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刘备伐吴,是关羽败亡,荆州丢失后的必然选择。
魏国的刘烨就为曹丕分析:蜀国虽然弱小,但刘备可不是个简单的主啊,他整天想的就是怎么亮肌肉,震慑住益州那帮土著。现在刘备丢了荆州,又折了关羽,把老本都陪进去了,益州本地势力也不是省油的灯,对他这个外来户的实力已经产生了怀疑,如果刘备再不秀一下肌肉,恐怕就可能压不住那帮地头蛇,所以,刘备必定会伐吴。
“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
刘烨是谁,是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仅次于荀彧、荀攸,与郭嘉等并列。当时,二荀、郭嘉都早已病死,曹丕继位后,刘烨已经是魏国顶尖的谋臣。事实证明,刘烨果然说中。
刘备必定伐吴有三个原因:
一、就是人尽皆知的为关羽报仇,这条原因,不用多做解释。作为从刘备起兵就始终跟随的资历最老的部下,关羽之死,对刘备的老部下们是一次沉重打击,如果不为关羽报仇,老人们从情感上恐怕都难以接受。另外,从个人情感上,刘备也必须出兵,这是情感角度的原因。
二、刘备手下,存在着几个派系。比如关羽、张飞为代表的老资格,也可以把他们称为中原系,诸葛亮、马良、魏延为代表的荆州系,此外,还有法正、李严等为代表的益州系。
其中,最不稳定的就是益州系。因为刘备军本来就是客军,通过巧取豪夺,拿下了蜀中,但刘璋父子统治西川数十年,影响又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抹去的。关羽北伐吃紧时候,向上庸要求发兵,益州系的孟达却劝说刘封不要发兵,间接导致关羽败亡,刘封也因罪被赐死,孟达则更干脆,直接率领四千多家部曲投降了曹魏,给刘备巨大的打击。
这些变故,益州系可都看在眼里,心怀异志的远远不止一个孟达,此前汉中的申耽、申仪也是例子啊。 所以,这些人,看到刘备的失败,难免不会幸灾乐祸,蠢蠢欲动,加剧了他们对刘备的不信任。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答案很明显,打回去,让他们看看蜀汉的实力,用实际行动打脸,堵上他们的嘴。
这是内政角度的原因。
三、荆州对蜀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丢了荆州,仅仅凭借贫瘠的西川,蜀国再想翻身,怕是刘邦再世都要摇头,从军事上看,夺回荆州,势在必行。
这里所说夺回荆州,并不是说要恢复到关羽战前的格局,甚至夺取整个荆州,因为蜀国没那个实力,拿下了也守不住。
但是,战争是政治服务的,孙权你不能白拿这么多好处,我刘备怎么着也得叫你吐点出来,至于能吐多少,则取决于蜀国的武力压制有多强。
所以,刘备必须出兵,这是军事角度的原因。
这点,从蜀汉伐吴军事行动的细节可以得到佐证。
221年7月,蜀军已经击败了吴军,攻占了巫山、秭归。
不过,此后蜀军却毫无动作,眼睁睁看着孙权向曹丕称臣,化解了两面受敌的尴尬。又眼睁睁看着吴军调兵遣将,大都督陆逊集结兵力西进。
直到222年2月,蜀军才正式开始夷陵战役。
这中间,间隔了整整六个多月,如果刘备是铁了心要夺回荆州,以他这样的老兵油子,会不懂得兵贵神速的道理吗?
什么原因呢,只有一个可能,双方在谈判。
蜀军屯兵峡口,作固守之状,并没有在兵力占优的时候强攻,正是为了在谈判桌上取得成果。
怎么谈的,细节无从得知,最后肯定是谈崩了。也可能,谈判只是孙权的缓兵之计,刘备是中了圈套,白白丧失了先手的大好机会。
所以,从情感上、内政上、军事上,刘备都必须作出伐吴的决定,从当时的局势来看,这也是个正确选择。
夷陵之战的发动是以国家战略为根本原因,以孙权袭取荆州为导火索,以为关羽报仇为口号的军事行动。
纵观三国时期的战争,总有几个地方是各国之间相互争夺的热点,比如魏蜀之间的汉中、上庸,魏吴之间的合肥,以及吴蜀之间的荆州,究其根本原因是由国家战略规划而导致的,这些地方是国家最高战略里的必争之地,具有极高的战略重要性,因此在这些地方的战争争夺也是最为强烈的。
而蜀国的国家战略可以说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向刘备提出的天下三分的策略。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荆州的战略地位也正如诸葛亮所言,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这样的战略地位,蜀国是一定要争取的。在诸葛亮规划的战略宏图中,北向曹魏是可以形成两条战线同时进行的,一条是出益州,由汉中直抵关中,另外一条就是出荆州北向宛城、洛阳。如果想要达成这种双线北伐曹魏以夺取中原的伟大宏图,就必须要保有荆州之地,这也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根本原因。
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三国志.赵云传》
在刘备称帝后欲伐吴国时,是有反对的声音的,最主要的反对者是赵云而非诸葛亮,但作为刘备而言,四十多岁才算是有了自己的公司,如果将称霸之事一拖再拖,那自己都能预料到会?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于汉中得以大胜曹操,这也是其亲自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巅峰之作,加之刚刚称帝,信心和实力是可以与东吴较量一帆的,因此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在当时看来也是可行的。
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三国志.先主传》
关于孙权索要荆州之事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刘备取得益州之时,孙权是按照先前约定索要了一次荆州,但诸葛亮以益州未稳,当取汉中后归还荆州为由拒绝了孙权;第二次便是刘备取得汉中之后,孙权再一次索要荆州,刘备单方面拒绝就显得不占理了。
而正逢关羽攻伐樊城之际,孙权是偷袭了荆州,这一点上孙权并不理亏,但关羽被杀便显得东吴有些过分,毕竟两国是盟友,关羽乃蜀汉第一武将,杀了关羽便成为其最不讲道义的地方。因此刘备借着?为关羽复仇?的口号更能显得其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在古代发动战争的旗号是很讲究的,汉初的七王之乱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就是为其叛乱找一个合理的外衣。刘备也一样,荆州本来就是孙权借的,人家拿回去了合情合理,只不过借的少,收的多,就当是利息了,而唯一不妥的地方就是杀了关羽,因此,关羽之死就成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借口,而这一切都是服务于其国家战略和个人的志向。
主要是为了给关羽报仇,所以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发动夷陵之战,而且根据历史记载,这个时候刘备是非常生气的,因为刘备与关羽为结拜兄弟,所以在关羽去世之后,刘备就想要给他报仇。
因为刘备刚开始出身卑微,所以他一直都非常的谨小慎微,而且在之前面对吕布的时候,刘备就愿意接纳他,让他在自己的地盘住下,其实他之所以选择接纳吕布,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不过他的城池到后来也被吕布抢走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竟然还能后隐忍的与吕布求和,并且还在吕布面前表现得十分不在意的样子,而且在刘备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也是因此曹操才会觉得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与刘备才能够称之为英雄。
但是在《三国志》里关于夷陵之战的记录,就可以感觉到刘备当时非常的愤怒,而且关羽已经追随了刘备非常长的时间,如果刘备不为他报仇的话,肯定会寒了很多将士的心,而且关羽在当时的将士心里的形象也非常的好,所以当时也有很多人想要给关羽报仇。
而且刘备在攻打吴国的时候身边并没有什么有能力的将士,但是他还是一意孤行的选择攻打,不过他却没能够打赢,虽然这样,刘备还是选择驻扎在白帝城,还是后来孙权派人来求和,刘备才撤兵,其实一开始刘备只是想在找个借口撤兵,所以才会在孙权派来来求和之后这么快的撤兵。
夷陵之战是三国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其他的两个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关于这场战争的缘由还得从孙刘联盟的开始说起。我们知道在赤壁之战前孙权为了保住江东于是就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同刘备联盟一起对抗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败退北方,与此同时先前被曹操占据的荆州陆续被刘备和孙权兼并。当时刘备派兵占据了荆州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孙权得到了荆州的江夏郡和南郡,而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此时还在曹操的手中。后来为了巩固和刘备的同盟,孙权不仅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还将南郡借给了他,因此我们所说的刘备借荆州事实上应该说是“借南郡”。刘备占据荆州后不久就开始向西南发展占据了益州,这时候孙权见刘备实力日渐壮大于是就派人前来讨要南郡,而此时替刘备镇守荆州的恰恰是性格孤傲的关羽。孙权几次派人前来同关羽交涉都没有结果,双方有几次险些兵戎相见。
刘备和孙权在荆州上的利益很难达成一致,孙权于是发兵摆出了要武力收回南郡的样子。后来刘备将长沙郡和桂阳郡抵作南阳郡割让给了孙权。尽管这次双方算是在领土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是这时候刘备和孙权的同盟实际上已经是貌合神离了。此后刘备发兵占据了汉中,关羽也在荆州发兵攻打曹魏的南阳郡,将曹操的大将曹仁困在了樊城。这时候孙权见夺回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就暗地里向曹操投诚,最终在曹魏和东吴的两面夹击之下,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关羽被杀荆州被占,这两笔账刘备一起算到了孙权的头上。就在关羽死后的第二年刘备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称帝建立了蜀汉,第二件事就是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筹划伐吴。
刘备称帝伐吴在当时蜀汉内部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这样做,比如赵云和诸葛亮,其中赵云甚至当刘备的面阻拦刘备伐吴但刘备并没有听从赵云。在《三国演义》里刘备因为关羽的死悲痛欲绝,夷陵之战在小说里可以说是一场刘备为关羽复仇的战争,因此这时候的刘备是不理性的,所以没人可以劝阻这场军事行动。然而在历史上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伐吴仅仅是为了关羽报仇吗?事实上我认为并不如此,尽管后来我们知道夷陵之战刘备惨败,这也证明了刘备伐吴的确是错误的。然而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是刘备不得不伐吴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拆散魏吴联盟,第二是稳定国内局势。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原因,有人说刘备伐吴怎么会拆散魏吴联盟呢?我认为刘备一定是知道仅仅凭借蜀国的力量是不足以灭掉吴国的,而且魏国当时雄踞北方刘备真的和吴国拼个鱼死网破那魏国肯定是坐收渔利了。所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目的不是和吴国血拼的而是间接的取得和吴国谈判的筹码。如果在关羽被杀荆州被占之后,刘备就派人和孙权讲和那么此时刘备就显得被动了,孙权就占据了谈判的优势。所以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目的应该是在前线力挫吴国的军队,然后迫使孙权回到谈判桌上这样一来刘备就有了拆散魏吴联盟的机会。
下面我们再来看刘备伐吴的第二个原因:稳定国内局势。我们说荆州的丢失不仅仅是让蜀汉丧失领土这么简单,我们知道孙权是背弃和刘备的同盟袭击了荆州,可以说刘备是让孙权狠狠的阴了一回。如果刘备不对孙权背盟的行为作出反应,那么刘备在蜀汉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这对于一个新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我们知道刘备建议的蜀汉其实主要就是就是益州和汉中这两个地方组成的,而这两个地方前不久还是属于刘璋和张鲁的。因此蜀汉内部在建国初期是很不稳定的,刘备对外如果示弱那么在蜀汉内部那些对他不满的人说不定就会揭竿而起推翻他。其次蜀汉的人才凋零也是刘备迫不及待伐吴的原因,当时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战将都相继离世,蜀国真正能带兵打仗的除了刘备真的没有几个人了,而此时的刘备已到暮年,因此刘备也感觉在自己生前必须要为蜀国扳回一局,这样才能稳住大局。但历史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给了东吴使蜀国面临的情况更加糟糕这点是刘备始料未及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5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