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杨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三国时期从来不缺少的就是杰出的人才,杨仪便是其中的一个。至于杨仪这个人,他十分的有才能,处理事情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曾经是诸葛亮眼前的红人,要知道,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他们这两个十分有才能的人眼里都是容不得沙子的。
那么杨仪既然能够成为他们两个人面前的红人,肯定是很厉害了。而且在诸葛亮死后,她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可是就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最终竟然落得了一个自杀的下场。
那么杨仪究竟是因为什么才落得如此下场的呢?其实这么厉害的一个杰出人才竟然也有缺点,杨怡最大的缺点就是他心胸太过狭窄。
当时在刘备征东吴的时候,杨仪就和刘吧不和。至于刘备这个人,他一向是赏罚分明惯了,如果这件事情真的要去追究的话,那么过错一定是在杨仪这一边。而杨仪他是诸葛亮提拔上来的人才,当时他就十分的害怕,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让自己受到牵连,所以他就吓得哭着去找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够罩着他。
想来诸葛亮也是一个惜才爱才之人,他不忍心这两个人才都因为这件事情受到牵连。毕竟在当时那个时候社会如此的动乱,如果这两个人才受到牵连的话,对刘备来说也不是十分有利的。所以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在其中充当合适了,他就去劝说刘备,希望这件事情就此罢休。
刘备也是很听诸葛亮的话,听了诸葛亮的劝说之后,就让这件事情就此罢休,没有带去追究,而这两个人内心都压着一把火。但是因为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他们两个人不能发泄出来,可是后来诸葛亮去世之后,压在心里的这一大把火终于爆发了。
因为这个杨仪确实是一个人才,诸葛亮在临终之时,把兵权交给了他。这个做法当时就引起了魏延的不满,他当时就想两个人都一样优秀,为什么诸葛亮要如此的偏袒?于是他便趁机去找杨仪,两个人大吵了一场。可是毕竟是诸葛亮临终的托付,也没有办法怎么样,所以魏延就在外面开小差,借机孤立杨仪。
杨仪肯定咽不下这一口气,从前是因为有诸葛亮在所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都会忍气吞声,现在变成就在自己手里,完全没有必要对别人低声下气。所以他从这件事情开始就没有老实下来。竟然因为心里生气而去打小报告,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两个还行,但是如果出现的次数多了,那么就没有人会再相信他了。
这个时候,杨仪见自己大势已去,已经没有人再相信他了,愤恨之下就自杀了。也许有可能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事情有些羞愧才这样的。总之,若不是他心胸狭窄,也不会使自己获得如此下场。明明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英才,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如果他能够放下自己的这点小情绪的话,或许最终不一定会落得这么惨的下场。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都是去寻找明主,为的就是能够做一番事业。到了三国后期,蜀国的人才渐渐变少,这个时候一个人脱颖而出,他就是杨仪。
杨仪被刘备欣赏,被诸葛亮重视,甚至隐隐有诸葛亮接班人的架势,后来他甚至弄死了魏延。但最终他却落得自杀身亡的下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他早年是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来背弃了傅群投靠襄阳的太守关羽。关羽把他任命为功曹,后来带着他去见刘备。《三国志》记载:“先主与语论军围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刘备非常欣赏他,于是把他征召为左将军兵曹掾。
后来诸葛亮把他任命为参军署府事。建兴八年,杨仪又被升迁为长史,加封随军将军。杨仪确实是有才干的,跟随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军中的粮草物资调度都处理的又快又好,因此诸葛亮总是带着他。杨仪也渐渐成为诸葛亮信任的人。
诸葛亮非常爱惜杨仪的才干,但是杨仪偏偏与大将军魏延不和睦。诸葛亮为此操碎了心,经常从中调和,但是没有用,又不忍心偏帮伤害到另外一个。结果诸葛亮死后,杨仪带领大军回朝,而魏延想要留下来继续攻打曹军。
两人立刻就翻脸了,而杨仪或许是出于私心,一直厌恶魏延,所以向朝廷禀告魏延谋反。朝廷派王平去拦截魏延,杨仪居然还派了马岱去砍下魏延的头,最后为了发泄一般地踩了踩魏延的头,足以看出两个人积怨颇深。
魏延平白被诬陷,所以只是逃跑并没有战斗,最终还是冤枉地被杀。魏延死后,杨仪以为自己为朝廷清除谋反之人,算是立下大功,自己能够做诸葛亮的接班人掌握政权。
结果诸葛亮临死前就有嘱托,说杨仪性情狭隘急躁,不能担当重任,而是有意让蒋琬接任自己的职位。而杨仪确实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到了京师被任命为中军师,并没有实际上的部属。但他自以为比蒋琬的资历老,才能也比蒋琬高,所以常常流露出怨言。
当时的人都因为杨仪怨言比较多,所以不敢跟他交往。只有费祎过去看他,结果杨仪就对费祎大吐苦水,最后甚至出言不逊,说:“以前丞相去世的时候,我如果就举兵和魏延一起,又怎么会落到今日这番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
要知道,魏延当初是被他诬陷成谋反之人的,若是当初他没有诬陷魏延,魏延又怎么会被朝廷下令追杀,更没有谋反。所以杨仪这是在借机发泄自己的怨气,但是他忽视了一点,既然魏延是以谋反的罪名被杀的,那么他今天所说的这些话也是谋反的言论。
谁知道费祎回去之后就把这些话秘密地上报给刘禅,刘禅一听当然非常生气,杨仪这样说不就等于说后悔没有和魏延一起谋反吗?
这样的诛心之言,按说应该是被诛杀的,但是或许是看在诸葛亮对杨仪的看重的面子上,或许是杨仪这么多年对蜀汉也算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刘禅只是把他废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本来能够捡回一条命已经不错了,杨仪居然再次上书诽谤,而且言辞非常激烈。
杨仪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自知之明了,当初欣赏他的刘备已经不在了,最为信任他看重他的诸葛亮也去世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蒋琬是诸葛亮指定的。他还能活着,就已经是幸事,再次上书只能让自己死得更快。
结果朝廷果然下令去汉嘉郡捉拿他,杨仪知道自己无力回天,所以就自杀了。不知道他死得时候,有没有后悔当初诬陷诛杀魏延,结果自己也落得这个下场。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建安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诣襄阳太守关羽。羽命为功曹,遣奉使西诣先主。
先主与语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大悦之,因辟为左将军兵曹掾。及先主为汉中王,拔仪为尚书。先主称尊号,东征吴,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左迁就是降职的意思)。
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
杨仪才华是有的也很有能力,但是就是与魏延不和,
魏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费祎传说,前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魏延这个性格和关羽很像,关羽是刚而自矜,蜀国上下没有一个人不是捧着他的,喜欢戴高帽,听说马超历害要去比武,
诸葛答书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大家看看,大家看看,面子满满的,遂无入川之意。
魏延有点像关羽徒弟,他也喜欢戴高帽,当时蜀国上下无不避下,都服他,唯独杨仪匹夫不服,势如水火,
建兴十二年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魏延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这时候魏延;性衿高;的性格短处就显现出来了,一边倒,朝中大小官员全部保杨仪,都怀疑魏延叛逆。
这时候杨仪令何平在前御延。(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这时候可能想起了他养父母的恩德,又改姓何。)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
杨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
这时候杨仪很得意,仪既领军还,又诛讨延,自以为功勋至大,宜当代亮秉政。
没想到诸葛亮,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又呼都尉赵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悦。
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惟年宦先琬,才能逾之,於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於五内。
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仪至徙所,复上书诽谤,辞指激切,遂下郡收仪。仪自杀,其妻子还蜀。
魏延据守南谷口,出兵进攻杨仪等。杨仪派何平抵挡,何平挺身而出叱责魏延的士兵说:“宰相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胆敢谋反!”魏延的士兵因而陆续离去。魏延和孩子及其好多个心腹逃跑到汉中市,杨仪派马岱前往袭击,斩落了魏延的头颅。杨仪恨透了魏延,他将魏延的头部摔在地上,用脚踩踏,并且说:“狗奴才!还可以做恶么?”因此灭了魏延三族。
杨仪拔尖返京,又诛灭了“反贼”魏延,自认为荣誉至大,应当替代诸葛亮掌政,命都尉赵正占卦,艮卦不吉,杨仪郁郁寡欢。诸葛亮死前觉得杨仪心胸狭窄,他故意让蒋琬接任。因此刘禅任职蒋琬为尚书令、益州剌史。杨仪返京后,被选为中谋士,并没有可头领的部众,过河卒子一个。
那时候的人都担心杨仪会言多必失,担忧受到牵连,都不想和他相处,只有后谋士费祎常去探望他。有一次杨仪对费祎说:“当时宰相病故时,我如果率军归顺曹魏,我的处境一定比现在好些,真令人追悔莫及啊!”费祎大惊,故此向朝中举报了杨仪。
蜀汉朝中充分考虑杨仪的功劳,并没有杀他,将他贬为普通,放逐到徒汉嘉郡。杨仪赶到流放之地,并没有汲取教训,一点也不收敛性,又奏疏诬蔑朝中,语言猛烈。朝中一声令下拘捕杨仪,而杨仪自杀身亡了。
讽刺的是,杨仪刚直不阿地宣称魏延谋反,而魏延从未有过谋反的心,反倒是杨仪萌生了谋反的心。自然,当时杨仪也许从未有过叛逆的用意,只是后来遭受冷脸,心里怨恨,才有了叛逆的念头,虽然他未必会付诸行动,但这种想法足够致命性。
杨仪、魏延都是心胸狭窄的人,诸葛亮去世后,他们一切一人当权,都是会急切地残害另一方,激发内战,轻则亡身,严重亡国。诸葛亮当然了解在其中伤害,无可奈何蜀汉优秀人才稀缺,与此同时选任她们二人,乃为不得已。
魏延本是蜀国大将。在刘备执政的年代,他勇敢杀敌,屡建奇功,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他却居功自傲,妄图另谋他法。其时诸葛亮病危,避免打乱军心,所以暗里跟杨仪、费?等人参议后事,并安排施行自己退守的战略。诸葛亮本来是让魏延去断后,如果他不同意,就指令大军自己退。
杨仪其时却没有彻底依照诸葛亮的指令行事,他先让费?去打听魏延的情绪,魏延当然不同意,所以想跟费?协作,部署接下来的详细事宜。费?知道他不会改动自己的主意,所以托言要跟杨仪商量一下,火速跑回大营。其时魏延反映过来肠子都悔青了,着急派人去刺探杨仪等人的音讯,知道他们要依照孔明先生生前的安排行事,当下怒火中烧,率部下朝南边撤离,在途中不断烧毁顺山缔造的阁道。
杨仪一行人紧随其后,追上魏延部队就是一顿数落,他感言,丞相骸骨畏寒,他们就开端跟着魏延暴乱。部下听了立马羞愧不已,都四下逃走,魏延被逼无法,只能带着儿子跟自己身边的心腹乘机流亡,最终还是被杨仪的手下捉拿,并杀死了。
杨仪位居蒋琬之下
按道理来说,杨仪这是为蜀国立了一个大功,就凭这一点,他彻底可以顶替诸葛亮的方位去担任丞相一职。没想到到了最终,刘禅却赐给他一个中军师的职务,既没有当上丞相,也没有自己的戎行。丞相的职位却给了从各方面来讲都不如他的蒋琬。杨仪本来就心胸狭隘,心中容不下一粒沙子,这可倒好,自己生气就算了,他整天摆个臭脸,逢人就说,来体现他的不满。这样一来,身边没几个人敢挨近他。
费?其时跟他也算是交好,特意去看望他,他却口不择言地说自己要是其时跟魏延一同大伙,哪会有今日这番苍凉的局面。费?一听,这明显是有背叛的念头啊,于是暗里揭发了他,最终杨仪被放逐,即使这样,这家伙仍然是不消停,持续上书表达自己的冤枉与朝廷的不公,终是被朝廷命令拘捕,最终落得个自杀的下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