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国为什么用了43年才灭掉蜀国是因为战事缺粮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1 23:49:44

魏国为什么用了43年才灭掉蜀国是因为战事缺粮吗

魏国为什么用了43年才灭掉蜀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魏国不缺粮食归不缺粮,可是对于其他方面还是很缺的,尤其是在和蜀国之间的战役,不准备一个持久战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魏国打仗为什么从来不缺粮,而且这个从来不缺粮,基本上是绝对意义上的不缺粮。

我们打开地图就不难发现曹魏所占领的土地拥有一片地方,这片地方叫做中原产粮大区,除此之外还有辽东和西域和一个华北平原。

就这么几块地方往这一堆,粮食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相比于东吴和蜀汉来说,简直是多出了不知道多少倍的粮食。

只不过粮食的多与少往往是一场战役输或者赢的一个前提而已,这个前提并不是必要前提,也没有100%的把握。曹魏的粮食多,可是相比较而言,攻打蜀汉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样简单。

我们发现蜀汉的中期和中后期的时候,人才虽然不多,可是有一个诸葛亮,一个诸葛亮可以顶得上10个甚至50个人才。

这个时候的曹魏不要说攻打蜀汉了,还需要时时刻刻的提防着蜀汉冷不丁踹你一脚。蜀汉的挖坑和放阴枪的本领几乎达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再加上诸葛亮多次伐魏,让曹魏都有了心理阴影。而中后期和大后期的时候,伴随着诸葛亮去世蜀汉的国力慢慢的衰弱下去,可即便这样也不是想打就打的,因为蜀汉的国力虽弱,可是入川的路却非常难走。

我们小时候就读过这样的一首诗:蜀道难,蜀道难......嗯,好像后面还有几句来了,不过我给忘了,但也差不多,这首诗无非就是告诉我们蜀道非常的难。

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下,攻蜀战役几乎是难上加难咯。

诸葛亮五次北伐威震魏国关中,为什么蜀国最先灭亡?

每每读到苏轼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时候,都不禁感慨,时间就如白驹过隙,一时多少豪杰都随着而去湮灭在历史的浪潮里,三国的故事精彩绝伦,千年已过,仍然还是话题中的话题。

诸葛亮是千古名臣,以智者和忠臣的形象在后人心中歌颂了千年,他的名作《出师表》是千百年来仁人志士效仿的典范,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后人们学习的榜样。



刘备是三国中蜀汉政权的开创者,他虽是汉室宗亲,可惜到了他这一代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荣光,刘备在"黄巾起义"时举兵起事,历经几十年坎坷,一直过着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生活,他的志向是"兴复汉室",可惜天不遂人愿,汉家天下气数已尽,再也无力回天,但是即便如此,在他遇到诸葛亮之后,刘备仍然割据了益州,三分了天下,为汉室再延续了42年的寿命,可见诸葛亮对于三国格局的影响是很大很大的。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刘备在四十岁的年纪来到了荆州投奔远方亲戚刘表,刘表把刘备派到了新野驻扎,在新野呆了6年,终遇诸葛亮,此时刘备46岁,诸葛亮26岁,于是便有了"隆中对"的千古美谈,在这次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长期的战略计划,详细地分析了天下局势,指出了刘备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并为此制定战术,刘备悉心接受,联吴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占据了荆州部分地区,又取得了益州,而后兵出汉中,老将黄忠"定军山一役"斩了夏侯渊,此时的刘备达到了人生中的最巅峰时期,称"汉中王"。



刘备占据了益州、汉中之后,孙权开始不安分了,欲讨回荆州,刘备不给,于是便有了东吴袭杀关羽,而后刘备报仇发动"夷陵之战"的事件,此战刘备举全国精兵出动,但以失败告终,刘备因此大病一场,命殒白帝城,临终托孤诸葛亮,自此蜀汉政权进入了诸葛亮领导时期。

回到题目,诸葛亮五次北伐,真的威震魏国关中吗?

"从征张鲁,别从散关入讨叛氐,收其麦以给军食。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陈寿.《三国志.魏志.张既传》

"后袭领丞相长史,随太祖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陈寿.《三国志.魏志.杜袭传》

笔者认为诸葛亮五次北伐并未真的威震关中,因为此时的关中已经是一片荒芜之地,曾经富庶的关中地区百姓早就让曹操迁徙到北方充实人口了,关中在此时的地位,除了是北伐进攻的大本营之外,无任何意义。



北伐仅仅是天下欲"恢复汉室"之人心中的一个梦想而已,三国未来的局势早已经在"关羽失荆州",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失败后就已经注定了。

其实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兴复汉室"的战略是他自己制定的,具体的方式就是占据荆益二州作为大本营继而北图汉中之地,可是荆州已经没有了,汉中位置固然重要,实则是诸葛亮的备选路线,因为若要北伐,只有荆州路线才是最优路线。

汉中对于进攻魏国的重要性的前提就是蜀汉政权固有荆州一地,如果没有了荆州,汉中便只能是防守的重中之重了。



★★汉中位于秦岭、西安(古长安)、成都(古益州首府)中间的位置,是曹操南下和刘备北进的必经之地,并且汉中之地外有金牛、阳平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可守,内有子午、陈仓等古道可进亦可退,可以说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由汉中向北可夺取关中,威胁到中原地区,如果曹兵关中部署重兵,换条线路从汉中也可以出兵陇右地区,占据甘肃天水(古上邦地区),然后再东图长安,同样,汉中之地是蜀汉北线防御的最核心的屏障。

所有的设想都因为关羽"丢了荆州"而泡汤,诸葛亮北伐只剩下汉中路线了,而这条路线是最难的路线,难在两点:

一、曹操迁徙了汉中的百姓,汉中地区成了一片荒芜之地,没有人烟,只有战场,一片沃土没有了农业生产,若要保证战争顺利的进行,必须要有充足的粮草供应,这些客观条件蜀国都不具备。

二、难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地理条件,汉中和益州之间的距离有500多公里,但是其中有将近400公里是崎岖蜀道,益州虽然是天府之国,可是要想把粮草运输到前线也是很劳累军民的,平地尚可用车马辅助,而崎岖山路就只能靠人力来背。

简单的计算一下,以十万大军驻守汉中一年为算,一个士兵每天消耗一斤粮食,一年就是365斤,按照十万人算,一年消耗3650万斤,一个运粮民夫往返汉中和成都需要用20天,去的每天走50里地,还不能背太沉,就算50斤吧,回来时走80里,还是不停地走,民夫也要消耗粮食,一天一斤,实际上每个人真正送到军营的粮食只有30斤,一万个人去送才仅仅是一次三十万斤,需要一共送十次才能仅仅满足需求。这一下就耽误了200天的时间,还是在不休息的情况下。

所以由此看来,诸葛亮的北伐并不那么容易,而且诸葛亮北伐终止的原因有三次都是因为粮草问题,所以诸葛亮的北伐并没有威震关中,虽然胜负有别,可对于魏国而言,即使败了也不伤筋骨,而蜀国却胜则伤筋动骨,败则元气大伤,国力衰退。

况且汉中乃荒凉之地,胜了又有什么用呢?无非是劳民伤财罢了。

魏国为什么先灭蜀国?



三国之中,蜀国最弱,也是最先被灭的国家,究其原因三两点:一、蜀国常年南征北伐,军民疲累,经济发展慢,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可蜀汉一穷二白,虽然占据天府之国,可也是无济于事,而曹魏之地占据中原富庶地区,兵强马壮,后勤补给充足。 二、蜀国内政混乱,益州地区自刘焉、刘璋父子以"客籍"统治之后,就从没安生过,益州本土士族势力一直在和刘焉父子做斗争,刘备入川,再次以"客籍"身份统治蜀地,经过诸葛亮的权衡关系也仅仅是解决了表面的问题,所有的势力在随着刘备、诸葛亮能强势政治人物的去世,再度明争暗斗,所以内政不稳也是蜀汉的一大弊病。 三、蜀魏之间数年斗争的战略规划决定,蜀的战略目标是出汉中攻魏而后取东吴,魏的目标则是先下蜀而后由蜀击东吴。 小结:

诸葛亮可是称得上是"三国鼎立"局面的"总设计师",他作为忠臣的典范千古流芳,他辅助刘备开创事业,辅佐刘禅经营蜀国,他是蜀汉政权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可是笔者认为他也略有瑕疵,如果他能在蜀国励精图治,积攒实力,也许蜀亡不会太快,又或者能够逆转局面,但是他的连年用兵,使得军民疲惫,百姓怨声载道,这也是导致蜀国最先被灭的直接原因。



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有灾难,没有其他,而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先发展自己,益州的老本是刘焉父子经营多年才获得的,可是却因战争烟消云散。



蜀汉拥有山川之险,姜维善于用兵,为何却被魏国灭掉呢?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国时期,蜀汉虽然国力弱小,但坐拥山川之险,加上诸葛亮治国有方,所以在与魏国的交锋中,一直处于攻势。魏国虽然兵多将广,但一直处于守势,虽然也两度伐蜀,但都遭到惨败。可是263年8月,魏国权臣司马昭派出三路大军,讨伐蜀国。最终蜀汉却被灭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就在司马昭策划伐蜀时,却遭到了朝中大臣、边地将领的反对,就连邓艾最初也不支持这次军事行动。不过司马昭力排众议,与钟会“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魏国的计划是这样的:征西将军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进攻沓中;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三万人攻打武都;镇西将军钟会率领十万人攻打汉中。

邓艾的任务是牵制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维,诸葛绪的任务是切断姜维的归路,而钟会作为主力,他的任务是破汉中,进益州。虽然最后的结局与计划略有偏差,但蜀汉还是灭亡了。善于用兵的姜维没能利用地形优势,守住蜀汉的江山,最后死于沙场。那么蜀汉的灭亡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蜀汉的灭亡固然与政治、国力有关,但如果我们从军事方面来看,和姜维有直接关系,毕竟他是蜀汉的大将军,军事部署都是他指定的。接下来,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姜维都有哪些军事失误。

第一,姜维没有坐镇汉中,放弃秦岭防线。汉中是成都的门户,自刘备占领汉中后,就派魏延镇守汉中,占据秦岭险要。诸葛亮、蒋琬、费祎继续执行刘备时期的战略方针,或亲自坐镇,或派大将率重兵驻守汉中。在此期间,曹真、曹爽先后率军来犯,都被蜀军击退。然而姜维改变自刘备以来的防御策略,他自己没有镇守汉中,还放弃了秦岭天险,将蜀军聚集在汉、乐二城。

姜维的计划是将魏军引入汉中平原,然后利用秦岭与大巴山的天险,实现“关门打狗”。不过事实证明姜维的计划是个昏招!钟会的大军轻松翻越秦岭,派人围住汉、乐二城,派兵攻破阳安关。此时的姜维身在沓中,前有邓艾,后有诸葛绪,根本无法抽身援助汉中。当姜维突围后,汉中已经完全陷落,他只能据守剑阁。

第二,姜维忽略阴平小道的防守。蜀汉虽然坐拥山川之险,但仍然有小路通往成都,姜维在沓中突围后,就是从阴平小道退守剑阁的。然而姜维却认为此地山高谷深,道路难行,因此没有派出军队驻守。然而,邓艾却出奇制胜,从阴平小道直抵成都城下,刘禅被迫出降,蜀汉至此灭亡。

蜀汉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因素,总而言之蜀国的国力有限。不过,在军事防御方面,姜维确实犯了不少错误。姜维虽然是个失败者,但他仍然效忠蜀汉,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