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从司马懿249年建立霸府到265年司马炎以晋代魏,司马氏的霸府统治持续了16年之久。在这16年的统治中,司马氏霸府是实际的权力中心,而曹魏朝廷只是傀儡。在正常的状态下,以皇帝为中心的朝廷机构是权力中心。但是,在霸府统治的时期,权力中心却发生了转移,霸府成为了实际的权力中心,而皇帝和朝廷机构只是空有名号,并没有实际的权力。司马氏霸府是如何发挥实际权力中心的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架空曹魏朝廷是司马氏霸府运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司马氏霸府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司马氏霸府不同的阶段的规模有大有小,但是,控制皇帝、架空皇权是司马氏霸府运作的一个基本的原则。
在司马懿霸府统治时期,司马懿霸府的规模不是很大,在霸府中的僚佐也不是很多。司马懿霸府在运作的时候,一方面依靠霸府中的僚佐来发挥功能,另外一方面,从司马懿霸府确立的过程来看,有一大批的朝廷官员支持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他们拥有一定的权力,虽然不在司马懿的霸府中,但是,实际上是为司马懿效劳,这也是司马懿霸府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能有效地控制曹魏皇权,发挥权力中心作用的原因所在。
例如傅嘏,正始初,因为曹爽排斥异己,被免官,司马懿请他担任太傅府的从事中郎,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建立霸府,傅嘏担任曹魏朝廷的尚书,成为司马氏霸府安排在朝廷的心腹,后来为司马昭在司马师死后继续掌握曹魏的大权,实施霸府统治出力不少。当司马师病死的时候,曹魏皇帝试图摆脱司马氏霸府的控制,傅嘏从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司马昭顺利地继承了司马师的霸府统治。
在司马师霸府统治时期,霸府的统治规模也还不是很大,司马师霸府的运作应该是和司马懿霸府的运作方式相同。在司马昭霸府统治时期,司马昭加紧篡夺皇权,霸府的规模进一步膨胀,司马昭霸府架空皇权、发挥实际权力中心的作用的运作方式就变得非常明显了。
司马昭霸府统治时期,霸府中机构的设置很完备,可以很好地处理曹魏中央政权的事务;同时,司马昭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将原来曹魏政权中的官员纳入到霸府中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架空皇帝,使曹魏的皇帝只是空有名号,而其权力早已被司马昭的霸府所夺取。
司马氏在架空曹魏朝廷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对皇帝的控制。司马氏霸府一直没有离开过洛阳,从来没有像曹操那样将霸府和汉朝廷所在地分离。
魏国建立不久,政权开始腐败。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景初二年(238),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国版图。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249),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政变,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事件。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i)、毋丘俭(正元二年,255)、诸葛诞(甘露二年,257)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乘时立功,于魏景元四年(263)出兵灭蜀。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
曹氏家族的衰弱是曹氏皇帝有意促成的,打压皇族和外戚是曹魏的基本国策。
曹丕上位之后,曹彰莫名其妙地死了,曹植低调做人。曹氏亲族之间都不敢来往,生怕被曹丕找个借口收拾了。而曹丕的接班人曹叡也是有样学样,防范皇族就像防贼。
这是因为历史上的七王之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而东汉皇族也比较衰弱,但是东汉皇朝照样正常运转。于是给了曹氏一种错觉:削弱皇族,并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可曹氏并没有意识到一点:东汉虽然削弱皇族,但是外戚和宦官一直互相牵制,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曹氏削弱皇族的同时,把外戚也一并削弱了。想加强宫廷力量,却又是有心无力,于是把曹魏帝国的政治格局弄成了四不像。
曹操当魏王时,废掉名门望族之后的丁夫人,而立出身下层的卞夫人为后。许多人因此说曹操心胸宽广,因为选老婆不看出身。实际上,曹操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豪门外戚所控制。外戚势力太大,一定会威胁皇权。
有曹操做榜样,曹丕和曹叡自然是有样学样:曹丕当皇帝后,放着名门之后的甄夫人不立,而立了一个出身卑微的郭夫人当皇后。曹睿当皇帝后,放着名门之后的虞夫人不立,气得虞夫人破口大骂:你们曹家就喜欢让出身低贱的人当皇后。曹叡的老丈人出身太低,在贵族圈一直是被取笑的对象;曹叡的妻弟公然受到夏侯玄的侮辱,曹叡也不敢把夏侯玄问罪。
基于曹丕和曹叡的本意,就是想通过加强秘书班子的方法,强有力地驾驭帝国。曹魏的秘书班子权力一直都比较大,曹魏的秘书班子叫中书监,皇帝的所有决策都绕过了朝臣,直接和中书监商讨确定,这意味着中书监成功压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
中书监的主管就是孙资和刘放。两人大有凌驾于豪门大佬之上的架势。魏明帝外出时,主持政府工作的就是孙资和刘放。但豪门士族势力太大,所以中书监一直不能真正凌驾于朝臣系统之上。
辛毗与孙资有矛盾,有人劝辛毗向孙资低头。辛毗说:我不向他低头,他最多堵住我当三公的路罢了,除此之外他还能把我怎么样呢?
虽然豪门士族无法拜托中书监的阴影,但即使是皇帝也必须小心对待豪门士族。有一次,曹叡想检查陈矫的工作,陈矫直接问魏明帝:你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怀疑我啊?如果你怀疑我的工作能力,或是怀疑我的人品,你就把我撤职好了。你既然用我,就不要和我玩这一套。看到陈矫一副要撂挑子的架式,魏明帝赶紧道歉。
陈矫是臣下,曹叡是皇帝。但是通过上述事例,你看得出陈矫和曹叡谁管谁吗?陈矫之所以敢这样不给曹叡面子,是因为陈矫代表了豪门士族的共同利益。如果陈矫顶不住曹叡的压力,曹叡肯定还会继续扩大皇权的影响。
后来,曹叡还一度想让后宫女子参政,更是被豪门士族集体打脸。豪门士族甚至放出话来:宦官天生就是给皇帝打杂的,后宫女子天生就是陪皇帝睡觉的。这种卑贱的人小人物也想干涉国政,那注定国将不国啊!我们有这么多为国为民的好官员,为什么皇帝从来不信任和重用我们呢?你是不是觉得当昏君很过瘾啊?
在皇权势大之时,自然是皇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豪门士族再不情愿,也只能私下里骂一骂,掀不起什么风浪。但在豪门士族势大之时,如果皇帝还是认不清形势,豪门士族就不会只在私下里骂人,而是直接冲到皇帝面前打脸了。就是要警告皇帝:千万别拿你祖宗的江山当儿戏。
在豪门大佬的支持下,杨阜冲到了最前排:后宫吃闲饭的女人太多了,应该清理一批出去。
面对豪门士族的这种作法,皇帝自然会觉得人身自由受到了侵犯。可在豪门士族看来,是皇帝提出了后宫干政,我们士族只是还击而已。
魏明帝直到临终前,才意识到虚弱的秘书班子和半途而废的宫廷力量,根本无法巩固皇权。所以他又想回到皇族、外戚巩卫皇权的老路子上,却已为时太晚。
曹叡在临死前,把出身卑贱的毛皇后废了,立了有豪门背景的郭夫人为皇后。而在最初拟定的辅政名单里,也是清一色的皇族成员,这证明曹叡已开始试图加强皇族和外戚的势力了。通过曹叡的一番折腾,曹氏家族一度又在帝国权力层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它引来的反扑也是巨大的。因为,皇族势力越来越大,自然会侵犯豪门士族的既得利益。
于是,司马懿被大家推到了前排,通过高平陵之变,把曹氏家族打得翻不起身了。
三国时期的魏国(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一国。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洛阳称帝,曹魏始建。至炎兴元年(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曹魏灭亡。
魏明帝开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临终又托孤失当,导致朝政动荡。曹芳继位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曹爽骄横跋扈,专擅朝政,打压异己,甚至连郭太后也被他软禁;而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直至在高平陵事变里,将曹爽集团一举击垮,司马家族开始权倾朝野。这段时间内,曹魏虽然朝政动荡,但对外的开疆拓土之路则是一路凯歌,前后两次大败高句丽,破东濊、平濊貊、灭韩濊,朝鲜半岛的半数之地并入曹魏版图。
之后,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公元251)、毋丘俭(正元二年,公元255)、诸葛诞(甘露二年,公元257)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杀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末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此外,与吴蜀交兵仍频,尤以蜀汉姜维为甚,号称“九伐中原”,双方互有胜败。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司马氏威胁自己帝位,亲率亲兵讨伐,司马昭遂使亲信贾充派遣刺客成济杀害曹髦,事后仅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族则没受牵连。随着蜀汉国力日下,263年魏国司马氏展开攻汉计划,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攻伐蜀汉,结果汉主刘禅出降,蜀汉亡国。后司马昭死,其子司马炎于266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的特权[10]。作为曹魏“后续”的陈留国(265年—479年)历经两晋、刘宋,传至南齐,享国214年。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主曹奂退位,建立晋朝,史称晋武帝。 在三国时代,曹操及其后人建立的魏国是实力最强的国家,可为什么会被会被司马氏轻易取代呢? 司马氏篡魏 人才的凋零 曹操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身边围绕着大量的人才,谋士集团的郭嘉,荀彧,程昱等,武将方面,曹洪、曹仁、张辽、徐晃等,这些人才在 陆续的凋零,面对人才的缺失,曹操不得不启用有"鹰视狼顾"之像的司马懿,但用之又防之。 曹睿时期,面对蜀国诸葛亮的北伐,朝廷启用司马懿,与之对抗,随着张郃的战死,曹操时期重要的谋士、武将基本凋零完毕。此时已经掌握部分军政大权。 司马懿个人才华出众,曹氏宗亲的无能 汉中之战时,关羽为配合刘备,出兵荆州,用水淹大败于禁大军,威震华夏,兵锋之逼许都。曹操为避关羽锋芒,一度准备迁都黄河以北。司马懿及时劝阻说:"为此迁都,是向敌人示弱,会使淮河、汉水一带人心不稳。刘备、孙权外亲内疏,现在关羽坐大,孙权必定更不高兴,把这事告之孙权,使他牵制关羽,则樊城之围自解。" 司马懿 曹操纳其言,派人联络孙权,共同对付关羽。孙权果然派吕蒙袭取荆州,许都之威胁才解除。这是司马懿个人能力的一次展现。 在曹睿时期,司马懿担任雍凉抵御蜀汉进攻的主帅,多次打败诸葛亮对魏国的进攻,使蜀国空耗国力,这是司马懿军事才能的进一步体现。 反观在曹丕、曹睿之后,司马懿和曹爽成为托孤大臣,曹爽为了大权独揽,对司马懿进行各种打击,任人唯亲,朝廷上下早对他不满,嘉平元年,曹爽打着祭祖的旗号离开了洛阳,而早已等待政变的司马懿便趁机占领洛阳,胁迫太后罢免曹爽兵权。司马懿派人告诉曹爽,说只要他愿意交出兵权,不仅可以回京还可以做一个高贵的王爷。 他的亲信都劝他回许昌整顿军马讨伐司马懿,但曹爽贪图眼前的利益不听劝告,乖乖地将兵权交出,回到了洛阳,他被罗织了大批罪状,三族被灭。 士族阶级的支持 曹操出生官宦之家,不被士族阶级所支持,在打败士族支持的袁绍后,才慢慢被士族阶级所支持,但是曹操为维护自己的统治,杀过很多名士,像边让,孔融等,这些更让士族对自己离心离德。在曹丕时代,为缓和这种矛盾,提出了九品中正制,暂时缓和了皇族和士族阶级的矛盾。 司马氏与世家 司马懿出生世家大族,随着司马懿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这种平衡被打破,世家大族已经成为魏国朝堂的绝对掌控者,皇族已经成为傀儡,被取代只是时间的问题。 曹操倾其一生打下的曹魏江山,轻易的被司马氏取代,这是多么的可悲、可叹。但这也是必然,曹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世家大族权力过大的状况。但这个代表着士族利益建立的晋朝,给我们留下了最黑暗的时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3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是天使还是恶魔李自成的赞歌是谁写的
下一篇: 曹爽带曹芳逃跑,成功了就能翻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