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恪为什么会被诬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他是大唐高高在上的皇子,也是前朝的皇孙,他的身上流淌着两个王朝的皇族血液。可他的一生却充满着悲壮,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
唐太宗共有十四个儿子,根据继承制立长立嫡的原则,李恪确实没有资格登上皇位,可他的母亲却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从这一点来看,李恪的身份又要比兄弟们高贵的多。
如果仅是高贵是不够的,历史上的李恪非常聪慧,史书称他“善骑射,有文武才”、 “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 “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
众所周知,古代史官记载一件事时,往往都是惜字如金。可史官对李恪赞美,不惜笔墨。正是李恪的优秀,让李世民格外厚爱。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而唯一嫡子李治又性格懦弱。
唐太宗想到了李恪,他向长孙无忌征询意见,结果遭到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唐太宗不悦,指责长孙无忌只看重李治,而不把李恪当做外甥。唐太宗的一番话没能打动长孙无忌,他早已站在自己的亲外甥这一边。
也许从那一刻开始,长孙无忌就动了杀机,要除掉李治的最大竞争者,李恪。考虑再三,唐太宗最终还是选择了立李治为太子,可他这个决定无疑将李恪带入了无尽的深渊。
李世民死后,李治顺利登基,长孙无忌成为顾命大臣。在长孙无忌看来,他第一个要除掉的就是李恪。机会来了,“永徽中,房遗爱谋反。”由于房遗爱的妻子高阳公主与李恪两人兄妹感情深厚,因此遭到长孙无忌的诬陷。
李恪被处死前,他对着长孙无忌立下一个毒誓,“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若宗社有灵,当见其 族灭!”李恪被杀时,大约是34岁,这正是一个男子生命中最为美好的年龄,正是有一番作为的时刻,可惜死于政治斗争中。
李恪的毒誓很快就有了验证,显庆四年(659年),唐高宗接到密报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长孙无忌的最终下场是这样的,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没多久,长孙无忌被迫自缢,“籍没三家,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
李世民登位之后,对史籍会若何记实很是不安心,希望亲自过目。但纪实糊弄不得,大唐山河是老李家父子齐心打下来的。嫡宗子就位理所固然,秦王李世民常年交战在外历下不少功劳。李建成知道自己论才权论势力都比不上自己的弟弟,联手弟弟李元吉对抗李世民。 就在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发动了「 ”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以及二人的孩子。「 ”玄武门之变”的第二天,李渊迫不得已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之后,干脆自己也把皇位让了出来,自己当了太上皇,而李世民则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当杀死了太子之后的种种事情完成之后,李世民就开始进行逼宫,而他的父亲对他说,现如今你杀了我的子孙,等到日后,你的子孙也会像你一样将自相残杀。这算是恶毒的诅咒了吧,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在历史后续的发展史上,居然真的是这样,也就是在十六年之后,李世民的儿子们,又因为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李世民继位十六年后,太子李承乾和四皇子李泰因皇位明争暗斗,最后被流放致死。紧接着,李世民的三子李恪,五子李佑,六子李愔,七子李恽等先后因为谋反的罪名被杀害。李世民的十四个孩子就这样死的死、亡的亡,最后只有李治和继子李福存活下来。
李恪他败的原因是他不是嫡长子,自古继位就是按照嫡长子继位法。在李世民那个时候,他就是没有按照那个方法,导致了当时挑起了很多战事,所以李世民不想自己的孩子后期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产生,虽然他特别的喜欢李恪,但是因为在继承制的宗法制度上,他是不能直接立李恪为太子,这是于礼不合的。所以直到最后,他也没有立自己最喜欢的孩子李恪为太子,也只是封了他为吴王。
另外的原因就是李恪他自己的性格方面,因为他的性格跟唐太宗非常接近,于是其他皇子最先防范的就是李恪。李恪在一次游猎之时,做出了一些不入格的事,于是被群臣弹劾,最后因为此事被罢免了官职。在这次之后,也是对李恪的一次打击。加上唐太宗对李恪喜爱被很多人知道,最后也迎来了很多人的陷害,最终死在了长孙无忌等人陷害致死。
主要是的还是争位之战的凶猛,使得他最后失去了自己的性命。由于自己的母亲也是高贵的血统,使得很多大臣也看中了李恪,这无疑就是把李恪往风浪尖上送,这也是为何在后期的夺位之战中,其他皇子最先想击败的就是李恪。李恪的死也跟他的血脉有关,如果他母亲只是平凡的一个妃子,或许他就会有另外的一种境遇。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身为皇子,避免不了夺位之战,最后失去性命的何止李恪。
李恪是怎么死的?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遗爱谋反案牵连,被冤致死。因此,李恪的四个儿子,李仁、李玮、李琨、李璄并流岭表; 李恪一生经历: 《旧唐书》对李恪经历介绍比较简略。好像他只是唐太宗李世民诸子中一个平庸的儿子。《新唐书》介绍较详。 李恪善于骑马射箭,有文韬武略。他的母亲是隋炀帝女儿,地位、声望一直都比较高,深为中外诸国所瞩目。李世民自废李承乾后,一开始以晋王李治为太子。后来又觉得李恪像自己,想立李恪为太子。这时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三个亲生的儿子中。李承乾、李泰因为争太子位而被贬到边远之地,李治又被贬的话,那么舅家长孙氏即将失势。因此,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极力反对立李恪为太子。李世民诚恳的对长孙无忌说:“你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吗?这孩子英勇果断像我,即使保护舅舅的家族,也是可能的。”长孙无忌道:“晋王李治仁义忠厚,是个守祖业、文静的主公。而举棋不定就会坏大事,何况是王储的位置呢?”李世民于是停止了换太子的想法。于是李世民将李恪封为藩王,让他回到自己的属地去。之后对左右说:“我难道不想经常见到李恪吗?但愿他早有定位。让他屏护中央,我百岁之后,各庶出的子弟就没有危险了。”看来李世民是想要子孙吸取自己这辈人的教训,不让历史重演。 但长孙无忌非常讨厌李恪。唐高宗李治继位后,永徽年间,借房遗爱谋反一事,因而牵连到李恪,将他杀死,以绝天下前隋朝遗老遗少们的幻想。临刑前,李恪悲愤呼喊:“如果社稷有灵的话,长孙无忌将要灭族!”李恪死后,其子孙被流放岭南一带。到显庆五年,朝廷为李恪平反,追封为郁林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1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