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北魏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奇的阶段。
南朝有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是,却长期维持着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它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交流十分发达,天下虽然分裂,但是,各个统治者管辖的政权都比较稳定,以至于,出现了很多英明的统治者。这里面,就有刘义隆和拓跋焘,他们应该是这其中的两位佼佼者。
刘义隆,是南朝宋的第三位皇帝,历史上称为宋文帝,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位皇帝,历史上称为北魏太武帝。两位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着很高的建树,然而,有趣的是这两位作为对手的皇帝,又生活在同一时期,也就是公元423到公元453年。
并且,两人从出生到去世,相差不过一两年,可以说,是南北朝的周瑜和诸葛亮。在刘义隆与拓跋焘的统治下,南朝宋与北朝魏,都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对于热爱历史的人来说,这样繁盛的景象肯定是振奋人心的,毕竟,高手对高手,历史的进程才会更加精彩。
但是,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这并不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毕竟,对手太过强大,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国家是没办法向对方拓展版图的。换句话说,如果,两国的实力相差越大,那么,一国就会战胜另一国,这样国家统一的机会也就越大。
所以,实力相当的他们,就早已注定,他们之间不会轻易发动战争,也不能轻易将对方吞并,他们只有强强并存,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但是,为了扩大自己国家的版图,两人纷纷都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原地区。
而中原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这两个人或者说是两个国家的共同目标。可是,进攻中原,对于南、北两国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原地形,易攻难守,也就是说,无论哪一国占领了中原,当另外一国再攻打回来的时候,他也只有退让的份,根本无法长久的守住中原。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北朝的情况就略胜一筹。因为,南朝多步兵,而北朝多骑兵,因此,无论撤军还是进军,北朝都有着更便利的条件,并且,在中原的争夺战中,南方损失就会越大。这种差距虽然存在,但是,北朝占领中原却是迟早的事。
不管困难与否,不管成功与否,伟大的帝王都不想屈服于现实,刘义隆就是如此。在北伐受挫后的二十年,他又开始计划北伐了。沈庆之出身于吴兴沈氏,早年曾参与抵抗孙恩之乱,此后一直在家乡种地,直到三十岁时方得赵伦之赏识,授以宁远中兵参军。
而此时,他的野心却被大臣沈庆之泼了冷水:“中原易攻难守,多年来这种情况并不会改变,北朝现在和以前一样强大,之前我们的进攻都没有成功,难道这次就不会失败吗?”虽然,此次的反对意见是由沈庆之提出的,但是,它却是朝中大臣们的共同意见。
然而,迫于皇帝的权威,大臣们的意见也只能是意见,并不能改变什么,也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南朝宋文帝的北伐,还是顺利的开展了,中原还是像往常一样易攻难守。如果说,南朝宋的两次北伐,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北魏是否统一北方。
第一次北伐,北魏没有统一北方,而第二次,北魏已经统一了北方。没有什么意外,易攻难守的中原,在宋文帝的进攻下,北魏军民丢盔弃甲,纷纷逃亡,刘宋大军很快就占领了黄河,并一度夺回洛阳、虎牢、碻磝、滑台四镇。
这也意味着,刘宋从此刻开始,已经要从攻城一方变成守城的一方了。胜败是兵家的常事,谁能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王者。几天之后,北魏骑兵就开始大举反攻。骑兵在速度上有优势,所以,北魏骑兵迅速就包围了南朝的步兵,并将其一举歼灭,从而收复了失地。
面对北魏这种雷霆之击,刘宋的溃败在所难免,北魏又重新占领了中原。听着北魏的战鼓声,刘义隆才彻底的发现了这次北伐的错误,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军事目的,还把敌人带到了自己的家门口,真是愚蠢之极。
北魏这边,拓跋焘虽然已经逼近长江,打到了南朝的家门口,但是,他深知,自己此时并不能完全消灭南朝,因此,他就在江边虚张声势了一下,就撤了回去。北魏军撤兵后,宋文帝即欲伐魏,发动第二次北伐。但是,此役过后,刘宋江北六州“邑里萧条”。
经历了两次北伐和反击,刘宋和北魏还是不能吞并对方,而作为军事缓冲区的中原,也依旧保有它的战略地位。之后,刘宋又发动了第三次北伐,这次北伐除了恢复了刘宋在许、洛中间一带的控制,基本无功而还。
但是,经三次北伐之后,北方强大而南方弱小的军事形势已经形成了,距离大一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虽然,格局已经确立,但是,北朝在这场战争中也是损失惨重,想要在短时间内再重现往日的辉煌也是不可能的,最终,直到北魏灭亡也没有改变这种军事格局。
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但是,不管如何,国家总朝着大一统的方向发展着,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刘义隆与拓跋焘,他们都是实力相当的两位统治者,谁也不能彻底的战胜谁,谁也不能彻底的统一天下,成为天下的霸主。
这或许,就是这两位统治者的命运,他们虽然都具有很强的实力,但是,都不能彻底战胜对方,以至于天下出现了一百多年的分裂。
LZ您好
北魏并没有任何实力吞并南方的刘宋或者萧齐.南朝虽然有各种弊病,元嘉之后更是缺乏进取中原之心,但是南方的主要矛盾尚未激化,门阀制度虽然腐朽,但崩溃也是在侯景之乱之后.因而就商品经济而言,至少北魏时期一直是南胜于北.军队实力最初一定是刘宋更强,之后也长期保持大体平衡,北魏没有压倒性优势.
与此同时,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之前,汉人对北魏认同感肯定不大,最多也只会将北魏当作和之前的北方十五国(十六国剔除巴蜀地区的成汉)一样的政权.而且北魏统一北方事实上有太多的偶然性因素.
譬如太武帝拓跋焘,发兵进攻南朝,军队就是汉人匈奴当前锋,当作自己本族鲜卑族骑兵的肉盾.所以可见北魏前期民族矛盾其实是很尖锐的.
到了孝文帝元宏迁都汉化,这个汉化步伐很大,初衷是缓和胡汉矛盾,然而这场汉化对文化积淀尚浅的鲜卑族简直是灾难,丢了鲜卑族的优势,又汉化学了一些腐朽的东西,也就是说不管好的坏的都学,最终导致了孝文帝死后民族矛盾激化,北魏大乱,因利益分配不均,六镇起义爆发,北魏分裂已经不可避免.也就是说北魏的后半场,如果不是南朝制度腐朽,对北方的进攻浅尝辄止,不然南方统一北方还并非不可能.
换言之:北魏不改革没可能统一,改革还没找好节奏反遭致大乱,因而北魏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有统一的机会.然而前人植树后人乘凉,有了前车之鉴,再度统一北方的北周(隋)才终于找到了胡汉融合的真正出口,结束西晋五胡乱华以来的全国大分裂时期.
北魏的崛起既然是历史的必然,那么一个朝代的灭亡也有其历史的原因在内,北魏最终走向灭亡,和其统治者的许多决策是息息相关的。
北魏在北方南征北战,虽然战功赫赫,但柔然是他们最为头疼的对手。神秘的柔然突然间绽放出强大的力量,猛然变成了北方强大的王国之一,北魏想要在北方站好霸主的地位,灭掉柔然是必然的。而当时的柔然显然不可能束手就擒,发起猛烈的进攻和强悍的捍卫工程,成了北魏、柔然一来一去坚持了数十年的“礼尚往来”。
根据历史记载,北魏对柔然一共发起了13起攻击战役,在如此频繁的攻击、封锁之下,柔然的实力一点点被消磨殆尽,最后一场战役柔然国大败,当时的景况非常凄惨,柔然国内横尸遍野,房舍倒塌,牲畜乱跑无人看管,柔然残余势力消失在了世人的视野中。而在战胜前,北魏为了牵制抵御柔然,在自己的国都平成周边设立了六个镇,这些镇呈包围圈的样子将北魏紧紧护住,也能够抵御柔然的反击,这六个镇的“镇长”都是当时北魏的实力干将,他们就是北魏的边疆护卫士,可以说,六镇在和柔然的长期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收服柔然之后,北魏在北方已经是无人敢欺了,这个时候,六镇对北魏而言已经失去了作用,北魏新任皇帝开始忽视六镇。都说山高皇帝远,虽然远离政治中心,但是由于自己的地位特殊,一直受到皇族的庇护,所以这六镇的领导们失去了远见,他们不会想到,之后的皇帝魏孝文帝居然会开始使用阀门制。这个制度让一直没有回到首都进行人脉势力培养的六镇领导,失去了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也失去了在朝廷中的竞争地位,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朝政大权被门阀所掌控,六镇,只能任人宰割。没有权利、没有朝廷补助,特别是后来柔然残余势力卷土重来,对六镇进行烧杀掠夺时,朝廷仅提供了一点点杯水车薪的银子救济,让六镇寒了心,最终,六镇加入起义军,开始对北魏政权反抗讨伐。
虽然北魏政府用10万大军来进行抵抗,也镇压住了这些起义,但不得不说,这是两败俱伤的内部战乱。北魏政权甚至还联合柔然一起镇压起义,六镇之乱最后变成了各路豪门与北魏的斗争,北魏周边防卫已然失守,暴露在外人面前,这成了北魏最后失败的犀利原因。
综上所述,即便北魏的统治者从拓跋珪开始就如同战神一般存在,扩大疆土,收服他国,但是这种建立在武力上的臣服是无法让统治长久的,当碰到更难对付的对手时,就只能止步不前,所以即便当时北魏在北方统治了不短的时间,终究还是抵不过现实,无法实现统一就走向了灭亡。
公元502年,梁武帝萧衍建国称帝,年富力强的他,对内对外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对内提倡节俭,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劝课农桑。一番整顿下来,梁朝有了一定的实力。此时,北方的北魏却深陷内乱之中难于自拔,这看起来是南朝统一南北的好机会。
公元505年,梁武帝对北魏用兵,大举北伐。在北伐初期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北魏调整兵力,最终被北魏军队击败,自此梁朝元气大伤。
其实,萧衍并非不想统一全国,而是南北之间的实力差距使然,使得南方并未有足够的实力与北方一战。尽管此时的北魏六镇叛乱,而南方政治清明,但是南北之间的实力差距并不是几年,几十年能够扭转过来的,更何况从军队战斗力上来看,北方还是更强一些。
南朝化北朝出口的问题一直是史学界所讨论的热点问题,这段时间南朝僵硬的政治体制根本无法带动南方有一个大的发展,因此来说,不是萧衍不想,而是萧衍不行。
此次失败之后,萧衍也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自此之后,迷信佛教,不修吏治,世家大族又重新掌权。梁朝刚刚建立,也是一番末世的样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7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