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对抗骑兵的武器“弓弩”,在宋朝被开发到极致

众妙之门 2023-06-27 05:31:15

对抗骑兵的武器“弓弩”,在宋朝被开发到极致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宋朝自建国始,身边就围着一群熊孩子,辽、西夏、吐蕃和后来居上的金、蒙古,个个都是马上民族。而宋朝既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作为战略屏障,也没有了养马牧场,必须另辟蹊径开发“黑科技”,对抗蜂拥而至的骑兵,维持国祚,保境安民。

骑兵机动性高、冲击力强,是步兵的克星。只有在远距离消灭骑兵,才能确保自身安全。经过短时间培训的弓弩手,在一场战争中,用廉价的箭射倒长时间专业训练的骑兵,性价比是相当高的。“箭如雨下”不仅能远距离打击骑兵,还能从心理上瓦解对手的意志。

因此,宋朝的弓弩成为冷兵器时代的AK-47,达到以步制骑的目的。那宋朝哪些类型的弓弩在实战中对骑兵杀伤力较大?宋军又是如何培养弓弩手的呢?

神臂弓

熙宁初年,宦官张若水进献了神臂弓。神宗对此十分重视,亲临廷和殿观摩,“置铁甲七十步,俾卫士射,未有中者。若水自请射,连中彻札。”宋朝一步约有1.536米,70步相当于107米,神臂弓在这么远距离依然可以射透铁甲。要知道一般自卫手枪的射击距离只有50米。

这并不是神臂弓真正的实力。《宋史·兵志》中,神臂弓“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在522米外,射进榆树半支箭,只有步枪才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南宋时期,神臂弓金朝名将完颜宗弼对神臂弓印象深刻,他在《遗行府四帅书》中,认为“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今付样造之。”

神臂弓的出色表现,成为宋朝的御敌神器。在战场上,“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利器。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则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也”,有了这项军规,如今很难见到神臂弓的实物了。为了保护这种独门绝技,宋朝规定个人不能私造、私学神臂弓,士兵使用神臂弓时,因操作不当造成神臂弓损坏,将予以重罚。由于秘而不宣的制作工艺,导致神臂弓逐渐失传,成为一个不解之谜。

克敌弓

南宋绍兴年间,名将韩世忠进一步改进了神臂弓,推出了克敌弓。它能“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克敌弓的射击距离更远,达到了553米,从威力上看,“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金朝的“铁浮屠”和“拐子马”等重装骑兵,克敌弓能一箭射穿铁甲,果然名不虚传,威力十足。

让辽朝震动的三弓八牛弩

神臂弓和克敌弓并不是宋军中射程最远的武器,弩才是射程的王者。宋弩分为手弩和床弩两种,手弩又有踏张弩和腰弩两类。手弩轻便灵活,适合野战,床弩体积巨大,不易搬动。而踏张弩和腰弩,分别是借助双足和腰腹的力量,为弩箭提供更充足的蓄能。

床弩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骑兵的噩梦,称得上战场的死神。北宋初年,宋太祖“尝令试床子弩于近郊外,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千步弩试之,矢及三里”。此时的床弩射程已经达到了1075米,然而,宋太祖对此并不满意,下令对床弩继续升级改进。

开宝年间,魏丕将三张巨弓结合在一个四脚木架,以硬木为杆,铁片为翎,用百人绞轴张弦,由专人进行瞄准,最后由大力士用巨斧击发床弩。经过改进,“旧床子弩射止七百步,令丕增造至千步”,“三弓八牛弩”由此诞生。新一代的床弩射程达到了1536米,这已经是现代狙击枪才能达到的距离了,这也是冷兵器时代所能达到的极限。

三弓八牛弩发射的箭矢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称为“一枪三箭翎”,状如长枪,附有铁翎,与其说它射的是箭矢,不如说是铁枪。

第二种是“踏橛箭”,发射后成排成行地钉入砖石,宋兵籍此蚁附,登高杀敌。

第三种是斗子箭,“又有系铁斗于弦上,斗中著常箭数十只,凡一发,可中数十人,世谓之斗子箭,亦云寒鸦箭,言矢之纷散如鸦飞也”,杀伤力由点变面,着实骇人。

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辽军南下,攻城掠地,在澶州(今今河南濮阳西)与宋军相持。辽军主帅萧挞凛率数十骑,在澶州城下窥探宋军虚实。宋将张环果断用床弩射击,萧挞凛头部中箭,当场毙命。辽朝震动,心有余悸,与北宋达成了“澶渊之盟”,两国此后百余年未爆发大规模战争。可以说,一支弩箭奠定了宋辽百年和平。

造箭作坊的兴起和弓弩手的培养

有强弓劲弩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箭矢,维持正常的战斗力。北宋初年,就成立了“弓弩造箭院”,这家官办兵工厂每年至少造箭1650万支,这还不算各州所属的“作院”、“都作院”以及民间作坊造箭的数量。以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为例,这一年并没有爆发战争,宋军依然消耗了5000万支箭。

宋朝十分重视弓弩手的培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军队将射箭作为武艺之首,倍加关注。在《武经总要》中规定:“凡军中教射,先教射亲,次教射远。”新兵学习弓弩,先射中,后射远。一个合格弓弩手应该达到哪些要求呢?

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诏颁河北渚军教阅法,凡弓分三等,九斗为第一,八斗为第二,七斗为第三;弩分三等,二石七斗为第一,二石四斗为第二,二石一斗为第三。”宋朝一斗约等于6.4公斤,一石约等于60公斤,北宋中期三流弓箭手的臂力也要44.8公斤,弩手的要求就更高了。要知道奥运会射箭项目,弓弦的最大拉力也不过45公斤而已,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到南宋光宗时期,“殿、步司诸军弓箭手带甲,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箭十二,六箭中垛为本等;弩手带甲,百步射四石力,箭十二,五箭中垛为本等。”弓箭手在92米之外,用126.4公斤的臂力,射十二箭,中六箭才能算合格。这不仅对体力提出了要求,更是对技巧的考验。

对于弓弩的短板,宋军如何应对

弓弩虽然威力大,射程远,不过间隔时间长。“然张迟,难以应卒,临敌不过三发、四发,而短兵已接”。宋军主要采取了三种战术:

一是轮射,弓弩手分三排,一排射击,二排准备,三排张弦,变换阵型,周而复始,箭矢不绝。

二是专射,由射术最好的射手站在最前排,第二个士兵专门递弩,第三个士兵负责张弓搭箭,同样能达到不断打击敌人的目的。

三是叠阵,由南宋名将吴璘创立,“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这种战术不是简单的弓弩累加,而是多兵种协调作战,是军官临场挥能力和士兵训练水平的综合体现。

弓弩是对抗骑兵的大杀器,“虏人最怕弩箭,中则贯马腹,穿重铠”,弓弩虽然强劲,不过没有骑兵的机动性。“中国之兵,步多骑少,骑兵利平,步兵利险”,没有地利优势的宋朝,面对异族骑兵的肆意践踏,防不胜防,疲于应付,只能感叹“马者,兵之大也,边庭之所以常取胜中国者也”。

宋朝又没有北方和西北的良马供应,服役的战马在数量和质量上,无法和辽、女真、蒙古、党项等民族抗衡。唯有热火器出现,才能真正克制了骑兵的突击。可惜,宋朝没有等到那一天。

弩:古代步兵对抗骑兵的利器

弩:古代步兵对抗骑兵的利器 弩是通过弓发展,所以也可以称作是弓的升级版,它是一种固定在木头上的弓,然后通过弓弦与两端的木头相交成了直角。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它的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准度更高,但发射速度就比较慢。通常情况下,一个弩手一分钟能够发射两发弩箭。

与普通的弓箭相比较,弩箭比较短,但箭头却又要更重一点,上面还会装有一些羽毛或金属翼。有时候一些金属翼会特意制成螺旋形的,致使其在发射的过程中会旋转起来,弩箭的引弓方式众多,比如通过臂、腰、足、机械等。弩箭最早出现在西方的古希腊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并逐渐地传向了周边的各个国家。

在我国古代,弩既是兵车战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时常被用来克制对方的骑兵,是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性武器,一些普通的强弩射程可达六百米左右,还有一些特大型床弩射程则可以达到了惊人的上千米。

但就是这样一种威力巨大的远程武器,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即便是新手在经过了一些简单的训练后,便可以上场操作,而且命中率还贼高。一箭便足以射杀一个花费了大价钱、长时间训练的装甲骑兵。

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查理一世,也就是所谓的狮心王查理,生前曾被弩箭射中了两次,而第二次更是直接要了他的老命。因此,在欧洲的十二世纪,教皇就曾经以过于残忍为理由,禁止了弩的使用。

宋朝的兵器装备和编制情况

宋朝的兵器装备和编制情况

历史的发展表明,任何一个时代,其最新的科技往往首先应用于兵器制造领域,军事技术的进步在科技上呈示领导性的意义。换言之,最先进的工艺技术首先应用于军事,最优良的资源优先配置于军事,最突出的科技效率首先反映于军事。可以说,一个时代的兵器水平往往反映了该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

在这个意义上,兵器史的研究对于科技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众所周知的是,宋朝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就有三大发明最早出现或应用在宋朝,那么作为反映一个时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兵器的发展能否反映这一事实呢,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一、兵器在宋军中的装备及编制

总体来说宋朝的武器装备是超过了前朝的,与同时代的辽朝、金朝、蒙元等相比,尽管也有落后的方面,但总的说来,也是要先进一些。宋军装备以弓弩等冷兵器为主,到南宋中期和后期,火药兵器已较广泛地装备部队,但仍居次要地位。宋军中兵器的配置是以弓弩为主的,自北宋至南宋,弓弩手一般都占了军士的大部分,弓弩作为主要兵器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仁宗时,尹沫在谈到宋军中兵器的配置时说,“诸处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

按当时的军制马步军中每一都均约一百人,而其中弓弩手均占了军士的大部分。到了南宋时宋军中情况也大致类似,当时“诸路禁军近法以十分为率,二分习弓,六分习弩,余二分习枪、牌”。对于这种以弓弩为主的武器配置,我们认为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战争从最开始贴身肉搏的近战逐渐发展到远程攻击应是军事技术发展的一个潮流和趋势,这样是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己方人员的伤亡,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攻击敌军的效率。二是由于宋军的作战对象决定的。

辽、西夏、金、蒙元等皆为马上民族,骑兵为主,而对于宋朝来讲,其传统战马产区几乎均被敌对势力所占据,军中战马奇缺,而主观上又不重视骑兵建设,所以只能以步兵为主,而无法像汉武帝对付匈奴一样以骑兵制骑兵,就不得不倚赖长程武器来攻击对方。

同时,由于宋朝生产力发达,弓弩等兵器远胜过其他骑兵民族,也为这种战术提供了可能。如宋金和尚原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战例。在当时,金军最大的优势是骑兵,但在和尚原的山地形势中,骑兵无法发挥其威力。另外,金军的另一优势是坚忍耐战,而宋朝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弓弩等兵器远远胜于金人,吴玠正是利用己之所长制服金人。

据《吴武顺王磷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记载:吴磷“率师拒战数日,率以劲弓强弩扼其冲,以骑兵邀其傍,间绝其粮道。虏不得休。伺夜,虏将饭,然火营中。吴磷复选精兵更射其火处,虏不得食,垒石城以自保,复瞰其城射之。”这种用强弓劲弩轮番向金军射击,使金军无法与宋军接触相搏,并以此来挫掉金军的斗志,动摇其信心的战法正是扬宋军之长来克金兵之短。可见弓弩在宋军兵器中之地位,那么其兵器配置以弓弩为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但这种以弓弩为主的武器配置有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弓弩士兵平时在军事训练中,就只练习弓弩,而不练习其他短兵相接时的战斗兵器。众所周知,弓弩本身是一种长程兵器,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在对付骑兵民族时,只要骑兵冲击上来,那就是步兵的噩梦,更不用说是不习近战格斗兵器的弓弩手了,简直就是活靶子,只能束手被害,毫无还手之力。就像尹沫在《河南先生文集》卷二十《奏阅习短兵状》中所指出弓弩手在练习弓弩技术之外,更需要练习刀、剑、铁鞭及短枪等近战格斗兵器。

二、宋朝兵器的质量

冷兵器发展到宋朝,已算十分完备了,但由于边患不断,宋朝仍十分注意武备的讲求,很重视兵器性能的改良和军事技术的提高。

如天禧四年年四月,诏“南作坊之西偏为弓弩造箭院”增加弓弩箭链的制作数量,“诸州有作院,岁造弓弩箭、韧、甲胃、箭链等凡六百二十徐万。又别造诸兵幕、甲袋、红教、锅锹、砾斧等谓之什器,凡诸器械列五库以贮之”。

仁宗时为了让各级政府及统兵官了解历朝历代名将所常的战阵战术,以及当时所拥有的各种武器及其制法,更特命大臣丁度、曾公亮负责搜集资料,编成专书,此书即为《武经总要》。书成后并下令颁行各州军监为研习之用。此书以今日水准而言虽然内容不尽充实完美,但却为较完整保存北宋军知识与武器制作技术的一本代表作品。书中在前集卷十二《攻城》,卷十三《器图》等卷中,图绘了当时常见的攻防用各种武器并详述其制作与使用法,弥足珍贵。

但是,由于冷兵器己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制作技术和经验,再要有重大的改良和提高,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宋朝三百余年间,虽然不断有人贡献一些新兵器的式样,但真正经过战阵检验,得以大范围推广的,却是寥寥可数。同时由于始终要面对北方骑兵民族的强大压力,事实上朝廷也不可能不重视兵器的生产,但其兵器生产的质量却并不能令人满意。我们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技术层面。从技术层面讲,首先是兵器生产中专业工匠不足,导致生产质量达不到要求。以北宋时东京为例,东京官营手工业中所使用的工匠,大致有兵匠、战俘、征发、罪犯、当行、招募等,以兵匠为主。兵匠就是从军队中抽调的厢军。一直到了北宋末年,仍然是“工作之事,兵匠不足,遂雇民工”。说明东京的官营手工业,在北宋主要使用的是兵匠。

东西作坊属下的各作都属于大型手工作坊和工场,但只有少数作能单独生产一种简单的产品,绝大部分军器都是需要分工协作来完成的。

如造一张弓,就有弓梢作、打弦作、木作、金作等相配合。由于这些手工业内部分工细致,保密性又强,工人们“各占一能不可以相易”,在兵器生产日益精密,专业化分工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以并非专业出身的厢军兵匠为主来从事兵器生产,显然其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

甚至出现专业工匠不足而去“拘市人以备役”的情况,则更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兵器。另外,在事实上,即使是专业兵匠要认真制作大批合用的兵器也是很不容易的。

即以弓箭为例,“簇重则弓软而去地不远,箭重则弓硬而中甲不入”,故弓箭必须有适当的斗力和重量比例。可见要生产大批高质量兵器之艰难。制度层面。

官僚制度的腐败加上并不完善的责任制度无法为兵器的质量提供制度保证。宋朝的兵器工厂没有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而金朝的兵器工厂制造的兵器上都刻有监造官的姓名,如有质量问题,即刻捉拿查办,所以质量较有保证。

华岳说,金朝的“军器上皆有元监造官姓名年月,遇有损害,有误使用,即将元监造官吏依法施行,断不轻恕”,故“器具一一如法”,而宋朝“制作之司,一切不问,则欲速成,可以逃责,备数足矣,此所以类皆苟简灭裂,而不中用也”。

同时,因宋朝官僚政治的腐败,也没有建立严格的监察措施,各作院只要完成一定数量即可交差,不必去过问兵器质量。

而各武库的武库吏,本应作为兵器质量的重要把关者,亦“惟计多寡之数以藏”,而不去检查所收军器是否实用。所以导致的后果就是,即使像宋神宗那样,非常重视兵器制造,当他向弓弩作“取弓三张”,抽样检查,却是“苦远”。

工匠的生产积极性。官营手工业的生产关系很紧张,军匠实行的是军事编制,住在营房里,雇佣工匠虽在某种程度上,是自愿出卖劳动力的,但一入官营手工作坊,也要丧失自由。

而且,工匠们劳动沉重却待遇极差,官府甚至还以种种借口克扣,一些工匠不堪其苦,“往往厌倦工役,将身逃走”。

在各种场院作坊里面都有官吏、内侍等监督生产,甚至有的官吏还亲自持挺督役。这样必然要激起工匠的不满与反抗,宋神宗熙宁年间甚至发生了斩马刀局数百工匠的暴动。斩马刀局原是军器监下新设的一个手工作坊,有工匠五百人左右。开始设立时,所制武器精良,曾受到宋神宗的赞扬。后来发生暴动,原因有二一是征召新工人“指射就役,非其情愿”二是“役苦”。

三、总结

综上,虽然宋朝的弓弩兵器在对付敌方的骑兵比较占有优势,但是也存在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弓弩手们不能进行近身作战,所以弓弩手在平常应注重多方面的练习。

而造成宋朝兵器生产质量粗劣原因尚不止上文所述这些,这里也只是择其主要来列举。可见,虽然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兵器的改良与生产,但宋朝的兵器质量是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6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