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不敢杀夏侯惇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小说三国演义已经成为人人必读的经典名著,时至今日,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对三国演义中的情节不陌生。最为人熟悉的有桃园三结义、空城计三顾茅庐等等,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描写。现如今的人们对这些经典的描写肯定不陌生。
空城计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诸葛亮用了空城的计策就将司马懿吓退,由此诸葛亮变得出神入化。可是在正史中,空城计是不存在的,只不过空城计是有原型的。小说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虚构的情节,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
虽然有很多虚构的,但是人们对三国演义仍然是很喜欢的。小说中,对诸葛亮的描写简直是媲美神仙了,可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很厉害,但是也有短板。诸葛亮的短板在三国志中,司马懿给出了客观的评价。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为“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由此说来,诸葛亮不善于决断。
可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主角光环是非常大的,简直是“上天入地”的人物。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很多虚构的故事以及人物,不过这些不影响人们对三国演义的喜爱。在小说中,出现了这样的情节。就是关羽被曹操抓住后,曹操十分爱惜关羽的才华,因此对他百般关照。
曹操知道关羽是刘备的人,而且最重义气,可是后来关羽带上了刘备的老婆以及子女,冲出了曹营。一路上是过五关斩六将,威风凛凛留下千古佳话。由此说来,关羽的武力值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关羽遇到了夏侯惇时,出现了改变。
关公同孙乾保二嫂向汝南进发,不想夏侯惇领三百余骑,从后追来。关羽这时候说了一句“汝来赶我,有失丞相大度。”,此后夏侯惇也不甘示弱。此后夏侯惇说“丞相无明文传报,汝于路杀人,又斩吾部将,无礼太甚!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
三国演义中记载了关羽和夏侯惇打了几个回合,但是两人不分胜负。刚要继续打个痛快,就被张辽拦住了,手持曹操命令,要放走关羽。于是关羽就走了,在这时候夏侯惇是不服气的。正史中,这是两个人第二次交手,正史中,关羽与夏侯惇两次交战。
关羽与夏侯惇,两人第一次交战是在关羽“降汉”时夏侯惇诱敌的诈败。侯惇是假装败走,并没有和关羽全力战斗,此时两人的也不知道对方的实力。第二次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这次描写,不过两人没有分出胜负。那么关羽与夏侯惇到底谁厉害呢?
关羽和夏侯惇没有分出胜负,那么关羽斩杀六将,为何唯独放过夏侯惇?这让人琢磨不透,试想一下,关羽的武力值绝不在夏侯惇之下。对此根据演义情节可以进行描写。夏侯惇勇猛过人,关羽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关羽指责夏侯惇追赶,这是有违背丞相大度。
根据演义的情节来看,关羽人少势穷,又孤身一人奋战。同时夏侯惇有三百将士严阵以待,更为厉害的是,夏侯惇本身也是有名的武将。夏侯惇的武力值在三国时期也不可小觑。可以说关羽当时并不一定能拿下夏侯惇。其实夏侯惇不愿意放过关羽。
即使是这样,夏侯惇也没有办法。这时候张辽赶到,说了曹操已经知道此事,不要为难关羽。无奈之下,夏侯惇只能放行。演义对此记载为“我见蔡将军自有分解。既丞相大度,教放云长去,公等不可废丞相之意。”由此关羽就走了。
关羽此时根本不敢恋战,关羽毕竟只身一人奋战,有没有兵马,因此肯定是占不到便宜的。假如与夏侯惇决斗,其余的兵马前往追击刘备的夫人,那么问题就会出现了。关羽此刻最为关心的,还是尽快见到刘备。关羽把两位嫂嫂安全送还,才是大功一件。
从这一点来说,关羽不杀夏侯惇是有大智慧的,假如与夏侯惇进行决战,关羽不一定能够杀死夏侯惇,同时刘备的夫人也会出现危险,这样一来就得不偿失了。关羽肯定不会做这样的赔本买卖,否则就不是关羽了,如果这样关羽也成不了一代名将。
正史中,关羽曾有过一次与夏侯惇交手的机会,那就是博望坡之战。公元202年,当时刘备依附于荆州刘表,刘表下令刘备向北进攻曹操的地盘叶县,于是刘备率军北进,关羽、张飞随军征战,曹操听说后,派出夏侯惇、于禁、李典迎战刘备。双方于博望坡对峙,刘备见取胜无望,便自已烧毁营地后撤,夏侯惇和于禁率军追击刘备军,而李典怀疑有诈,劝阻夏侯惇和于禁不要追,但夏侯惇和于禁不听,仍率军追击。
结果夏侯惇与于禁军遭到刘备军的伏击,夏侯惇和于禁战败,而关羽差不多就要杀死夏侯惇的时候,结果李典率军赶到,救了夏侯惇和于禁一命。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火烧博望坡一战,不过把刘备方的主帅换成了诸葛亮,这是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战,诸葛亮用伏兵及火攻大败夏侯惇、于禁和李典,当时关羽、张飞都在诸葛亮帐下,结果是大破曹军,曹军死伤惨重,夏侯惇、于禁、李典逃回北方,关羽也没能杀了夏侯惇。
论武力,关羽万军之中斩颜良首级,勇冠三军,败曹仁、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关羽的武力远超夏侯惇。论统兵能力,关羽可作为主帅独自带兵作战,多有胜绩,而夏侯惇很少有独自带兵作战的机会,都是与其它将领一起作战,如博望坡一战,夏侯惇是和于禁、李典一起作战的,夏侯惇在曹营地位很高的原因,是因为夏侯惇是曹操的宗亲,且对曹操非常忠心,加入曹营的时间也最早。
而要论统兵能力,那关羽远胜夏侯惇。关羽如果有机会与夏侯惇交战,一定会杀死了夏侯惇的,并且关羽有这个能力,只可惜唯一一次交战,让夏侯惇逃了。
既然说关羽为什么斩不了夏侯惇,那就是说《三国演义》了,演义里关羽三次没能杀了夏侯惇是因为时间太短或者环境因素,论真功夫夏侯惇肯定也不是关羽对手。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的心腹大将,在典韦、许褚等人被曹操收服前,也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勇将。不过在荥阳之战夏侯惇遇到吕布打了才十个回合左右就被杀的大败,显然这个水平和关羽等顶级武将差距还是蛮大的。当然,夏侯惇能从吕布手下安然脱身,关羽想杀他也没这么容易。实际上在《三国演义》里关羽和夏侯惇打过三次,这三次夏侯惇都没有明显吃亏。第一次是曹操击败了占据徐州的刘备,兵进下邳,想收服关羽时。此次夏侯惇负责诱敌,和关羽打了十几个回合以后就诈败而走,且战且退将关羽引到了下邳城外二十里处。这一次夏侯惇只是奉命诱敌,此战他只要发现稍有不敌就可以撤走,并不需要久战,肯定不会有危险。
第二次交手还是这一战,负责断关羽退路的许褚和徐晃两人双战关羽,结果却被关羽杀退。夏侯惇转身截住关羽又厮杀起来。战到天黑关羽退到土山据守。这一战没有说两人打了多久,考虑到要击败许褚和徐晃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此时关羽体力消耗肯定不少,一时间拿不下夏侯惇也正常。
第三次则是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因为在黄河渡口杀了夏侯惇的部将秦琪,而秦琪又是老将蔡阳的外甥。夏侯惇为了给蔡阳一个交代,亲自带了三百人马来追杀关羽。两人交手战不十合,被曹操派来的使者叫停,最后在张辽劝说下夏侯惇主动撤走。这次两人打的时间更短,还没第一次多,加上关羽感念曹操待自己不薄,夏侯惇又是曹操亲族,不会痛下杀手,自然更不可能在这么点时间内击败夏侯惇了。不过从夏侯惇随即命手下围住关羽看,他已经觉得有点不敌关羽了。
所以关羽武艺要强于夏侯惇,想击败他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大约也就是二三十个回合的事情。不过在演义中两人没机会在公平条件下打那么长时间,所以夏侯惇三次交手都没吃什么亏,可以说运气不错。
这么说吧!当时的关羽护嫂心切,担心事有变故,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不杀夏侯惇,并不是因为关羽仁慈,而是他没有速败夏侯惇的能力……
之后追过去的汝南太守蔡阳,不也一样被关羽斩了吗?一郡太守,也算朝中大员了,关羽斩之毫不心软。
且不说蔡阳,当时夏侯惇一口一个活捉关羽,关羽的表现是非常愤怒的,绝对不可能留情。
且看原文“关公大怒曰:‘吾惧汝,非大丈夫也’拍马舞刀,直取夏侯惇”
率先舞刀出马的并不是夏侯惇,而是极度愤怒的关羽……被张辽叫停的一次,也是关羽主动冲阵……
在关羽心中,斩颜良,诛文丑,已经报答过曹操的恩情了,当再度遇到夏侯惇的时候,他又岂能手软?沿途诸将,那一次不是能杀就杀?
就好比在华容道一样,关羽见曹操则“义正言辞”的说,谋斩颜良,诛文丑,已经报答过丞相的恩德了,如今遇到,又岂能手软呢?若不是曹操灵机一动,想了一个庾公之斯的故事来羞辱关羽,关羽又岂能放曹操过关呢?
所以!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不是不敢杀夏侯惇,而是没有速败夏侯惇的能力。如果真是关羽舍不得杀夏侯惇,罗贯中岂能不借此机会大肆渲染一番关羽的忠义品德?
或许我们可以看一下夏侯惇的实力:
单挑巅峰期的吕布,数合之后,夏侯惇败阵而走。巅峰吕布,单挑谁都有优势,即便张飞,同样是加入战斗不久,渐显枪法散乱。
第二次单挑吕布,两边各自分散,并没有夏侯惇败阵的描述。
单挑张辽,彼此胜负不分。
单挑高顺,四五十合将其击败,而且差点将高顺杀死。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惇,夏侯惇拔矢啖睛,忍着疼痛一枪刺死了曹性。
第一次单挑关羽,十余合之后,夏侯惇诈败而走,目的是为了引诱关羽上土坡,然后将其擒获。夏侯惇且战且走,尚自游刃有余。
第二次单挑关羽,先战二十余合,彼此胜负不分,被来使叫停。之后再战二十余合,依然胜负难分。
夏侯惇一共单挑吕布两次,结果一败一平;单挑张辽,彼此胜负难分;单挑高顺,差点将其杀死;单挑关羽三次,三次皆为不分胜负;
以夏侯惇的实力,妥妥的位列一流高手队列,即便是吕布,也难以将其斩杀,又何况关羽呢?如果一次战平关羽,可以考虑是偶然因素,如今是三次实打实的打平了的关羽,则是真实实力的体现。
话又说回来,如果关羽能斩杀夏侯惇,岂能等到现在,下邳城外就直接斩了。哪能叫夏侯惇且战且走,引诱到土坡之上呢?
——参考,“演义”罗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0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