平定魏延之乱,可以看出他【心思缜密、忠勇厚德】
在三国后期,镇守汉中、独当一面,是个了不起的蜀将。
希望楼主赞同,纯手打,望采纳!-----------------------------来自团队《八千里路云和月》

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怒放火,徐晃为何狼狈逃走?

王平为将的综合素质非常不错,拥有近乎完美的人物性格,处事谨慎,刚正严明,为将勇猛,善通权变。属于丞相诸葛亮喜欢的类型。诸葛亮甚至把自己一手创建的王牌队伍“无当飞军”交给他管理。这支队伍在他的领导下,以精于防守著称,谱写了无数的军事奇迹。

王平的缺点在于文化程度不高。据《三国志》记载,他生平所识文字不过十,每次传达军情,都只能以口述的方式让部下代为完成。正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导致他不能像姜维一样,拥有近乎完美的帅才特质。其本身的局限性,只能将自己定格为战术性的将才。

王平无疑是三国时期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斗大的字不识一升,却能混迹军旅,成长为后蜀时期的一线名将。若不是受文化程度的影响,他的成就或许远不如此。

汉水之战,徐晃要杀王平,王平一气之下放火投奔蜀营,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桥段。

定军山之战与汉水大战后,曹军中损失惨重,锐气重挫。局势已经非常不利了。曹操于是遣徐晃为先锋大将,打算与蜀汉做最后的决战。商议之间,账下牙门将王平慨然请命。曹操见王平深知蜀中地理,于是用作副先锋大将,辅佐徐晃进军。王平区区一个牙门将,多次提出不同的意见,否定主将徐晃的计划。因此招致了徐晃的不满,对于王平的建议,徐晃一贯不予采纳。

在是否兵渡汉水的问题上,正副先锋又产生了争执。徐晃想采用韩信的“背水扎营”战术,借此激励将士们的斗志,于是执意渡过汉水背水扎营。

只可惜徐晃的对手不是陈余,而是战斗经验丰富的黄忠、赵云等汉末名将。徐晃几次引军诱敌,任凭其弓弩乱发,黄忠、赵云始终都不上当。直到魏军士气萎靡,被迫收兵回营,黄忠、赵云趁机出动,大破徐晃,魏军将士落入汉水者不计其数。

徐晃逃回大营,故将此战的过错强加到王平身上,怪王平不引军援救,并表示要将其斩首谢众。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王平只好忍气吞声,暗中发动。当夜引本部军马放火烧营,趁乱逃奔了赵云。

徐晃经过前者之败,本来就大势已去,背水之营已成危地。即便没有王平放火,他也不能继续坚持。王平主动放火投降蜀汉,致使魏营中大乱,徐晃只能选择撤退。如果下令救火,一旦黄忠、赵云压制过来,到时候想撤退都不行了。

外加上现在撤退,他有很好的理由规避过错,所有的过错都可以推到王平头上,打了败仗也不会被曹操责怪。所以不如将计就计大败而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