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西周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原因跟褒姒毫无关系!

以史为鉴 2023-06-27 09:34:48

西周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原因跟褒姒毫无关系!

西周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原因跟褒姒毫无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西周的灭亡归结为周幽王失德,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这个结局和商纣王宠幸妲己,导致大臣离心离德类似,都是君主无德,红颜祸水。可是,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会发现,烽火戏诸侯的背后并不是红颜祸水,而是另有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下《史记》描写烽火戏诸侯的场景:“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这是一个典型的红颜祸水故事。为了让美人笑一笑,周幽王不惜点燃象征战争的烽火,让诸侯国的军队匆匆赶来,又匆匆离去。但疑问也就此产生。

首先,以烽火狼烟传递敌情是汉代普遍使用的方法,西周时期有没有这种方法不好说。

其次,以当时的条件,部队从调动、集结、准备军粮、行军,到最后赶到镐京,近的最少也要十天半月,远的要三五个月,根本不可能一个晚上兵临城下,更不可能各路兵马同时到达。

按照惯例,如果首都周围没有发现敌情,部队必须“信宿而返”,连续驻守两个晚上就回国。这样一来,诸侯国的军队陆续而来,陆续而归,不可能做到“诸侯悉至”。

据西周史官记载,西周灭亡时,褒姒已经50多岁,周幽王不可能为一个老太婆置江山于不顾。

既然西周灭亡不是红颜祸水造成的,那是为什么呢?专家分析,是老天爷。气候的寒冷而干燥造成了西周末年的种种危机。

据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周初之后,中国进入了历史上第一个寒冷期。《竹书记年》记载,“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孝王七年冬,大雨雪,牛马死,江汉俱动冻。幽王四十年夏六月,郧霜。”

到了西周后期,干旱变得非常严重。厉王“二十二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二十四年,大旱。二十五年,大旱。二十六年,大旱。”连续5年大旱,使本来就脆弱的农业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寒冷又干燥的气候,让西周王朝不得不考虑扩大地盘。他们把目光投向南方。和商纣王一样,周朝派出大量军队向东、向南扩张。

对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西周历来都是采取防御政策,即使是实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出击也是为了缓解对镐京及周边地区的威胁,扭转被动的不利局面。到了周厉王、周幽王时期,由于爆发了持续多年的罕见大旱灾,北方游牧经济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戎狄、犬戎等游牧民族被迫离开原来的居住地,大批向泾水、渭水流域迁徙。

气候的干旱,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周朝向东南方向的扩张,这些都加大了军费的开支,加速了西周的衰落。与此同时,西周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矛盾。

和烽火戏诸侯完全不同的是,《竹书纪年》记载了西周灭亡的一个全新故事。周幽王为摆脱申后的父亲申侯对朝政的把控,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又立褒姒为王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这一举动引起申侯和其他贵族的不满,周幽王因此主动向申后发起攻击,周朝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动乱。申后联合缯国和北方戎狄部落,打败周幽王。

由此可见,西周的灭亡是气候变迁引起的民族迁徙,以及西周王朝内部政权分裂,导致的贵族内乱,是贵族之间权力分配不均的结果,和红颜祸水根本不搭边。

西周是怎么灭亡的?真的是因为一个女人?

"烽火戏诸侯”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西周的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荒淫无道,不理朝政,为了博取美人褒姒一笑,不惜点燃烽火谎称犬戎入侵骗来诸侯的营救。后来当犬戎真的来犯时,周幽王想要通过烽火统治诸侯营救时,诸侯以为仍是周幽王的玩笑,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烽火戏诸侯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有过详细的描述,这也是被后人深信不疑的地方。但经过一代代历史学家的考证,司马迁的记载虽然很大程度地还原了西汉之前的历史,却也有诸多的错误之处。其中“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就有很多疑点,结合之前的历史记载,“烽火戏诸侯”极有可能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

一、除了《史记》外的其他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西周时期有烽火

我国什么时候在军事上开始使用烽火的难有定论,可以确定的是在两汉时期,就已经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烽火网络。汉代之前的史书记载的都是用“击鼓”方式传递军事讯息,《周礼》中有关于“鼓人”的记载:“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

传递讯息的具体方式为:“凡军旅,夜鼓鼜,军动则鼓其众,田役亦如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依靠击鼓的方式通知消息、发号施令。但是《周礼》中并没有关于“烽燧”制度的记载,《吕氏春秋》中有关于“烽火戏诸侯”的描述,但记载的“戏诸侯”方式并非是点燃烽火,而是用击鼓的方式。



古代烽火台

《吕氏春秋》记载:“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周幽王为了博褒姒一笑,用击鼓的方式引来诸侯的军队,诸侯之兵来了好几次都没有发现敌寇,直接导致最后周幽王被犬戎入侵时没有一个诸侯来营救。

那么为什么司马迁在《史记》中改为了烽火的方式呢?最早有关“烽燧”制度的记载源于《墨子·号令》:“出侯无过十里,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比至城者三表,与城上烽燧相望,昼则举烽,夜则举火。”该时期与周幽王相距约三百年,而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也是秦代祭祀所用。

自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之后,烽火台的使用程度被大大推进,直到汉代,全国烽火预警网络基本完成。《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于甘泉、长安。”从这些史料看来,司马迁是以两汉时的军队预警方式而得出西周时期也用“烽燧预警”的结论,但与事实有一定的出入。

二、“烽火戏诸侯”的有太多的不合理之处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展开西周时的地图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的面积与现在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也包括陕西河南等地,面积何止方圆千里。在古代,一天之内是不可能到达的。

假设当时有烽燧的联系方式,诸侯国皆镇守西周的边疆,距离远近不一。比较近的虞国距离镐京约两百八十公里,郑国和卫国约四百公里,其他的如齐、鲁、燕、秦就更远了。从诸侯看到烽火到集结军队、准备粮草再前来营救周幽王,少则十天半月天,多则三五个月。周幽王再怎么昏庸,也不可能为了逗褒姒一笑,两人傻傻地点燃烽火,烟熏火燎地等待半月之久吧?于情于理都不太可能。



褒姒

更何况《史记》中记载的“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本身并没有什么好笑之处。即便诸侯军队能够赶来,由于距离远近不同,也不可能是同时到来。在千军万马之前,褒姒也不会有任何笑点,当时的西周已经摇摇欲坠。各个诸侯军队就算来了,看到被欺骗也不会有好脸色,面对这样凶神恶煞的一群军人,会有任何好笑之处?

面对周幽王的召唤,诸侯军队能被骗一次就足够了,怎么还会给周幽王“数举烽火”,多次欺骗的机会?所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记载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三、真实骊山之战是什么样的?

关于骊山之战以及周幽王被杀的过程最早详细记录的史料为《吕氏春秋》,但《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主持编写的,此时距离西周末年已有五百多年之久。之前的记载都是非常零碎的,《诗经》中记载:“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但也只是说明了西周的灭亡是因为周幽王宠幸褒姒,荒废朝政的缘故。

《国语》中记载:“幽灭于戏”。这里的“戏”并非是嬉戏、玩闹的意思,指的是地名。西晋潘安的《西征赋》中有“军败于戏水之上,身死骊山之北”的说法,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还曾考察过“戏水”的地理位置,他在《水经注》中说:“戏水,出骊山鸿谷,北历戏亭,即周幽王死处。”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周幽王最终死于戏水。



吕氏春秋

那么我们梳理一下历史,周幽王的确因为宠爱褒姒而荒废了朝政。但历史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发生,或许像《史记》中说的那样,周幽王伐申国导致申国私通犬戎进攻镐京,也或许是其他的原因导致犬戎侵犯。总之,周幽王遭受了犬戎一族的猛烈进攻,最终在骊山之北兵败被杀身亡。

而当诸侯听说了镐京被入侵的消息后,连忙集结军队赶来。但等他们陆续赶到时,周幽王早就死于骊山之战了。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吕氏春秋》根据之前《诗经》、《国语》的零散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西周的灭亡经过,并把“周幽王宠爱褒姒”导致亡国的故事加以改编,便出现了“周幽王击鼓戏诸侯”的记载。

太史公在《吕氏春秋》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在《史记》中添加了“烽火”的元素,再之后朝代的《东周列国志》、《列女传》、《西征赋》和《述征记》等书就完全把“烽火戏诸侯”当做历史了。这也导致了该故事的广泛流传,后人对此深信不疑。

四、辩证看待史书记载,美女并非亡国的根本原因

经过对二十四史的研究不断深入,一些史料中的谬误之处也不断被后人发现。但由于大量古今文学著作的引用,大多数人仍旧对这些谬误之处深信不疑,从妲己到褒姒,再到夏姬。这些女性无一例外地被冠以祸国殃民之人,但经过考证才会发现,商、周的灭亡与她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影视剧中的妲己

西周的灭亡也不能简单地用“褒姒误国”来总结,更何况“烽火戏诸侯”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朝政的腐败,帝王的堕落,礼乐宗法的崩坏,诸侯势力的膨胀,都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原因。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历史上亡国败家的原因,每每归咎于女子。糊糊涂涂地代担全体的罪恶,已经三千多年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1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