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卫子夫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说的就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史称“孝武卫皇后”。
她出身平民,没有什么显赫的家室,但是却能成为一代贤后,被后人赞颂。不仅如此,她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谥号的皇后,本文就从卫子夫的谥号,来揭开那段惨痛的历史。
从汉朝男尊女卑的角度来看卫子夫谥号来的有多难
谥号是古代皇帝、诸侯,臣子去世之后,后世之人为了评价此人性格、功过、是非就会给他取一个称号,“谥者,别尊卑,彰有德也。”
这种称号的长短不一,一般视个人的情况而定。而且种类颇多,一般分为“上谥”、“下谥”、“平谥”、“私谥”。
通常人们都认为,谥号这种制度被认为起源于西周时期,因为最早在《逸周书谥法解》中曾提到过“周公制谥”,这个“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西周时期人,因此谥号制度被认为是在西周时期出现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认为“以子评父,以臣议君。”有违人伦,逆君臣之理。所以就将这项制度给废止了。
后来秦朝覆灭,西汉王朝建立,统治者才将这项制度重新恢复,而且迅速兴盛起来,两汉时期,一般帝王、后妃和重要的大臣都有谥号。
但是在汉代初期,由于受到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妇女也很难取得谥号。
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可以看出先秦时期妇女地位的低下,汉朝时期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女性的地位也开始降低。
卫子夫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谥号的皇后,但并不是死后就评的,而是经过了一番波折,一直到他的曾孙汉宣帝时才追谥为思皇后,尽管卫子夫已经取得了谥号,但是在西汉时期并没有形成定制,导致有的皇后有谥号,有的没有。
到东汉光武帝的皇后阴丽华去世后,其子才追尊其谥号为“光烈皇后”,皇后谥号才成为定制。
汉宣帝为何要为其曾祖母卫子夫为“思皇后”呢?
把故事再次放到卫子夫的谥号上来,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汉宣帝在给卫子夫定的谥号为“思”,也有一定的深意。
在古代评价妇女时,主要是以道德作为评价标准,类似“武”这样的字几乎不会成为后妃的谥号,一般来说,通常为“恭”“孝”“德”这样的字眼。
而“思”字解释起来则有些麻烦,在《史记正义谥法解》中记载为:道德纯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内思索曰思,追悔前过曰思;在《后汉书皇后纪》中特别解释为:谋虑不愆曰思。宋代苏洵在做《谥法》:谋虑不偕曰思,念终如始曰思。
可以说,以“思”为谥号,意义并不是特别好,感觉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
如果很难理解的话,其实结合卫子夫的儿子,汉宣帝的祖父刘据的谥号,应该有一个更好的比较,汉宣帝即位之后,也同时给刘据谥号,追谥为“戾”,从这个字,也能看出不是一个很好的谥号,关于“戾”,在谥法中解释为:“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也就是说,汉宣帝的意思是,刘据在巫蛊之祸当中,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毕竟起兵造反不是什么好事。
汉宣帝幼年也因为巫蛊之祸遭受不少的磨难,因此即位之后,对于自己的祖父与曾祖母是心怀一定抱怨的。
在下文中,将详细讲讲卫子夫的人生经历,再来看看汉宣帝的这个“思”评价的是否准确!
由歌女而成为皇后的卫子夫,究竟有着怎样的本事?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卫子夫出身十分低贱,母亲是平阳公主府中的仆人,她年少时学习歌舞,后来成为公主府中的一名歌女。因她容貌美艳,聪明伶俐所以在府中也很受喜爱。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当时十八岁的汉武帝虽然已经成婚,但一直没有子嗣,平阳公主便挑选了一些女孩子进献给汉武帝,一是为了给皇家开枝散叶,绵延子嗣;二是为了讨好汉武帝,以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
但是汉武帝的眼光也挺高,平阳公主为他挑选的女孩子,他一个也没看上。平阳公主为了缓和这种尴尬的气氛,立马命人演奏歌舞。而卫子夫也在歌舞队之中。由于她身姿曼妙,歌声柔美,一下子就吸引了汉武帝的注意。
汉武帝的心思又怎么能瞒得过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在汉武帝起身更衣之时,卫子夫就被派去服侍汉武帝,汉武帝也不嫌地方简陋,就在换衣间里宠幸了卫子夫。之后就将卫子夫带回了宫里,还赐给了平阳公主黄金千两,以示嘉奖。
但是卫子夫进宫之后,汉武帝就被宫里的美人迷花了眼,早就忘了这个小歌女了。卫子夫就这样在宫中呆了一年,竟然连汉武帝的面都没再见到。
但也是卫子夫颇有福缘,一年后汉武帝遣散年老宫女,卫子夫也趁此机会再次见到了皇帝,她哭着请求汉武帝放她出宫回家与亲人团聚。美人一哭,可谓是梨花带雨,不胜娇羞,汉武帝心生怜惜,便再一次宠幸了她。
也就是这一次,让卫子夫有了翻身的机会,她怀有了身孕。汉武帝此时子嗣不多,因此对于卫子夫也是愈发重视,荣宠甚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卫子夫如此受宠,又有子嗣这也惹来了皇后的不满和嫉妒。这位皇后就是“金屋藏娇”典故中的“阿娇”,陈阿娇原来是窦太后长公主刘嫖的女儿,也是汉武帝的表姐,在汉武帝年幼的时候,汉武帝表示如果能够娶到阿娇作为妻子,就为她修一座金屋让她居住。
刘嫖听后十分欢喜,在刘嫖的帮助下,汉武帝被立为太子,汉武帝即位后封陈阿娇为皇后,
然而阿娇进宫多年,一直没有子嗣,便对卫子夫十分嫉妒。
她花重金求子不得,便用巫术邀宠害人,此事被汉武帝知道后,就废了阿娇的皇后之位,囚禁于远郊的离宫之中。
而卫子夫因为生下了皇子,母凭子贵,就成为了新的皇后。
卫子夫一家对汉朝具有重大的贡献,为何被逼自缢
在汉朝政治生态中,外戚专权是经常有的事情,卫子夫也不例外,他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都是朝中重臣,与那些祸害朝政的外戚不同,卫青和霍去病都是汉武帝抗击匈奴的杰出军事将领,多次击败匈奴。
卫子夫先是为汉武帝生下子嗣,其家人对国家又具有重大的贡献,功劳可谓不小,在当皇后的三十八年里,内宫被管理的井然有序,后妃们也都和平相处,没有什么宫斗事件的发生。就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都曾对卫子夫大加赞赏,赞其贤德蕙质。
然而卫子夫的晚年,依然没有一个好的下场,跟汉武帝的晚年的思想变化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后世史学家的笔下,人们都将巫蛊之祸的主谋推给汉武帝宠信的酷吏江充,我认为这不是江充一个人就能干得出来的。
班固在《汉书·武五子传》说:“巫蛊之祸,岂不哀哉! 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时,非人力所致焉。”古代的皇帝都是天子,班固虽然说非人力所致,干脆就差直接说出是汉武帝干的了。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宠信钩弋夫人,尤其喜爱钩弋夫人与他生的儿子刘弗陵,然而,废长立幼在汉朝时期十分困难,在卫青与霍去病活着的时候,汉武帝断然不会有这样的打算。
然而,卫青与霍去病相继去世,给汉武帝废掉刘据,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机会。
巫蛊之祸一开始的矛头就直指卫子夫,先是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一家遭到灭族,卫君孺的丈夫公孙贺是当朝丞相,也是卫家在朝中的重要支柱,此案也牵连了卫氏家族许多人。
到最后,江充构陷太子刘据,刘据被逼迫之下造反,失败后自杀,汉武帝收回卫子夫的皇后玺绶,虽然还没有下诏废除皇后,却也昭然若是,卫子夫随后自缢而死。
其实,我们也能够看出来,汉武帝对卫子夫一家也是带着些许愧疚的,还为太子刘据建立了一个“思子宫”。
其实,真正该思考的人,不是卫子夫,而是汉武帝。
汉宣帝刘病已是巫蛊之祸中刘据幸存的皇孙,早年曾经流落民间,其继承的皇位应该来自汉武帝,因此刘病已在登基之后,为了宣扬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极力推崇汉武帝的功绩,并且为汉武帝立庙号。
所以,即使对自己的祖父和曾祖母有着深刻的同情,也不能过分的宣扬,将卫子夫的谥号立为“思”,将刘据的谥号设为“戾”,其实也是在变相的指责汉武帝。古人常说:“子无不孝,而父有不察”。也就是这个意思吧!
古代妇女的地位很低,在那个男人掌权的时代,女王是女人的最高荣誉象征,所以在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妇女,她们想进皇宫,头都碎了成为女王意味着要在门楣上发光。
但毕竟女王的地位仍在皇帝之下,所以虽然他们死后有头衔,但他们没有独立的死后头衔,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女王因冤屈而死。为了给她安宁,后人给了她一个独立的溢位,这位皇后就是魏子甫,魏子夫出身寒门,她去皇宫挣钱养家,公元前139年,魏子夫以其华丽的外表和出众的才华,进入平阳公主的家中当了一名女仆。
汉武帝在从祭祀宫回来的路上,想起了他的妹妹平阳公主,于是他临时决定去平阳公主的住处。汉武帝访问时,为了招待好皇帝,平阳公主请魏子夫等人出来跳舞。然而,汉武帝却一见钟情于魏子夫。杨贵妃从汉代出来就很喜欢魏子夫,于是他把魏子夫送进了文字里,等着皇帝。
直到后来宫女们被释放,汉武帝才再次见到魏自甫。从那时起,汉武帝就开始爱魏自福,魏自福为他生了一个王子。这时,魏自福成了陈阿娇的强敌。陈阿娇还试图用巫术密谋对付魏子夫。不料,事情终于水落石出。陈阿娇受到汉武帝的惩罚,魏子夫又受到汉武帝的惩罚,魏子夫的儿子刘勋也被封为太子。
汉武帝晚年非常迷茫,疑神疑鬼,开始重用江冲。实际上,江冲与汉武帝关系密切,动机不可告人。他试图用巫术来陷害守护者和王子,后来,在他的唆使下,魏家开始衰落,刘勋王子受到惩罚,魏子夫最终不义自杀,魏家被全家人杀害。
卫子夫是汉代皇后。卫子夫的相关介绍如下:
1、卫子夫,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孝武思皇后,卫氏,字子夫,河东平阳人。汉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元朔元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身驻汉宫凡49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
2、卫子夫生于西汉前期,在汉元帝之前,西汉皇后多为寒门之女或与前代出生寒微的皇后有血缘之亲。自武帝尊儒重教以来,历数朝之后儒家经义的尊卑等级逐渐为权利集团所接受。
3、汉成帝欲立赵飞燕为后时就有儒生为谏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将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时代所产生的今文经学驳斥的一无是处,反拘于古文经学不可自拔。以至于出生低微的卫子夫与西汉前期的其它皇后一样在后来两千多年的历史上鲜有提及,更乏评价。
卫子夫这个皇后有点特殊,她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背景下的第一个平民皇后。
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是因为当时由奴隶性质的“民”转化的自由民性质的“儒”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
与我们现在的印象儒家都是文弱书生不同,儒家的基本要求是身体素质要好,身体素质不好怎么办?基本是面临被淘汰的奴隶命运。
上古有一种“德”的登山运动,作为统治者的“国人”系统选拔“黎民”成为新国人(自由民,平民),“儒”就是“根据需要而选拔产生的人”的意思,达到一定高度的“儒”,就可以免除为表明奴隶身份的被琢瞎一支眼的刑罚,从而可以“德高望重”。
所以,成为“儒”的前提条件就是身体素质要好,这实际上是对于族群的一种优化。
这些“儒家”,实质上分为四类:
1.文士的“儒生”,就是除了身体素质好之外,还头脑反应快,他们成为儒家的领袖,代表人物是儒家的孔子。
2.武士的“墨侠”,就是除了正常的身体素质好之外,还超出常规的身体好,他们成为儒家的秩序维护者,代表人物是墨家的墨子。
3.女士的“妇孺”,就是女子组的登山巾帼,她们的胜出,不仅反映出身体素质好,而且也意味着生育能力强,代表人物就是卫子夫。
4.普通的“小人”,就是除了身体素质还可以之外没有其他特点,代表人物是“长者”籍福。
汉武帝原来有一个道家贵族皇后陈阿娇,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思路下被废,根本原因是道家贵族皇后对于皇帝的权力要进行制约和制衡,而出身平民的儒家皇后,“后宫不得干政”是铁律,对于帝王来说,更加便于控制和管理。
而卫子夫的被逼自杀,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换了形式的诛杀。
因为汉武帝对于平民儒家皇后,早就选好了“杀母留子”的制度,就是凡要继承他的皇位的皇子,就必须杀掉他的母亲,其目的就是不能重蹈他自己的覆辙,因为汉武帝就是在祖母窦太后、母亲王太后权力压制下一丁点一丁点掌握皇权的。
结果卫子夫当时就已经有了从儒家平民皇后向道家贵族皇后转变的迹象,因为她还掌握了少量的军事力量,准备与汉武帝对抗,随着她的军事失利,进一步印证了汉武帝派江充调查卫子夫母子的正确性,所以卫子夫只好选择自杀。
对于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新型”皇后,拥有谥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2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揭秘,哪个朝代官员的夜生活最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