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水浒里的男人爱戴花是怎么回事男子簪花是怎么来的

众妙之门 2023-06-27 10:56:26

水浒里的男人爱戴花是怎么回事男子簪花是怎么来的

水浒里的男人爱戴花是怎么回事?男子簪花是怎么来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水浒里,人物出场时,作者常会花一番笔墨,描写其穿着打扮。这样写,不但能让读者记住人物,更能从细节处表现这个人的社会地位,甚至是性格为人。比如林冲,前期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后来却落草为寇,地位不同,穿着明显不一样。林冲与鲁智深第一次见面时,是“青巾绿袍,手摇折扇”,后者却身穿直裰,抡着禅杖,两人性格之不同,早已跃然于纸上。

如果稍微留心,读者就会发现,水浒中的男人,喜欢在头上插花。

小喽罗头巾边乱插着野花。前面摆着四五对红纱灯笼,照着马上那个大王……鬓傍边插一枝罗帛象生花,上穿一领围虎体挽绒金绣绿。

小霸王周通的鬓边插着“象生花”,小喽啰头上也插着野花。

关于男人头上插花,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提及。阮小五是“鬓边插朵石榴花”;杨雄是“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小旋风柴进,“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至于刽子手蔡庆,因为生来就爱在头上戴花,所以绰号就是“一枝花”。

明明就是大老爷们,为什么他们要在头上插花呢?是因为爱美,还是有其他原因?这些花有没有讲究?

男子簪花的由来

插花于头上,这叫“簪花”。文献中,簪花有三种意思,一是把花插在瓶中或者门窗等地;二是头上戴花,可以直接插在头发上,也可以插于帽冠上;三是指明清时期的一种书体。我们要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

头上簪花,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四川曾出土汉代女子陶俑,陶俑头上就戴着四朵花;四川博物院藏有东汉女子执镜俑,这名女子手持圆镜,头上帽有两朵花。

直到宋元明清,女子依然会簪花于发髻或者帽冠上。这一点,在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宋代杂剧《打花鼓》等图中,再清晰不过。明代《北京岁华记》中说过,当时北京人在元旦时常簪花;清代赵翼在《陔馀丛考》中也说,当时的习俗,妇女常要簪花。

但是男子何时开始簪花呢?

唐代之前,女子在重阳节还会在头上插茱萸,后来男人也效仿。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提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明唐朝重阳节时,有男子头上插茱萸的习俗。唐代《辇下岁时》记载,九月九日,皇宫里的人都争相在头上插菊花,而民间更多。

为何要在重阳节时,头插茱萸或者菊花呢?原来,古人认为,茱萸气息浓烈,佩戴后能辟恶气,能抵御寒冷;而戴菊花则意味着延年益寿,因为菊花也叫“延寿翁”。

唐代时,除了重阳节,在其他活动中,人们也会戴花。

长安春时,盛于游赏,园林树木无间地。故学士苏颋《应制》云“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览之,嘉赏焉,遂以御花亲插颋之巾上。时人荣之。——《开元天宝遗事》

苏颋因为写了一首好诗,唐玄宗就亲自把御花插到他的帽子上,当时人都以他为荣。由此可见,即便不是重阳节,唐代男子也已经开始簪花。

唐中宗李显曾于立春日,赏近臣彩花各一枝,令他们佩戴。当时,武则天的孙子武平一作诗最好,李显又多赏赐他一枝花。武平一就把两枝花左右交插,戴于头上。崔日用因酒醉加上嫉妒,还过来抢武平一的花。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因为皇帝与百官的“带头作用”,加上戴花兼有装饰美,所以民间百姓也纷纷效仿。男子簪花的习俗,由此兴盛并传承下来。

宋代男子簪花情况

宋代沿袭唐代的风俗,皇帝常在宫廷戴花、赐花于部下。

宋太宗曾经在宫廷之中举办花宴,君臣都簪花;宋真宗也爱簪花,他还亲自给晁迥、钱惟演簪花,观者无不以这二人为荣。真宗封禅泰山前,与陈尧叟等人头上都簪牡丹花。后来,他又让陈尧叟摘了头上的花,把自己头上的花簪于陈尧叟头上。寇准侍宴时,真宗更是把千叶牡丹花簪于寇准头上。簪花后,真宗还很雷人地说了一句“寇准年少,正是赏花吃酒时也”。其实,那时候的寇准都快50岁了。

宋徽宗也特别爱戴花。他与花算得上是不离不弃。每次出游及回宫,宋徽宗不但自己乘马簪花,还会赐大臣、卫队士兵每人一朵翠叶金华,算是出入大内的通行证。

婚礼上,新郎官簪花的习俗,也是北宋时的习俗。

世俗新婿盛戴花胜,拥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容礼。必不得已,且随俗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可也。——司马光《书仪三·婚仪上》

意思是说,当时男子结婚,头上要戴女子花冠,这实在不像个爷们。可是,不戴花也不好看,所以他们就只好在头上插一两朵花了。

直到明朝,这种习俗还有。《金瓶梅》中,陈经济迎娶葛翠屏时,头上就“簪着两支金花”。其实到今天也有,只不过新郎不是簪花于头,而是佩花于胸前了。

除了皇帝、大臣爱戴花,民间也爱戴花。

于花盛处做园圃,四方伎艺举集,都人士女载酒争出,择园亭胜地,上下池台间引满歌呼,不复问其主人。抵暮游花市,以筠笼卖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邵氏闻见录》

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的记载,充分说明,当时不管是富贵之人,还是贫穷之人,大家都会戴花。由此可见,簪花习俗在宋朝是多么流行。事实上,男子簪花最盛行的时代,正是宋朝。明清虽然也有,但远不如宋朝流行。

从宋代的石刻、壁画、绘画中,更能反映当时簪花习俗。绘画如苏汉臣的《货郎图》、李唐的《春社醉归图》;石刻如北宋挟茵褥男侍石刻;壁画如辽金时代的张匡正墓壁画等,都能看到男子簪花。

如果赦免或处死犯人,狱卒也要簪花,这是为了向犯人宣示“天恩”“天意”。

总之,上至皇帝官员,下至百姓艺人,人人都可以戴花。水浒中,周通娶刘太公女儿时,鬓边戴花,小喽啰也头插鲜花;杨雄和蔡庆作为刽子手,头上戴花;燕青、阮小七等人爱在头上戴花,这些都符合北宋的社会习俗,并非他们臭美,更不是作者胡编乱造。

簪花有哪些讲究

既然男人爱在头上戴花,是不是意味着,什么花都可以戴,戴多少都可以?

事实上,因为宋代男人都爱簪花,所以从北宋开始,簪花就有了规定。所簪之花,无论是数量、颜色还是种类,都有讲究。

大罗花以红、黄、银红三色,栾枝以杂色罗,大绢花以红、银红二色。罗花以赐百官,栾枝,卿监以上有之;绢花以赐将校以下。——《宋史》

显然,罗花等级最高,栾枝花次之,而绢花等级最低。所谓绢花,其实就是绢制的花,属于假花了。

在《梦梁录》中,吴自牧对当时官员所簪之花的种类和数量,记载得更清楚。比如,最高级的宰臣枢密使,赐花大花十八朵、栾枝花十朵,再往下则分别是十四朵、八朵;十二朵、六朵……至于侍从,则只有两朵花。再往下如训武郎、教乐所伶工、诸司人员则是花冠了。

因为花有时令限制,加上戴花者多,所以宋代男人所簪之花分两种,一种是生花,也就是鲜花;另一种是像(象)生花,也就是假花,用各色材料制成。

当时男人所簪之花,首选时令鲜花,比如菊花、牡丹、芍药、蔷薇、水仙、香兰、梅花、紫薇花等,至少有三十余种。除此之外,便是罗帛花、绢帛花甚至纸花等。

对了,当时妇女为了冬天也能头插鲜花,还会在春天时,把酴醾(拼音:tú mí)放在书中,做成标本,到了冬天,再取出来插在头上。这种花叫“花腊”,意思是寒冬腊月所簪之花。

关于簪花,央视水浒中,因为许多人物和情节,所以好汉们簪花表现很少。新水浒中则表现很多,像阮小七、西门庆、蔡庆等人都曾簪花,武大郎迎娶潘金莲时也头戴红花。

满脸横肉的梁山好汉,为何喜欢头戴一枝花呢?

熟读《水浒传》的朋友们肯定记得梁山好汉里面有这样一位好汉,他的名字叫做“一枝花蔡庆”,但是这个蔡庆可不是什么美男子,从事的也不是什么演绎事业,在施耐庵的笔下,蔡庆是一个满脸横肉,体格健硕的狱警,但是生来爱戴一枝花,所以被称之为一枝花蔡庆,他的帽檐上,时刻攒着一枝鲜花。



而且大家还会发现,除了蔡庆之外,我们的好汉阮小五,好汉杨雄,好汉宋江,甚至西门大官人,都喜欢在头上插上一枝花,仿佛当时只要是男人,就可以再自己的头上用花来做装饰。我一直以为这是女子才有的特权,难道在宋朝的时候,男人就可以戴花了吗?这是宋朝的习俗还是小说的情节呢?

其实男人戴花这么一个习俗,在唐朝年间已经有之,只不过尚不流行,在明清也有人偶尔戴之,只不过早已过时,唯独在宋朝的时候,男子簪花之风盛行,成为了一种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就和我们现在流行的牛仔裤一样,大家都当成是一种正常的打扮,没人觉得你奇装异服。



宋朝男子喜欢戴花,而且达官贵人戴的必然是时令时节的鲜花,具体比如牡丹,菊花,茉莉,杏花,蔷薇等等。当然了,也有人喜欢把花制作成金银饰品佩戴,或者直接用丝绸绢布制作成不同的花朵佩戴在头上。

这种风气是怎么起来的呢?

当然是当时的皇家贵族引导而成的啦,老百姓都是有样学样的,当时皇帝过生日,举办各种大型的庆典活动的时候,所有的官员都要求佩戴簪花,老百姓看见上层社会这么做,再加上花这种东西多的很,成本很低,便于流行,再加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戴花的这个行为就火了,火遍了全国各地。

当时的大诗人苏轼就写了这么一首诗: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大家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几乎把簪花当成了一种衬托美好食物的一种具体体现,花衬托出人的美,人爱戴簪花自然就成了一种天性啦。自古就有女子佩戴首饰鲜花衬托自己,男人凭啥没这个权利呢?

所以,梁山好汉即使相貌丑陋,也要佩戴簪花,那不仅仅是社会风俗,更加体现着人家对自身生活的讲究,爱讲究的人不管长成什么样子,总要把自己收拾的体面一些,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看,李逵那厮就不讲究!

满脸横肉的梁山好汉,为啥要在脑袋上戴一枝花?

相信我们都读过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吧,在10年前的经典电视剧《水浒传》之中就完成的呈现了这一史诗巨作,虽然比起曾经的94版水浒有一段差距,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也不失为一部经典巨作,因为新版水浒的战争场面确实拍的到位,各种宋朝习俗也刻画的挺好。

不过有一点我们是否是很好奇,《水浒传》之中有许多的人头上都爱戴花。其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女子头上戴花本身并没有什么,相反,戴上一枝花反而会吸引别人的目光,这对于女人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赞美,换作今时今日的话,可能还会有人吹口哨呢?当然,在那个时候做那种事可得小心点,弄不好男子和女子都要被抓进去。



但是我们在新水浒之中竟然发现了,那时的男人头上都会戴一朵花,比如勾引潘金莲的西门庆他头上就戴了一枝花,而柴进刚刚出现时也是如此,梁山上排名极为靠后的蔡福、蔡庆兄弟都爱戴一枝花。

所以这就引起了人们的疑问?这究竟是什么操作?如果是女人头上戴枝花是为了漂亮,那么男的不可能也是为了漂亮吧?就算一个人可能是这么臭美,但是不至于一大帮人都爱臭美吧?

宋朝男子头上爱戴花?其实这种头上戴花的操作还真不是什么臭美的行为,在古代男子头上所戴的花叫做簪花,当时的男女老少无论是贫是富,都喜欢头上戴朵花,就如同前面讲的,《水浒传》之中的好几个例子都能够说明,比如柴进、西门庆以及“一枝花”蔡庆等等。



而最近播放的宫廷剧《清平乐》之中我们也看到了,但凡有重大节日,张贵妃就会头上就戴花冠,而一到重要节日,仁宗后宫中的宫女也是带着花冠。

从《水浒传》以及《清平乐》之中的事例就可以看到,当时无论是男女老少,头上戴簪花的习俗已经蔚然成风,那么,这种习俗,究竟是怎样时兴起来的呢?这背后又是什么典故呢?



头上戴簪花的寓意其实头上戴簪花的习俗还和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日,重阳节很有关系,在古代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和如今的清明、中秋相比可以说是毫不逊色,在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登高旅游、祭祖敬老,可以说是一个翻版的清明节。

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在当时的重阳节古人头上都会戴一枝花,古人认为,茱萸气味浓烈,插在头上可以起到祛病驱邪的作用。这也是重阳节时期人们戴“茱萸”的原因之一。



可是在重阳节时期,茱萸这朵花的花期已过,人们插在头上的茱萸就只剩下一个花房了,无论怎么戴都特别的不美观。所以,为了烘托节日的喜庆,当时的宋人在重阳节时期头上都会戴菊花,比如,苏东坡就在《定风波·重阳》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而除此之外,宋代头上戴花的习俗也和皇室有一定的关系,宋代每逢重大节日,皇宫内院总会以各种鲜花将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而在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之中,有一环节是极为重要的,那就是皇帝要向百官赐花,也意喻着皇帝赐福给百官们。



所以有了皇家的推波助澜,必定会引起上行下效,簪花现象也就逐渐蔚然成风,而到了后来不单单是重阳节,普通百姓每逢重大节日,比如男子娶亲之时也会头戴簪花,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意欲着美好等。

到了后来,不单单是在重大节日上,平时都会头戴簪花,而这种习俗也就在宋朝流行开来了,到最后不单单是宋朝如此还影响到了隔壁的辽国和金国。



《辽史》中有:“赐(进士)宴,簪花。”《金史·册皇后仪》载:“会群官,会妃主宗室等,赐酒,设食,簪花,教坊作乐,如内宴之仪。”可见这种簪花的习俗影响甚远,头戴簪花真不是梁山好汉的臭美行为,只不过是当时的行为风尚如此而已。

水浒传里男演员头顶怎么插了一朵花

  水浒传里男演员头顶插了一朵花是男子簪花。
“男子簪花”,是古时的男子,用时令鲜花,或金银、绸绢等,制成假花插于发髻、鬓角或冠上,作为装饰或礼仪程序的一种风俗。据考,所簪之花有:茱萸、木槿花、蔷薇、梅花、杏花、棠梨、茉莉、牡丹、菊花等样式。男子簪花的风俗,在宋代已经极盛。这与唐明皇为宁王簪花之事,是有极深的联系的。
  《宋史·舆服志》载:“中兴,郊祀,明堂礼毕回銮,臣僚及扈从并簪花,恭谢日亦如之。”可见当时参加重要典礼的百官及随侍人员都要簪花。在民间婚仪中,按照宋朝婚俗,新郎可以“戴花一两枝,胜一两枚。”胜即花胜,古代的一种首饰。宋朝朝廷宴会,“尝以春秋之季仲及圣节、郊祀、籍田礼毕,巡幸还所至设宴,惟从官预,谓之曲宴。”皇帝要给群臣赐花,由中使为之插戴。朋友之间的便宴也可以簪花。如果遇到国家大灾之年、瘟疫、忌辰等,则不可以簪花。

北宋男子有头顶带花的习惯,看了新版的水浒传很是不解???

引用处:/read-htm-tid-108210.html

[天下杂烩] 宋代文治怪现象:满城男人都戴花?

男人戴花,唐已有之。不过,不甚普遍。明清时期,偶有为之。惟有两宋,男人戴花蔚然成风。不信,回头再去读一遍《水浒传》,你会发现梁山好汉简直就是“花团锦簇”:
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而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于是人家干脆叫他“一枝花”蔡庆……
小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大宋民间敢如此肆意地戴花,当然是有官方的时尚潮流在前面引领。其中最具时尚标杆作用的当数风流君主宋徽宗。宋徽宗每次出游回宫,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从驾的臣僚、仪卫,也都赐花簪戴。徽宗不仅崇尚戴花,还要制定一些规则,他赐给随身的卫兵每人衣袄一领,翠叶金花一枝。有宫花锦袄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内。男人簪花发展到宋朝,几近极致。一朵小小的簪花,甚至成为上层社会身份的标识、等级的象征。在宋代重要的史料笔记《铁围山丛话》里,对此有详细的记录。每逢重大节庆,例如郊祀回銮、宫廷会宴和新进士闻喜宴等,皇帝都要赐花给臣僚。皇帝赐给臣僚们的簪花还分品位:生辰大宴又有辽使在场时,用绢帛花;春秋两宴,用美丽的罗帛花;陪同皇帝游玩的小宴,则用珍巧的滴粉缕金花……赐花时,还按官员的品阶决定多少。可谓尊卑有序、多寡有数。
“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这是诗人杨万里的戏作,而我却从中看到一个被花海浸泡、淹没的大宋王朝。
一个男人戴花,可以看作别有风情;一群男子戴花,可以视为别有习俗;一个国家的男性都戴花呢?为别有国情?
两宋的国情似乎确实有别于前后朝,那就是以文治国。这是大宋开国皇帝、出生于传统武将门庭的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方针。为了让后世子孙彻底贯彻他的精神,他还留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遗训,并将其刻在一块石碑上,藏于深宫密室。每当新帝即位时,一个秘密仪式便是恭读遗训。密室只有皇帝可以进入,因此包括重臣都不知道“石刻遗训”的存在,直到宋太祖死后150年,汴梁被金兵攻陷,皇宫遭到蹂躏,这块石碑才被发现。
宋太祖留给子孙的遗训是什么呢?
不得以言论之故,处死士大夫。
遗训只有两句,这是其中之一。试想一下,一位君王在为自己安排后事时,该有多少千叮咛万嘱咐的事啊,可宋太祖偏偏留下了这么一句“传家宝”。可见他有特殊用意。或许他认为,文人再怎么胡说八道,也不会扛枪造反,所以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言?不管怎么说,这个遗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文人扬眉吐气,翻身作主。宋人争做文人,并热衷于享受生活,崇尚文学艺术。文人气氛如此之浓,所以很难不把一切事关风雅之事都发展到极致。这其中便包括把原本属于风情、爱好、习俗的男子戴花,演变成为一个国家的礼制。而且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怎样生活,偏安一方的南宋还怎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点从南宋杭州是如何全面翻版东京汴梁就知道了。
说到簪花,除了鲜花,宋人还戴人造花。有一种是用琉璃即玻璃制成的,度宗时,宫中即流行簪戴琉璃花,世人争相仿效。有诗人便赋诗道:“京城禁珠翠,天下尽琉璃。”琉璃——流离,有识之士认为这是“流离之兆”。确实,度宗逝后五年,南宋即告灭亡。这是否可以说是文而误国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