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中亚文明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中亚文明会逐渐变得无人问津了呢

以史为鉴 2023-06-27 03:57:53

古代中亚文明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中亚文明会逐渐变得无人问津了呢

四通八达的中亚文明,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中亚这个概念是由洪堡在19世纪最初提到的,它既可以被当作地理概念,也可以被当作政治概念来解读。如果作为地理概念去理解,中亚则仅仅代表“东起中国、西至里海,北起俄罗斯、南达阿富汗”的广大区域;若将中亚作为政治概念去探讨,则要分为广义的中亚和狭义的中亚两个部分。

狭义的中亚概念仅囊括了“中亚五国”的实体政权管辖范围;广义的中亚不仅仅包括“中亚五国”,而且还包括了从古代以来就在东西交流中起到了巨大作用的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和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伯利亚南部。本文谈到的有关中亚的历史,就是从广义上去展开的。

大约在公元前18000年左右,贝加尔湖畔的阿尔泰人开始大规模散居,以适应逐渐寒冷的气候。他们中的有些人仅仅南下到了蒙古高原就停下了脚步,也有些人东移到了大兴安岭地带,还有一些沿着乌苏里江的河岸停靠了下来。这些黄皮肤、少皱纹的人,便是今后突厥人、蒙古人和通古斯人的祖先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蒙古高原部落定居的突厥人中,有好几波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继续向西迁移。他们有的人越过了乌拉尔山,同东欧居民混合,成了现今乌拉尔人、马扎尔人、爱沙尼亚人等的先祖。

在他们当中还有一批人,在从蒙古高原西移的过程中停留在了现今中亚地带,在这里和本土居民通婚交往。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750年,居住在俄罗斯草原上的辛梅利安人东迁,他们将从小亚细亚学来的制铁技术带到了阿富汗,此后他们被称为吐火罗人。

在此期间,来自乌拉尔山的雅利安人也开始大规模南下。根据印度考古资料记载,“这些波斯人的祖先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和求生精神,他们在每一次战争中都会拼尽全力。”他们先后将吐火罗人驱赶到了天山一带,并征服了印度当地的达罗毗荼人。他们遗留在中亚的后代就是大名鼎鼎的斯基泰人和萨尔玛特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塞种人”。

北印度人(左)具有较强的雅利安人血统

这些不同的民族在中亚一带汇集交往,形成了一种流动性和包容性均较强文明特质。中亚地区由于受到了四面“山体环绕、地形隆起”的围堵和包围,因而又具有较易受攻击的特性。

公元前558年波斯帝国建立之后,曾经对中亚地带的文化和风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又将这种影响扩大化了,他为中亚小国带来了希腊化时代的雕刻、艺术和哲学,丰富了中亚国家的文化内核。

西汉前期,西域正经受匈奴人严格的控制。月氏人、吐火罗人以及各塞种人组成的小国都臣服在匈奴人的铁蹄之下。在此期间,匈奴人还不断从西、北、东北三个方向攻击中原王朝,于是“沟通西域各小国、联合一起抵抗匈奴”的计策便成了势在必行的救命良方。

在汉庭政府的努力下,朝廷出现了诸如张骞、班超、卫青等积极捍卫国祚的民族英雄。中原王朝同西方世界的交流之门也就此打开了。从长安出发,经由两陆路一海路沟通西方的通道,其中有两条都要经过中亚地带。

由此可见中亚对于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作用。被汉人打跑的匈奴人,经由中亚走廊狼狈西迁,最终还导致了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迁徙浪潮。

在伊斯兰化的早期,中亚民族大体还呈现着分散分布的样式。北方主要生活着突厥人和一部分向东迁移的西亚人,南部生活着操伊朗语的粟特人、花剌子模人和塞种人。公元5世纪,在北方定居的突厥人不断南下侵入南方的农耕地带,这种侵略一直延续到了10世纪才停止。因为共同受到波斯萨珊王朝的影响,中亚各民族逐渐开始接触并皈依伊斯兰教。

在蒙古的势力崛起之后,中亚各国均受到了察合台汗国的节制。在蒙古贵族的统治下,萨满教、苯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均在中亚有所发展,但谁也说不上占据统治地位。蒙古帝国崩溃以后,中亚各国重新开始受到突厥军阀控制。

14世纪中期,突厥将领帖木儿以撒马尔罕为中心建立起了突厥帝国。在此期间,他的后代经过不断扩张以延续了突厥帝国的统治力量,整个中亚第一次进入了“统一的伊斯兰教文化氛围中去”。从此中亚的大部分民族便接受了穆罕穆德作为他们先知和带领者的说法,并一直延续到今日。

到了18世纪左右,沙皇俄国由于经过了彼得大帝改革,军事技术得到了全面的突破发展。俄国逐渐向中亚地带伸手,此时的中亚大多受到伊朗和清政府的控制,不过后来此地的附属权还是回到了帝俄的手中。斯拉夫人拥有的东正教信仰和中亚民族天然的伊斯兰信仰本就是相互抵触的,于是俄国人在这里的统治一直未能获得稳定。

在苏联时代,中亚五国由于受到了最多的资助,因此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苏联专家在哈萨克斯坦勘探出了蕴藏量丰富的油田,在其他加盟共和国内也发现了诸如地热能、稀有金属等值得开发的资源。但由于苏联同西方世界频频交恶,中亚五国均未能及时加入国际市场,因而只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将自己的优势资源提供给中央政府,或贩卖给周边的小国。

五千年文明是如何被颠覆的

大文明中心 要按出现的年代 文化延续时间 规模影响力 等
楼主引文中 赫梯文明,亚述文明,腓尼基文明,波斯文明,犹太文明等等都是条件不足 如赫梯文明,亚述文明延续时间较短 而波斯文明对后世影响有限,波斯文明几乎被阿拉伯文明湮灭 腓尼基文明本来就可算希腊罗马文明体系。中东系文明出现时间 比较早 但是对后世的影象十分有限 。世界上大多数古老文明 都是绝嗣的 没有一脉相承
中华文明 依现在的考古证据 全世界公认的历史从商王朝算起 有约3700多年的可信历史
中华文明出现时间比很多文明晚很多年 但是文明程度 规模 影响 延续时间都是非常惊人的
在亚洲构筑了一个中华文化圈长达2000多年 对周遍地区 ,民族 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发达 对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所以在19世纪末 中国就被西方华入文明古国的行列 不管怎么排 都漏不了中国 因为中国成文史料 就可追溯到4000多——5000年前 而且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文明中心理论兴起后 提到大的文明中心 无论是古代 还是近世 中国依然排除不了的。在东亚,东北亚,东南亚,甚至中亚都是中华文化圈影响的范围。而且持续时间到现在有2000多年。
文明cilivization侧重在物质层面上 例如遗迹 科技成果 等等
文化culture 重精神层面 文化的核心是 意识行为方式 和价值观
而广义的文明是包括文化涵义的

为什么古中国文明能继续下去,而其它三国就没用呢?

很简单。
其他的三个民族,巴比伦一开始就面对了闪族这样的疯狂的军事民族,这样的民族在早期文明史只会像倒水一样毫无阻拦的淹没军事实力弱小的民族,而且还有赫梯、埃及这样本身就非常强悍的文明围追堵截,更要命的是闪族人最后孕育了波斯文明,而且还没有成为巴比伦的隐性继承人,这样巴比伦是死定了
埃及本身过分崇尚神秘论,对于神祗的崇敬带来了高度科学水平之下的可笑愚昧,而且遭遇了努比亚、赫梯和“海上民族”,以及后来的希腊罗马这样的民族的冲击,而且个个都不是善茬
印度在十分严重的内耗(比我们更严重,他们的人种已经换了整整一班不说,宗教、城邦、地区,什么都来插一脚,更恶心的是波斯和后来的伊斯兰、帖木儿,乃至唐朝的王玄策,全部都来凑热闹,以至于英国殖民者认为印度人是世界上最容易分化的民族),而且矛盾太多,同样处在高度文明的可笑愚昧之中,又被大海、森林和高山包围,文化渗透无从谈起……
而我们泱泱大国,一诞生就相当成熟,而且周围的民族大多具有强大的文化向心力,所以征服者不乏其人,却只会丰富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如果以华夏人的性格,如果放在两河,也许连五百年也支撑不了吧。
总而言之,中华是个桃源仙境,正是因为距离强大的民族很远,才得以生存下来。
还有,如果你学历史多一点,中国根本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世界学术界眼下根本不承认夏朝和有熊(炎黄时代)是文明。中华文明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文明,本身的文化力和经济实力是长期雄霸世界的,而中华文明能够存续,只能用地缘政治学来解释。正是由大漠、大海、大山、大林构成的坚固防线,才将中国文明保存了下来。

为什么相对于中亚和埃及的古文明,夏的存在受到更多的质疑?

因为相比其他古文明,夏的存在确实缺少更多的证据。

一般认为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准,包括私有制、文字、城市、祭祀和神坛等因素。而夏和其他古文明在考古发掘上的差距,主要是在文字方面。在国家主持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下,对于夏文化的各种细枝末节都渐渐浮现。但最尴尬的是,我们居然没有发现任何夏朝时期的古文字记载。因此我们甚至无法断定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虽然能从各种文献的对照研究中推测出是,但无法确定。)


文字证据的重要性几乎是一锤定音的。王国维先生通过对殷商时期甲骨文的考证,确定了又殷字的存在。再将甲骨文的内容与史记中对商的记载对比,发现基本符合。这就证实了殷商的存在。但可惜的是,在中国早期文字的载体甲骨文中,无法找到关于夏的记载。

而为什么只有中华早期文明遇到这样的情况呢?《三体3死神永生》中罗辑曾说,要保存信息最好的办法,是把字刻在石头上。相对现代的技术来说,刻在石头上未必是最可靠的,但对于古代文明来说则完全足够了。由于地理原因,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盛产便于刻存信息的石料。因此有大量文字的发掘,其中包括著名的汉莫拉比法典。而华夏文明发源的中原地区则不然。相对石刻来说,甲骨文能保存的信息量太少。而甲骨文大量发掘是在清朝与民国时期。因为战乱和贫困,遗失不计其数。这也许是我们迟迟不能发现关于夏的古文字的原因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