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献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西汉)司马迁《史记》
战乱频发的年代,往往暗示着社会即将发生重大变革,春秋战国也不例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条路势必不会风平浪静。
春秋战国,与其说是诸侯争霸的历史,不如说是秦国逐步强大的过程。
说起秦国是如何强大的,不少人会认为是秦孝公和商鞅的功劳,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准确,因为他们只是踩着前人的脚步,走了更远而已。
而秦国真正开始强大,并且具备东出争霸野心,是始于秦献公。
那么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可以说既是秦国强大的奠基人,又是秦国变法的领路人。
本篇飞鱼就从“止从死”入手,浅谈一下为何说秦献公改革是商鞅成功变法的基础,不过说此之前,我们还要先说说秦献公究竟是何许人也。
秦献公的成长历程。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史记》
秦献公,又叫公子连,《史记索引》中记载名为赢师隰,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他是秦灵公的儿子,也是秦国合法的接班人,但是秦灵公死后,公子连的叔祖父不干了,凭借着极强的威名,从公子连手中夺走了大权,是为秦简公。
此时的公子连为了躲避迫害,选择了流亡魏国,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去就是29年,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他才能得以回国后,为秦国带去新的希望,因为他在魏国那时正值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的时期,这点我们稍后再说。
秦国君主影视形象
公子连躲避去魏国,秦国内部却是君主轮流换,秦简公做了16年的君主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秦惠公继位,秦惠公做了13年的君主也去世了,而把秦公之位传给了仅2岁的儿子,秦出公。
秦出公只是个孩子,大权就落在了其母亲身上,他的母亲为了稳固地位,开始大量提拔娘家人,历史上对这群人有着专门的称呼,叫做外戚,这引起了秦国老贵族的不满,于是他们想起了还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连,紧接着公子连就回国即位,并且杀死了秦出公母子,公子连摇身一变又成了秦献公。
秦献公的改革之一:止从死。
献公元年,止从死。——《史记》
秦国自秦武公开始,就有了人殉的制度,《史记》记载: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这是人殉制度在秦国持续三百余年的开始。
关于秦武公时期的人殉,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习俗,以此来肯定秦献公的贡献,但是根据考古发掘的墓葬来看,为秦武公从死的人,其身份并不一般,似乎并不是奴隶,很有可能是身份显赫的贵族。
联系后来秦穆公以三良从死(《史记》记载:缪(笔者按通“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似乎秦国的从死制度也并不是如表面那么简单了。
这种从死制度,很可能是秦国君主强化君权的一种表现,他们为了削弱权臣对新君的威胁,而下令让权臣从死,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以奴隶殉葬的习俗,到了秦献公回国继位第一年,他就下令“止从死”,或许也是与旧贵族达成的妥协,但不管如何,这样制度被废除,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秦献公的改革之二:初行为市。
献公立,七年,初行为市。——《史记》
什么是初行为市呢,说白了就是扩大商业活动,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交易就应运而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必然,秦献公的这样举措,就是进一步促进了秦国落后经济的改制。
当然,秦献公的初行为市并不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落后的连商品交换都没有,根据发掘战国晚期的塔儿坡墓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同一个墓葬中的陶制物品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是不同的作坊制造出来的,足以证明早期的秦国已经出现了商品的交换行为。
而秦献公的这项举措,很可能是由官府出台的鼓励和规范市场行为的一项措施,是秦献公扩充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毕竟从事商业活动,要缴税。
秦献公初行为市后,秦国的市场开始慢慢形成,后来还专门设置了管理市场的官员,这点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后来的刘邦就是在栎阳市场中斩首了司马欣也是佐证(《汉书》记载:汉王疾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
秦献公改革之三:为户籍相伍。
十年(笔者按,秦献公十年),为户籍行伍。——《史记》
秦献公的这项举措,在管理国家方面有重大进步性,张金光在《秦制研究》中评价说:将户籍编制与人户伍的行政编制统一起来,这是新制度,是从文献上所能见到的我国户籍编制的首创。
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野”,而上层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国”,但是随着奴隶制的崩溃,这种泾渭分明的界限被打破了,而秦孝公把臣民一律入编为“伍”,也是间接地提高了奴隶的地位。
战国时期的士兵
那么究竟“伍”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何为四邻?四邻即伍人谓也,也就是说自己家和前后左右的邻居,合起来就是一个伍,别看这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却极大的方便了治理国家。
而后来士兵,也是从“伍”中征召,这样既能保证农业生产,还能增强战斗力,可以说对秦国后来的变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战国中期,由于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再加上之前的政治动荡,所以秦国一直以来都是积贫积弱。但是他的邻国,魏国由于早期的李悝变法,整个国家实力非常的强劲,在军事上,大魏武卒傲视群雄,更是有庞涓这样的厉害人物。所以在那个时候,秦国是非常不好过的,更是被魏国侵占了河西地区,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一辈子都想收复河西,但都以失败告终。 秦孝公即位后,决心要改变自己国家贫穷落后的现状,便广招天下人才,实行变法,这个时候,出身卫国的商鞅便带着雄心壮志来到了秦国。并深得秦孝公的器重,便开始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商鞅变法。但是自古以来,改革总是受到内部阻力的,商鞅的变法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秦国内部旧贵族势力的阻止,尤其是甘龙、杜挚等人更是百般刁难。但是秦孝公的改革之心同样也是不可阻挡的,为了变法的顺利,他不惜放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赢驷,更是全力的支持商鞅,拜其为大良造。 当然改革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秦国的国家实力迅速强大起来,百姓不再懒散、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提升,整个秦国上下都有了不一样的气象。在与魏军的数次大战中,秦军都获得了大胜,这也让秦孝公看到了收复河西之地的希望。但是天不假年,一生致力于秦国强大的秦孝公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但是他也无憾了,因为他知道,秦国的强大已经不可阻挡。在他之后,他的子孙后代将面对着一个无比壮阔的前景。那将会是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 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赢驷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惠文王,在他之前,秦国的国君都是公的称号,到了他这里变成了王,这是因为在周朝的历史时期,对于诸侯国的等级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有公、侯、伯、子、男等,在分封初期的时候,往往根据和周王室血缘的亲近来确定各个诸侯国的爵位等级,但是到了后期,周王室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此时的诸侯国也强大了起来,一些实力较强,但是级别太低的国君不再满足自己的爵位,便自立为王,像齐国、楚国、魏国等都先后称王,即位不久的嬴驷也称了王。但是尽管诸侯国称王都已经成为了潮流,但是周天子依然是天下共主,各国之间在名义上还是要服从他的统治。秦惠文王即位后,一些就贵族势力便立刻疯狂的反扑,准备破坏秦国的变法。但是此时的嬴驷已经不是昔日的莽撞少年了,经过几年的上山下乡,他已经变得非常成熟,他也深切明白,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保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但是此时刚刚即位的他,影响力还是过于薄弱,还没有到达和秦国宗室抗衡的实力,所以面对两难的选择,他只能做出牺牲商鞅的决定。一代改革之臣被五马分尸,就此陨落,但是他的变法将会坚定不移的推行下去。渐渐掌控秦国的秦惠文王,在军事上,开始大规模的扩充秦国的领地,东进攻魏,彻底收复了被魏国盘踞多年的河西之地,可以说是了却了三代秦君的夙愿,往南更是灭亡了蜀国,大败了楚国。在西北方向,攻打义渠,使其俯首称臣,彻底解决了秦国的后顾之忧,并拥有了大量的优良牧场。 在政治上,他两次任用战国第一嘴炮张仪为相。对各个诸侯国的关系采用了远交近攻的方针,破坏了他们联盟攻秦的阵营。这都使得秦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但是可惜的是,秦惠文王也不是非常长命,仅仅45岁,便崩逝于咸阳。在他死后,他的儿子赢荡即位,这就是著名的大力士秦武王,这哥们实在是厉害,厉害到可以徒手把鼎给举起来,但是也是把自己活活玩死,在位仅仅三年,便追随他的父王而去。 由于秦武王没有子嗣,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赢荡的弟弟嬴稷登基为王,这就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秦昭襄王。在位56年的秦昭襄王可以说是秦国历代君主中,非常有作为的一位,如果说秦国的崛起自秦孝公开始,那么到了秦昭襄王的时代,秦国就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在军事上,对赵国、魏国、楚国更是鲸吞蚕食。在这期间,最惨的就是赵国,赵国的实力在当时还是算是比较雄厚的,也是有着一大批的人才,像青年将军赵括自幼熟读兵书,通晓军事理论,如果能从一些战争中多多磨练自己,还是有着成为一名优秀军事家的可能。但是没想到,他一出来就指挥了战国时期阵势最大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更为要命的是,赵括的对手是战神白起,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赵国大败。 而且白起人屠的称号不是白来的,将45万赵军几乎全部干掉,这几乎灭亡了整个赵国,因为在古代,人口数量的多少就意味着国家和军事实力的强弱。所以当时的白起肯定也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狠下心来,做了一回千古的恶人。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之后,秦国统一天下,就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灭亡了东周,结束了这个朝代约800年的寿命,这也从名义上宣布,秦国要夺得天下的决心。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此时东方楚国一个卑微的地方,有一个卑微的家庭,在秦王灭亡东周的这一年,出生了一个卑微的小孩,因为他太卑微了,所以家里人也就随便起了一个名字,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就叫刘三儿,只不过后来才改了一个名字叫做刘邦。这是一个在几十年后,亲手埋葬大秦王朝的人。 看来,历史总是那么爱开玩笑。但是总的来说,秦昭襄王,在死的时候,想必也可以瞑目了。因为在他治下的56年,秦国的实力已经远超东方六国,他也明白大约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大秦的铁骑将踏遍天下,无人能挡。
秦献公时期就有过一次变法,那次效果不理想,后来商鞅变法肯定吸取那次经验教训。变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秦孝公看到满朝的亲戚,想变法,他怎么能下得了手,所以只能找“外国人”来当“工程项目总监”,秦人肯定不能当。与其说是“商鞅变法”不如说是“嬴渠梁变法”更合适,商鞅一个“外国人”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纵使他商鞅天神下凡,没有足够的后台撑着根本施展不开手脚,没有人给他指点秦国 社会 的“各种细节”,变法不可能成功。可以肯定当时存在一个变法领导小组:组长是秦孝公,执行人是商鞅,以及其他办事人员。
秦国变法前有过长时间政治动乱,到秦献公时期才稳定下来,旧贵族力量受到动摇,这也为后来“商鞅变法”减少阻力。另外秦国人口少,关中有不少荒地可以开垦,关中又处于黄土高坡,土地开垦容易。军功授田:是因为有军功的肯定是个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狠人,只有这样的狠人才能守住自己的田产不被旧贵族侵犯。
另一方面这些“狠人”多了就会抱团取暖,也就形成了“军功——田产”利益体系。有了这个利益体在,后来继任的秦君不可能废除变法,不然,军队肯定会哗变。惠文王可以杀商鞅,但绝不敢废除“商君之法”。另一方面“商鞅变法”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君主权力空前增大,旧贵族权利遭到大幅度削弱,惠文王继位后虽然杀了商鞅,但是绝不能把到手的权力再返还给贵族,更不可能废除商君之法,他有“军功--田产”利益集团撑着,根本不怕旧贵族反扑。
“商鞅变法”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局,一环扣一环。还有孝公活得够长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后来变法大获成功,大秦帝国的战车碾碎了腐朽落后的封建贵族制度。但可惜的是驾驶这辆战车的“驭手”自身也是出生自腐朽落后的封建贵族。虽然他锐意进取,但他还是要被淘汰。 历史 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以“驭手”的意志来决定。“大秦驭手”不行了,翻车了,肯定要换成郡县制度体系培养的那些“功曹小吏”们来驾车。他们是干干净净地跟那些腐朽落后的封建贵族们一点瓜葛都没有,只有他们才能让大秦的明月朗照千年。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让秦国强大,其实不是因为军功制让普通人有晋升道路。而是商鞅的连坐法为秦国提供了廉价劳动力,秦国的军功制为了连坐的犯人成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机会。简单点来说就是,秦国降低普通人的待遇,让普通人付出更多,而得到的不会变得更多,只是和原来一样多,不努力得到的甚至不如原来。这种模式,当进入治世无地可扩张之后,整个王朝就会像吹破的泡沫一样爆炸。
秦国能统一,一是地理位置,尤其是掌控函谷关以后,不用担心腹背受敌,这里只有楚国也有同样地理位置,而齐国背后是大海并且没有好的地势。而燕国虽弱,但一直是齐国和赵国的搅屎棍,专门干落井下石的事。二是秦国自立国就是一直打仗,先封地后拿到地,一直走东出的想法,穆公东扩是个小高峰之后又落下来了,处于内乱。
三是秦国贫瘠并且穷。这样才为秦国变法创造条件,阻力比其他国家小很多。四是,从秦献公以来的君王一直在坚持变法,而且都是在修正商鞅变法的弊端,并没有废弃变法或者荒废变法。五是,自秦献公以来秦国历代君王水平都不差,而且都能识人,有良臣辅佐,而猛将对于秦国来说根本不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1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魏文侯有多厉害原来他把一手烂牌打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