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辽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辽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较长的一个国家,一直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占据了长达二百一十年之久,在辽朝发展最繁盛的时候,疆域领土在我国北方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也正是在辽朝统治北方地区的这一段时间,促进了北方各个民族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发展,为我国的民族大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曾经繁盛一时的辽朝最终还是被历史的发展逐渐淘汰,造成辽朝灭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辽朝是由契丹族所建立的,最初这个民族内部的统治实行的是原始的奴隶制度,但是后来随着契丹族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加上常年的征战使得国家的管辖地区也在不断的扩展,封建经济的统治基础随之不断的增加。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度不能够再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奴隶制度只会进一步阻碍封建经济的发展。
但是当时辽朝的统治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依旧实行传统的统治方式,到了辽朝的后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已经受到严重阻碍,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并且逐渐呈现出衰退的局面。到了辽朝圣宗的统治时期,国家中的贵族实力不断的扩大,对于百姓的欺压也更加的严重,各种赋税制度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的困难,许多农民已经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粮食来进行缴纳税赋。
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取“隐民”的方式来躲避赋税,所谓的“隐民”就是在朝廷中的人口统计中,没有这部分的人的记载,自然也就不会向他们征收税负。
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民则选择了投身于部曲,部曲就是庄主私人管理的田地,农民在这里耕种,要向庄主缴纳相比朝廷土地租税更多的租金,但是在这里,农民不需要承担额外的其它税款和服役,相比较之下,部曲对于农民的负担更小。
很多部曲的庄主实际上是从朝廷中各个州县中的官户转化而来的,部曲的存在实际上就是从朝廷的财政收入中进行瓜分,这就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了很大的一部分,对于国家的财政发展来说,自然是十分不利的。辽朝的朝廷也在不断的采取措施打压这些部曲,对于采取“隐民”方式躲避赋税的农民也在重新的检查,
根据《辽史》中记载:
“诸括民户应历以来协从为部曲者,仍籍州县。”
这从国家政策方面强制性的要求农民,即使协从了部曲的生产,但是籍贯仍然属于州县之内,依旧要承担国家的赋税,这就进一步打压了农民参与部曲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与辽朝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生活更加贫困,武力负担朝廷的重税,不满之情日益增长,辽朝逐渐了的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基础。
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激烈。
最开始的辽朝内部统治相对来说较为稳定,但是到了后期,贵族集团势力不断的膨胀,辽朝内部政治当中,开始逐渐频繁的发生各种宫廷内部斗争,各种夺权事件频繁的发生,朝廷内部十分动荡不安。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辽代传统的统治思想还是按照契丹人的方式,作为奴隶制的统治思想,他们的统治观念中包含着一种母权思想,因此在辽朝统治期间,经常会发生外戚干扰朝政的局面。
根据《契丹国志·后妃传》中记载:
“后宫奴隶咸无劳绩,皆授防、团、节度使。”这样后宫频繁干政,就容易造成国家的朝政不稳定。
同时,辽朝在治理国家的措施中,是针对于不同民族而设置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自身的契丹族人仍然采取原来的契丹族的管理方式,对于汉人采用传统的汉制方式来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措施在最开始确实能够适应不同民族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稳定来说也有着一定的意义。
但是随着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汉族群体势力不断扩大,形成了自身的一个统治中心,而契丹自身受到朝廷的管理,也是一个权力中心,两个权力不断增长,自然会产生碰撞,双方之间就会为了争夺权力而产生矛盾,进行斗争,这显然是辽朝的统治者所没有预测到的。双方的势力都十分强大,他们在朝廷之上进行斗争,自然会加剧统治集团内部的波动,造成社会动荡。
军事力量逐渐的衰落。
军队作为一个国家统治的重要保障力量,它的强大能够帮助统治者建立起一个政权,同样,它的衰落,也能促使一个国家的政权走向灭亡。契丹能够建立起强大的辽朝,凭借的就是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进攻其它国家,从而实现了北方很多地区的统一。
但是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在农业方面的各种措施不当,加上当时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又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使得依靠农业生产作为国家主要财政收入的来源减少,国家的经济实力逐渐的降低。
财政能力的不足使得统治者没有多用于的资金用于军事的建设上,许多士兵发不到军饷,只能依靠赈济来生活,士兵的战斗能力也就逐渐的降低,士兵待遇的下降也使得很多人都不在愿意参加征兵,国家的征兵数量相比之前大幅度减少,军队人数不足,加上军队自身的素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辽朝的军事实力逐渐的走向了衰落,失去了清大的军事实力的保护,辽朝的统治自然也就岌岌可危了。
由于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要想长久的稳定,就必须要稳定和管理好汉族这一强大的统治基础,真正的处理好汉族与本民族之间的关系,但是辽朝的统治者显然忽视了这一点,失去了广大统治基础的辽朝,自然也就不能长久。
耶律洪基即位后,称为道宗。辽道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绝不是《天龙八部》中所说的那样胸怀大志,有意南下消灭宋。
道宗和穆宗类似,腐朽奢侈,不理朝政,导致奸臣当道。道宗刚即位不久,就发生了皇太叔宗元父子的叛乱,道宗消灭了叛军,自以为高枕无忧,重用耶律乙辛等奸臣,听信谗言,赐死皇后,皇太子耶律濬也被乙辛害死,史称十香词冤案。
道宗去世,皇孙耶律延禧继位,即天祚帝,天祚帝和祖父道宗一样不理朝政,沉迷于游猎之中。女真部的酋长完颜阿骨打起兵反抗,安逸已久的辽国军队不堪一击,一场规模不大的部落起义动摇了辽国的统治,国内耶律章奴叛乱,却导致皇族分裂。
枢密使萧奉先是天祚帝元妃的哥哥,秦王、许王的舅舅,天祚帝的次子晋王贤能,在皇族中有极高的声望,成为太子众望所归,萧奉先害怕秦王不能为嗣,诬告耶律余睹勾结驸马萧昱阴谋扶立晋王耶律敖卢斡,结果萧昱、晋王其母亲文妃都被赐死,耶律余睹投降金朝。晋王被赐死,“王素有人望,诸军闻其死,无不流涕,由是人心解体,”契丹贵族对天祚帝倍感失望。同时,位于辽南京耶律大石和李处温立秦晋国王耶律淳为帝,但是刚称帝不久就病死,萧德妃称制,李处温父子打算挟持德妃至宋,被发现后诛杀。
萧德妃请求金朝,允许天祚帝子秦王耶律定为帝,一切条件均答应,金朝不允许,辽南京被攻破,德妃投奔天祚帝,被诛杀。
经过两次内乱,辽国势力更加孱弱,宗室大多被捕被杀,1125年天祚帝被捕获,三年后死于上京囚所。
大辽是被金朝所灭。大辽一般指辽朝。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辽朝于公元907年立国,于916年正式建立,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947年定国号为“辽”,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是当时与北宋对峙的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王朝。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
918年(辽神册三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20年(辽神册五年),创制契丹大字,下诏推行。922年(辽天赞元年),封皇次子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925年(辽天赞四年),辽太祖率兵亲征服渤海国,改渤海国名为东丹国,册立皇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辽太宗回师途中病倒,其妻述律平摄政,其间屠杀政敌数百人。927年十一月,德光在述律平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930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祥地,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治,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成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辽末,辽宣宗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辽朝亡后,辽德宗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则于1269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地区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1309年被伊尔汗国吞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8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