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满清拥有自己的文字为何放着不用,改为使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呢

以史为鉴 2023-06-27 11:18:26

满清拥有自己的文字为何放着不用,改为使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呢

还不知道:满清拥有自己的文字为何放着不用呢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文明的代表,这两样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五千年前,埃及就出现了象形文字,因此古埃及文明也十分出名。

我们知道,汉字是从古至今唯一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字,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汉语是我国历朝历代的官方文字。

中国文化历经五千年没有衰败,靠的就是老祖宗创造的汉字,这一点是没有人反驳的。关于汉字的来源,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仓颉造字是最早的神话传说,也是关于汉字的最早的说法,这足以体现中国文字历史的源远流长。有证据可以证明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在殷商的遗址里出土了很多用动物背壳和骨头所刻上去的古怪文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甲骨文”。从商代到春秋战国时期,这段时间,战乱不断,因此各国的文字也不相同。

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朝一统六国,实现了中国民族的大一统,中华文明由此兴盛,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更项制度都达到了高度统一,这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就建立起来了。后来封建王朝一直沿用着这种统一的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秦始皇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从唐朝开始,王朝更替的时间变长了,唐朝时期还出现了大唐盛世,唐宋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诗词歌赋在这段时间兴起,并且达到了鼎盛时期。汉字在形式,书写,读音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唐诗宋词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现在我们的书本上也有大量的诗词,可见那时的文字是多么的意味深长,经典流芳。

元朝时期,蒙古人进入中原,原本汉人的统治成了蒙古的天下。蒙古入主中原,他们崇尚自己的文明,不喜欢汉文化,因此排斥汉人,不吸取汉文化的优良之处,最后导致元朝没几年就被朱元璋给推翻了。

我们知道汉字有好几种写法,最标准的就是楷书,现在人们最常用的就是楷书,也被称作是现代汉字。

接着到了清朝,清朝是女真族的后代,清朝就成了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最长的时期了。当时的完颜阿骨打创立了金朝,发明了女真族自己的文字,这也是在汉语和契丹文字的基础上发明的。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以后,就统一了文字,运用统一的满文。清朝入关以后,开始推行满文,因为中国大部分都是汉人,满文根本一点也不懂,慢慢的清王朝也放宽了政策,慢慢的被汉文化同化了。

清朝皇帝的老师都是汉人,他们读的书籍也是汉字写的,汉文化不仅博大精深,还影响深远,皇帝耳濡目染地就被汉化了,慢慢的汉文字被历代皇帝所认同。

满清王朝统治中国时间那么长,不是没有原因的,皇帝们能够认识到汉文化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后来清王朝还主动学习汉文化,官方文字也慢慢变成了汉字。

汉字不仅仅在中国流行,它还是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汉字的创制和应用不仅推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何时开始使用汉字的

最晚也就是在皇太极的时候。
努尔哈赤年代,他应该很熟悉辽东地区的风土人情,会说汉语也不奇怪, 到了皇太极执政,开始大量使用汉臣,如果上朝用满语,会带来很多不便,况且满臣说汉语也很普遍。军队的编制中有了很多汉人,不会汉语是难以想象的。
顺治入住北京,汉语很快成为官方语言,理由很简单,就像一个老外到北京,不会汉语的话做什么都不方便,买东西不能讨价还价,看不懂戏,所以必然入乡随俗。皇宫里沿用明朝的建筑和仆人,总不会用满人做太监吧?说满语的话,下人听不懂总不行吧?到了康熙时代,满族贵族中几乎就很少在日常生活中用满语了。
清初皇宫女眷都是满族和蒙古族,皇帝在后宫应该还会说满语,但是上朝必然以汉语为主,证据是宫殿匾额已经是汉语为主了,满文只以较小的字体位于两边或者下方。雍正朝的军机处已经有汉族大臣,如张廷玉,皇帝势必要用熟练的汉语跟他交流。而其后的乾隆帝明确对满人不会说满语这种普遍现象感到不满,但他自己痴迷汉族文化,下面的人也自然仿效,那时候会说满语的满族人已经不多了。

大清建立二百多年,朝堂上到底是满语为主还是汉语为主?为什么?

我们观看一些清朝影视剧作品的时候,清朝皇帝在与大臣论事的时候都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所以就给大家塑造了一个印象,当年清朝皇帝在与诸多大臣讨论事情说的都是汉语。

不过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清朝时期,满文和满字才是国语和国字,而汉字初期只是一种?地方语言、地方文字?。
所以当年在清朝的朝堂之上早期大多时候说的是满文的,还有他们所书写的奏折还有重大事件也是用的满文。只不过在了后来有所改变。大体来说,满语在朝堂上的使用规模呈现逐渐下滑趋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满语,以及它在满清朝上的使用。
满语的起源

满语又称之为女真语,是当年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虽然当时他们讲的是满语,但是他们记载事情却用的是蒙古文字,当时满族人也觉得自己的文化有点?不伦不类?,于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之后,便命人按照蒙古文字的写法编撰女真文字。
最初的女真字,存在大量的同音字问题,所以使用的时候也并不太方便,在历史上将这一段的女真文称之为?老满文?,老满文的创立能大致加强相互理解,的确促进了女真各部之间的交流。

但由于老满文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于是皇太极在继位之后也就命令大臣对老满文进行的改进,按照汉语的一些读法加入了标点还有音标,减少了同音字,而且字意表达的也更为准确。

而这也成为了满文的一种标准形式,被称之为新满文。

满语的推广

由于女真人当年曾被明朝统治,所以女真族的大部分人都是会讲汉语的,当时皇太极也意识到了推行自己本族文化的重要性,所以便在已经打下来的地区内推及满文的普及满语教育。

而对于主动投靠过来的汉臣或者新征服的汉地,皇太极没有通过高压政策改变人的语言习惯。毕竟当时要以收拢汉人为主,倘若汉人反抗到底的话,自然不利于清王朝在中原的立足。
后来满清做主北京之后,多尔衮曾尝试着在中原地区强行推行满族文化,其中一项就是让汉族人剃发易服。刚开始的时候遭到了汉人的强烈反抗,所以也就出现了后来的?扬州十日嘉定四日?大屠杀,就是为了压倒汉人的反抗意识。

清朝皇族通过大屠杀的高压方式,迫使汉人进行剃发易服。但他们发现推行语言文字的时候要比剃发易服更难,所以在尝试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放弃了。

因此,满语推广最终可以算是无疾而终
满语适用范围

不过满语虽然没能推广,但保留满语依旧是要的,毕竟自己好歹是满人。

因此,当时根据民族地区划分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政策。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满族之前所居住的地区;另外一类则是汉人聚集的地方,也被满清称之为汉人十八省。
汉地十八省主要都是汉人的聚集地,若是强行推广满文的不太现实。所以在此地区主要使用汉人的语言和文字,此地的基层官员只需要会讲汉语就行了,包括大臣给皇帝的奏折也可以用汉字书写。朝廷下发向来的政策在发行到这些地方的时候,也会翻译成汉文的版本。

在满人聚居地,国家强行无条件的去推行满语和满文,任何正规场合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必须是满文,而且所有的官员都必须会讲满语和满文,毕竟满语在清朝被称之为国语,无论发展如何,至少还得有个样子。
满语在朝堂上的使用

1、早期的使用情况:全部满语

同样的,当时的皇宫是满清皇族的皇宫,他们讨论国家大事自然也是用满语,而朝堂之上虽说也有部分的汉人当官,但这些人做官的前提就是要精通满语,所以他们在朝堂之上也是讲满语的。

除此之外,当时朝廷所出的任何文字资料也都是满语比如当时所写的圣旨,还有新批准的法律都是用满文写的。不懂得满语的官员,最多就是做一个基层小官,根本没办法到朝中为官。
2、康熙时期使用状况:满语为主,辅以汉语

等到康熙上位的时候,发现若是不懂汉文的话,统治汉人将会变得非常的困难,毕竟汉人人数比较多。所以康熙便开始学习汉文,并且多次到达江南地区了解汉人文化。

从康熙开始,朝廷之中汉人当官的人数也逐渐较多,所以朝堂之上偶尔也会用汉语去汇报国家时政。不过若是谈及到国家机密事件的时候,人们依旧还是会用满语,包括书写当时的国书也依旧还是用满语。比如当年康熙时期曾与俄国签的尼布楚条约,所写的文字都是用满语所编撰,并没有用汉语所书写。

不过康熙在回复汉人的奏折的时会用汉字进行批复但是康熙的汉语水平都有限,所写的汉字错字还比较多的。后期的康熙对于汉文略有研究,有些大臣的汉字如果书写错字之后,他也会在奏折上进行矫正。
3、雍正时期使用情况:已经出现汉语主导,满语衰落的趋势

在康熙时代汉语的地位不断的被提升,等到雍正时期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官方语言之一,当时国家所推行的政策都会写成满蒙汉三种版本,包括现在故宫内的牌匾都是进行满汉两种写法。

雍正自幼也就学习汉文,对于汉语有着独特的见解。根据史料记载,当年雍正让乾隆给康熙在圆明园中背诵了一首《爱莲说》,得到了康熙的称赞并且领到了身边培养,由此可见雍正时期,满族人也已经开始普遍的学习汉人文化。

而根据目前现存的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当时无论是汉人官员还是满族官员给皇上写的奏折之中不乏有大量的汉字奏折。比如说当年鄂尔泰的奏折上经常使用的都是汉字与雍正交流,而雍正所批复的文字也是使用的汉字,很少见到二者用满文交流。

毕竟汉语文化沉淀时间更长,文字表达句也更准确,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

正是因为如此一个原因,从雍正时代满语在清朝国家中的使用力度还有其存在地位开始慢慢的没落。
4、乾隆时期使用情况:满语使用大幅度降低

而等到乾隆统治时期会使用满语的满族人已经不多了,甚至很多满族人连基本的满族文字的读音书写都掌握不准。

在乾隆26年的时候曾发布一个谕旨:

称:?今日理藩院侍班官内有四员,不惟清话生疏,甚至竟不能习者伊等俱系满洲人员,所司又系清字事件,若全然不晓,何以办事?由此而推,则衙门各员不能清话者,当复不少。清话原满洲根本,旗人首当以此为务。倘不专心习学,以至日久生疏,则成何体制于是乾隆下令?京察之年,必须清语熟习,办事妥协者,方准保列一等。其不能清语者,办事虽好亦不准保列。伊等不循照此保举引见时,留心试问有不能清语者,唯该堂官是问?。
通过乾隆这样的一个推广学习满语的命令,可以看出来当时满清贵族会讲满语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才会下如此强制命令强行的让大家去学习。

而等到后来乾隆更是专门安排了官员去督查满清贵族对于母语的学习情况。

史料记载:?考清语,新满洲、锡伯、蒙古内能够说者、勉强能够应付眼前者、不能者各有别;旧满洲、边军官兵内有会说且能听懂者,索性不能说且不懂者甚众?。
而我们从上面调查结果来看,学习情况并不是很理想。而满语沦落到这种地步,所以此时在朝堂上使用的是汉语。

乾隆之后使用情况:满语几乎在朝堂中消失

乾隆之后满清贵族中学习满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反而更多的人掌握了汉语,包括皇帝对于汉字的认知力都要远超于满族文字的认知力。

等到鸦片战争之后,当时满清对外签订的条约都已经开始写上汉字,足可见得此时满语已经取代了汉语,成为满清朝堂上的主要语言。
甚至连溥仪也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到:?满文也是基本课,但是连字母也没学会,就随老师伊克坦的去世而结束?。

而如此来看,连满清皇帝的满语教育都不重视了,满语这个时候用彻底凉凉来说也不为过了。

总结

所以综合的来说,在清朝刚入主中原也就是康熙当皇帝之前,朝堂上讨论一直都是满语。

从康熙开始汉语也开开的进入朝堂之中,等到雍正乾隆时期汉语的使用度普遍有明显提高。

而等到乾隆之后,汉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常用之语。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基本上看不到使用满语在朝堂讨论的情况了。

清朝统治中原将近三百年,期间满文为何没有成为官方文字?

清朝统治中原将近三百年,他们统治的根基是清朝的子民,这些子民大部分都是汉人。清朝统治阶级虽然是满人,但是他们是外来的和尚,来到中原大地就要入乡随俗,他们想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统治不是改变世世代代生长在这片土地人们的文化,而是去学习和融入这种文化中。中原地区的汉人文化是封建主意,社会历史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产物,清朝想要在短短的几百年间改变人们的文化信仰,简直是痴心妄想,而且会激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清朝恐怕难以在这里站稳脚跟。

康熙、雍正这几任帝王一直强调的思想是满汉一家满人。虽然大部分是上层社会人员,但是从数量上看他们只占有一小部分,中原地区大部分人仍然以汉族为主。为清朝统治阶级提供服务的是汉族人,这些满人只是最后的享受者,满人在社会当中有很高的地位,有格外的优厚待遇,已经严重引起了汉人的不满,如果强制推行满文,实行文化压迫势必会让很多汉人走上自己对立的道路。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统一王朝,清朝是满人建立的统一王朝。他们使封建王朝历史上少数以少数民族为统治阶级的朝代,但是元朝在人们茶余饭后在交谈中很少提起,清朝到格外的重视,因为清朝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不是想改变汉人的文化习俗,而是真正的融入到中原文化中。

元朝则恰恰相反,他们曾经想要在中原大地辽阔疆土上种满草。改变农耕文明回到大草原上过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农牧生活,他们并没有真正融入中原地区,清朝满人生活习惯各个方面和汉人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这里已经是他们的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4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