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揭秘推恩令为什么如何厉害,为什么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弱呢

众妙之门 2023-06-27 09:15:19

揭秘推恩令为什么如何厉害,为什么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弱呢

还不知道:推恩令为什么如何厉害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历史上有一个计策叫推恩令,这条命令是汉武帝颁布的阳谋,目的就在于解决诸侯做大的问题。此命令颁布以后,诸侯越来越弱,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诸侯国走向灭亡,更可怕的是明明知道这是削弱自己的命令他们还要磕头谢恩。为什么推恩令这么有用?为什么诸侯国不能再掀起一场“七国之乱”?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推恩令的背景、目的、影响,去看看比阴谋更可怕的阳谋。

诸侯王国的诞生

汉朝初期颁布了一项令人诟病的政策,那就是分封异姓王以及刘姓王。后世的史学家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汉高祖刘邦要重启分封制?周朝为什么灭亡?分封制!项羽为什么兵败?分封制!在秦朝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郡县制度后,为什么刘邦要开历史倒车重启分封制?刘邦傻吗?不,一个能开创一个帝国的人,那绝对不是傻子。刘邦之所以重启分封制,其实就是对豪强贵族的妥协。

刘邦是和秦始皇是同时期的人,他亲眼目睹了秦国统一天下,他很清楚周朝因为分封制导致诸侯做大,最终走向灭亡。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就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但是因为郡县制触动了豪强贵族的利益,以至于秦始皇一死六国余孽就疯狂反扑,秦帝国轰然倒塌。秦帝国倒塌之后,项羽分封诸侯,但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以至于诸侯离心,最终乌江自刎。刘邦他亲眼看着周朝因为实施分封制而亡,但他又亲眼看着秦朝因为推行郡县制而亡,他非常明白两者利害冲突。

汉朝统一之后,开国功臣势力、地方盘踞的豪强、七国贵族余党这些都是影响统治的因素。为了避免像秦帝国一样轰然倒塌,刘邦重启分封制,大封异姓王。但是随着汉朝统治的稳固,刘邦就找借口一一剪除异姓王。同时吸取了秦国失败的教训,刘邦封同姓子弟为诸侯王,史载: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分封异姓王是对开国功臣的妥协,分封刘姓王就是避免因为同姓人少而导致其他势力反扑。

刘邦分封刘姓王是为了避免其他势力的反扑,但是他没有考虑到之后中央如何解决刘姓王的问题。刘邦去世之后就是吕后执政,吕后执政时期排斥刘姓王以及功臣势力,而吕氏子弟开始封王拜相,形成了所谓的外戚势力。吕后一死,开国功臣和刘姓王开始疯狂反扑,铲除诛吕后,诸侯王气焰十分强盛,史载: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制同京师。刘国石在《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比较》中指出了汉初全国一共才54个郡,汉朝中央直辖不过15个郡,其他郡都是在诸侯王的手里。而汉初人口一共1300多万人,诸侯王管辖的人口高达850万,可想而知诸侯王国的问题有多严重。也正是因为诸侯王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皇帝就迫切希望能解决这些诸侯王,但是因为势力太大轻易动手怕是会适得其反。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汉书》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汉书·诸侯王表序》。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汉文帝继位前就爆发了诛吕行动,所以继位之后就开始安抚天下。但是因为汉文帝的怀柔政策滋生了诸侯王的野心,以至于吴王装病不上朝、淮南王杀审食其、济北王叛乱,这很明显就是对中央的挑衅,对此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也开始愈发激烈。当时有文学家贾谊创作了一篇政论文,也就是-《治安策》。治安策里面详细的记载了中央和地方诸侯之间的问题、汉朝和北方异族的问题、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而解决的方法就是解决诸侯问题,恢复中央集权。

贾谊的建议就是: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随即汉文帝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分齐为六国,分淮南为三国。但是这一政策并没有完全推行,诸侯王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仍旧还有不小的势力。汉景帝继位之后开始着手削藩,但随即引发的就是七国之乱。七国之乱让汉朝中央意识到了诸侯王是喂不饱的白眼狼,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也到了极点。凭借着庞大的行政动员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中央很快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并且趁势削藩。

七国之乱结束后,诸侯王就丧失了行政权、官员任命权、治民权,且所属封地必须推广郡县制。原本诸侯王是拥有官员任命权,官员想要晋升就需要得到诸侯王的同意,但是有的时候上升到国相就已经到极致了,再想上升那就只有劝诸侯王夺位。你可以把诸侯王看成一个缩小版的汉朝,诸侯王就相当于皇帝,而诸侯王下面的官员也就相当于皇帝下面的文武百官。七国之乱其实并不只是诸侯王想要夺权,诸侯王的部下也想着封王拜相。但是七国之乱过后,诸侯王的部下任命权就收回中央,这些人的命运被中央把握,那么就不会有人跟着诸侯王干这种诛九族的事情了。

“令诸侯王不得治民补吏,而汉置内史以治其地,则封建之地, 悉为郡县矣。”-《汉书》

推恩令

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问题解决了吗?虽然是遏制了诸侯王,但是并没有实质性解决诸侯王的问题。因为尽管收回了诸侯王大部分权利,但是诸侯王手里仍旧保留了军权,对中央来说仍旧是影响统治的威胁。主父偃上书: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 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意思就是诸侯王仍旧占地千里,轻则骄奢淫乱重则忤逆中央。胶西王和赵王两个人先后利用各种手段杀死中央派遣的国相,这种行为就反应了诸侯王对中央的蔑视,为此武帝颁布了-《推恩令》。

春,正月,诏曰:“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古代诸侯王都是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都没有继承的资格,汉武帝的推恩令就是允许其他儿子又继承的资格。原本诸侯王的遗产只需要给嫡长子,但是现在却要让好几个儿子分,这样下去势必会越分越小。对此也有人质疑,说诸侯王可以只生一个儿子,这样就可以一直让一个儿子继承。但是古代医疗条件差,如果只生一个儿子很容易就绝嗣,随后中央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接管封地。尽管诸侯王不满意,但是也无力反抗,七国之乱已经大大削弱了诸侯王的实力,现在造反那就是自寻死路。

“齐国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

这就是推恩令的作用,诸侯王越分越小,等到没有威胁时,汉武帝还借各种借口来剥夺诸侯王的爵位。酎金夺爵就是汉武帝为了剥夺爵位而找的借口,酎金夺爵一举剥夺了106个列侯,占总列侯数的一半,自此诸侯王再也无力对抗中央,结束了汉初的诸侯王割据局面。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成帝元延绥和时期,汉王朝一共有19个王国(所管123个县),剩下的就是中央直辖的84郡(所辖1587个县),汉朝的诸侯王国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结言

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之后陆续颁布了《左官律》、《阿党附益之法》、《酎金律》、《六察法》,本质上都是为了打击诸侯王国势力而颁布的命令。在汉武帝之前汉景帝就打击了一次诸侯王国,七国之乱后也收回了诸侯王国大部分权利,只不过并没有把诸侯王国彻底打压下去,直到《推恩令》的到来。客观的说,如果没有汉景帝打击诸侯王国,那么《推恩令》不会那么顺利。历史的进程就是这样一环接着一环,少了哪一环都不行。

如何看待最强阳谋——推恩令?

推恩令被不少人称为史上最强阳谋,因为它的实施,完美解决了汉朝长期遗留下的,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就是解决了一个难题嘛,怎么就成了千古阳谋?主要在于它将矛盾点进行了转移。

我们先来看下推恩令的具体内容,原本诸侯王的土地,只能由一人来继承,这个人选便是嫡长子。

但推恩令直接将这个条件改了,只要是诸侯王的孩子,不管是嫡还是庶,都同样可以获得王国的一部分土地。

公元前202年大汉王朝横空出世,刘邦这位大汉朝的开国皇帝虽然解决了异姓王称霸地方的问题,但整个刘姓子孙依旧在地方上为王,这对于皇帝的地位无疑是很大的隐患。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这位皇帝采用主父偃的策略推恩令。这绝对是黑科技,汉武帝听了差点没笑过去。人人都说阴谋诡计,但推恩令却是确确实实的阳谋,这是一种哑巴吃黄连的感觉。汉武帝凭借推恩令完美化解了诸侯王的问题。

推恩令实际上改变了诸侯王们的嫡长子继承规则,过去诸侯王只能将自己的封国传给自己的嫡长子,这样一来每一代诸侯王的实力不仅不会削弱,甚至越来越强大。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确保刘家天下,便将封地赠予同姓亲戚,使其在封地上自立为王。

初期这个制度还比较稳定,因为各个诸侯都是刘邦亲戚,有刘邦压着。但过了几十年,刘邦离世,各诸侯不断壮大,原本的血缘关系也逐渐疏远,导致一些诸侯不再对皇帝服从。

刘邦在分封诸侯时,只想着好不容易打下的天下,可不能落到异姓人手中。可他没有考虑到,即使天下没有了异姓王,那些同姓诸侯照样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尤其是到了汉文帝、汉景帝时代,诸侯们的势力不断过大,对皇权一度造成威胁。比如文帝时期的淮南王、济北王谋叛,虽然立即被平息,但这无疑就是个苗头,是对皇权的一个警告。

贾谊在这次谋叛后,在《治安策》中提到?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意思是,多设立诸侯,来使其势力减小。当时齐王、赵王、楚王为三大巨头,需要及时限制住他们的势力,不然后患无穷。

千古阳谋推恩令是怎样不费一兵一卒便削减诸侯实力的?

当今社会上有一个笑话,穷不过三代和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很容易理解,只要家庭成员都能勤勤恳恳的劳作,并且没有发生巨大的变故,三代百年总能积攒出不小的家业,但是富不过三代在自古流传来下的各个名门望族来说,就完全是个伪命题,这些世族别说是三代了,因为祖上的庇佑,十代甚至是十几代都是很常见的存在。



因为先辈的巨大功劳成就了名门望族,有了世代相传的巨大财富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毫无疑问并不是,那样的社会阶级严重,永远是富人没有丝毫的危机意识,也就不会去进取,整个社会沉寂的如一潭死水,上层阶级的贪图享乐,肆意贪污腐败甚至还有加肃一个朝代的灭亡速度,南北朝和清朝就是很典型的例子,那些身居高位却只知道贪图享乐的士族和八旗子弟就是社会的蛀虫,对社会毫无用处。



在周朝之前中国还远没有统一的概念,一般都是开国君王将国土四散分裂,分封给自己的兄弟或是功勋卓越的功臣,一般只剩下一块最大最富饶的地区留给自己,以便自己对诸侯王有着压倒性的实力优势,而这些诸侯国只要按期向天子进贡就行了。但后来因为犬戎入侵,周朝丢失了大量的国土,再也没有能力册封诸侯王,这也就迎来了中国的另一个历史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小国不断吞并扩张,逐渐产生了七个最大的国家,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战国七雄。



秦始皇横扫天下一统六合,他不再沿用以前使用过的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派出官员管理全国的各个地区,但是总的权力还是归于中央。秦王朝是个短暂的王朝,不久后刘邦立汉有重新沿用了分封制,将国土分封给一些臣。到了汉武帝时期,各个诸侯国因为多年调养生息,个体实力已经发展的很强大,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中央,因为汉景帝时期削藩政策已经有了反噬的教训,机智的汉武帝便想到了千古一绝推恩令。



古代不论是大的家族还是诸侯国,一般都只会选择一个嫡系继承人,这就保证了家族的财富和权力能一直保持高度集中,这个制度也是我国古代豪门能够传承千百年的重要因素,而推恩令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汉武帝下令凡是家族后代都有继承家产的资格,而古代贵族大多都是三妻四妾,家中子嗣必然很多,一个家族一个诸侯国一分再分,分散后的诸侯国越来越小,这时候小国首领的意见也不能统一,能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推恩令看似是皇帝恩泽天下,其实是满满的帝王心术,诸侯国从一开始的几只大老虎成为了几十只小白兔,中央再也不用担心诸侯们的叛乱,这个方法其实放到今天也是很受用的,能消除一些行业的垄断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14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