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太祖朱元璋借鉴前朝宦官弄权亡国的教训,以及为了自己集权需要,特命令人在宫中挂了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所谓内臣指的就是宫内保卫或伺候主子,属于能接近皇上,知悉宫内大小事务的人,比如贴身侍卫、太监等。
但到了明成祖时期,由于在“靖难之役”中的内臣,如郑和、昌盛等建立了功劳,成祖便对他们另眼相看,对内臣的权力限制也有了一定的松懈,放任郑和下西洋就是个证明。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的喜恶和价值观都不一样的,祖上只要求不能干政,没说不能赋予权力,比如明朝特有、让人闻之色变的的东厂、西厂特务提督。
此后经过“仁宣之治”,特别是明宣宗朱瞻基算是一位英明之主,国力强盛,没有出现大的宦官专权的问题。但到了宣宗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继位后,情况却发生了改变。因宣宗死时才38岁,太子朱祁镇才9岁,小皇帝不懂事,国事由他奶奶明仁宗的张皇后把持,内阁交给顾命大臣、当时著名的三杨: 杨士奇 、 杨荣 、 杨溥主持。可这4位骨灰级的元老都因老迈而先后离去。这时有个善于察言观色,琢磨小皇帝心思的太监王振便走上了历史舞台。
王振出生卑微,认识几个字,做过教书先生,但科举之路屡屡受挫,便索性进宫做了太监。宣宗看王振心灵手巧,会说话,便让他做了朱祁镇的玩伴和看护。英宗继位后便很宠幸于他,王振也不是什么善茬,时不时地邀宠和表现自己。从此英宗越发离不开王振,有什么事都想找他商量,更是让他做了宦官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随着朝中元老的逝去,王振越发变得不可一世,培植党羽,祸国殃民,而英宗因过于宠幸于他,往往都对王振的弹劾网开一面。
王振是明朝第一代专权的太监,此后明宪宗时的汪直、梁芳,明武宗时的刘瑾,明神宗时的冯保,明熹宗时的魏忠贤等都是明朝非常著名,集弄权误国于一身的大太监。纵观这些人,他们中不少和王振一样,都出生苦寒,但他们有朝一日进入宫廷做了皇帝的贴身太监,当了东厂特务首领,凭借自己的心狠手辣、能言善道、察言观色、把皇帝的需要和脾气摸得一清二楚。皇帝对于他们也是格外的亲近,喜欢听他们的见解。渐渐的太监的见解通过皇帝之手变成了国策,朝中大臣也是不敢得罪,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可以以各种罪名拘捕审讯皇帝外的任何人。
明朝太监能够专权和皇帝的懒政、不作为还有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莫大的关系。而到了清朝,却一直没有宦官当权者,主要原因还是皇帝的戒备和清朝的等级制度森严。
清朝相比明朝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在立储上,没有像明朝一样拘泥于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训,而是有资质和才能者上。纵观清朝12帝,昏君庸君很少,大多还是勤政明事的。而且清朝有很强的人和人的等级意识,主子就是主子,下人和奴才只是下贱之人,是用来使唤和服侍的,地位很是低下,更别谈说听取下人的建议了。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有个太监无意中说了句对鸦片战争的看法,当即被道光皇帝吊死。
清朝皇帝善于拿前朝特别是明朝太监弄权的教训教育皇子,对太监的地位打压之深,对太监的言行举止和权力限制之严创历朝之最,太监便从此无法再咸鱼翻身。就算清末大太监李莲英也只是慈禧身边的一个奴才,在精明的慈禧面前也很难有专权之事。
清朝没有出现像明朝大太监魏忠贤那样,只手遮天,连皇帝都要怕他三分。
可以这样说,终清朝一代,都没有出现太监专权的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
清朝在入关前是没有太监的 清朝开始有太监那是在入关后,从顺治皇帝开始的,那时候的清朝刚刚入关,有很多制度还未建立,所以很多制度都是继承明朝的。
顺便就把太监这一制度给继承了下来了,并且把十三衙门也给继承下来了,刚开始时清朝的太监还不多,在康熙时期也才700余人,比起明朝时期的数万太监来确实少了很多,几乎都可以说没有太监存在了(在明朝据说还有由太监组成的军队)。
第二:
雍正、乾隆、嘉庆都算是明君,不会允许出现宦官专权的。 清朝不会出现宦官专权主要是各种规定很多,如宦官私自出京的,地方官可以先斩后奏,如安德海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慈禧太后面前非常得宠的安德海原先以为同治皇帝采办婚礼物品为由私自出京,被地方官直接杀了,朝廷与慈禧太后都不敢有任何的异议,并且杀安德海的官员后来还步步高升。
第三:
乾隆时期对宦官的打压也是非常厉害的,他刚登基时就杀了几个比较过分的太监,这对于太监群体的打击也是非常厉害的,他后来又把太监全部改姓秦、赵、高这三个姓,以此来提醒自己宦官专权现象,且对于犯错的宦官处罚也是非常严格的,动不动就把宦官发配东北为奴,在乾隆执政时期有个姓高的宦官因为在外把宫廷的时期说漏嘴了,就被乾隆施以酷刑。
小编认为清朝没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发生主要还是制度的设置,以及后代皇帝对于宦官的压制,及清朝的皇帝勤政程度远远超过了明朝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皇帝都是非常勤政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杜绝了宦官专权发生的概率。
因为清朝没有适合宦官专权生长的土壤,清朝的太后都是选自名门望族,所以对于皇帝来说如果要依靠的话,也一定轮不到太监专政。虽然清朝也有太监的权力很大,但大多是依靠在太后或者皇帝身上的。比如说太监安德海,他就是把握住了时机,在咸丰皇帝驾崩后将遗诏内容告诉了慈禧太后,慈禧才可以早做准备没有让八王摄政成功,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权力。慈禧成功前期太监安德海出力不少,慈禧成功后期李莲英出力不少,他帮着慈禧太后做了不少坏事。
不过清朝相对于其他宦官专政严重的朝代来说,算是最轻的了,李莲英和安德海一点也不算是专权,他们只能算是占着主子的光罢了。宦官专政产生的土壤是什么?自然是皇帝尚小不会判断朝政,而太后又比较平庸,也就是太后没有娘家作为坚实的后盾,这个时候太监作为一个时时刻刻都陪伴在皇帝左右的,可谓是最亲近的人,而且太监虽然已经被阉割了,没有了男人的生育能力,但是他们还是有男人的思维的,有时候提出的建议比太后想的还要周到,皇帝能不依赖他们吗?
很多皇帝为了防止再出现一个吕雉或者武则天,往往会选择杀掉太后,或者选择一个家境平庸的太后。这样做的话是可以防止外戚干政,但是你想想年幼的皇帝没有了母亲的照拂,没有了这个父皇一死唯一的依靠,那他会选择靠谁,皇帝就算是从小饱读诗书,但他也就是个孩子罢了!
但是清朝从一开始就已经找出了对付太监误国的方法,那就是找一个有权有势的太后,最主要的是太后的娘家人要有权有势!明朝为什么会让宦官专政,为什么会赋予太监这么大的权力,还不是皇帝认为太监无法生育子嗣,也就无法窃取江山,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太监是不能生,但是这不妨碍他们祸害这个国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后代子孙考虑的!你看清朝的太后有慈禧、孝庄文皇后,这些女子无一不是出自官宦世家,身后有坚实的后盾,我想这些就是清朝没有宦官专权的原因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501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